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今》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下册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
(1)《察今》出自《__________》,由战国末年秦国丞相__________组织门客编撰,是一部__________(学派)代表作。吕不韦曾任秦相,后因牵涉谋反自杀。
(2)本文针对当时__________的保守思潮,提出“__________”的主张,强调法令制度应随时代变化而调整,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2. 字词梳理
(1)拼音
① 澭( ) ② 镆铘( ) ③ 一脟( )
④ 契( ) ⑤ 引婴( )
(2)通假字
① 故择先王之成法(“择”通“________”,)
② 澭水暴益(“益”通“________”,)
③ 尝一脟肉(“脟”通“________”,)
④ 军惊而坏都舍(“而”通“________”,)
(3)字词翻译
①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法:__________)
② 时不与法俱在(俱:__________)
③ 循表而夜涉(循:__________)
④ 向其先表之时(向:__________)
⑤ 守法而弗变则悖(悖: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① 所以(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② 损益(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③ 一脟肉(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④ 因而(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⑤ 婴儿(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⑥ 病万变(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5)一词多义
① 法:上胡不法先王之法( )/ 释先王之成法( )
② 因:变法者因时而化( )/ 因河为池( )
③ 表:使人先表澭水( )/ 循表而夜涉( )
④ 益:澭水暴益( )/ 精益求精( )
⑤ 察:察今则可以知古( )/ 徐而察之( )
(6)翻译段落
① 原文: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原文: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的结构(选择/填空式梳理)
(1)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① 第一部分(第1-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第二部分(第3-5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剑”等寓言)。
③ 第三部分(第6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通过__________手法(如寓言故事、比喻论证)强化论证,其中“循表夜涉”讽刺____________________,“刻舟求剑”讽刺____________________,“引婴投江”讽刺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的主旨
作者主张“______________”,强调法令制度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一(第1段)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东夏之命,古今之法,言异而典殊。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
1. 解释“人或益之”中“或”的含义:__________。
2. 本段的核心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择题:作者认为“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的原因是( )
A. 法令制度已失传 B. 时代变化导致法令不适用
C. 先王之法本身有缺陷 D. 后人篡改法令
阅读文本二(第3段)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1. 翻译“循表而夜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荆人袭宋”的故事讽刺了__________。
3. 选择题:本段通过“夜涉”“溺死”等词,表现荆人( )
A. 勇猛无畏 B. 灵活变通 C. 墨守成规 D. 谨慎小心
阅读文本三(第6段)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1. 解释“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中“引”的含义:__________。
2. 作者通过“引婴投江”的寓言,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择题:本段的论证方法是( )
A. 举例论证 B. 对比论证 C. 比喻论证 D. 引用论证
答案
一、文学常识
1. (1)吕氏春秋,吕不韦,杂家 (2)法古,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2. (1)① yōng ② mò yé ③ luán ④ qì ⑤ yǐn yīng
(2)① 释,舍弃 ② 溢,水涨 ③ 脔,切成块的肉 ④ 如,像
(3)① 效法 ② 一起 ③ 顺着 ④ 先前 ⑤ 违背
(4)① 用来……的;表示因果关系 ② 增加或减少;亏损和盈利 ③ 切成块的肉;量词(如“一脟肉”) ④ 趁着;表示结果 ⑤ 刚会走路的小孩;不满一岁的孩子 ⑥ 病症;疾病
(5)① 效法;法令 ② 根据;凭借 ③ 做标记;标记 ④ 水涨;更加 ⑤ 明察;观察
(6)① 楚国人想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设立标记。澭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
② 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而不改变就会行不通,悖谬就不能治理好国家。社会变化,时代更迭,改变法令制度是应该的。
二、文本探究
1. (1)① 提出论点,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② 举例论证,用寓言故事论证变法的必要性 ③ 总结结论,强调察今的重要性;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2)比喻论证,不顾时间变化而泥古,不顾地点变化而泥古,不顾对象变化而泥古
2.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因时而化,泥古不变
三、课内阅读
文本一:1. 有的 2. 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 3. B
文本二:1. 顺着标记在夜间渡水 2. 泥古不变的人 3. C
文本三:1. 拉 2. 不能因循守旧 3.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