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质量检测(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文档属性

名称 章末质量检测(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2 14:52:24

文档简介

章末质量检测(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9小题,1~15每小题2分,16~19每小题4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经测定发现,某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细胞是不再进行分裂的细胞
B.该植物细胞正在进行分裂
C.该植物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
D.该时期的细胞可能没有核膜
2.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B.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C.甲细胞中正在发生染色体的复制
D.甲、乙、丙三个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的比例都为1∶2∶2
3.下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
B.②过程发生在分裂末期
C.a 染色体上有2 个DNA 分子
D.b、c 染色体上无染色单体
4.下图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分裂间期、乙为分裂末期,⑤聚集成为赤道板
B.①由微管组成,在前期较晚时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
C.甲产生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减半
D.③④均为细胞膜,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相同
5.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
①DNA分子的复制 ②染色体数目加倍 ③着丝粒的分裂 ④细胞板的出现 ⑤核膜的消失 ⑥纺锤体的形成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④和⑤ D.④和⑥
6.真核细胞的DNA是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的,研究表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不是同步的,有的先复制,有的后复制。下图中能真实反映染色体复制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是(  )
7.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片流程: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观察中期细胞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且随后染色体着丝粒分裂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能观察到染色体
D.低倍镜下寻找分生区的依据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8.如图是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视野,数字为细胞标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①所示的时期
B.高尔基体的活动明显增强是在②所示的时期
C.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③所示的时期
D.④所示的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
9.甲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的DNA含量变化曲线,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代表的细胞相当于乙图的cd区间
B.在乙图的ab区间,甲图的3数目会加倍
C.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4、5,其消失时间是乙图的de区间
D.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在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
10.(2024·浙江绍兴高一月考)如图甲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 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动物各个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
B.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
C.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
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11.(2024·辽宁沈阳二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相对表面积增大,物质运输能力增强
B.衰老细胞中染色体两端的端粒DNA序列可能较短
C.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消失后也不会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D.若在细胞中发现血红蛋白基因,说明该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
12.下图是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
B.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时,遗传信息将发生改变
C.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但细胞的结构不发生改变
D.组织细胞的凋亡不受基因调控,但细胞内溶酶体的功能增强
13.下图是发生在人体内的一些重大的生命活动,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的核膜、核仁在前期消失,后期再出现
B.②过程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改变,使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
C.③过程中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D.④与细胞坏死没有区别,都对生物体不利
14.科学家针对衰老细胞普遍具有的最典型特征增强溶酶体β -半乳糖苷酶(β -gal)的活性,设计并合成了被称为SSK1的化合物。当SSK1进入小鼠的衰老细胞后,SSK1的β -半乳糖苷键会迅速被衰老细胞的β -gal切割,释放具有杀伤性的毒性分子,诱导衰老细胞死亡;当SSK1进入非衰老细胞时,由于细胞中β -gal的活性较低,SSK1不会被代谢激活,不会产生杀伤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SSK1能降低小鼠组织器官中衰老细胞的数量
B.小鼠细胞的衰老是由机体衰老导致的
C.衰老细胞中的水分减少,部分酶的活性降低
D.SSK1本身不能直接引起衰老细胞死亡
15.(2024·广东清中高一期中)细胞自噬是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衰老的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等待降解成分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运输到溶酶体(动物)和液泡(植物和酵母菌)中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自噬现象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B.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只能留在细胞内再利用
C.饥饿状态下,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内会大量堆积自噬小泡
D.降低细胞自噬能力有助于治疗突变蛋白在神经细胞中积累引起的疾病
16.(2024·云南玉溪高一月考)环境污染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暴晒、污染、吸烟和肥胖等都是会对细胞造成氧化应激的因素,而氧化应激产生的自由基可直接作用于端粒,影响端粒的长度,减少细胞分裂次数,加速细胞衰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的细胞由于水分减少,但细胞体积变化不明显
