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微专题三 与有丝分裂过程相关的图像和曲线分析(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 微专题三 与有丝分裂过程相关的图像和曲线分析(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2 13:12:35

文档简介

微专题三 与有丝分裂过程相关的图像和曲线分析
题型一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识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典例1】 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增殖时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顺序是图1→图4→图2→图3
B.在图2细胞所属时期,细胞中的核DNA数目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
C.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它极可能作用于图2细胞所属时期
D.图4细胞所属时期开始出现染色体,图3细胞所属时期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丝
【典例2】 下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动物细胞
B.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相等的有②③
C.该细胞图②中有中心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参与活动
D.该细胞图①中无染色单体
题型二 有丝分裂中核DNA数量变化曲线的两种变式模型
(1)图2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
①图中ef段表示分裂间期,变化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
②fg段是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包括间期的G2期、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中含有2个DNA分子。
③gh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染色单体消失,每条染色体中只含有1个DNA分子。
④hi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
(2)图3表示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
①在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不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1。
②图中BC段表示分裂间期的S期,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的G2期、前期和中期,EF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
【典例3】 图1和图2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时期处于图1的CD段
B.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量加倍,但核DNA数量不变
C.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
D.图2中的b对应图1中的CD段
【典例4】 如图甲、乙为某生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图1和图2为DNA含量变化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对应图1中曲线的CD段,对应图2中曲线的FG段
B.乙图为细胞分裂后期图,这一时期两曲线有不同的变化
C.甲图所示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
D.观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同一细胞来观察甲、乙两种时期
1.(2023·安徽蚌埠模拟)如图所示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①处于细胞分裂中期,该时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B.细胞②处于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由于复制导致数目加倍
C.细胞③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
D.细胞①与③中,染色单体数目不同,但核DNA分子数目相同
2.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为分裂后期细胞,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
B.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
C.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
D.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
3.下图是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某结构的数目变化,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I→M段变化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
B.N→P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M→N段可发生核膜的消失和重建
D.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的变化为0→4N→0
4.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峰中细胞的DNA相对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在进行DNA的复制
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微专题三 与有丝分裂过程相关的图像和曲线分析
【典例1】 C 分析题图,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图2所示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3所示细胞细胞膜从中央向内凹陷,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图4所示细胞中出现姐妹染色单体,且分布散乱,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由以上分析可知,上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顺序是图1→图4→图2→图3,A正确;图2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核DNA数目不变,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它极可能作用于图4所示细胞所属时期,C错误;染色体出现于有丝分裂前期,即图4所示细胞所属时期,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的时期是有丝分裂末期,即图3所示细胞所属时期,D正确。
【典例2】 B 图中细胞有细胞壁,且在末期形成细胞板,为植物细胞,A错误;②③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1,B正确;图②中无中心体参与活动,有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参与,C错误;图①中一个染色质上有两个DNA分子,有染色单体,D错误。
【典例3】 C 图1中的CD段包括G2期、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A正确;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加倍,但核DNA数量不变,B正确;图2中a表示有丝分裂着丝粒分裂后的时期,对应图1中的EF段,c时期染色体与核DNA数量是a时期的一半,为G1期,可对应图1中的AB段,C错误;图2中b表示染色体数∶核DNA数=1∶2,对应图1中的CD段,D正确。
【典例4】 D 甲图表示染色体的复制,DNA含量加倍,对应图1中曲线的CD段,对应图2中曲线的FG段,A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但细胞中核DNA含量没有减少,B正确;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正确;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因为材料经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D错误。
针对练习
1.B 图①中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正确;图②中中心粒复制加倍,处于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但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图③中着丝粒已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C正确;细胞①含有8条染色单体,细胞③无染色单体,①和③都有8个核DNA分子,D正确。
2.B 题图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a细胞中可观察到染色体移向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A错误;b细胞中可观察到染色体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该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变,一个着丝粒上有两条染色单体,故染色体数目有16条,核DNA分子数为32个,B正确;要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的时长,应计算洋葱根尖分生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全部细胞数所占的平均比例,而不仅是题图视野中处于中期的细胞数的比例,C错误;DNA合成抑制剂能抑制DNA的复制,而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因此,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可使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故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D错误。
3.C 图中曲线从0开始,表示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I→M段表示染色单体的形成,其原因是DNA分子复制,A正确;N→P段染色单体消失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正确;M→N段表示核DNA复制完成后的,以及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消失,但核膜的重建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C错误;由图可知,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的变化为0→4N→0,D正确。
4.C a峰、b峰中细胞的DNA相对含量分别为40、80,A正确;a峰中细胞为刚完成有丝分裂和DNA未复制的细胞,b峰中细胞为DNA复制已完成的细胞,a峰与b峰之间的细胞DNA相对含量为40~80,正在进行DNA的复制,B正确;分裂期细胞中的DNA相对含量加倍,被计数在b峰中,C错误;药物处理后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这说明此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D正确。
3 / 4(共26张PPT)
微专题三 与有丝分裂过程相关的图像和曲线分析
题型一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识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典例1】 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增殖时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 上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顺序是图1→图4→图2→图3
