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用“结构与功能观”分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举例说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①肾小管、心肌、肝脏细胞代谢旺盛→线粒体含量多。
②肠腺、胰腺等腺体细胞分泌活动旺盛→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多。
③核膜上的核孔数目多→RNA、蛋白质等物质运输快→蛋白质合成旺盛→细胞代谢快。
④内质网、高尔基体多→细胞的合成与分泌功能强。
(2)三个角度理解生物膜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2.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拓展应用
(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活细胞还是死细胞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
1.“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有关此观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B.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可实现细胞的间接信息传递
C.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呈双层排列与磷脂分子的结构有关
D.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功能不同,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单体不同
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
A.唾液腺细胞中高尔基体发达,与其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密切相关
B.叶绿体与线粒体以不同的方式增大膜面积,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具有细胞核及细胞器,有利于其运输氧气
D.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比脂肪细胞多,因为肌肉收缩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3.(2021·广东高考13题)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如图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比较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
B.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
C.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
D.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
4.海水稻是一种在海边滩涂等地生长的、耐盐碱的水稻品种。研究发现,海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生长在普通土壤中的水稻(淡水稻)根部细胞的高。某兴趣小组欲验证上述结论,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分别处理海水稻和淡水稻的根部细胞,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假设实验开始时两种水稻根部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大小相同,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Cl溶液的浓度和水稻类型
B.A、B两组分别为海水稻、淡水稻的根部细胞
C.海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6~8 g/L NaCl 溶液浓度之间
D.经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海水稻根部细胞都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章末整合提升
综合归纳
1.D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膜蛋白结构多样,功能多样,因此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A正确;激素是细胞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可实现细胞的间接信息传递,B正确;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呈双层排列与磷脂分子的结构有关,亲水性头部排列在外层,亲脂性尾部排列在内部,C正确;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功能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而组成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D错误。
2.A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不是高尔基体,A错误;叶绿体与线粒体以不同的方式增大膜面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增大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来扩大膜面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能体现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B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内含丰富的血红蛋白,这与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相适应,体现了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C正确;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比脂肪细胞多,因为肌肉收缩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体现了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D正确。
3.A 蔗糖分子属于二糖,不能进入保卫细胞,在清水中,保卫细胞因渗透吸水导致气孔开放,据题图可知,滴加蔗糖溶液①,保卫细胞气孔张开程度几乎与初始状态一样,推测蔗糖溶液①的浓度近乎等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滴加蔗糖溶液②,保卫细胞气孔关闭,推测蔗糖溶液②的浓度高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故质壁分离最可能出现在滴加蔗糖溶液②后观察的视野中,B正确;滴加蔗糖溶液③,保卫细胞气孔张开比初始状态更大,推测蔗糖溶液③的浓度低于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滴加蔗糖溶液③后有更多的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故蔗糖溶液③处理后的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①处理后的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A错误,C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D正确。
4.D 本实验目的是验证海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生长在普通土壤中的水稻(淡水稻)根部细胞的高,则实验的自变量是水稻类型和NaCl溶液浓度,A正确;实验的自变量是水稻类型和NaCl溶液浓度,横坐标是NaCl溶液浓度,则不同组别是不同水稻类型,据图可知,A组的原生质体体积较大,故推测A、B两组分别为海水稻、淡水稻的根部细胞,B正确;据图可知,虚线表示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时的浓度,则海水稻的细胞液浓度应在其两侧,故介于6~8 g/L NaCl溶液浓度之间,C正确;只有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海水稻根部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图示4 g/L的NaCl溶液不会让海水稻根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错误。
1 / 3(共17张PPT)
章末整合提升
1. 运用“结构与功能观”分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举例说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①肾小管、心肌、肝脏细胞代谢旺盛→线粒体含量多。
②肠腺、胰腺等腺体细胞分泌活动旺盛→核糖体、内质网、
高尔基体多。
③核膜上的核孔数目多→RNA、蛋白质等物质运输快→蛋白
质合成旺盛→细胞代谢快。
④内质网、高尔基体多→细胞的合成与分泌功能强。
(2)三个角度理解生物膜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2. 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拓展应用
(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活细胞还是死细胞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
1. “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有关此观点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B. 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可实现细胞的间接信息
传递
C. 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呈双层排列与磷脂分子的结构有关
D. 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功能不同,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单体不同
解析:D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膜蛋白结构多样,
功能多样,因此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
和数量有关,A正确;激素是细胞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细
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可实现细胞的间接信息传
递,B正确;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呈双层排列与磷脂分子的结构有
关,亲水性头部排列在外层,亲脂性尾部排列在内部,C正确;淀
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功能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而组
成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D错误。
2.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
A. 唾液腺细胞中高尔基体发达,与其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密切相关
B. 叶绿体与线粒体以不同的方式增大膜面积,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
C.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具有细胞核及细胞器,有利于其运输氧气
D. 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比脂肪细胞多,因为肌肉收缩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解析: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不是高尔基体,A错误;
叶绿体与线粒体以不同的方式增大膜面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凹
陷形成嵴增大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来扩大膜面
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能体现细胞结
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B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
胞核和细胞器,内含丰富的血红蛋白,这与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
相适应,体现了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C正确;肌细胞中
的线粒体比脂肪细胞多,因为肌肉收缩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体现了
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D正确。
3. (2021·广东高考13题)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适宜
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
开闭的影响,如图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比较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
B. 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
C. 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
D. 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
解析: 蔗糖分子属于二糖,不能进入保卫细胞,在清水中,保
卫细胞因渗透吸水导致气孔开放,据题图可知,滴加蔗糖溶液①,
保卫细胞气孔张开程度几乎与初始状态一样,推测蔗糖溶液①的浓
度近乎等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滴加蔗糖溶液②,保卫细胞气孔
关闭,推测蔗糖溶液②的浓度高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故质壁分
离最可能出现在滴加蔗糖溶液②后观察的视野中,B正确;滴加蔗
糖溶液③,保卫细胞气孔张开比初始状态更大,推测蔗糖溶液③的
浓度低于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滴加蔗糖溶液③后有更多的水分
子进入保卫细胞,故蔗糖溶液③处理后的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蔗
糖溶液①处理后的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A错误,C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D正确。
4. 海水稻是一种在海边滩涂等地生长的、耐盐碱的水稻品种。研究发
现,海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生长在普通土壤中的水稻(淡
水稻)根部细胞的高。某兴趣小组欲验证上述结论,利用不同浓度
的NaCl溶液分别处理海水稻和淡水稻的根部细胞,实验结果如下
图所示。假设实验开始时两种水
稻根部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大小相
同,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Cl溶液的浓度和水稻类型
B. A、B两组分别为海水稻、淡水稻的根部细胞
C. 海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6~8 g/L NaCl 溶液浓度之间
D. 经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海水稻根部细胞都会发生质壁分离
现象
解析: 本实验目的是验证海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生长
在普通土壤中的水稻(淡水稻)根部细胞的高,则实验的自变量是
水稻类型和NaCl溶液浓度,A正确;实验的自变量是水稻类型和
NaCl溶液浓度,横坐标是NaCl溶液浓度,则不同组别是不同水稻
类型,据图可知,A组的原生质体体积较大,故推测A、B两组分
别为海水稻、淡水稻的根部细胞,B正确;据图可知,虚线表示细
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时的浓度,则海水稻的细胞液浓度应
在其两侧,故介于6~8 g/L NaCl溶液浓度之间,C正确;只有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海水稻根部细胞才会发生质
壁分离现象,图示4 g/L的NaCl溶液不会让海水稻根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错误。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