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
科学观念: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科学思维: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光导纤维和海市蜃楼等。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认识折射象和光导,归纳折射规律;体验由折射引起胡错觉。
态度责任: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团结和协作精神。
1.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A.树荫下形成光斑 B.斑马倒影 C.放大的文字 D.日全食
2.图中四种光的折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恰好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着哪一点射出( )
A.B点 B.B上方些 C.B下方些 D.B左方些
4.“若在水边走,安全记心头。”看起来不深的池水,也不要贸然下去,下列光路图能对其作出正确解释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其中折射角是( )
A.∠1 B.∠2 C.∠3 D.∠4
6.一束与水面成6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折射角( )
A.小于60° B.大于60° C.大于30° D.小于30°
7.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玻璃
D.入射角为30°,界面右侧是玻璃
8.关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可在空气中喷些烟雾,水里滴些牛奶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C.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分界面时,折射角为90°
D.我们可以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海市蜃楼”和“三日同辉”等自然现象
9.一束斜射到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2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垂直,则折射角与反射角分别是( )
A.20° 70° B.20° 20° C.70° 20° D.70° 70°
10.如图所示,水池底部有一个小射灯,当池中无水时,岸上的人观察到池壁上的点S被照亮,当池中水面达到a时,人眼观察到池壁上点P(未画出)被照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P在点S上方 B.点P在点S下方
C.点P和点S是同一个点 D.无法确定点P的位置
11.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MN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请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和反射光线。
12.如图所示,光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如图可知: 是入射光线(用字母表示),折射角为 度,界面的 边是玻璃(选填“左”、“右”、“上”、“下”)。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如图(a)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40度,入射角为 度。如图(b)所示光具盘上的现象,光是从 斜射入玻璃,折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如果增大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 法线(选填“靠拢”、“远离”)。
14.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 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a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aB,则aB aC。
15.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如图甲,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明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i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r 0° 15.2° 30.9° 48.6° 74.6° 81° 90° /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1)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入射角为81°时,折射角为 °。
(2)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当入射角i≥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由表格数据可知:图乙中图线 (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16.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α1<γ1 B.α2>γ2 C.α1=γ2 D.α1=α2
17.将两根筷子竖直插入一个注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插入水中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最后看到的情况是( )
A. B. C. D.
18.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关于“看不见”和“又看见了”两种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看不见”是由于硬币没有反射光
②“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
③“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反射到达眼睛
④“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折射到达眼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有一不透明的圆筒,如图所示,人眼在P点向筒中望去,可看到左壁M点以上部分,若在筒中注满水后,人眼仍从P点望去,则( )
A.可能看到的Q以上部分
B.可能看到的N以上部分
C.可能看到的M以上部分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0.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21.如图所示,两个并排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未装水,另一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一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长的标杆,此时,阳光斜射到水池。下列关于两水池中标杆的影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粗 B.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D.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22.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光照射到一个空烧杯的底部。当烧杯中注满水时,杯底被照亮的范围用虚线圈出(如图乙)。若只有半杯水,烧杯底部被光照亮的范围是( )
A. B. C. D.
23.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装有一定量的水,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则下列操作能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往容器中加水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将容器中的水抽出一部分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24.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 )
A.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 B.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
C.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 D.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
25.喷水鱼因特殊的捕食方式而得名,它能喷出一股水柱,准确击落空中的昆虫。如图中,喷水鱼看到昆虫像的光路图是 (填字母),其中,折射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的亮度小于入射光的亮度,原因是 。