B. 在图2细胞所属时期,细胞中的核DNA数目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
C. 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它极可能作用于图2细胞所属 时期
D. 图4细胞所属时期开始出现染色体,图3细胞所属时期染色体开始
转变成染色质丝
解析: 分析题图,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图2所示
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3所示细胞细胞膜从中央
向内凹陷,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图4所示细胞中出现姐妹染色单体,
且分布散乱,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由以上分析可知,上述细胞在细胞
周期中的顺序是图1→图4→图2→图3,A正确;图2所示细胞处于有丝
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核DNA数目不变,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
倍,B正确;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若某药物可抑制纺
锤体的形成,则它极可能作用于图4所示细胞所属时期,C错误;
染色体出现于有丝分裂前期,即图4所示细胞所属时期,染色体逐渐
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的时期是有丝分裂末期,即图3所示细胞
所属时期,D正确。
【典例2】 下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是动物细胞
B. 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相等的有②③
C. 该细胞图②中有中心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参与活动
D. 该细胞图①中无染色单体
解析: 图中细胞有细胞壁,且在末期形成细胞板,为植物细胞,
A错误;②③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
1∶1,B正确;图②中无中心体参与活动,有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参
与,C错误;图①中一个染色质上有两个DNA分子,有染色单体,D
错误。
题型二 有丝分裂中核DNA数量变化曲线的两种变式模型
(1)图2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
①图中ef段表示分裂间期,变化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
②fg段是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包括间期的G2期、前期和中
期,每条染色体中含有2个DNA分子。
③gh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
染色体,染色单体消失,每条染色体中只含有1个DNA分子。
④hi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
(2)图3表示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
①在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不存在
染色单体的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1。
②图中BC段表示分裂间期的S期,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
的G2期、前期和中期,EF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
【典例3】 图1和图2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时期处于图1的CD段
B. 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量加倍,但核DNA数量不变
C. 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
D. 图2中的b对应图1中的CD段
解析: 图1中的CD段包括G2期、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中期染色
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A正确;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
粒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加倍,但核DNA数量不变,B正确;
图2中a表示有丝分裂着丝粒分裂后的时期,对应图1中的EF段,c时期
染色体与核DNA数量是a时期的一半,为G1期,可对应图1中的AB
段,C错误;图2中b表示染色体数∶核DNA数=1∶2,对应图1中的
CD段,D正确。
【典例4】 如图甲、乙为某生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
示意图,图1和图2为DNA含量变化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甲图对应图1中曲线的CD段,对应图2中曲线的FG段
B. 乙图为细胞分裂后期图,这一时期两曲线有不同的变化
C. 甲图所示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
D. 观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同一细胞来观察甲、乙两种时期
解析: 甲图表示染色体的复制,DNA含量加倍,对应图1中曲线
的CD段,对应图2中曲线的FG段,A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
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但细胞
中核DNA含量没有减少,B正确;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在光学显
微镜下观察不到,C正确;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动
态变化,因为材料经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D错误。
1. (2023·安徽蚌埠模拟)如图所示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①处于细胞分裂中期,该时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B. 细胞②处于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由于复制导致数目加倍
C. 细胞③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
D. 细胞①与③中,染色单体数目不同,但核DNA分子数目相同
解析: 图①中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
正确;图②中中心粒复制加倍,处于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
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但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图③中着丝粒
已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
裂后期,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C正确;细胞①含有8条染色单
体,细胞③无染色单体,①和③都有8个核DNA分子,D正确。
2. 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
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为分裂后期细胞,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
B. 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
C. 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
D. 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
解析: 题图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a细胞中可观察到染
色体移向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上
只有1个DNA分子,A错误;b细胞中可观察到染色体着丝粒整齐地
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该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
不变,一个着丝粒上有两条染色单体,故染色体数目有16条,核
DNA分子数为32个,B正确;要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的时
长,应计算洋葱根尖分生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全部细胞数所占的
平均比例,而不仅是题图视野中处于中期的细胞数的比例,C错
误;DNA合成抑制剂能抑制DNA的复制,而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因此,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可使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故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D错误。
3. 下图是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某结构的数目变化,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I→M段变化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
B. N→P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 M→N段可发生核膜的消失和重建
D.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的变化为0→4 N →0
解析: 图中曲线从0开始,表示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的数目变
化,I→M段表示染色单体的形成,其原因是DNA分子复制,A正
确;N→P段染色单体消失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
开,B正确;M→N段表示核DNA复制完成后的,以及有丝分裂前
期和中期,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消失,但核膜的重建发生在有丝分裂
末期,C错误;由图可知,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的变化为
0→4 N →0,D正确。
4. 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
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
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b峰中细胞的DNA相对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 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在进行DNA的复制
C. 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 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解析: a峰、b峰中细胞的DNA相对含量分别为40、80,A正
确;a峰中细胞为刚完成有丝分裂和DNA未复制的细胞,b峰中细
胞为DNA复制已完成的细胞,a峰与b峰之间的细胞DNA相对含量
为40~80,正在进行DNA的复制,B正确;分裂期细胞中的DNA相
对含量加倍,被计数在b峰中,C错误;药物处理后进行DNA复制
的癌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这说明此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
制,D正确。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