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4课时)
科学观念:知道白光是由红、橙、绿、青、蓝、紫七种色组成的,是复色光;了解色光的混合,三原色。
科学思维:运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实质是光的折射。
探究实践:探索光的色散,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1.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B.猴子捞月,空喜一场
C.雨后天空,彩虹架桥 D.岸边树木,水中“倒影”
3.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
A. B. C. D.
4.如图自动水龙头,使用时只需把手伸到水龙头的下方,就会自动出水。这是因为人体能辐射出( )
A.紫外线 B.红外线
C.红光 D.紫光
5.在看不见的光中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已被人们所利用,下面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 B.可以利用紫外线来识别伪钞
C.可以利用紫外线来遥控电视 D.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紫外线
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光是单色光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C.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月亮是光源 D.红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
7.当白光斜射向三棱镜后,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色散情况。有关该现象的原理及紫光所在的位置,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的折射,B处 B.光的折射,A处 C.光的反射,B处 D.光的反射,A处
8.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人眼可以直接观察到
B.0℃以下的物体不发出红外线
C.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
D.医院中经常用照射红外线的方法来进行消毒
9.关于紫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体照射的紫外线越多越好
B.紫外线是一种可见光
C.人体不能照射紫外线,否则会伤害人体器官
D.医院中常用紫外线灯来照射灭菌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颜色的红光通过棱镜后也会发生色散现象
B.光的色散是光通过介质后发生了偏折,其中紫光偏折最小
C.白光色散后不可能再合成为白色光
D.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通过了充满水汽的大气
11.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关于此实验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空中出现的彩虹与此现象原理不同
B.太阳光是由红光、绿光和蓝光这三种色光组成的
C.各种色光经过三棱镜,红光偏折最明显
D.分解后的各种色光再经过三棱镜还可以变成白光
12.如图所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了“人与车”全场景的自然交互。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凸面镜
B.能对语音指令作出回应,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中控面板上彩色的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D.汽车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为避免光的反射成像对司机造成干扰
13.如图甲所示,将一个平面镜斜放在水槽中,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光线与镜面夹角为55°,则反射角应为 。向水槽中加水,使平面镜的下部浸入水中,让太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调节水面高度和镜面角度,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出现一道“彩虹”,如图乙,这是光的 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 混合而成的。
14.如图所示是杭州亚运会期间使用的迎宾机器人。机器人能接收人体发出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从而监测人体温度,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见机器人,说明它的表面发生了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15.1666年,牛顿将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据图回答:
(1)①是太阳光,它属于 (填“复色光”或“单色光”)。
(2)②外侧是 (填“紫外线”或“红外线”),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理疗。
(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另一侧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这个现象叫做光的 (填“色散”或“光的直线传播”)。
16.彩虹是光线以一定角度照在水滴上所发生的折射、反射、再折射等形成的,其原理如图所示。各种色光发生偏离主要是在 (选填“反射”或“折射”)时,图中 (选填“①”或“②”)是紫色光。
17.浙江大学柏浩教授团队研制出一种神奇织物,给白兔身体披上该织物,如图甲所示,用红外照相机对其拍摄得到的照片上,兔子身体“隐形”了,如图乙所示,兔子身体“隐形”是因为该织物( )
A.呈洁白色 B.隔热性好 C.导热性好 D.会变颜色
18.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太阳光,而其体内的叶绿素是绿色的,所以( )
A.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有利 B.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不利
C.各种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的作用相同 D.绿色植物能吸收所有绿色光
19.如图雨后天晴,天空中出现一道亮丽的彩虹。下列有关彩虹这一光学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彩虹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彩虹是一条彩色光带,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C.悬浮在空中的细小水珠为彩虹形成提供了条件
D.太阳光被分解形成彩虹时,不同色光的折射角不同
20.下面所做的探究活动与结论不匹配的是( )
A 探究活动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彩色光带
结论 太阳光不是单色光,它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 探究活动 让太阳光透过红色透明塑料薄膜,照到白纸上,在白纸上看到红色
结论 红色透明塑料薄膜反射了红光
C 探究活动 将温度计放在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会上升
结论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D 探究活动 将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