A. B. C. D.
26.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入射角为45°)后,再折射入空气。
(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 45°(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光从玻璃砖再次斜射入空气中时,请画出折射光线 。
(2)把该玻璃砖压在教材的“科学”两字上,则透过玻璃砖看到的“科学”两字是 。
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
27.小李用激光笔发出一束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景如图,图中AO为入射光线, 为折射光线;保持入射点O不动,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缓慢旋转入射光线AO至图中虚线DO位置,折射角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8.如图是某同学利用光具盘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光路,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如表数据:
入射角 10° 30° 45° 60°
折射角 7.1° 20.7° 30° 37.8°
(1)实验中,光具盘除了能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外,还具有 的作用;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写出一条即可): ;
(3)当光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时,其折射角的度数是 ,判断的理由是 。
29.学习光的折射时,老师自制了一套装置来演示“渔民叉鱼”技巧。如图,不透明圆管是一根可绕铁架台(未画出)上固定点转动的铁管,小鱼模型用支架和细铁丝悬挂在水槽中央。
(1)从A处透过直管观察,调整直管方向,直到能从直管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
(选填“实”或“虚”)像,将此时直管方向固定;
(2)用一根足够长的铁丝(鱼叉)沿直管叉向看到的“鱼”,这时并不能叉到鱼,这是由于光从
(选填“空气”或“水”)到 (选填“空气”或“水”)时发生了折射;
(3)根据“人总是感觉光好像是从像直接进入眼睛的”这一错觉,将此时的粗细两根铁丝看成光线及其反向延长线,从鱼缸正面观察,根据 的位置即可大致判断鱼的像所在的深度;
(4)如果改用激光笔从A点沿着直管对着看到的“鱼”照射,光 (选填“能”或“不能”)照到鱼身上,这是因为 。
30.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如果折射角相同,则入射角较大的是 (选填“水”或“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
科学观念: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科学思维: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光导纤维和海市蜃楼等。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认识折射象和光导,归纳折射规律;体验由折射引起胡错觉。
态度责任: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团结和协作精神。
1.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A.树荫下形成光斑
B.斑马倒影
C.放大的文字
D.日全食
【答案】C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手影、皮影戏、日晷)、日食和月食等;
(2)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有:海市蜃楼的形成、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解答】解:A、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斑马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故B不符合题意;
C、放大的汉字是凸透镜折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2.图中四种光的折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由光的折射规律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
3.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恰好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着哪一点射出( )
A.B点 B.B上方些 C.B下方些 D.B左方些
【答案】A
【分析】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根据鱼的位置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再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连接AB,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虽然人看到的B点是鱼的虚像,鱼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照着B点,激光也就刚好落在鱼上了。如图所示: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若在水边走,安全记心头。”看起来不深的池水,也不要贸然下去,下列光路图能对其作出正确解释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AD、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是因为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而图中表示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故AD错误;
BC、池底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池底的虚像,即池水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池底要深,而图中池底的位置在看到的池底虚像的上方,故C正确,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具体运用,所以夏天当你站在水池边,看着清澈见底、深度不过齐腰的水时,千万不要贸然下去,以免发生危险。这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使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5.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其中折射角是( )
A.∠1 B.∠2 C.∠3 D.∠4
【答案】D
【分析】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是折射角。
【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是∠4,所以∠4是折射角。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6.一束与水面成6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折射角( )
A.小于60° B.大于60° C.大于30° D.小于30°
【答案】D
【分析】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题中光线与水面成60°角,所以入射角是90°﹣60°=30°。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可知折射角小于3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一定要看清题目中光是从空气到水中还是从水中到空气中。另外,本题的易错点是误把60°当作入射角。
7.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玻璃
D.入射角为30°,界面右侧是玻璃
【答案】C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进行判断。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种介质内。光折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不等。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两种介质内。
【解答】解:由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种介质内。光折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不相等。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两种介质内。
CD的左侧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CD的右侧为折射光线。CD是介质的分界面。如图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45°。CD的左侧为玻璃,右侧为空气。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的综合考查。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中的不同点进行判断。