B.自由基攻击细胞内的DNA,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
C.自由基的合理应用可能为癌症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D.日常生活中防晒、远离污染源等有利于延缓衰老
17.(2024·湖南衡阳岳云中学高一月考)下表为实验测得离体培养的胡萝卜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周期 G1 S G2 M 合计
时间(h) 2.9 2.7 1.3 0.6 7.5
A.G1期的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但核DNA不进行复制
B.用含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无法进行细胞质分裂)的培养液培养4 h后,细胞都被阻断在M期
C.G2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含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但染色体数目不变
D.胡萝卜各组织细胞周期时间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的时间长短不同
18.(2024·江西宜春高一期中)图1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图2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有丝分裂发生的时间顺序可能是c→b→a→c
B.图1中a时期与图2中②之后时期对应,此时不可能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图2中O到①时期细胞中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图2中①到②之间对应时期的细胞染色体数可能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2倍
19.(2024·江苏盐城射阳中学高一月考)线粒体不仅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而且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相关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凋亡细胞解体后,可能会由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将其消化降解
B.新生的细胞中,C-9酶的活性一般较低
C.抑制C-9酶前体的合成,能延缓受损细胞的凋亡
D.线粒体受损会导致ATP合成受阻,抑制细胞凋亡过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4分。)
20.(13分)洋葱是中学生物实验常用材料之一,下图表示与洋葱有关实验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过程中,如果①表示色素提取时的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SiO2外,还需加入的化学药品有          ;②表示符合要求的滤纸条,但用该滤纸条进行层析一段时间后,滤纸条上没有出现一条色素带,则最可能的原因是                             。
(2)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如果③表示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制作的压片步骤,该步骤的目的是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还需要做好在此之前的      步骤。④表示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换用高倍镜后,需通过调节         (填“细准焦螺旋”或“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其中三个时期的模式图,请你在下图所示方框中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21.(13分)科学家们指出,可以抽取扁桃体中的干细胞来修复受损的肝脏,且全程无需手术便可实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扁桃体中的干细胞修复肝脏时,干细胞通过            的过程成为肝脏细胞。干细胞和肝脏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相同,但是干细胞内不存在肝脏细胞所特有的转氨酶,这是因为二者细胞中遗传信息的       不同。
(2)图1中的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正确的排序为       (填字母),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一中的    (填字母)。
(3)人体扁桃体干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图2是人体扁桃体干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图中a=    条。高倍镜下大多数扁桃体细胞中可观察到的染色体条数为    条。
(4)酗酒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使肝脏受损,导致肝脏细胞的代谢活动中断,引起细胞死亡,这种细胞的死亡过程称为     ,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机体清除的死亡过程称为     。
22.(14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糖蛋白类激素,主要由肾脏合成,被国际奥委会确定为兴奋剂。EPO可以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加速分化为原始红细胞,促进有核红细胞分裂,最终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人体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
(1)肾脏细胞参与合成和分泌EPO的单层膜细胞器有          ,在EPO作用下,有核红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会     (填“延长”“缩短”或“基本不变”)。
(2)根据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有核红细胞体积的增大,物质交换的效率增大
B.成熟红细胞因为没有细胞核,所以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
C.骨髓造血干细胞与原始红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3)下图表示人体有核红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两条曲线。其中一条曲线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另一条表示分离的着丝粒间的平均距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曲线     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有丝分裂后期开始的时间是     ,理由是                                                     。
②该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主要区别发生在      期。
23.(14分)(2024·北京丰台高一月考)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内物质更新的重要过程。甲基汞是一种神经毒物,环境中的甲基汞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褪黑素是体内产生的一种激素。二者均会对细胞自噬产生一定的影响。
(1)细胞内被标记的受损线粒体、错误折叠蛋白质被包裹形成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这体现了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溶酶体内含有的     将其降解,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再次利用。
(2)P16蛋白是细胞衰老的指示蛋白,含量与衰老程度呈正相关。科研人员以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衰老细胞的特征有            、                 等(回答出两点即可)。
②实验结果表明,甲基汞能够     细胞衰老。这会加剧细胞内废物积累,推测衰老细胞的自噬效率会     。
③比较实验中     组结果,表明褪黑素能     甲基汞对细胞衰老的作用。