结论 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21.这是某同学总结的关于光现象的各种说法,①物体在温度高的时候辐射红外线,温度低就不辐射了;②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可以用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③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混合光,组成混合光的各种单色光都具有能量;④红光、绿光、蓝光等比例混合成白光。这些分析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如图所示,水面波光粼粼,岸边的高楼在水中呈现出清晰的倒影,一群红嘴鸥欢快地从水中捕捉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岸边高楼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路上的行人能看见红嘴鸥,是因为红嘴鸥是光源
C.红嘴鸥看见的水中“食物”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水面波光粼粼,是太阳光照在水面上发生了光的色散形成的
23.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白屏上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三棱镜与白屏之间的两条光线是能看到的光的边沿,在屏上标出了三个太阳光区域①、②、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光的色散现象,与雨后彩虹形成原理一致
B.该实验表明不同颜色的光以相同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大小不同
C.将非常灵敏的温度计放在③区域,温度计的示数将会增大
D.三棱镜和白屏之间可见光的最下面是紫色光
24.小文同学发现某大酒店的大门是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小文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实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刘文同学根据探究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最合理的( )
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自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带动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
D.自动门本身能发出红外线信号,当此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实现自动开闭
25.如图甲所示,AB之间是太阳光经三棱镜色散后在屏上得到的彩色光带。将电子温度传感器分别放在A、B两点外侧,测得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选填“耳温枪”或“验钞机”)利用曲线①对应光线来工作的,曲线②对应的是 线。
26.如图所示是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A处应该是 光,B处应该是 光。该实验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 混合而成的。
(2)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放在
(选填“A”或“B”)外侧的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 其主要特性是 效应强。
27.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两个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 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把一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
28.为了寻找光的色散现象产生的原因,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选用不同颜色的光(红光、黄光和紫光),分别以不同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中(如图所示),测出折射光线对应的折射角r,结果如下表。(已知: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快,黄光次之,紫光最慢)
红光光源 黄光光源 紫光光源
实验 序号 入射角i(度) 折射角r(度) 入射角i(度) 折射角r(度) 入射角i(度) 折射角r(度)
1 25 16.4 25 15.7 25 15.1
2 50 30.7 50 29.4 50 28.2
3 75 40.1 75 38.3 75 36.6
(1)为了顺利完成本探究,入射角的角度不能等于 。
(2)比较实验数据,得出规律:
①同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 。
②不同颜色的光从空气中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玻璃砖时, 。
29.蓝天丽日,白云悠悠,鲜花遍布草地,大自然用各种各样的颜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这些都与我们看到的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出的光有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音乐喷泉就是这样一种将光和音乐巧妙结合的艺术作品。一方面通过电脑采集音乐的声音频率特征,并将其转化为控制信号,控制水泵喷出水柱,形成喷泉;另一方面,让红、绿、蓝三种色灯照射到水柱上,通过电脑控制三种色灯亮暗让水柱变换颜色,呈现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
【材料2】一束白光斜射到三棱镜上,在三棱镜的另一侧的白质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从上到下分别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其实与光的波长有关。在这些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在玻璃、空气中的穿透力最强,但是在水蒸气中分散性强,穿透力较差。紫光波长最短,在玻璃、空气中的穿透力比较差。黄光比较独特,刺激性很强,在水蒸气里穿透力强。
(1)图甲为光的三原色示意图,某段时间喷泉一组色灯的红、绿、蓝色灯亮暗变化规律如图乙,图中第10~15秒喷泉的颜色是 。
(2)许多警示用灯都会用到红灯。例如交通信号灯停止信号用的就是红灯。请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可能的原因是 。
(3)遇到大雨大雾等能见度比较差的天气时,行驶在路汽车会打开“双闪”灯,以警示前后车辆。结合材料,“双闪灯”应选用什么颜色的光较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4课时)
科学观念:知道白光是由红、橙、绿、青、蓝、紫七种色组成的,是复色光;了解色光的混合,三原色。
科学思维:运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实质是光的折射。
探究实践:探索光的色散,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1.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答案】D
【分析】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经过色散现象后,可以看到多种颜色的光。
【解答】解:看到五彩缤纷的光环,说明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与其他选项无关。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色散具体现象的分析能力。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B.猴子捞月,空喜一场
