《过秦论》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下册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
(1)《过秦论》作者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__________。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鲁迅称其文章“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2)本文通过总结__________兴亡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劝谏统治者施行__________。
2. 字词梳理
(1)拼音
① 崤( ) ② 腴( ) ③ 逡( ) ④ 隳( ) ⑤ 绳枢( )
(2)通假字
① 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__________”)
② 孝公既没(“没”通“__________”)
③ 合从缔交(“从”通“__________”)
④ 赢粮而景从(“景”通“__________”)
⑤ 百有余年矣(“有”通“__________”)
(3)字词翻译
① 因遗策(因:__________)
② 追亡逐北(北:__________)
③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__________:)
④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__________)
⑤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① 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②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③ 以致天下之士(以致: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④ 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⑤ 流血漂橹(橹: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⑥ 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5)一词多义
① 固:据崤函之固( )/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
② 因:因遗策( )/ 因河为池( )
③ 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 追亡逐北( )
④ 制:履至尊而制六合( )/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⑤ 兵:收天下之兵( )/ 行军用兵之道( )
(6)翻译段落
① 原文: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原文: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的结构
(1)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① 第一部分(第1段):秦孝公时期的__________(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② 第二部分(第2段):惠文、武、昭襄王时期的__________(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③ 第三部分(第3-4段):秦始皇时期的__________(如“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④ 第四部分(第5段):秦亡的原因——(核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通过__________手法(如秦国崛起与速亡对比、陈涉与九国对比)强化论证。
2. 文章的主旨
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统治者应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一(第1段)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 解释“内立法度,务耕织”中“务”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外连衡而斗诸侯”体现了秦国的__________策略。
3. 选择题:本段通过“席卷”“包举”“囊括”等词,突出秦国的( )
A. 地理优势 B. 野心宏大 C. 军事强大 D. 经济繁荣
阅读文本二(第3段)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1. 翻译“履至尊而制六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体现了秦始皇的__________统治。
3. 选择题:本段通过“南取”“北筑”等动作,表现秦始皇( )
A. 穷兵黩武 B. 雄才大略 C. 残暴不仁 D. 巩固边防
阅读文本三(第5段)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1. 解释“非铦于钩戟长铩也”中“铦”的含义:__________。
2. 作者通过陈涉与九国的对比,强调秦亡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
3. 选择题:本段的核心论证方法是( )
A. 举例论证 B. 比喻论证 C. 对比论证 D. 引用论证
答案
一、文学常识
1. (1)贾谊,西汉,贾长沙,《论积贮疏》《陈政事疏》,《新书》
(2)秦朝,仁政
2. (1)① xiáo ② yú ③ qūn ④ huī ⑤ yǒu shū
(2)① 横 ② 殁 ③ 纵 ④ 影 ⑤ 又
(3)① 沿袭 ② 败逃的军队 ③ 登上 ④ 击退 ⑤ 匹敌
(4)① 崤山以东;山东省 ② 在这种情况下;连词,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 ③ 用来招纳;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④ 把……设立成;认为 ⑤ 盾牌;划船工具 ⑥ 普通人;中介人
(5)① 险固的地势;牢固地 ② 沿袭;凭借 ③ 丢失;逃亡的军队 ④ 统治;制服 ⑤ 兵器;军队
(6)① 到了秦始皇,发扬六代祖先遗留的功业,挥舞长鞭来驾驭天下,吞并东西二周并灭亡诸侯,登上皇帝宝座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威势震慑四海。
② 然而陈涉是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轴的穷人家子弟,是被征发戍边的人,才能比不上普通人,没有孔子、墨子的贤能,也没有陶朱公、猗顿的财富。
二、文本探究
1. (1)① 崛起 ② 扩张 ③ 统一 ④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对比
2.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施行仁政
三、课内阅读
文本一:1. 致力于 2. 连横 3. B
文本二:1. 登上皇帝宝座控制天下 2. 残暴 3. D
文本三:1. 锋利 2. 自身失道 3.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