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磁现象磁场
基础练
01 磁性、磁体
1 小明发现自家的门后有一个门吸,猜想门上固定的原件里面一定有一个磁体。固定在墙上原件的材料可能是 ( )
A.铜 B.铝 C.铁 D.不锈钢
2 如图所示一根条形磁体不小心摔成两段后,一共会有 N极的个数为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 如图所示,两个条形磁体靠近的两端处各吸有一个小铁钉,当两磁体靠近的两端相互接触时,小铁钉将会 ( )
A.相互靠近 B.相互远离
C.落下 D.静止不动
02 磁场与磁感线
4 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磁体周围存在着磁感线
B.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产生的
C.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 N 极出发,回到S极的
D.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5 如图所示为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的分布情况,E、F、P、Q四点中,磁场最强的是( )
A. E点 B. F点 C. P点 D. Q点
6 如图所示是两个磁体相邻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右边磁体的A端为 (填“N”或“S”)极。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小磁针的 N 极将沿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03 地磁场
7 我国宋代学者 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司南能指示南北方向,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
易错练
易错点:混淆地理和地磁的南北极
8. 图中小磁针静止在地球赤道正上方,请标出此时小磁针的 N、S极。
能力练
9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下列有关指南针和地磁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指南针静止时指示南北方向,是因为指南针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B.指南针静止时南极指向地理北极
C 如果地磁场消失,指南针还能指示南北方向
D.信鸽是靠绑在身上的小磁体来实现导航的
10 两个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如图所示,小磁针在 B 点静止,则 ( )
A.甲、乙两个磁体的磁极均为S极
B.小磁针的上端是 S极
C. A、B两点的磁场强弱相同
D.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感线是描述磁场的,所以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11 有外形相同的两根钢条M、N,按图甲、乙两种方式接触时,它们之间都有较大吸引力。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 M 无磁性、N无磁性
B. M 无磁性、N有磁性
C. M有磁性、N无磁性
D. M有磁性、N有磁性
12 如图所示,重为G的小铁块在水平方向力 F 的作用下,沿条形磁体的表面 从 N极滑到S极,在此过程中小铁块对磁体的压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
13如图所示是三个磁体相邻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请在图中标出a、b磁体的磁极,以及相邻磁极间的磁感线的方向。
14小谦在探究“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时发现:磁体间的距离不同,作用力的大小也不同。他想:磁体间作用力的大小与磁极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
(1)你的猜想是 。
(2)小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由于磁体间作用力的大小不便测量,他通过观察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的变化,来判断磁体间作用力的变化,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法。
(3)小谦分析三次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磁极间距离越小,磁体间作用力越大。小月认为:这个结论还需进一步实验论证,联想到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还须探究甲、乙两块磁体相互 时,磁体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
培优练
15 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环形磁体a、b、c、d套在塑料支架的光滑杆上。静止时磁体a、b、c悬浮在空中,d压在塑料支架底板上。若每个磁体受的重力均为G,磁体a的上表面是 N极,则( )
A.磁体b的上表面是 N极
B.磁体c的上表面是S极
C.磁体d对底板的压力是 G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D.磁体d 对底板的压力是4G
第1 节 磁现象 磁场
1. C解析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因此墙上的材料可能是铁、钴、镍等物质。故选 C。
2. B解析 一根条形磁体不小心摔成两段后,就会变成两个小的条形磁体,因为每个磁体都有一个 N极,所以一共会有N极的个数为2个。故选B。
对磁极的理解
任何一个磁体都只有两个磁极。一个磁体可以分成多个小磁体,每一个小磁体都只有两个磁极;多个小磁体结合成一个大磁体,大磁体也只有两个磁极。
3. C解析当两个条形磁体的异名磁极相互接触时,形成一个大条形磁体,因条形磁体两端磁性较强,中间磁性较弱,则小铁钉在重力作用下会落下来。故选C。
4. A解析 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而引入的一种假想的线,不是客观存在的,故A 说法错误。
磁感线是一种物理模型
5. C解析由题图可知,P点处的磁感线最密集,所以P 点处的磁场最强。故选C。
6. N逆时针 解析 由题图可知,左边磁体与右边磁体之间的磁感线呈吸引状,由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右边磁体的A 端为 N 极。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按题图所示方式放置,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小磁针的 N极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7.沈括 地磁场 解析历史上第一个记载地理和地磁两极不重合的人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他提出磁偏角的概念;司南能指示南北方向,原因是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即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8.如答图所示 解析 因为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而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指向北方(地磁的南极)的是小磁针的 N极,指向南方(地磁的北极)的是小磁针的S极。如答图所示。
易错总结
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叫南极,指北的叫北极,指南是指向地理的南方,指北是指向地理的北方。
9. A解析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指南针静止时指示南北方向,是因为指南针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故A 说法正确;指南针静止时南极指向地理南极、地磁北极,故B 说法错误;如果地磁场消失,指南针能指向任意方向,故C 说法错误;信鸽是靠地磁场来实现导航的,若在信鸽身上绑一个磁体会干扰它的飞行,故D 说法错误。
10. B解析 由题图可知,磁感线都是从甲、乙出来的,所以甲、乙都是 N极,故A 不符合题意;由题图可知,小磁针附近的磁感线方向是向下的,所以小磁针的下端为 N 极,上端为S极,故B 符合题意;A、B两点靠近磁极的距离不同,所以磁场强弱是不相同的,故C 不符合题意;为了描述磁场的性质,引入了磁感线,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 B。
11. D解析由题意可知,题图甲、乙两种方式接触时,两根钢条之间都有较大吸引力,因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几乎没有磁性,所以在题图甲中,钢条M、N相互吸引,钢条N一定有磁性;同理,由题图乙可知,钢条 M 也具有磁性,故D 正确。
12.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条形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磁性强的位置对小铁块的吸引力大,所以小铁块在磁体两端受到的引力最大,小铁块对磁体的压力也最大。
13.如答图所示 解析由题图可知,中间磁体b与右边磁体之间的磁感线呈排斥状,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中间磁体b的右端为 N极,左端为S极;中间磁体b与左边磁体a之间的磁感线呈吸引状,由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左边磁体a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磁感线在磁体周围从N极到S极。如答图所示。
(1)磁极间的距离越小,磁体间的作用力越大(2)转换 (3)排斥 解析 (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离磁体越远,磁场越弱,所以可猜想:磁极间的距离越小,磁体间的作用力越大。(2)由题图知,磁体间的作用力越大,磁体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偏离竖直方向夹角的大小反映了磁体间作用力的大小,这应用了转换法。(3)因为磁极间的作用规律有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和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实验了磁极间相互吸引后,再实验磁极间相互排斥,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15. D 已知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则各磁体的磁极如解图所示,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得出,磁体d对底板的压力是4G。故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