C.雨后天空,彩虹架桥
D.岸边树木,水中“倒影”
【答案】C
【分析】复色光经过三棱镜后分散为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色散的特点是形成了光带。
【解答】解: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错误;
B、猴子捞月,空喜一场,这是光的反射的缘故,故B错误;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C正确;
D、岸边树木,水中倒影,这是光的反射的缘故,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光色散现象的判断,牢记光的色散现象的特点是形成了彩色的光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
3.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解答】解: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颜色的光经过透镜的折射能力的不同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4.如图自动水龙头,使用时只需把手伸到水龙头的下方,就会自动出水。这是因为人体能辐射出( )
A.紫外线 B.红外线 C.红光 D.紫光
【答案】B
【分析】一切物体都会向周围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解答】解:自动感应龙头接收到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后,会自动打开水阀出水,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红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5.在看不见的光中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已被人们所利用,下面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
B.可以利用紫外线来识别伪钞
C.可以利用紫外线来遥控电视
D.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紫外线
【答案】B
【分析】(1)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制成消毒灯;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2)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
【解答】解:
A、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常用紫外线灭菌、消毒,故A错误;
B、紫外线荧光效应强,可以用来识别钞票的防伪标记,故B正确;
C、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遥控,故C错误;
D、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进行拍照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要根据实例进行解释。
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光是单色光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C.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月亮是光源
D.红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
【答案】B
【分析】(1)白光是复色光,经过三棱镜后由于折射率不同,导致偏折程度不同,会发生色散现象,形成一条光带。
(2)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4)根据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回答。
【解答】解:A、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由下至上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由此可知,白光是复色光,由七色光组成,故A错误;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B正确;
C、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是靠反射太阳光,故C错误;
D、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知道白光是复色光,由七色光组成。并知道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品红、黄、青是颜料的三基色。
7.当白光斜射向三棱镜后,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色散情况。有关该现象的原理及紫光所在的位置,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的折射,B处 B.光的折射,A处
C.光的反射,B处 D.光的反射,A处
【答案】A
【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然后结合光的色散知识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光从空气射入三棱镜再射入空气,发生了两次光的折射,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弱,对紫光的偏折能力强,因此紫光在B处。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等知识点。
8.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人眼可以直接观察到
B.0℃以下的物体不发出红外线
C.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
D.医院中经常用照射红外线的方法来进行消毒
【答案】C
【分析】(1)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制成消毒灯;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2)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
【解答】解:A、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眼无法直接观察,故A错误;
B、一切物体都可以发出红外线,故B错误;
C、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故C正确;
D、医院中经常用照射紫外线的方法来进行消毒,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要根据实例进行解释。
9.关于紫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体照射的紫外线越多越好
B.紫外线是一种可见光
C.人体不能照射紫外线,否则会伤害人体器官
D.医院中常用紫外线灯来照射灭菌
【答案】D
【分析】紫外线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紫外线能合成VD促使钙的吸收,紫外线能杀菌,适当照射紫外线是有好处的。过量照射紫外线是有害的,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解答】解:A、虽然紫外线有杀菌的作用,人体也要适当照射,否则会引起皮肤粗糙等。不符合题意;
B、紫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不符合题意;
C、人体适当照射紫外线是有好处的,能杀菌,能合成VD.人体过度照射是有害的,会造出皮肤粗糙或皮肤癌。不符合题意。
D、医院中常用紫外线灯来照射灭菌。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适当照射紫外线是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的,过量照射紫外线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颜色的红光通过棱镜后也会发生色散现象