8.关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可在空气中喷些烟雾,水里滴些牛奶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C.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分界面时,折射角为90°
D.我们可以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海市蜃楼”和“三日同辉”等自然现象
【答案】C
【分析】A、看到光是有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中,在光的传播路径上没有任何物质人是看不到光的传播的;我们知道光在稍浑的乳浊液中传播,会有被稍浑的乳浊液反射的光进入人眼,于是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C、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分界面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线重合。
D、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
【解答】解:A、在光进入水中的传播路径上,射向牛奶小颗粒的光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眼,人就可以借助这个光看到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故A正确。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故正确;
C、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分界面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线重合,则折射角为0°,故C错误;
D、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幻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因海面上暖空气与高空中冷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对光线折射而产生的,三日同辉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不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是折射现象,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同时考查判断生活中的光现象,此类题目比较典型,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9.一束斜射到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2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垂直,则折射角与反射角分别是( )
A.20° 70° B.20° 20°
C.70° 20° D.70° 70°
【答案】A
【分析】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分别指对应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先求出入射角的大小,然后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确定反射角的大小,再根据折射角等于180°减去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和反射角。
【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等于20°,所以入射角为90°﹣20°=70°;
又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70°;
因为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垂直,即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等于90°,所以反射角与折射角之和等于90°,故折射角为180°﹣90°﹣70°=2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该类型题的关键是牢记反射定律内容和折射定律内容。
10.如图所示,水池底部有一个小射灯,当池中无水时,岸上的人观察到池壁上的点S被照亮,当池中水面达到a时,人眼观察到池壁上点P(未画出)被照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P在点S上方 B.点P在点S下方
C.点P和点S是同一个点 D.无法确定点P的位置
【答案】B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产生折射现象;
(2)水面升至a位置时,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解答】解: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P点如下图所示:
通过画图可知:P点在S点的下方。
故选:B。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的是作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此题通过作图说明,学生一目了然,效果更好。
11.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MN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请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和反射光线。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
(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据此作出折射光线。
【解答】解:
图中MN为界面,法线已画出,由图可知入射角为90°﹣40°=5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得反射角也为50°,据此在法线下方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据此在法线下方的玻璃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作图,注意角度的大小关系,作图要规范。
12.如图所示,光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如图可知: AO 是入射光线(用字母表示),折射角为 38 度,界面的 下 边是玻璃(选填“左”、“右”、“上”、“下”)。
【答案】AO;38;下。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2)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在此题中,首先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法线和反射面,从而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内容确定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解答】解:设入射点为O。
由图可知,∠AOQ和∠COF大小相等,根据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MN为法线,QF为界面;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所以AO为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
入射角为∠GOF=90°﹣30°=60°;折射角为∠NOB=38°,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QF的下侧为玻璃,下侧为空气。
故答案为:AO;38;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光路图的解析,解决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从而确定反射面和法线。根据折射光线的位置确定出入射光线。
13.如图(a)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40度,入射角为 50 度。如图(b)所示光具盘上的现象,光是从 空气 斜射入玻璃,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如果增大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 远离 法线(选填“靠拢”、“远离”)。
【答案】50;空气;小于;远离。
【分析】(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光的折射规律: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1)由图a可知,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为:90°﹣40°=50°;