章末质量检测(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
1.A 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说明DNA分子已复制,形成了染色单体,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在前期核膜逐渐消失。
2.B 由于该生物体细胞不含细胞壁,因此该生物不可能是低等植物,A错误;甲细胞染色体散乱分布为前期,乙细胞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为后期,丙细胞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为中期,B正确;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在间期已复制完成,C错误;甲、丙两细胞中,细胞核中均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两个DNA分子,故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1∶2∶2,乙细胞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1∶0∶1,因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中含少量DNA,故细胞内上述比例均无法确定,D错误。
3.B ①过程为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A正确;②过程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分裂后期,B错误;a染色体上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C正确;b、c 染色体上无染色单体,D正确。
4.B 甲为分裂间期、乙为分裂末期,⑤聚集成为细胞板,A错误;①为中心体,由微管组成,在前期较晚时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染色体的着丝粒,B正确;甲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③为细胞膜,④为细胞壁,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不同,D错误。
5.B ①DNA分子的复制发生于分裂间期;②染色体数目加倍与③着丝粒的分裂均发生于分裂后期;④细胞板出现在分裂末期;⑤核膜的消失与⑥纺锤体的形成均发生于分裂前期。
6.C 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DNA的复制,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的数目并不改变。
7.D 制片流程应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观察中期细胞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但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所以看不到染色体的动态变化,B错误;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不能观察到染色体,C错误。
8.D 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即③所示的时期,A错误;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高尔基体的活动明显增强是在分裂末期,②所示的时期为分裂前期,B错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即①细胞所示的时期,C错误;④所示的时期处于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D正确。
9.D 甲图代表的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的间期,而乙图的cd区间相当于细胞分裂周期的中期,A错误;甲图的3表示染色质,在乙图的ab区间DNA复制加倍,但染色体不加倍,B错误;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既可以消失又可以重建的是甲图中的4(核仁)、5(核膜),其消失于有丝分裂前期,对应乙图的bc或gh区间,C错误;甲图为真核细胞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的结构图,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但细菌在分裂过程中也会发生DNA的复制,D正确。
10.C 题图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A错误;图丙与图丁存在b为0的时候,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且染色体和DNA之间的数量比为1∶1或1∶2,因此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B错误;图甲所示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而图丙中的柱形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C正确;根据图丁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为1∶1,且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此,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前的间期的G1期或者末期,D错误。
11.B 衰老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其物质运输的效率降低,A错误;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细胞就走向衰老,因此,衰老细胞中染色体两端的端粒DNA序列可能较短,B正确;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C错误;人体所有细胞都含有血红蛋白基因,D错误。
12.A 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时,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但会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细胞种类增加,B错误;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也发生改变,C错误;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D错误。
13.C 人体细胞增殖的方式主要是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与核仁在前期逐渐消失,末期重新出现,A错误;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一般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正确;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D错误。
14.B SSK1能诱导衰老细胞死亡,故其能降低小鼠组织器官中衰老细胞的数量,A正确;机体未衰老的小鼠中也有细胞的衰老,B错误;衰老细胞中的水分减少,但其酶的活性并不一定都降低,如β-半乳糖苷酶(β-gal)的活性升高,C正确;在衰老细胞中,被激活的SSK1的β-半乳糖苷键被切割后可释放有杀伤性的毒性分子,但其本身并不能直接引起细胞死亡,D正确。
15.C 细胞自噬现象发生在细胞内部,不能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A错误;溶酶体水解物质后,产物可留在细胞内再利用,也可以释放到细胞外,B错误;饥饿状态下,细胞更需要能量,自噬作用增强,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内会大量堆积自噬小泡,C正确;治疗突变蛋白在神经细胞中积累引起的疾病需要水解过多蛋白质,应提高自噬能力,D错误。
16.A 衰老的细胞由于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A错误;自由基攻击细胞内的DNA,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B正确;自由基可作用于端粒,影响端粒的长度,减少细胞分裂次数,故自由基的合理应用可能为癌症治疗带来新的希望,C正确;日常生活中防晒、远离污染源等可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有利于延缓衰老,D正确。
