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作酢法>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二《<作酢法>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高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1 22:3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酢法》二则》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下册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
(1)《作酢法》二则选自北魏农学家__________的《__________》,该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农书,共10卷92篇,系统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手工业技术。
(2)贾思勰,字__________,曾任高阳郡太守,其著作融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领域知识,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3)“酢”即__________,《作酢法》二则详细记录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酿醋工艺,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 字词梳理
(1)拼音
① 秫米( ) ② 麴( ) ③ 瓮( )
④ 曝( ) ⑤ 渍( ) ⑥ 漉( )
(2)通假字(4个)
① 沈:通“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材:通“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辟:通“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取:通“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
① 漉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曝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候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密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煎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段落(1段)
原文:“作粟米酢法:取粟米一斗,煮作粥,待冷,投麴末五两,密封七日,开瓮,漉去滓,煎令稠,即成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结构
(1)全文以__________为核心线索,依次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
(2)第一部分(第1段):总述酿醋的__________与,强调“”的重要性。
(3)第二部分(第2-3段):分述两种酿醋方法:
① 粟米酢法:以__________为原料,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步骤制成。
② 麦酢法:以__________为原料,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艺完成。
(4)第三部分(第4段):补充,如“瓮下安砖石”“孕妇避之”等细节。
2. 文章主旨
(1)作者通过系统记录酿醋工艺,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__________的观察与__________的总结,体现了“__________”的科学态度。
(2)核心思想:强调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结合,既注重经验传承,又强调__________的重要性。
三、课内阅读
“凡醋瓮下,皆须安砖石,以离湿润。若瓮受地气,则酢坏。孕妇亦不得近,触之令酢败。”
1. 作者强调“安砖石”的目的是( )
A. 美观 B. 防潮 C. 加固 D. 透气
2. “触之令酢败”中的“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析“孕妇不得近”的文化背景。
阅读文本二(第2段)
“作粟米酢法:取粟米一斗,煮作粥,待冷,投麴末五两,密封七日,开瓮,漉去滓,煎令稠,即成酢。”
1. 粟米酢法的关键步骤是( )
A. 煮米 B. 投麴 C. 密封 D. 煎稠
2. “漉去滓”中“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现代发酵技术,分析“密封七日”的科学性。
阅读文本三(第3段)
作麦酢法:五月五日,取小麦三斗,蒸令熟,曝干,捣作末,以水三斗渍之,经宿,滤去滓,煎成酢。
1. 麦酢法与粟米酢法的主要区别是( )
A. 原料 B. 步骤 C. 时间 D. 工具
2. “经宿”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说明贾思勰的实用主义思想。
答案与解析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
(1)贾思勰;齐民要术 (2)不详;农业;手工业;生物学 (3)醋;粟米酢;麦酢
2. 字词梳理
(1)拼音:① shú mǐ ② qū ③ wèng ④ pù ⑤ zì ⑥ lù
(2)通假字:① 沉;沉淀 ② 才;刚刚 ③ 避;避开 ④ 聚;聚集
(3)翻译:① 过滤米渣 ② 晒干 ③ 等待成熟 ④ 严密封口 ⑤ 浸泡在水中 ⑥ 熬煮成醋
(4)译文:制作粟米醋的方法:取粟米一斗,煮成粥,放凉后加入麴末五两,密封七天,打开醋瓮,滤去渣滓,熬煮至浓稠,即成醋。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结构
(1)酿醋工艺;原料;步骤;注意事项 (2)基本原理;工具;瓮下安砖石
(3)① 粟米;煮粥;投麴;密封 ② 小麦;蒸曝;渍水;煎制
(4)操作禁忌
2. 文章主旨
(1)自然规律;实践经验;因地制宜 (2)理论;实践;细节观察
三、课内阅读(示例答案)
文本一
1. B 2. 孕妇 3. 古代认为孕妇会带来“不洁”之气,影响发酵,反映当时的民俗观念。
文本二
1. C 2. 米渣 3. 密封创造无氧环境,利于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为后续醋酸菌作用奠定基础。
文本三
1. A 2. 过夜 3. 粟米酢法耗时短但需煎制,麦酢法步骤简单但需长时间曝干,体现贾思勰注重不同条件下的灵活应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