(2)由图b可知,光线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和折射角无固定大小关系,但角的大小由光传播速度的大小来决定即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越快对应的角就越大,而且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本题中光由空气射入玻璃,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因此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果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会增大即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故答案为:50;空气;小于;远离。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光的反射问题,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同时要理解光线的改变角度的含义,此题有一定的拔高难度,是一道典型的好题。
14.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 浅 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a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aB,则aB = aC。
【答案】(1)浅;(2)=。
【分析】(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就看到了物体的虚像。
(2)根据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可知折射光线方向不变,折射角也不变,在结合折射规律判断。
【解答】解:(1)当沿杯子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浅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
(2)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光从水中进入人的眼睛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不变,所以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从B点和C点射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不变的,即αB=αc。
故答案为:(1)浅;(2)=。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要会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答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15.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如图甲,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明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i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r 0° 15.2° 30.9° 48.6° 74.6° 81° 90° /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1)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入射角为81°时,折射角为 41.2 °。
(2)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当入射角i≥ 41.8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由表格数据可知:图乙中图线 a (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答案】(1)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增大;41.2;(2)41.8;(3)a
【分析】(1)(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能量和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入射角为41.8°时,折射光线消失了,反射能量达到100%;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入射角为81°时,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折射角为41.2°;
(2)当入射角达到41.8°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而图b中,当入射角等于45°时,折射角也等于45°,a图象中的折射角始终大于入射角,因此图a反映了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故答案为:(1)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增大;41.2;(2)41.8;(3)a。
【点评】此题通过实验效果图一步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得出全反射的条件及结论,是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道好题。
16.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α1<γ1 B.α2>γ2 C.α1=γ2 D.α1=α2
【答案】C
【分析】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解答】
【解答】解:A、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α1>γ1,故A错误;
B、光从玻璃砖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α2<γ2,故B错误;
CD、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由于玻璃砖平行,使得法线相互平行,故α1=γ2,γ1=α2,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7.将两根筷子竖直插入一个注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插入水中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最后看到的情况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画图说明:A处为筷子,ABP表示由筷子发出的穿过玻璃杯壁B射向观察者P处的一条光线。ON为过B点沿半径方的直线,即在B处和空气的分界面的法线,AB则相当于在B处由水中射入空气中的光线,角i和角r分别为此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图为筷子竖直插入盛水玻璃杯内的俯视图,A处为筷子,ABP表示由筷子发出的穿过玻璃杯壁B射向观察者P处的一条光线。ON为过B点沿半径方向的直线,即在B处和空气的分界面的法线,上述光线则相当于在B处由水中射入空气中,图中的角i和角r分别为此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应有r>i.所以观察者在P处看到的筷子A的像A′的位置不是在A的实际位置,而是由其实际位置偏离杯中心的方向向杯壁靠拢一些,据此可知。以筷子竖直插入玻璃杯中时,其侧视图应该是C图。
同时,玻璃杯此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筷子起到了放大的作用,因此,观察到的筷子比实际粗些。
故选:C。
【点评】此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利用折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此现象让学生回家亲自做一做,效果会更好,此题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难题。
18.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关于“看不见”和“又看见了”两种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看不见”是由于硬币没有反射光
②“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
③“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反射到达眼睛
④“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折射到达眼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分析】①②硬币反射的光沿直线传播;
③④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从水通过水面时发生折射,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
【解答】解:①②硬币反射的光沿直线传播,“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④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从水通过水面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规律的运用。
19.有一不透明的圆筒,如图所示,人眼在P点向筒中望去,可看到左壁M点以上部分,若在筒中注满水后,人眼仍从P点望去,则( )
