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用药例》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下册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
(1)《四时用药例》选自明代医学家__________的《__________》,该书是中国古代药物学集大成之作,共收录药物1892种,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李时珍,字,号濒湖,湖北蕲春人,历经27年编纂完成《本草纲目》,其内容融合了药物学、博物学、文学等多领域知识,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3)《四时用药例》属于《本草纲目》的“序例”部分,强调用药需顺应__________变化,体现了中医“__________”的核心思想。
2. 字词梳理
(1)拼音
① 省酸增甘( ) ② 长夏( ) ③ 毋伐天和( )
④ 涸水( )
(2)翻译
① 省酸增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长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毋伐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涸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权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中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段落
原文:“春月宜加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结构
(1)全文以__________为核心线索,依次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季的用药原则。
(2)第一部分(第1段):引用经典提出总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顺应时令的重要性。
(3)第二部分(第2-5段):分述四季用药方法,如春季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长夏__________、秋季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
(4)第三部分(第6-7段):批评“昧者舍本从标”的错误做法,并补充__________的灵活性原则。
2. 文章主旨
(1)作者通过系统阐述四时用药规律,倡导“__________”的医学理念,强调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核心思想:用药需因时制宜,通过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实现“养天和”的养生目标。
三、课内阅读(现代文阅读)
李时珍曰:《经》云:必先岁气,毋伐天和。《素问》曰: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夫春气温,夏气热,秋气凉,冬气寒,四时之气,各有其功。春气生而升,夏气长而浮,秋气收而沉,冬气藏而沉。升降浮沉,天地之运气也;寒热温凉,天地之气候也。人在气中,如鱼在水,气改则宜变,故必顺四时之气,调五味之宜,以为养生治病之要。此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也。
1. 作者引用《黄帝内经》的目的是( )
A. 说明药物分类方法 B. 强调顺应时令的重要性
C. 论证四季养生的科学性 D. 引出具体用药案例
2. “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一句中,“顺”与“逆”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析“养天和”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阅读文本二(第3段)
经又云: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长夏省甘增咸以养肾气,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盖春木旺,木能克土,故省酸以益肝(酸入肝),增甘以助脾(甘入脾),使土不受克也。夏火旺,火能克金,故省苦以益心(苦入心),增辛以助肺(辛入肺),使金不受克也。此皆五行相生相克之理,顺之则安,逆之则病。所以体天地之大德,法四时之常道,莫过于是。
1. 作者主张春季“省酸增甘”的依据是( )
A. 五行学说中“木克土”的理论 B. 春季肝火旺盛需调和脾胃
C. 酸味食物易引发过敏 D. 甘味食物能增强免疫力
2. “体天地之大德”中的“大德”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省酸增甘”的养生意义。
阅读文本三(第6段)
昧者舍本从标,春用辛凉以伐木,夏用苦寒以灭火,秋用温燥以伤金,冬用辛热以耗水,谓之时药,殊不知道气有虚实,人气有盛衰,岂可一概而论?况月有四时(朔、弦、望、晦),日有四时(朝、昼、夕、夜),气随时变,药随气调,又不可泥一也。故《内经》曰:“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此之谓也。若夫遇病则治,不拘时月,亦权宜之道,非可常也。
1. 作者批评“昧者”的主要原因是( )
A. 用药违背自然规律 B. 忽视药物副作用
C. 过度依赖传统经验 D. 缺乏临床验证
2. “泥一”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析“月有四时,日有四时”的比喻作用。
答案与解析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
(1)李时珍;本草纲目 (2)东璧 (3)四季;天人合一
2. 字词梳理
(1)拼音:① xǐng suān zēng gān ② zhǎng xià ③ wú fá tiān hé ④ hé shuǐ
(2)翻译:① 减少酸味,增加甘味 ② 夏秋之交(农历六月) ③ 不要违背自然和谐 ④ 使水干涸(此处喻损耗肾气) ⑤ 灵活变通 ⑥ 脾胃胀满
(3)译文:春季宜添加辛温药物,如薄荷、荆芥等,以顺应春季阳气上升的趋势;夏季宜添加辛热药物,如香薷、生姜等,以顺应夏季阳气外浮的特点。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结构
(1)四时养生;春;夏;秋;冬 (2)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3)养阳;祛暑;化湿;润燥;固本 (4)因时制宜
2. 文章主旨
(1)天人合一 (2)药性;饮食;生活习惯
三、课内阅读(示例答案)
文本一
1. B 2. 顺应四季气机变化,悖逆气候寒热属性 3. 指维护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状态,避免过度干预。
文本二
1. A 2. 天地化生万物的规律 3. 春季肝气旺盛,酸味入肝,过量易致肝火过旺;甘味入脾,可调和脾胃,增强抵抗力。
文本三
1. A 2. 拘泥于固定方法 3. 比喻说明时间变化的复杂性,强调用药需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