17.D G1期的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但核DNA不进行复制,DNA复制发生在S期,A正确;用含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无法进行细胞质分裂)的培养液培养4 h后,由于纺锤体的形成是在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被阻,细胞都被阻断在M期,B正确;G2期的细胞,其DNA已完成复制,细胞中的每个染色体含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但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胡萝卜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G1、S、G2和M期的时间长短也不同,D错误。
18.D 图1中a的染色体和核DNA数目都是4n,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c表示有丝分裂末期结束或间期,根据图1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可知,有丝分裂发生的时间顺序是c→b→a→c,A正确;图1中a为有丝分裂的后期,图2中②时期染色单体消失,说明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图2中O到①时期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此期细胞中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而①到②表示分裂期,C正确;图2中①到②之间,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时期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此时细胞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D错误。
19.D 凋亡细胞解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由细胞内的溶酶体将其消化,A正确;C-9酶的活化可促进细胞凋亡,而新生细胞不易凋亡,故新生细胞中C-9酶的活性一般较低,B正确;C-9酶前体可变成活化的C-9酶,进而激活C-3酶使细胞凋亡,故抑制C-9酶前体的合成可延缓受损细胞的凋亡,C正确;线粒体受损虽然会导致ATP合成受阻,但细胞质基质中仍可以合成ATP,细胞仍会凋亡,D错误。
20.(1)无水乙醇、碳酸钙(CaCO3) 层析时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2)使细胞分散开 解离 细准焦螺旋 (3)
解析:(1)研磨时,加入的化学药品有SiO2(使研磨更充分)、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制作出的滤纸条符合要求,但层析后没有出现一条色素带,说明在层析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最可能的原因是层析时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2)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和制片中的压片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组织细胞相互分开,防止细胞重叠,以便更好地观察。在高倍镜下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3)图A表示分裂前期、图B表示分裂末期、图C表示分裂后期,缺少的是分裂中期(见答案图)。
21.(1)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执行情况 (2)A、C、D、E、B C、D (3)92 0 (4)细胞坏死 细胞凋亡
解析:(1)干细胞可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过程成为肝脏细胞。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干细胞和肝脏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虽然相同,但由于二者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干细胞内不存在肝脏细胞所特有的转氨酶。 (2)在图1中,A有细胞核,且核仁明显,处于分裂间期;B中的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形成子细胞核,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C中的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D中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E中的染色体在星射线的牵引下移向细胞的两极,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综上分析可知,题述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正确的排序为A、C、D、E、B。A中正在形成染色单体,E和B中没有染色单体,C和D中的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条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因此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1中的C、D。(3)人体扁桃体干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的。依题意并分析曲线图可知,AB段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最多,是不增殖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2倍,所以a=46×2=92(条)。大多数扁桃体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失去分裂能力,而染色体出现在细胞分裂期,因此高倍镜下大多数扁桃体细胞中可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为0条。(4)酗酒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而导致肝脏细胞的代谢活动中断,引起细胞死亡,这属于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细胞坏死;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机体清除,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其死亡过程称为细胞凋亡。
22.(1)内质网、高尔基体  缩短 (2)C (3)①A t2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开始分裂,着丝粒与纺锤丝的相应极的距离越来越近,分离的染色体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②前期和末
解析:(1)EPO是一种糖蛋白类激素,属于分泌蛋白,肾脏细胞参与合成和分泌EPO的单层膜细胞器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EPO能促进有核红细胞分裂,最终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据此可推测,在EPO的作用下,有核红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会缩短。(2)随着有核红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减小,因而物质交换的效率减小,A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且是已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B错误;骨髓造血干细胞与原始红细胞遗传物质相同,而由于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其中的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C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在其成熟前就已经表达,D错误。(3)①图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曲线B代表分裂后期分开的两条染色体之间的距离,因为曲线A中的最大值是曲线B中最大值的1/2,且随着曲线A中距离的减小,曲线B表示的距离在增加,显然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开始分裂,着丝粒与纺锤丝的相应极的距离越来越近,分离的染色体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据此可知,有丝分裂后期开始的时间是t2。②图示为人体有核红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曲线,该分裂过程中与高等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主要区别发生在前期和末期,主要表现在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末期产生子细胞的方式不同。
