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2 14:45:09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语文园地三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
语言运用:品析语句,学会快速概括语句的意思的方法。
思维能力:在阅读文章时,既要读得快,又要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审美创造:学会品析优美词句,并且可以有感情地读出或写出优美生动的好词好句。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2.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能结合示例,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3.朗读、背诵古诗《乞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篇特别有意思的民间故事,还记得是什么吗?(《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读到好的故事,同学们是不是忍不住要跟别人分享,讲给别人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语文园地》。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如何才能把故事讲得有趣呢?
(1)转变角色讲故事。
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述,如讲《猎人海力布》,用海力布的口吻讲述,会更加亲切,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引导:谁来试着用海力布的口吻讲述《猎人海力布》的开头?
(2)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也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如讲《牛郎织女》,可以说说老牛是怎么知道织女下凡时间的。
(3)变换顺序讲故事。
还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如,先说有一块石头是一位猎人变的,再讲猎人海力布的故事。
2.练习讲故事:把故事讲完整。在别人眼里,李冰是个乖学生,而张强则是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放学后,他们乘同一辆公共汽车回家,路上发现一个小偷在偷钱包。你想想看,后面的故事会怎样?
预设:我认为如果“乖学生”会站出来揭发小偷,故事就显得很平淡了。如果想让故事一波三折,最好是张强挺身而出,用他很“捣蛋”的方法制止了小偷的违法行为,李冰的表现反而不如张强。
小组讨论,先确定要用哪种方法来讲故事,在小组内说一说,再互相提意见完善故事。
二 词句段运用(一)
1.活动:区分俗语与成语的表达效果,我能行。
(1)指名读词语,说说你的发现。(右边的一列为成语,左边的一列为俗语;每行左右相对应的俗语与词语意思相近。)
(2)引导学生思考:意思相近的成语和俗语,在说话或讲故事时用哪种形式更合适呢?
(3)全班交流:这两种形式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这两种形式分别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4)教师小结:俗语更加通俗易懂,适合在与他人聊天、讲故事的时候用;成语言简意赅,适合在写文章的时候使用。
2.小练习。
(1)下列成语可以用哪些俗语替换?
课件出示:
祸不单行—— 一丘之貉—— 寡不敌众——
谨小慎微—— 得过且过—— 咎(jiù)由自取——
越俎(zǔ)代庖(páo)—— 欲盖弥彰——
礼尚往来—— 自相矛盾——
(2)学生练写后,教师适时指导。
课件出示:
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 一丘之貉——天下乌鸦一般黑
寡不敌众——好虎抵不住群狼 谨小慎微——走路生怕踏死蚂蚁
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咎由自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越俎代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
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嘴巴
(3)请从右侧的俗语中选择一个说句子。
【设计意图】“词句段运用”让学生仔细体会这两组词语表达效果上的不同,指导学生理解俗语与成语的不同特点和作用,最后再进行一个小练习,进一步体会俗语与成语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词句段运用(二)
1.活动:仿照示例说具体,我能行。
(1)出示例文,比较交流:你发现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两段文字都完整地讲述了狼和小羊之间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点?仔细读一读,并总结方法。
(2)学生交流反馈。
(3)仿照例文,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
步骤一:学生先静静地想象,并联系上下文,思考自己要加入哪些内容。
步骤二:与同桌交流自己想增添的内容,并听听同学的建议。
步骤三:班内讨论。教师现场给予学生一些指导。
2.展示评议。
评价标准:是否加入了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抓住重点进行复述。
【设计意图】“词句段运用”要求仿照示例将牛郎织女第一次相见时的故事情节说具体,设计活动时从示例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提炼出将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并通过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创编,对故事情节进行合理想象和描述,从而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习得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二 日积月累
1.活动一:我会读。
(1)同学们,前面我们讲了关于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这个民间故事的古诗——《乞巧》。
(2)介绍诗人林杰。
(3)出示《乞巧》,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
乞巧①
[唐]林杰
七夕今宵②看碧霄③,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4)出示注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课件出示:
注释:①乞巧:指的是农历七月初七,相传这一天女孩子会在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所以这一天被称作“乞巧节”。②今宵:今夜。宵,夜晚。③碧霄:青天。霄,天空。
诗意:七夕的晚上,仰望着碧蓝的夜空,想象天河两边的牛郎织女终于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该有几万条吧!