B.光的色散是光通过介质后发生了偏折,其中紫光偏折最小
C.白光色散后不可能再合成为白色光
D.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通过了充满水汽的大气
【答案】D
【分析】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解答】解:A、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故A错误;
B、光的色散是光通过介质后发生了偏折,其中紫光偏折最大,故B错误;
C、白光色散后可以通过三棱镜再次合成为白色光,故C错误;
D、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通过了充满水汽的大气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基础题。
11.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关于此实验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空中出现的彩虹与此现象原理不同
B.太阳光是由红光、绿光和蓝光这三种色光组成的
C.各种色光经过三棱镜,红光偏折最明显
D.分解后的各种色光再经过三棱镜还可以变成白光
【答案】D
【分析】太阳光是复色光;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各种色光经过三棱镜后,红色光偏折程度最小;白光色散后的各种色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混合后又复合成白光。
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与此现象原理相同,故A错误;
B、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故B错误;
C、各种色光经过三棱镜后,红色光偏折程度最小,紫色光偏折最大,故C错误;
D、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分解后的各种色光再经过三棱镜还可以变成白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色散及其现象的基础知识。
12.如图所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了“人与车”全场景的自然交互。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凸面镜
B.能对语音指令作出回应,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中控面板上彩色的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D.汽车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为避免光的反射成像对司机造成干扰
【答案】D
【分析】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解答】解:A.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镜,故A错误;
B.能对语音指令作出回应,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中控面板上彩色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故C错误;
D.汽车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为避免光的反射成像对司机造成干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凹面镜与凸面镜,光的三原色及声可以传递信息,属于基础题。
13.如图甲所示,将一个平面镜斜放在水槽中,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光线与镜面夹角为55°,则反射角应为 35° 。向水槽中加水,使平面镜的下部浸入水中,让太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调节水面高度和镜面角度,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出现一道“彩虹”,如图乙所示,这是光的 色散 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 色光 混合而成的。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反射角。同时要知道在发生光的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
【解答】解: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55°,所以入射角为90°﹣55°=35°.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是35°。
让太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调节水面高度和镜面角度,相当于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故答案为:35°;色散;色光。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同时还考查了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这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平时一定要认真审题。
14.如图所示是杭州亚运会期间使用的迎宾机器人。机器人能接收人体发出的 红外线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从而监测人体温度,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见机器人,说明它的表面发生了 漫反射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答案】红外线;漫反射。
【分析】(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任何物体都可以向外辐射红外线;
(2)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解答】解:(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机器人能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从而监测人体温度;
(2)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见机器人,说明它的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故答案为:红外线;漫反射。
【点评】本题通过一款机器人,考查了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难度不大。
15.1666年,牛顿将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据图回答:
(1)①是太阳光,它属于 复色光 (填“复色光”或“单色光”)。
(2)②外侧是 红外线 (填“紫外线”或“红外线”),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理疗。
(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另一侧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这个现象叫做光的 色散 (填“色散”或“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1)复色光;(2)红外线;(3)色散。
【分析】(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2)红外线的偏折能力弱;
(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另一侧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