23.(1)流动性 水解酶 (2)①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②促进 下降 ③甲、乙、(丙、)丁 减缓
解析:(1)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实现了生物膜之间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溶酶体内含有的多种水解酶将受损线粒体、错误折叠蛋白质等进行降解,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再次利用。(2)①衰老细胞的特点有: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②添加甲基汞组的P16蛋白表达量
高于对照组,P16蛋白是细胞衰老的指示蛋白,含量与衰老程度呈正相关,故甲基汞促进细胞衰老。细胞内废物积累,不能及时将代谢废物运出,影响细胞功能,衰老细胞的自噬效率降低。③比较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可知,甲基汞可以通过促进P16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衰老,比较甲、丙两组,单独添加褪黑素对P16蛋白表达无影响,但比较甲、乙、丁三组可知,乙组的P16蛋白表达量高于甲组,另外相比于乙组,丁组中P16蛋白表达量较低,可知褪黑素可以减缓甲基汞对细胞衰老的作用。
7 / 7(共67张PPT)
章末质量检测(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9小题,1~15每小题2分,16~19每小题4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经测定发现,某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
1∶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该植物细胞是不再进行分裂的细胞
B. 该植物细胞正在进行分裂
C. 该植物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
D. 该时期的细胞可能没有核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此时每条染色体
上有2个DNA分子,说明DNA分子已复制,形成了染色单体,细胞
正在进行分裂,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在前期核膜逐渐
消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B. 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C. 甲细胞中正在发生染色体的复制
D. 甲、乙、丙三个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的比例都
为1∶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由于该生物体细胞不含细胞壁,因此该生物不可能是低
等植物,A错误;甲细胞染色体散乱分布为前期,乙细胞染色体着
丝粒分裂为后期,丙细胞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为中期,B
正确;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在间期已复制完成,C错
误;甲、丙两细胞中,细胞核中均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
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两个DNA分子,故染色体∶染色单
体∶DNA分子=1∶2∶2,乙细胞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
体∶DNA分子=1∶0∶1,因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中含少量DNA,故
细胞内上述比例均无法确定,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下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①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
B. ②过程发生在分裂末期
C. a 染色体上有2 个DNA 分子
D. b、c 染色体上无染色单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①过程为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A正确;②过
程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分裂后期,B错误;
a染色体上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C正确;b、c 染色体上
无染色单体,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下图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为分裂间期、乙为分裂末期,⑤聚集成为赤道板
B. ①由微管组成,在前期较晚时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
C. 甲产生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减半
D. ③④均为细胞膜,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甲为分裂间期、乙为分裂末期,⑤聚集成为细胞板,A
错误;①为中心体,由微管组成,在前期较晚时形成纺锤体作用于
②染色体的着丝粒,B正确;甲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③为细胞膜,④为细胞壁,两种细
胞的胞质分裂方式不同,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5.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
时期的是(  )
①DNA分子的复制 ②染色体数目加倍 ③着丝粒的分裂 ④细
胞板的出现 ⑤核膜的消失 ⑥纺锤体的形成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④和⑤ D. ④和⑥
解析: ①DNA分子的复制发生于分裂间期;②染色体数目加倍
与③着丝粒的分裂均发生于分裂后期;④细胞板出现在分裂末期;
⑤核膜的消失与⑥纺锤体的形成均发生于分裂前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 真核细胞的DNA是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的,研究表明,真核
生物染色体的复制不是同步的,有的先复制,有的后复制。下图中
能真实反映染色体复制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是(  )
解析: 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DNA的复制,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
的数目并不改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 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 制片流程: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 观察中期细胞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且随后染色体着丝粒分裂
C. 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能观察到染色体
D. 低倍镜下寻找分生区的依据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制片流程应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观
察中期细胞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但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所以看
不到染色体的动态变化,B错误;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
间期,不能观察到染色体,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8. 如图是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视野,数字为细胞标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①所示的时期
B. 高尔基体的活动明显增强是在②所示的时期
C. 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③所示的时期
