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诗二首之炉中煤——眷念祖国》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二《诗二首之炉中煤——眷念祖国》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高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1 22:3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二首之炉中煤——眷念祖国》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下册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
(1)《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1921年与成仿吾等创立“__________”,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等。
(2)本诗创作于__________年,当时诗人在日本留学,受五四运动影响,以“炉中煤”自喻,表达对__________的热爱和__________的精神。
2. 字词梳理
(1)拼音
① 眷念( ) ② 黑奴( ) ③ 卤莽( ) ④ 栋梁( )
(2)词语解释
① 眷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卤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栋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重见天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殷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灰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的结构
(1)全诗共四节,每节以“啊,我年青的女郎!”领起,形成__________(修辞手法)。
(2)结构分析:
① 首节(第1节):总述__________与__________,以“燃到了这般模样”直抒胸臆。
② 第二节(第2节):以“黑奴卤莽”与“火一样的心肠”对比,突出__________。
③ 第三节(第3节):揭示煤的“前身”是“有用的栋梁”,象征__________。
④ 末节(第4节):复唱“燃到了这般模样”,强化__________。
(3)诗歌通过__________(手法),将“炉中煤”与“年青的女郎”交织,使爱国之情具象化。
2. 文章的主旨
诗人以“炉中煤”自喻,表达对__________的炽热眷恋,批判__________的压抑,赞美__________后的新生祖国,抒发甘愿__________的奉献精神。
三、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一(第1节)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 “年青的女郎”象征__________,“炉中煤”象征__________。
2. 解释“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中“殷勤”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择题:首节通过“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 )
A. 对爱情的执着 B. 对祖国的奉献 C. 对命运的抗争 D. 对自由的渴望
阅读文本二(第2节)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1. “黑奴卤莽”表面指__________,深层象征__________。
2. 翻译“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择题:“火一样的心肠”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排比
阅读文本三(第3节)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1. “活埋在地底多年”隐喻__________,“重见天光”象征__________。
2. 解释“原本是有用的栋梁”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择题:第三节通过煤的形成过程表达( )
A. 对过去的悔恨 B. 对现状的不满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命运的无奈

答案
一、文学常识
1. (1)郭沫若,郭开贞,创造社,《女神》 (2)1920,祖国,自我牺牲
2. (1)① juàn niàn ② hēi nú ③ lǔ mǎng ④ dòng liáng
(2)① 深切思念 ② 粗率鲁莽 ③ 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④ 比喻摆脱困境,重获光明 ⑤ 殷切的情意 ⑥ 意志消沉
二、文本探究
1. (1)反复 (2)① 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② 卑微身份与炽热情感的对比 ③ 旧时代对人才的压抑 ④ 奉献决心 (3)象征
2. 祖国,旧中国,五四运动,为祖国献身
三、课内阅读
文本一:1. 新生的祖国,诗人自我 2. 祖国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3. B
文本二:1. 煤的黑色外表,诗人卑微的身份与旧时代的压抑 2. 只有像我这样被压抑的人,才会有炽热的爱国心 3. A
文本三:1. 诗人怀才不遇,五四运动带来的光明 2. 诗人原本是国家有用之才 3.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