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质量检测
一、鲁迅作品馆。(23分)
1.下面是鲁迅作品馆的讲解词,请根据拼音将其补充完整。(5分)
拨开cuò zōng( )的人间万象,透过陈旧时代的破碎光影,níng shì( )那个俯身疾书的身影,那是正在与黑暗社会作斗争的鲁迅先生!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金黄的圆月、dàng yàng( )着水波的chéng bì( )的河水,以及那狡猾líng lì( )的猹:
2.帮讲解员给稿子中的生字注音。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3分)
A.乌桕(jiù) 参差(cēn) 伽蓝(jiā) 毡帽(zhān)
B.鹁鸪(bó) 尽力(jǐn) 摔垮(shuāi) 虹霓(ní)
C.泼剌(lá) 爆竹(bào) 竹匾(biǎn) 绑缚(fù)
D.脊梁(jǐ) 殡葬(bìn) 骤然(zhòu) 不朽(xiǔ)
3.依次填入下列解说词中横线上的字,正确的是哪一项?( )(3分)
(1)当闰土拿着胡叉去刺猹的时候,那畜生却不知道逃______ 到哪去了。
(2) ______ 期到来时,海里的鱼就开始上 ______ 下跳。
(3)正月过去了,我也收到了闰土必须回家去的 ______ 息。
A.蹿 讯 窜 汛
B.窜 讯 蹿 汛
C.蹿 汛 窜 讯
D.窜 汛 蹿 讯
4.将下面读者的评价中画“ ”的部分替换成与之意思相同的成语。(3分)
对于阅读,我习惯(1)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但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总让我不自觉地投入时间细细阅读。在阅读中,我仿佛看到那(2)一眼看不到边的海面上有一轮金黄的圆月。我(3)忽然间明白过来,那是鲁迅先生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是鲁迅作品馆里的部分作品,请按命题方法给它们分类。(填序号)(9分)
①《藤野先生》 ②《一件小事》 ③《孔乙己》 ④《五猖会》 ⑤《肥皂》 ⑥《药》
以人物命题:________________以事物命题:________________以事件命题:________________
二、鲁迅名言馆。(5分)
1.《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小说以“__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为结尾,启发我们要勇于开拓。(2分)
2.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毛泽东决定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毛岸英葬在朝鲜,但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让我们体会到他的丧子之痛,正如鲁迅在《答客诮》中所说:“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鲁迅弃医从文的初衷是开启民智,唤醒民魂,他在《学界的三魂》中说:“________________,惟有他发扬起来,________________。”(2分)
三、鲁迅肖像馆。(8分)
图一 图二
1.结合图一和本单元所了解到的鲁迅先生的形象,我们能够看到一位刚毅顽强的民主战士,他的文章和他的为人一样,深刻而有力量。这让我们联想到图二唐代书法家________________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的楷书。(4分)
2.图一中的鲁迅先生让人想到了“坚毅的目光”这个词语。请你围绕这个词语,写一写鲁迅先生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鲁迅故事馆。(34分)
【听鲁迅讲故事】 少年闰土(节选)(14分)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选文第三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3分)
A.标示注释内容。 B.标示插入语。
C.标示话题的转换。 D.标示声音的延长。
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3分)
A.从画“ ”的句子可以体会到农村人的朴实和善良。
B. 画“ ”的句子是说“我”和朋友只能通过四角的天空欣赏外面的景色。
C.画“ ”的句子道出了“我”对闰土多彩生活的羡慕。
D.文中几次提到“我”“不知道”,是借“我”的孤陋寡闻衬托闰土的见多识广。
3.选文写了闰土给“我”讲的哪些趣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说一说,你认为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别人讲鲁迅的故事】 一面(节选)(20分)
(前情提示:1932年秋,作者阿累到内山书店避雨,拿起了一本鲁迅翻译的《毁灭》,以他当时的经济条件,买不起这本书,跟老板周旋,老板就叫出来了一个人。)
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一一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5.选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文中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完成练习。(9分)
(1)用“___”画出两处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再思考,这两处外貌描写写出了鲁迅先生怎样的特征?(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想一想,这两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3分)
A.通过“买书”这件事,体现出鲁迅先生在用行动表达对青年的关怀。
B.文章按照空间顺序,描写了“我”与鲁迅先生见面的全过程。
C.画“_____”的句子表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
D.本文题目“一面”指“我”与鲁迅先生的一次见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8.选文作者后来也参与到革命事业中,同千千万万同胞一起奋斗。你怎么理解选文最后一句中的“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表达。(30分)
《一面》的作者阿累在和鲁迅先生见过一面之后就深受鲁迅先生鼓舞,始终对这次见面印象深刻。在我们的成长路上,也会有一些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人和事。难忘老师语重心长的鼓励,同学温暖的陪伴,父母细心的照顾,陌生人热心的帮助……请你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的一件事或几件事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能恰当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选择多件事的,要注意详略得当;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不少于450字。
100
200
300
400
500
参考答案
一、1.错综 凝视 荡漾 澄碧 伶俐
2. D
3. D
4.示例:(1)囫囵吞枣(2)一望无际 (3)恍然大悟
5.①③ ⑤⑥ ②④
二、1.故乡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2.怜子如何不丈夫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中国才有真进步
三、1.柳公权 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2.示例:鲁迅先生眉头轻皱,表情严肃,他那坚毅的目光,好像一把解剖刀,能精准地找寻黑暗社会的病灶。我仿佛看见在夜晚的灯光下鲁迅先生向漆黑的夜幕望去,想看清民族的未来………
四、1.B
2.B
3.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4.示例:闰土知道很多“我”不知道的事,他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孩子;他在帮助父亲看瓜时,刺猹有方,是一个机智能干的孩子。
5.选文写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了鲁迅先生一面,先生向“我”推荐好书《铁流》,理解“我”经济窘迫,把《铁流》一块钱卖给“我”,并把他的译本《毁灭》送给“我”的事。
6.(1)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黄里带白的脸……隶体“一”字似的胡须这两处都写出了鲁迅先生因为长期艰苦的工作导致身体状况不好很瘦弱的样子,(2)突出了鲁迅先生的刚毅、坚强,体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
7.B
8.鲁迅先生所做的事业是为了独立、民主、自由,“我们”虽然不在一起,但是“我们”与鲁迅先生是走在同一条路上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以鲁迅先生为精神支撑的顽强不屈的信念和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五、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