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1.5 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
科学观念: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
科学思维:学习从科学现象、实验数据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探究实践: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态度责任: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养成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养成对科学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1.要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应当用(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凸面镜
【答案】B
【分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可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凹透镜和凸面镜成的都是虚像。能出现在光屏上必须是实像。
【解答】解:能出现在光屏上必须是实像,而且是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所以只能是凸透镜。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考查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区别,对它们的成像特点及原理一定要掌握。
2.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要将烛焰中心、光心、光屏中心三者调到同一高度,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A.方便确定物距和像距
B.在光屏上成蜡烛正立的像
C.让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
D.方便确定像的大小
【答案】C
【分析】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解答】解: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故选:C。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要求。一定要注意实验前的调整工作。
3.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5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答案】B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并且要知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
【解答】解: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应是15cm,
此时把蜡烛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5 cm,物距变为25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情况,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做到灵活应用。
4.凸透镜成像中,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转换点在( )
A.焦点处 B.一半焦距处
C.二倍焦距处 D.三倍焦距处
【答案】C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所以二倍焦距是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程度,熟记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在“用点燃的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在草稿上记录了一次实验现象(漏画了光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
A.l1是物距
B.l2是像距
C.实验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实验中,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f<v<2f,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用点燃的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应正放,故右边是蜡烛,左边是像,L2是物距,L1是像距,故AB错误;
由图可知,L2>L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掌握。
6.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60cm B.40cm C.20cm D.10cm
【答案】D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等于二倍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二倍焦距。
【解答】解:当物距等于二倍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二倍焦距。分析图可知物距等于20cm时像距等于20cm,所以二倍焦距等于20cm,则焦距为10cm。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如何根据凸透镜的物距和像距确定焦距,关键要牢固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7.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 )
A.v<f B.u>f C.f<v<2f D.f<u<2f
【答案】C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判断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解答】解:如图,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2f>v>f。
故选:C。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8.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答案】D
【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也逐渐变小。
【解答】解: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把一个物体从离凸透镜20cm处逐渐向30cm处的过程中,始终成实像,物距增大,像距逐渐变小,像也逐渐变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比较简单。
9.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③④
C.像是放大的是③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答案】C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像是放大的是③④,故C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
1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
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实像
D.光屏上没有像
【答案】A
【分析】(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2)根据图象判断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再利用折射中光路可逆解答。
【解答】解:当光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f<u<2f,v>2f,当两者相互调换后,u>2f,f<v<2f,根据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根据此时条件判断,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11.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明用两根高度不同的蜡烛、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按如图进行实验,则小明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况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根据图示可知,短蜡烛的物距为20cm,成倒立、等大的实像;长蜡烛的焦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长蜡烛的烛焰在短蜡烛的烛焰的上方,所以长蜡烛的烛焰的像在短蜡烛的烛焰的像的下方;此时的像距为20cm,所以短蜡烛的烛焰的像是清晰的,长蜡烛的烛焰的像是不清晰的,根据选项可知,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
12.教室用的投影仪,若透镜上停留有一只飞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屏幕上将有一只飞蛾的像
B.屏幕上的像将变得暗些
C.屏幕上的像将会变得模糊
D.屏幕上的像不会受任何影响
【答案】B
【分析】(1)在透镜上停留有一只飞蛾,飞蛾是在透镜和屏幕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情况分析判断;
(2)在透镜上停留有一只飞蛾,挡住了部分光线,但由透镜其他部分透过的光线还能成像。
【解答】解:
A、在透镜上停留有一只飞蛾,飞蛾是在透镜和屏幕之间,不会在屏幕上成像,故A错;
BCD、在透镜上停留有一只飞蛾,挡住了部分光线,但由透镜其他部分透过的光线形成的像还是很清晰,由于透过透镜的光线变小了,屏幕上的像将变得暗些,故B正确、C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注意飞蛾所处的位置,和做过的实验联系: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观察对所成像的影响(像完整,只是暗了一些)。
13.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成一缩小的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 )
A.光屏上能呈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
B.光屏上能呈现一个放大的清晰的像
C.调节光屏远离透镜时,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
D.调节光屏移近透镜时,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
【答案】B
【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外时,可以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当成缩小倒立实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如物屏调换,则此时物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2倍焦距,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4.如图所示,物体MN放在凸透镜前,“0”cm处为凸透镜光心,来自M点的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完成以下填空:
(1)凸透镜的焦距为 3.0 cm
(2)画出光线b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
(3)MN经凸透镜成的像是 倒立、等大的实 像(填正立、倒立?放大、缩小、等大?实像、虚像?)