(5)出示古代少女乞巧的画面,读出心愿。
(6)引读:“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少女们乞求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啊!请齐读全诗。
(7)熟读成诵。
2.活动二:我来说。
(1)“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还知道哪些与牛郎织女动人的民间故事有关的诗词呢?指生交流。
(2)拓展诗文,读一读秦观的《鹊桥仙》,说一说: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首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
【设计意图】“日积月累”编排的是《乞巧》这首与民间故事有关的古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相关资料,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还可以鼓励学生从乞巧节中开始拓展了解其他与民间故事有关的古诗,并熟读成诵。在创设的情境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语文园地三
(部编)五年级

本单元我们读了特别有意思的民间故事,读到了好的故事,忍不住要跟别人分享,讲给别人听。
那么如何才能把故事讲得有趣呢?
交流平台
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转变角色讲故事
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述,如,讲《猎人海力布》,用海力布的口吻讲述,会更加亲切,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猎人海力布》开头可以这样讲:
我是个猎人,名叫海力布。我待人可热心啦,乡亲们都非常喜欢我。有一天,我在深山里打猎,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了一条小白蛇,原来这条小白蛇是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报答我,把嘴里含着的一颗宝石送给了我,我把这颗宝石含在嘴里,就能听懂动物说的话。从此以后,我打猎非常方便,打的猎物多了,分给乡亲们的猎物也就多了。但小白蛇告诫我不要将鸟兽的话告诉别人,否则我就会变成石头。
也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如讲《牛郎织女》,可以说说老牛是怎么知道织女下凡时间的。
2.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牛郎养的这头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凡。有一次和月老一起喝酒,两个人喝到一半的时候,月老上厕所。这时候金牛星看见月老桌子上的姻缘簿,很好奇就翻开来看。恰好看到牛郎织女是一对夫妻。正看到一半,月老回来了。后来金牛星因为违反天条被贬下凡,变成一头牛,正好是牛郎养的那头牛。于是他就告诉牛郎关于织女的故事。
还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如,先说有一块石头是一位猎人变的,再讲猎人海力布的故事。
3.变换顺序讲故事
把故事讲完整。
在别人眼里,李冰是个乖学生,而张强则是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放学后,他们乘同一辆公共汽车回家,路上发现一个小偷在偷钱包。你想想看,后面的故事会怎样?
练一练
我认为如果“乖学生”会站出来揭发小偷,故事就显得很平淡了。如果想让故事一波三折,最好是张强挺身而出,用他很“捣蛋”的方法制止了小偷的违法行为,李冰的表现反而不如张强。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鼻子都气歪了    气急败坏
前怕狼后怕虎     畏首畏尾
盼星星盼月亮 望眼欲穿
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言不讳
吃水不忘挖井人   饮水思源
俗语
成语
意思相近
在说话或讲故事时用哪种形式更合适呢?
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等到了全家人一起去郊游的日子。
妈妈望眼欲穿,焦急地等待着从国外回来的儿子。
.
.
.
.
.
.
.
.
.
.
今天我为什么找你呢,打开天窗说亮话吧,就是来麻烦你帮忙办一件事儿的。
老师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我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对我帮助很大。
.
.
.
.
.
.
.
.
.
.
.
成语
俗语
通俗易懂
与他人聊天、讲故事
言简意赅
写文章
下列成语可以用哪些俗语替换?
祸不单行——
一丘之貉——
寡不敌众——
谨小慎微——
得过且过——
屋漏偏逢连夜雨
天下乌鸦一般黑
好虎抵不住群狼
走路生怕踏死蚂蚁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咎由自取——
越俎代庖——
欲盖弥彰——
礼尚往来——
自相矛盾——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此地无银三百两
来而不往非礼也
自己打自己嘴巴
jiù

páo
选择一个俗语说句子。
词句段运用
比较交流:你发现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有什么不同点?仔细读一读,并总结方法。
都完整地讲述了狼和小羊之间发生的故事。
第2课时
1.增添的内容:
①增加狼的动作和它具体的心理活动;
②补充狼的神态和小羊说话的样子;
③补充狼和小羊说话的内容与语气提示语。
方法总结
2.改变的内容:
①改用口语化的词语,如“饮水”改成“喝水”;
②把比较概括的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具体叙述出来,如“恼羞成怒”。
方法总结
仿照例文,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
步骤:
先静静地想象,并联系上下文,思考要加入哪些内容。
与同桌交流自己想增添的内容,并听听同学的建议。
班内讨论。
展开评议。
评价标准 评价
加入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句子通顺★
抓住重点进行复述★
读一读下面的古诗,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乞 巧
[唐]林 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日积月累
林杰(831-847),字智周,儿时非常聪明,传说六岁就能赋诗。《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诗人简介
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这一天,女孩子会在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乞巧节”。
②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③几万条:比喻多。
注 释
七夕的夜晚,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想象着天河两边的牛郎织女终于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该有几万条吧!
诗 意
七 夕
[唐]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拓展延伸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