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口分布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人口分布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5 09:1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节人口分布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地区及其特点。
2.结合“胡焕庸线”探究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要求:用黑笔在课本上画出答案,重点用红笔标记
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及原因;
3、我国人口分布特征。
自主预习: (P2-P3)3分钟
我是谁?我在哪?我为什么在这?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人口分布
01
02
世界人口的分布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
CONTENTS
0 1
世界人口的分布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一)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总体特征:分布不均匀
世界人口分布(2014)
中国香港
(人口密度超过6000人/千米2)
澳大利亚中西部
(人口密度不足1人/千米2)
读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
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10°N-50°N地带最为集中。
(二)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世界人口密度图
从全球来看
读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二)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世界人口密度图
从距海洋远近来看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读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二)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从海拔来看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从大洲来看:
(二)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从国家来看: 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等14多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世界人口过亿国家
(中国采取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其他国家截止2019年底)
世界上14个人口过亿的国家
中国
(14.12亿)
印度
美国
印尼
巴西
俄罗斯
巴基斯坦
尼日利亚
埃塞俄比亚
菲律宾
墨西哥
日本
孟加拉国
埃及
(二)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世界人口分布图
东亚
南亚
欧洲西部
北美东部
亚洲古文明
纽约—波士顿城市带
巴黎
(二)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及原因
B
D
D
A
A
A
C
“四疏”
高原山地
高纬度地区
雨林地区
沙漠地区
读图:请找出世界人口稀疏地区
高原山区地势高峻交通不便
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
雨林地区过于潮湿
沙漠地区极端干旱
思考:这些地方为什么人口分布稀疏?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方法
先宏观

分布均匀或者不均匀;
微观:(不均匀)

①哪些地方分布多、哪些地方分布少(方位、河流、城市等);
②呈点状、线状或面状分布:如受河流、海岸线、交通线、绿洲等影响,或存在明显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显著)
③描述哪里人口最多或分布集中,哪里人口分布最少
分析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芬兰位于欧洲西部,濒临芬兰湾,人口约550万(2015年)。首都赫尔辛基是芬兰最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也是欧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的人口约140万。根据上述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图1.8a,描述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2.阅读图1.8c,并与图1.8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分析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阅读图1.8a,描述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①芬兰境内人口分布极不均匀
②全国人口均集中在南部沿海地区
③1/5的人口居住在首都赫尔辛基都会区。
分析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阅读图1.8c,并与图1.8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地形影响:芬兰地形北高南低,南部为地质时期冰碛平原,地势平坦,人口密集。
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是人口稠密区,下列有关其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处于中低纬度 B.多濒临海洋
C.经济高度发达 D.多为平原地形
2、从图中可知,世界人口分布( )
A.内陆比沿海多 B.欧洲比亚洲多
C.东半球比西半球多D.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C
C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大
B.3500-3699米的每百米高程人口最为密集
C.距河流8-10千米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4.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 B.非洲南部
C.青藏高原D.北美大草原
C
B
胡焕庸线
这条直线将我国的国土分为东南和西北两部分。以这条线为界,西北部占当时陆地面积的64%,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4%;东南部占当时陆地面积的36%,却聚集了全国96%的人口。
二、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96%人口
36%面积
4%人口
64%面积
1.特点:人口分布不平衡
(1)从东西方向看: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2)从自然条件看: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3)从经济条件看: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4)从民族条件看: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2.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
自然环境因素:
①东部地区地形平坦
②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
③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居住条件好。
社会经济因素:
①东部经济发达;
②交通便利;
③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胡焕庸线”是由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该线揭示了我国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人口密度的差异。读图,回答1-3题。
1.黑河--腾冲一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差异稳定
B.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稳定
C.社会文化差异稳定
D.人口政策差异稳定
A
“胡焕庸线”是由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该线揭示了我国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人口密度的差异。读图,回答1-3题。
2.河南省面积并不大,但却成为我国人口第三大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
B.工业、商业贸易繁荣
C.地处经济发达地区
D.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
A
3.下列国家中,人口分布也可能存在类似我国“胡焕庸线”的是( )
A.沙特阿拉伯 B.俄罗斯
C.荷兰 D.印度
B
如今在中国很多地方,陆陆续续地出现了许多无人村。曾经与自然亲近的村落,成为遗落乡野的废弃景观。据此完成下题。
4.中国出现的无人村,大多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位置偏僻,经济落后
B.气候干旱,水源不足
C.水土流失,生态破坏
D.土壤贫瘠,耕地减少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