(4)要使光线a通过凸透镜后经过K点,应使凸透镜沿主光轴水平向 右 平移。(选填“右”或“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①凸透镜有一个重要的光学性质,就是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个点称之为焦点,它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②光线b经凸透镜的光心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③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一: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④要使光线a经凸透镜后的光线经过K点,先作出其光路图然后即可知凸透镜移动方向。
【解答】解:
(1)由图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过焦点,故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
(2)光线b是经焦点的光线,所以经过凸透镜后后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如图所示:
;
(3)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则物体MN在2倍焦距处,故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4)要使光线a经凸透镜后的光线经过K点,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应使物距增大小,即将凸透镜沿主光轴水平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3.0;(2)如图;(3)倒立、等大的实;(4)右。
【点评】认识凸透镜、学习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必须从认识它的基本概念入手,包括焦点、焦距、光心、主光轴等。
1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0 cm;
(2)调整器材高度时,应使蜡烛的烛焰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
(3)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倒立、 缩小 的实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观察到的像将 变大 (选填“变大”或“变小”);
(5)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向 上 (选填“上”或“下”)偏离光屏中心。
【答案】(1)10.0;(2)同一高度;(3)缩小;照相机;(4)右;变大;(5)上。
【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4)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分析回答;
(5)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分析回答。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60.0cm﹣50.0cm=10.0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图乙中,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4)蜡烛向右(靠近焦点)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需将光屏向右移动,此时观察到的像将变大;
(5)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烛焰的像会向上偏离光屏中心。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3)缩小;照相机;(4)右;变大;(5)上。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考查了实验的探究过程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此题看似复杂,其实只要用心,仔细审题,并不难。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
A.在光屏上不能成像
B.在光屏上能成像,像的大小是原来的
C.在光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比原来暗
D.要把光屏向前或向后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答案】C
【分析】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
【解答】解: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下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上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仍然完整;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变暗了,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注意当光经过凸透镜折射成像时,挡住一部分光不会影响所成的像的完整性,只是亮度变暗。
17.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A.倒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D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装有水的烧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要求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到深刻理解,并能灵活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8.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
A.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B.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答案】B
【分析】首先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确定像的性质,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来确定调节光屏的方法。
【解答】解:由图中可以看出,物距大于像距,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此时u>2f;
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注水前要提前交汇,所以像会向透镜方向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向左移动,而且像变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注意理解应用。此题比较有拓展性,有一定的拔高难度。
19.用三块透镜做实验,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得到如下记录,可知这三块透镜焦距的关系为( )
透镜 像的性质
A 放大 倒立 实像
B 缩小 倒立 实像
C 放大 正立 虚像
A.fA<fB<fC B.fA>fB>fC C.fC>fA>fB D.fA>fC>fB
【答案】C
【分析】保持各凸透镜跟物体距离相等可知物距相等,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分析,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A成成倒立放大实像可知物距大于A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二倍焦距,B成倒立缩小实像可知物距大于B凸透镜的二倍焦距,C成正立放大虚像可知物距小于C凸透镜的焦距,因为物距相等,所以C凸透镜的焦距最大,A次之,B最小。
【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分析,物距大于A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B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物距小于C凸透镜的焦距。保持各凸透镜跟物体距离相等可知物距相等,所以C凸透镜的焦距最大,A次之,B最小。
故选:C。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分析实际问题。此题有一定的拔高难度。
20.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C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分析,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1)烛焰位于a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故A正确;
(2)烛焰位于b、c两点时,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都成倒立放大实像,但b点位置距离透镜大于c点位置,因此在c点屏上出现的实像比在b点出现的实像大,即最大,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故B正确、C错误;
(3)烛焰位于d点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一定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分析实际问题。
21.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可以将掩膜上的图形曝光在硅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缩图透镜是凸透镜,硅片相当于光屏
②掩膜在硅片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③若要硅片上的像更大更清晰,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