【解答】解:(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2)红外线的偏折能力弱,②外侧是红外线,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理疗;
(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另一侧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
故答案为:(1)复色光;(2)红外线;(3)色散。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阳光是复色光、红外线以及光的色散现象,属基础问题的考查。
16.彩虹是光线以一定角度照在水滴上所发生的折射、反射、再折射等形成的,其原理如图所示。各种色光发生偏离主要是在 折射 (反射/折射)时,图中 ① (①/②)是紫色光。
【答案】折射;①。
【分析】彩虹是光线以一定角度照在水滴上所发生的折射、反射、再折射等形成的一条彩色光带,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大。
【解答】解:各种色光发生偏离主要是在折射时,图中①是紫色光。
故答案为:折射; ①。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色散,属于基础题。
17.浙江大学柏浩教授团队研制出一种神奇织物,给白兔身体披上该织物,如图甲所示,用红外照相机对其拍摄得到的照片上,兔子身体“隐形”了,如图乙所示,兔子身体“隐形”是因为该织物( )
A.呈洁白色 B.隔热性好 C.导热性好 D.会变颜色
【答案】B
【分析】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明显。
【解答】解:由红外线的特点可知,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不受物体亮暗的影响,用红外照相机能拍摄到清晰的照片。当给白兔身体披上织物,再用红外照相机拍摄得到的照片,兔子身体“隐形”了,说明兔子辐射的红外线被织物隔离了,即织物的隔热性好。
故选:B。
【点评】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制成遥控器等,有着广泛的应用。
18.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太阳光,而其体内的叶绿素是绿色的,所以( )
A.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有利
B.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不利
C.各种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的作用相同
D.绿色植物能吸收所有绿色光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是不透明的物体,根据“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可知,绿色植物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其它色光,由此得出结论。
【解答】解:绿色植物反射绿色光,吸收其它色光,说明其它色光对绿色植物有利,而绿色光对绿色植物有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用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色光,学以致用,是一道好题。
19.雨后天晴,天空中出现一道亮丽的彩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彩虹这一光学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彩虹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彩虹是一条彩色光带,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C.悬浮在空中的细小水珠为彩虹形成提供了条件
D.太阳光被分解形成彩虹时,不同色光的折射角不同
【答案】A
【分析】彩虹是太阳光射入球形水珠经折射、内反射、再折射后形成的彩色光带,是因为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
【解答】解:A、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彩虹是一条彩色光带,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故B正确;
C、悬浮在空中的细小水珠为太阳光折射形成彩虹提供了条件,故C正确
D、太阳光被分解形成彩虹时,是因为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难度不大。
20.下面所做的探究活动与结论不匹配的是( )
A 探究活动: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彩色光带
结论: 太阳光不是单色光,它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 探究活动: 让太阳光透过红色透明塑料薄膜,照到白纸上,在白纸上看到红色
结论: 红色透明塑料薄膜反射了红光
C 探究活动: 将温度计放在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会上升
结论: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D 探究活动: 将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
结论: 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A.A B.B C.C D.D
【答案】B
【分析】(1)光的色散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2)有色透明物体透过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
(3)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4)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解答】解:A、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故A正确;
B、有色透明物体透过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红色透明塑料薄膜透过了红光,故B错误;
C、将温度计放在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会上升,说明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故C正确;
D、将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色散、光的三原色与红外线的特点,难度不大。
21.这是某同学总结的关于光现象的各种说法,①物体在温度高的时候辐射红外线,温度低就不辐射了;②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可以用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③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混合光,组成混合光的各种单色光都具有能量;④红光、绿光、蓝光等比例混合成白光。这些分析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分析】(1)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
(2)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以合成维生素D;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造成伤害轻则使皮肤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3)太阳光可以通过棱镜分散为七种色光,说明它是七种色光混合形成的,是混合光;
(4)根据光的色散现象中彩色光带的分布情况可知,紫光的偏折程度比红光大,则紫光更靠近法线,结合折射角的概念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增强,温度低的时候也辐射红外线,故①错误;