A.可能看到的Q以上部分
B.可能看到的N以上部分
C.可能看到的M以上部分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D
【分析】光在同一中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由图知,若没有水时,光沿直线传播,人眼在P点恰好看到M点;
若装满水后,从M点以下的某点发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经折射恰好进入人眼,所以人眼还可以看到M点以下的部分,如图所示:
而MN点以上部分本来可以看到,所以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20.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对于球体而言,入射点与球心所在的直线即法线,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据此判断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
【解答】解: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对于球体而言,入射点与球心所在的直线即法线,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就图而言,OO2所在的直线即法线,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①。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知道对于球体而言,入射点与球心所在的直线即法线是解题的关键。
21.如图所示,两个并排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未装水,另一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一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长的标杆,此时,阳光斜射到水池。下列关于两水池中标杆的影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粗
B.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D.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答案】D
【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且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该题中,对于没有装水的情况下,据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在杆的后方会形成影子;
但是对于装水的情况来说,从杆的顶端射过的光线到达水面处会发生折射,由于在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光线(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更靠近杆,故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变小。
故选:D。
【点评】光从一种透明介质中斜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在发生光的折射时,一般是在光速大的介质中的角大,故据此分析即可判断。
22.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光照射到一个空烧杯的底部。当烧杯中注满水时,杯底被照亮的范围用虚线圈出(如图乙)。若只有半杯水,烧杯底部被光照亮的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通过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两条折射光线我们可以想象出光圈的变化。
【解答】解:当烧杯中注满水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下图为最左边和最右边折射光线的光路:
此时烧杯底部被光照亮的范围如上图红线区域所示;
只有半杯水时(即水面下降),虽然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折射角也不变,但水面部分被照亮的区域增大,经水折射后,烧杯底部被光照亮的范围也会增大,且仍然为圆形,故A图为正确图形。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属于光学作图的基本考查,关键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23.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装有一定量的水,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则下列操作能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往容器中加水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将容器中的水抽出一部分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答案】B
【分析】(1)激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光线要发生偏折;
(2)水面上升或下降,入射角不会发生变化折射角也不会发生变化,但折射点要发生移动,折射光线要发生平行移动,所以找到折射点与水面升降的关系的变化规律,即可找到光斑移动与水面升降的变化关系。
【解答】解: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则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向右平移,所以光斑右移,故A错误;
B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往容器中加水,使水面上升,由下图可知,入射点向左移动,则光斑向左移动;同理使水面下降,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光斑向右移动;同理可知,将容器中的水抽出一部分,光斑会右移,故B正确,C错误;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束远离法线时,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变大,光斑会向右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结合光路图理解会更容易,难度不大。
24.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 )
A.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
B.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
C.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
D.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
【答案】C
【分析】太阳光从真空进入大气层时,会产生折射现象。
【解答】解:由于大气层的存在太阳光会发生折射,我们会看到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则有大气层时,我们会早看到日出,晚看到日落;如果没有这层大气,则会晚看到日出,早看到日落,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难度不大。
25.喷水鱼因特殊的捕食方式而得名,它能喷出一股水柱,准确击落空中的昆虫。如图中,喷水鱼看到昆虫像的光路图是 C (填字母),其中,折射角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的亮度小于入射光的亮度,原因是 一部分光被水面反射出去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完成折射光路图。
【解答】解:
喷水鱼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发出”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喷水鱼的眼睛中,因此光的传播路线是由空气→水中;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喷水鱼看到的是由于光的折射所成的昆虫的虚像,像成在昆虫的上方;
综上分析,喷水鱼看到昆虫像的光路图是C;
折射光的亮度与入射光的亮度不一样,其主要原因是一部分光被水面反射出去。
故答案为:C;小于;一部分光被水面反射出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关键是明确鱼在水中看到昆虫是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再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分析。
26.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入射角为45°)后,再折射入空气。
(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 小于 45°(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光从玻璃砖再次斜射入空气中时,请画出折射光线 如图 。
(2)把该玻璃砖压在教材的“科学”两字上,则透过玻璃砖看到的“科学”两字是 A 。
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