④若此时掩膜向上移动1厘米,硅片向下移动1厘米,仍能呈清晰的像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①u>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2f>u>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u<f 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解答】解:光刻机在工作时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缩图透镜是凸透镜,硅片相当于光屏,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正确,②错误;
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大,需要减小物距并增大像距,即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故③正确;
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若此时掩膜向上移动1厘米,硅片应向上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呈清晰的像,故④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要熟记成像规律,属于基础知识。
2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 )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的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最重要两句话是:①物距(u)减小,像距(v)增大,像变大(应用于实像),
②物距(u)减小,像距(v)减小,像变小(应用于虚像)。
(2)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
物距(u) 成像特点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测焦距
2f>u>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投影仪/幻灯机
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解答】解:
①物体靠近透镜即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光屏应远离透镜,当u>2f时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当f<u<2f时光屏移动距离大于物体移动距离,所以光屏移动距离是先小于后大于物体移动距离,所以①错误。
②物体要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体移动距离应该大于光屏移动距离,所以②错误。
③换用焦距更小的透镜,像会更前面会聚所以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所以③正确。
④根据光路可逆的原理,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可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同时物距刚好是原来的像距,像距刚好是原来物距,所以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物距、像距的变化,焦距改变成像特点,光路可逆等知识,是凸透镜成像的综合应用题。
23.如图所示,A、B、C三点在一透镜的主光轴上,物体放在C点,成像在B点:物体放在B,成像在A。则该透镜的位置大致在( )
A.A左侧 B.AB之间 C.BC之间 D.C右侧
【答案】D
【分析】凸透镜如果成像在同一侧的话应该是成虚像,并且像距大于物距;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与像在异侧。
【解答】解:若透镜在A左侧:物体放在C点,若成实像,则成像应该在A的左侧,若成虚像,则虚像在C的右侧;
若透镜在AB之间:物体放在C点,若成实像,则成像应该在B的左侧,若成虚像,则虚像在C的右侧;
若透镜在BC之间:物体放在C点,若成实像,则成像应该在B的左侧,若成虚像,则虚像在C的右侧;物体放在B,若成虚像,则成像在B的左侧,若成实像,则像在B的右侧;
若透镜在C右侧:物体放在C点,若成虚像,则虚像在C的左侧,可以成在B点;若成实像,则成像应该在C的右侧;物体放在B,若成虚像时,成像在B的左侧,可以成在A点;
综上所述,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
2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4cm
B.当u=15cm时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u=3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答案】D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解答】解:A、由图知,当物距为24cm时,像距也为24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4cm,则f=12cm,故A错误;
B、当物距u=15cm时,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
C、f=12cm,2f=24cm,当u=30cm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到30cm处的过程中,从10cm到12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逐渐变大;在12cm处不成像;从12cm到30cm成实像,像逐渐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像的特点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解决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象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25.小阳用一只凸透镜分别观察近处课本上的字和远处黑板上的字,发现看到的字的情况是不同的,由此他们提出了探究的问题,并利用一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高度为5cm的发光物体、刻度尺、光屏、光具座等器材,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完成了实验,并将实验中测得的部分数据记录在了表中。
物距u/cm 14 15 16 17 18 19
像高h/cm 12.5 10.0 8.3 6.3 5.6
(1)当物距为17cm时,像高可能为 B
A.8.4cm B.7.1cm C.6.2cm
(2)该实验中光屏上成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你判断的依据是 像的高度大于5cm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2)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可以通过像的高度判断。
【解答】解:(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实验中的物距分别为14cm、15cm、16cm、17cm、18cm、19cm,物距逐渐变大,像变小,所以像的高度在8.3cm﹣﹣6.3cm之间,故选B。
(2)实验中的物距分别为14cm、15cm、16cm、17cm、18cm、19cm,像的高度分别为12.5cm、10.0cm、8.3cm、7.1cm、6.3cm、5.6cm,像的高度多大于发光物体高度5cm,所以像是放大的。
故答案为:(1)B;(2)放大;像的高度大于5cm。
【点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这条实验结论在凸透镜成像习题中应用广泛。
26.光电鼠标的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鼠标垫,反射后经凸透镜再进入鼠标的光学感应器(相当于光屏),用以记录移动动作,以此捕捉移动位置的不同画面。图中光学感应器、凸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
(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 漫 反射。
若成像透镜距鼠标垫7mm,光学感应器距成像透镜3mm,则在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 缩小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并不移动,是因为鼠标悬空相当于 增大 物距(选填“增大”或“减小”),像成在光学感应器的 下 方(填“上”或“下”)。
【答案】(1)漫;缩小;(2)增大;下。
【分析】(1)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会射向各个方向,这就是漫反射;
(2)鼠标中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变小。据此可对其变化的规律做出判断。
【解答】解:(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反射光线会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会发生漫反射;由题意可知,当鼠标平放在鼠标垫上,成像透镜距鼠标垫7mm,光学感应器距成像透镜3mm,即物距大于像距,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和照相机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2)让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移动,相当于让物距增大,则像距变小,那么所成的像在光学感应器的下方,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因此所成的像比悬空前的要小。
故答案为:(1)漫;缩小;(2)增大;下。
【点评】本题以光电鼠标中的凸透镜成像为内容,考查了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应用,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以及漫反射的应用,有一定综合性。
27.实验小组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高度为6cm的“F”形光源(如图所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需调节光源、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规范的操作是 B (填选项)。这样调节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 中央 。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2)调节好器材,将光源逐渐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多次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 变大 ,像的大小 变大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物高6cm