②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做成的,因为在夜间,人的体温比草木、岩石的温度高,辐射红外线的能力强,故②错误;
③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混合光,组成混合光的各种单色光都具有能量;故③正确;
④根据光的色散现象中彩色光带的分布情况可知,紫光的偏折程度比红光大,所以,一束白光斜射向三棱镜的一侧时,折射后紫光更靠近法线,由折射角的概念可知,折射后紫光的折射角小于红光的折射角,故④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知道并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2.如图所示,水面波光粼粼,岸边的高楼在水中呈现出清晰的倒影,一群红嘴鸥欢快地从水中捕捉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岸边高楼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路上的行人能看见红嘴鸥,是因为红嘴鸥是光源
C.红嘴鸥看见的水中“食物”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水面波光粼粼,是太阳光照在水面上发生了光的色散形成的
【答案】C
【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
(2)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
【解答】解: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高楼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B.路上的行人能看见红嘴鸥,是因为红嘴鸥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红嘴鸥自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
C.红嘴鸥看见水中的“食物”,是“食物”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正确;
D.湖水被风吹产生水波,水波在光照射下,发生了镜面反射,水面波光粼粼,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具体的情景考查了光的反射、光源、折射现象等知识,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
23.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白屏上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三棱镜与白屏之间的两条光线是能看到的光的边沿,在屏上标出了三个太阳光区域①、②、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光的色散现象,与雨后彩虹形成原理一致
B.该实验表明不同颜色的光以相同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大小不同
C.将非常灵敏的温度计放在③区域,温度计的示数将会增大
D.三棱镜和白屏之间可见光的最下面是紫色光
【答案】D
【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出七种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解答】解:A、这是光的色散现象,与雨后彩虹形成原理一致,故A正确;
B、该实验表明不同颜色的光以相同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大小不同,故B正确;
C、将非常灵敏的温度计放在③区域,此处为红外线,温度计的示数将会增大,故C正确;
D、三棱镜和白屏之间可见光的最下面是红光,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的色散;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24.小文同学发现某大酒店的大门是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小文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实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刘文同学根据探究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最合理的( )
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自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带动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
D.自动门本身能发出红外线信号,当此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实现自动开闭
【答案】D
【分析】分析时主要抓住:“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为什么门不打开?玻璃板和足球、人有什么不同?
【解答】解:A、玻璃板滑向门时,也会有声音的发生,但门并没有打开说明不是利用声控装置,故A错误;
B、玻璃板也会辐射出红外线,但门没有打开说明不是探测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来实现自动开闭的,故B错误;
C、玻璃板也可以通过空气给自动门一个压力,但玻璃板滑向自动门时,自动门并没有打开说明不是利用空气压力来实现自动开闭的,故C错误;
D、若是自动门发射红外线,红外线经过玻璃会穿透过去,反射回来的是非常少的,但足球和人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是比较多的,因为红外线是不能穿透足球和人。自动门就可以探测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来实现自动开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们的分析能力,我们在分析要能够抓住重点,通过做题让我们知道红外线的应用,有意义。
25.如图甲所示,AB之间是太阳光经三棱镜色散后在屏上得到的彩色光带。将电子温度传感器分别放在A、B两点外侧,测得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验钞机 (选填“耳温枪”或“验钞机”)利用曲线①对应光线来工作的,曲线②对应的是 红外 线。
【答案】验钞机;红外。
【分析】紫外线和红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还能消毒杀菌;红外线的热效应强。
【解答】解:A、B之间是太阳光经三棱镜色散后在屏上得到的彩色光带,将电子温度传感器分别放在A、B两点外侧(即A、B两点外侧是不可见光),测得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乙中曲线①说明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变化很小,故①是紫外线,该光线的特点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还能消毒杀菌;
曲线②说明随着时间的增加,测得的温度升高较快,即该不可见光的热效应强,所以②是红外线。
故答案为:验钞机;红外。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紫外线和红外线特点的了解,属于基础题。
26.如图所示是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A处应该是 红 光,B处应该是 紫 光。该实验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 多种色光 混合而成的。
(2)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放在 A (选填“A”或“B”)外侧的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 红外线 其主要特性是 热 效应强。
【答案】(1)红;紫;多种色光。(2)A;红外线;热。
【分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
