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Q正传(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一《阿Q正传(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高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1 22:3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Q正传(节选)》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下册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
(1)《阿Q正传》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代表作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_》等。
(2)本文创作于__________年,以__________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阿Q的悲剧命运,批判了__________,揭示了__________的社会现实。
2. 字词梳理
(1)拼音
① 舂米( ) ② 小觑( )
③ 口讷( ) ④ 押牌宝( )
⑤ 土谷祠( ) ⑥ 赧然( )
(2)词语解释
① 精神胜利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讳莫如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自轻自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沸反盈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素不相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咸与维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的结构
(1)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① 第一部分(第1-2段):(核心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第二部分(第3-5段):(核心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第三部分(第6-7段):(核心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第四部分(第8-9段):(核心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通过__________手法(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与现实困境的对比)强化主题,其中“革命”与“不准革命”的冲突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的主旨
作者通过阿Q的悲剧,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判了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的深刻思考。
三、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一(第1段)
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因为未庄的人们之于阿Q,只要他帮忙,只拿他玩笑,从来没有留心他的“行状”的。而阿Q自己也不说,独有和别人口角的时候,间或瞪着眼睛道:“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1. 解释“行状”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段体现了阿Q的__________性格特点。
3. 选择题:阿Q强调“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反映了他( )
A. 对历史的自豪 B. 对现实的逃避 C. 对未来的憧憬 D. 对他人的尊重
阅读文本二(第4段)
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他兴高采烈得非常:“天门两块!”他不知道谁和谁为什么打起架来了。骂声打声脚步声,昏头昏脑的一大阵,他才爬起来,赌摊不见了,人们也不见了,身上有几处很似乎有些痛,似乎也挨了几拳几脚似的,几个人诧异的对他看。他如有所失的走进土谷祠,定一定神,知道他的一堆洋钱不见了。
1. 翻译“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段通过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阿Q__________的心理变化。
3. 选择题:阿Q在赌钱被抢后的反应体现了( )
A. 愤怒反抗 B. 麻木健忘 C. 冷静分析 D. 自我安慰
阅读文本三(第7段)
“造反了!造反了!”阿Q忽然地高兴起来,快跑,将辫子甩在肩头上,边跑边喊:“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未庄人都用了惊惧的眼光对他看。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
1. 解释“造反了!造反了!”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段通过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阿Q__________的形象。
3. 选择题:阿Q对“造反”的理解是( )
A. 推翻封建统治 B. 满足个人私欲 C. 实现社会公平 D. 追求自由平等
阅读文本四(第9段)
阿Q被抬上了一辆没有篷的车,几个短衣人物也和他同坐在一处。这车立刻走动了,前面是一班背着洋炮的兵们和团丁,两旁是许多张着嘴的看客,后面怎样,阿Q没有见。但他突然觉到了:这岂不是去杀头么?他一急,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似乎发昏了。
1. 本段通过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阿Q__________的心理。
2. 选择题:阿Q被处决时“两眼发黑”体现了( )
A. 对死亡的恐惧 B. 对革命的绝望 C. 对未庄的留恋 D. 对自身的悔恨
答案
一、文学常识
1. (1)鲁迅,周树人,《呐喊》,《彷徨》,《朝花夕拾》,《坟》
(2)1921-1922,辛亥革命,国民劣根性,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
2. (1)① chōng mǐ ② xiǎo qù ③ kǒu nè ④ yā pái bǎo ⑤ tǔ gǔ cí ⑥ nǎn rán
(2)① 一种通过自我麻醉、自欺欺人来逃避现实的心理防御机制。
② 把事情隐瞒得很紧,生怕别人知道。
③ 自己看不起自己,贬低自身价值。
④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⑤ 一向不和睦,无法相处。
⑥ 指一切都需要革新,后多指坏人也混入革命阵营。
二、文本探究
1. (1)① 开端,阿Q的身份与精神胜利法;阿Q自夸“先前阔” ② 发展,阿Q的屈辱与自我安慰;赌钱被抢后的心理调整 ③ 高潮,阿Q的“革命”幻想;宣称“造反”并获得短暂的尊重 ④ 结局,阿Q的悲剧命运;被误判为贼处决
(2)对比,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2. 封建社会底层民众的精神麻木,国民劣根性,改造国民性
三、课内阅读
文本一:1. 生平事迹 2. 自欺欺人 3. B
文本二:1. 他不断赢钱,铜钱换成角洋,角洋换成大洋,大洋堆成一叠 2. 动作与心理,从兴奋到失落 3. D
文本三:1. 阿Q对革命的盲目欢呼 2. 动作与语言,愚昧无知 3. B
文本四:1. 心理与场景,对死亡的恐惧 2.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