实验次数 1 2 3
物距/cm 30 20 15
像距/cm 15 20 30
像高/cm 3 6 12
(3)接着再将光源移至凸透镜前6cm处。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成像。此时眼睛应从 光屏 (选填“光源”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进行观察,说明此时凸透镜成的是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4)用“F”形光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的优点: 成像稳定 (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1)B;中央;(2)变大;变大;(3)光屏;虚像;(4)成像稳定。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根据分散排列和三者靠拢的误差大小分析;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3)根据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侧;
(4)“F”光源代替蜡烛的优点是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所成的像不会晃动,更加稳定。
【解答】解:(1)“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较规范的是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这样误差较小,故B正确;这样调节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由表中数据可知,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像变大,故可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的大小变大;
(3)接着再将光源移至凸透镜前6cm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根据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侧,故眼睛应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进行观察,说明此时凸透镜成的是虚像;
(4)烛焰不稳定、不太明亮、且高度随蜡烛的燃烧会降低,使用“F”光源代替蜡烛,具有成像比较稳定、清楚明亮、且高度不变的优点。
故答案为:(1)B;中央;(2)变大;变大;(3)光屏;虚像;(4)成像稳定。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28.小科在项目化“制作凸透镜”的实践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凸透镜的相关知识。
(1)制作凸透镜:用剪刀在塑料矿泉水瓶的凸起部位剪取一样大小的两块塑料片,凸起部位朝外,中间装满水,用热熔胶封闭连接处.然后测焦距,方法为 凸透镜一侧对准太阳,地面铺张白纸,太阳光照在白纸上,移动凸透镜,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然后用刻度尺量取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直线距离 ;
(2)评估检测:“制作凸透镜”的评价量规表如下所示,其中“?”可填: 漏水、无手柄、不美观 ;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结构完整与美观效果 不漏水,有手柄且美观 不漏水,无手柄,美观 ?
(3)小文测出此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有一组实验是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成像特点: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4)将蜡烛换成“F”形的LED。灯x光屏贴上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请写出改进后的一个优点: 便于观察、减少了污染 。
【答案】(1)凸透镜一侧对准太阳,地面铺张白纸,太阳光照在白纸上,移动凸透镜,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然后用刻度尺量取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直线距离;
(2)漏水、无手柄、不美观;
(3)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分析】(1)凸透镜一侧对准太阳,地面铺张白纸,太阳光照在白纸上,移动凸透镜,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然后用刻度尺量取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直线距离;
(2)根据自制凸透镜可能出现的问题回答;
(3)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蜡烛换成LED灯的优点:减少了污染等;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便于比较像的大小。
【解答】解:(1)凸透镜一侧对准太阳,地面铺张白纸,太阳光照在白纸上,移动凸透镜,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然后用刻度尺量取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直线距离;
(2)待改进的自制凸透镜可能都漏水现象、且无手柄、不美观;
(3)如图甲,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4)蜡烛换成LED灯的优点: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减少了污染等;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便于比较像的大小。
故答案为:(1)凸透镜一侧对准太阳,地面铺张白纸,太阳光照在白纸上,移动凸透镜,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然后用刻度尺量取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直线距离;
(2)漏水、无手柄、不美观;
(3)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的相关知识,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1.5 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
科学观念: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
科学思维:学习从科学现象、实验数据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探究实践: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态度责任: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养成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养成对科学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1.要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应当用(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凸面镜
2.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要将烛焰中心、光心、光屏中心三者调到同一高度,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A.方便确定物距和像距 B.在光屏上成蜡烛正立的像
C.让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 D.方便确定像的大小
3.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5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4.凸透镜成像中,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转换点在( )
A.焦点处 B.一半焦距处
C.二倍焦距处 D.三倍焦距处
5.在“用点燃的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在草稿上记录了一次实验现象(漏画了光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
A.l1是物距
B.l2是像距
C.实验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实验中,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6.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60cm B.40cm
C.20cm D.10cm
7.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 )
A.v<f B.u>f C.f<v<2f D.f<u<2f
8.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9.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③④
C.像是放大的是③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1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
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实像 D.光屏上没有像
11.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明用两根高度不同的蜡烛、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按如图进行实验,则小明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况是( )