(2)红色光之外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
(3)光的色散实际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发生一次折射,再由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又发生一次折射造成的,根据折射规律,可知,最后的光线是向三棱镜的底边偏折。
【解答】解:(1)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该实验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应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
故答案是:(1)红;紫;多种色光。(2)A;红外线;热。
【点评】该题考查了光的色散实验以及红外线的热效应,虽然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但可以根据其热效应来证明它的存在。
27.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两个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 荧光物质 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把一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紫外线是紫光以外的光,属于不可见光,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就是利用这个道理制成的。
【解答】解:
(1)钞票上的100字样上有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它可以发光;
(2)通过上面的探究可知紫外线荧光物质发光,当用玻璃挡住紫外线的传播路径时,另一侧的荧光物质不发光,说明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因此这是为了探究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
故答案为:(1)荧光物质;(2)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紫外线特点的探究,特别是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一定要知道。
28.为了寻找光的色散现象产生的原因,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选用不同颜色的光(红光、黄光和紫光),分别以不同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中(如图所示),测出折射光线对应的折射角r,结果如下表。(已知: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快,黄光次之,紫光最慢)
红光光源 黄光光源 紫光光源
实验序号 入射角i(度) 折射角r(度) 入射角i(度) 折射角r(度) 入射角i(度) 折射角r(度)
1 25 16.4 25 15.7 25 15.1
2 50 30.7 50 29.4 50 28.2
3 75 40.1 75 38.3 75 36.6
(1)为了顺利完成本探究,入射角的角度不能等于 0° 。
(2)比较实验数据,得出规律:
①同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 增大 。
②不同颜色的光从空气中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玻璃砖时, 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的折射角最大,其次是黄光,紫光的折射角最小 。
【答案】(1)0°;(2)①增大;②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的折射角最大,其次是黄光,紫光的折射角最小
【分析】(1)光垂直于界面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2)①纵向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②横向对比表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解答】解:(1)由于光垂直于界面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所以入射角的大小不能为0°;
(2)①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同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②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颜色的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玻璃砖时,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的折射角最大,其次是黄光,紫光的折射角最小。
故答案为:(1)0°;(2)①增大;②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的折射角最大,其次是黄光,紫光的折射角最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关键是根据表格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29.蓝天丽日,白云悠悠,鲜花遍布草地,大自然用各种各样的颜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这些都与我们看到的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出的光有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音乐喷泉就是这样一种将光和音乐巧妙结合的艺术作品。一方面通过电脑采集音乐的声音频率特征,并将其转化为控制信号,控制水泵喷出水柱,形成喷泉;另一方面,让红、绿、蓝三种色灯照射到水柱上,通过电脑控制三种色灯亮暗让水柱变换颜色,呈现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
【材料2】一束白光斜射到三棱镜上,在三棱镜的另一侧的白质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从上到下分别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其实与光的波长有关。在这些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在玻璃、空气中的穿透力最强,但是在水蒸气中分散性强,穿透力较差。紫光波长最短,在玻璃、空气中的穿透力比较差。黄光比较独特,刺激性很强,在水蒸气里穿透力强。
(1)图甲为光的三原色示意图,某段时间喷泉一组色灯的红、绿、蓝色灯亮暗变化规律如图乙,图中第10~15秒喷泉的颜色是 黄色 。
(2)许多警示用灯都会用到红灯。例如交通信号灯停止信号用的就是红灯。请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可能的原因是 红光的穿透能力强、醒目 。
(3)遇到大雨大雾等能见度比较差的天气时,行驶在路汽车会打开“双闪”灯,以警示前后车辆。结合材料,“双闪灯”应选用什么颜色的光较好?
【答案】(1)黄色;(2)红光的穿透能力强、醒目;(3)选用黄颜色的光
【分析】(1)图中第10~15秒,只有红灯和绿灯亮,由甲图可知此时喷泉的颜色;
(2)红光波长长,穿透能力强,并且很醒目;
(3)根据文中的内容分析。
【解答】解:(1)图中第10~15秒,只有红灯和绿灯亮,由甲图可知此时喷泉的颜色是黄色;
(2)三种色光比较,红光的穿透能力强、醒目,所以规定红灯发出的光作为交通的停止信号;
(3)根据文中内容可知,黄光比较独特,刺激性很强,在水蒸气里穿透力强,所以“双闪灯”应选用黄颜色的光。
故答案为:(1)黄色;(2)红光的穿透能力强、醒目;(3)选用黄颜色的光。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三原色、不同色光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不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