【答案】(1)小于;如图见解答;(2)A。
【分析】(1)光从空气斜射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路具有可逆性;
(2)隔着玻璃砖看物体是折射后靠近玻璃砖的虚像。
【解答】解: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入射角为45°)后,再折射入空气。
(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5°,当光从玻璃砖再次斜射入空气中时,根据光路具有可逆性,折射角还是45°;与原入射光平行,如图所示:
(2)把该玻璃砖压在教材的“科学”两字上,根据图中折射光反向延长线靠近了玻璃砖,则透过玻璃砖看到的“科学”两字是变浅的虚像,故A正确,BCD。
故选:A。
故答案为:(1)小于;如图见解答;(2)A。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及其成像,属于中档题。
27.小李用激光笔发出一束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景如图,图中AO为入射光线, OC 为折射光线;保持入射点O不动,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缓慢旋转入射光线AO至图中虚线DO位置,折射角将 变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OC;变小。
【分析】根据折射规律分析,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两种介质中,且位于法线两侧;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解答】解:AO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两种介质中,且位于法线两侧,所以OC为折射光线;
保持入射点O不动,顺时针缓慢旋转入射光线AO至图中虚线DO位置,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减小,即入射角减小,由光的折射特点可知,折射角将随着入射角变小。
故答案为:OC;变小。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属于基础题。
28.如图是某同学利用光具盘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光路,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如表数据:
入射角 10° 30° 45° 60°
折射角 7.1° 20.7° 30° 37.8°
(1)实验中,光具盘除了能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外,还具有 显示光路 的作用;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写出一条即可):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3)当光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时,其折射角的度数是 45° ,判断的理由是 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
【答案】(1)显示光路;(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3)45°;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1)光具盘除具有知道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的作用外,还有显示光路的作用;
(2)根据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特点分析判断即可解决;
(3)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判断即可解决。
【解答】解:(1)利用光具盘表面的漫反射可以显示光路,同时能直接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
(2)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3)当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当入射角等于45°时,折射角为30°,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当光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其折射角是45°。
故答案为:(1)显示光路;(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3)45°;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路图进行分析、总结光的折射规律的能力。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9.学习光的折射时,老师自制了一套装置来演示“渔民叉鱼”技巧。如图,不透明圆管是一根可绕铁架台(未画出)上固定点转动的铁管,小鱼模型用支架和细铁丝悬挂在水槽中央。
(1)从A处透过直管观察,调整直管方向,直到能从直管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 虚 (实/虚)像,将此时直管方向固定;
(2)用一根足够长的铁丝(鱼叉)沿直管叉向看到的“鱼”,这时并不能叉到鱼,这是由于光从 水 (空气/水)到 空气 (空气/水)时发生了折射;
(3)根据“人总是感觉光好像是从像直接进入眼睛的”这一错觉,将此时的粗细两根铁丝看成光线及其反向延长线,从鱼缸正面观察,根据 铁丝的交点 的位置即可大致判断鱼的像所在的深度;
(4)如果改用激光笔从A点沿着直管对着看到的“鱼”照射,光 能 (能/不能)照到鱼身上,这是因为 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
【答案】(1)虚;(2)水;空气;(3)铁丝的交点;(4)能;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看到水池底比实际变浅、水中筷子看起来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1)人眼从A处透过直管看向水里,调整直管方向,直到从直管看到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形成的虚像;
(2)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鱼的位置在鱼的虚像的下方;所以用一根足够长的铁丝(鱼叉)沿直管叉向看到的“鱼”,不能插到鱼;
(3)根据“人总是感觉光好像是从像直接进入眼睛的”这一错觉,将此时的粗细两根铁丝看成光线及其反向延长线,从鱼缸正面观察,根据铁丝的位置即可大致判断鱼的像所在的深度;
(4)鱼反射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眼睛,由于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改用激光笔从A点沿着直管对着看到的“鱼”照射,能照到鱼身上;
故答案为:(1)虚;(2)水;空气;(3)铁丝的交点;(4)能;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属于基础知识。
30.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 B、D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记录光斑的位置以便比较折射光线的偏折角度 。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油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如果折射角相同,则入射角较大的是 油 (选填“水”或“油”)。
【答案】(1)B、D;(2)记录光斑的位置以便比较折射光线的偏折角度;(3)油;(4)油。
【分析】(1)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和油对光的偏折本领,所以需要控制入射角和液面的高度相同,来比较折射角。
(2)折射角不易测量,所以为了把液体对光线的偏折程度体现出来,需要在水槽底部贴上刻度尺,记录折射光线照射在水槽底部的光斑的位置。光斑越靠右,标明介质的偏折能力越强。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1)为便于比较水和油对光的偏折本领,实验中因控制光的入射点、入射角度、液面的高度相同。比较图A、B、C、D可得,图B、D符合要求。
(2)折射角不易测量。在水槽底部贴上刻度尺,就可以通过光斑在自制纸质刻度尺的位置来大致描述出折射光,从而比较二者对光的折射能力。
(3)由图丙可知,在入射点、入射角度相同的情况下,油中的光斑更靠右,则油对光的偏折能力更强。
(4)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若在保证入射点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射入油中时的入射角度,使油中的光斑也落在水中光斑相同的位置,则折射角变大了,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入射角变大了,所以可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如果折射角相同,则入射角较大的是油。
故答案为:(1)B、D;(2)记录光斑的位置以便比较折射光线的偏折角度;(3)油;(4)油。
【点评】在本题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光路的可逆性来解答最后一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