A. B.
C. D.
12.教室用的投影仪,若透镜上停留有一只飞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屏幕上将有一只飞蛾的像 B.屏幕上的像将变得暗些
C.屏幕上的像将会变得模糊 D.屏幕上的像不会受任何影响
13.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成一缩小的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 )
A.光屏上能呈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
B.光屏上能呈现一个放大的清晰的像
C.调节光屏远离透镜时,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
D.调节光屏移近透镜时,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
14.如图所示,物体MN放在凸透镜前,“0”cm处为凸透镜光心,来自M点的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完成以下填空:
(1)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画出光线b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
(3)MN经凸透镜成的像是 像(填“正立、倒立”“放大、缩小、等大”“实像、虚像”);
(4)要使光线a通过凸透镜后经过K点,应使凸透镜沿主光轴水平向 平移。(选填“右”或“左”)。
1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调整器材高度时,应使蜡烛的烛焰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 ;
(3)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观察到的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
(5)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向 (选填“上”或“下”)偏离光屏中心。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
A.在光屏上不能成像
B.在光屏上能成像,像的大小是原来的
C.在光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比原来暗
D.要把光屏向前或向后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17.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A.倒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18.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
A.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B.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19.用三块透镜做实验,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得到如下记录,可知这三块透镜焦距的关系为( )
透镜 像的性质
A 放大 倒立 实像
B 缩小 倒立 实像
C 放大 正立 虚像
A.fA<fB<fC B.fA>fB>fC C.fC>fA>fB D.fA>fC>fB
20.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1.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可以将掩膜上的图形曝光在硅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缩图透镜是凸透镜,硅片相当于光屏
②掩膜在硅片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③若要硅片上的像更大更清晰,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
④若此时掩膜向上移动1厘米,硅片向下移动1厘米,仍能呈清晰的像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 )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的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3.如图所示,A、B、C三点在一透镜的主光轴上,物体放在C点,成像在B点:物体放在B,成像在A。则该透镜的位置大致在( )
A.A左侧 B.AB之间
C.BC之间 D.C右侧
2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4cm
B.当u=15cm时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u=3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25.小阳用一只凸透镜分别观察近处课本上的字和远处黑板上的字,发现看到的字的情况是不同的,由此他们提出了探究的问题,并利用一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高度为5cm的发光物体、刻度尺、光屏、光具座等器材,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完成了实验,并将实验中测得的部分数据记录在了表中。
物距u/cm 14 15 16 17 18 19
像高h/cm 12.5 10.0 8.3 ▲ 6.3 5.6
(1)当物距为17cm时,像高可能为 ; A.8.4cm B.7.1cm C.6.2cm
(2)该实验中光屏上成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你判断的依据是 。
26.光电鼠标的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鼠标垫,反射后经凸透镜再进入鼠标的光学感应器(相当于光屏),用以记录移动动作,以此捕捉移动位置的不同画面。图中光学感应器、凸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
(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 反射。
若成像透镜距鼠标垫7mm,光学感应器距成像透镜3mm,则在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并不移动,是因为鼠标悬空相当于 物距(选填“增大”或“减小”),像成在光学感应器的 方(填“上”或“下”)。
27.实验小组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高度为6cm的“F”形光源(如图所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需调节光源、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规范的操作是 (填选项)。这样调节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 。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2)调节好器材,将光源逐渐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多次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 ,像的大小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物高6cm
实验次数 1 2 3
物距/cm 30 20 15
像距/cm 15 20 30
像高/cm 3 6 12
(3)接着再将光源移至凸透镜前6cm处。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成像。此时眼睛应从 (选填“光源”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进行观察,说明此时凸透镜成的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4)用“F”形光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的优点: (写出一个即可)。
28.小科在项目化“制作凸透镜”的实践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凸透镜的相关知识。
(1)制作凸透镜:用剪刀在塑料矿泉水瓶的凸起部位剪取一样大小的两块塑料片,凸起部位朝外,中间装满水,用热熔胶封闭连接处.然后测焦距,方法为 ;
(2)评估检测:“制作凸透镜”的评价量规表如下所示,其中“?”可填: ;
评价 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结构完整 与美观效果 不漏水,有手柄且美观 不漏水,无手柄,美观 ?
(3)小文测出此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有一组实验是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成像特点: ;
(4)将蜡烛换成“F”形的LED。灯x光屏贴上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请写出改进后的一个优点: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