D. ④所示的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即③所示的时期,A
错误;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高尔基
体的活动明显增强是在分裂末期,②所示的时期为分裂前期,B错
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
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即①细胞所示的时期,C错误;④所
示的时期处于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
比为1∶1,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9. 甲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为有丝分裂过
程中一个细胞核内的DNA含量变化曲线,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代表的细胞相当于
乙图的cd区间
B. 在乙图的ab区间,甲图的3数目会加倍
C. 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4、5,
其消失时间是乙图的de区间
D. 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在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
DNA复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甲图代表的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的间期,而乙图的cd区
间相当于细胞分裂周期的中期,A错误;甲图的3表示染色质,在
乙图的ab区间DNA复制加倍,但染色体不加倍,B错误;在细胞分
裂周期中,既可以消失又可以重建的是甲图中的4(核仁)、5(核
膜),其消失于有丝分裂前期,对应乙图的bc或gh区间,C错误;
甲图为真核细胞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的结构图,细菌是原核生物,
没有细胞核,但细菌在分裂过程中也会发生DNA的复制,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0. (2024·浙江绍兴高一月考)如图甲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
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 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
a、b、c表示的含义相同)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该动物各个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
B. 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
C. 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
体的关系
D. 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题图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A错误;图
丙与图丁存在b为0的时候,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且染色体和
DNA之间的数量比为1∶1或1∶2,因此图乙中的a、b、c分别表
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B错误;图甲所示时期是有丝分
裂后期,而图丙中的柱形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图丙可以
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关
系,C正确;根据图丁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为1∶1,且染
色体数目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此,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
丝分裂前的间期的G1期或者末期,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1. (2024·辽宁沈阳二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 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相对表面积增大,物质运输能力增强
B. 衰老细胞中染色体两端的端粒DNA序列可能较短
C. 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消失后也不会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D. 若在细胞中发现血红蛋白基因,说明该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衰老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其物质运输的效率降低,A
错误;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
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
“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
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细胞就走向衰老,因此,衰老细胞中染色
体两端的端粒DNA序列可能较短,B正确;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
和核仁都不消失,C错误;人体所有细胞都含有血红蛋白基因,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2. 下图是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
B. 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时,遗传信息将发生改变
C. 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但细胞的结构不发生改变
D. 组织细胞的凋亡不受基因调控,但细胞内溶酶体的功能增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时,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
但会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细胞种类增加,B错误;组织
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也发生改变,C错
误;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3. 下图是发生在人体内的一些重大的生命活动,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
A. ①过程的核膜、核仁在前期消失,后期再出现
B. ②过程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改变,使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
定性差异
C. ③过程中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D. ④与细胞坏死没有区别,都对生物体不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人体细胞增殖的方式主要是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过
程中核膜与核仁在前期逐渐消失,末期重新出现,A错误;细胞
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一般不会发生改变,B
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正
确;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4. 科学家针对衰老细胞普遍具有的最典型特征增强溶酶体β -半乳糖
苷酶(β -gal)的活性,设计并合成了被称为SSK1的化合物。当
SSK1进入小鼠的衰老细胞后,SSK1的β -半乳糖苷键会迅速被衰
老细胞的β -gal切割,释放具有杀伤性的毒性分子,诱导衰老细胞
死亡;当SSK1进入非衰老细胞时,由于细胞中β -gal的活性较
低,SSK1不会被代谢激活,不会产生杀伤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 SSK1能降低小鼠组织器官中衰老细胞的数量
B. 小鼠细胞的衰老是由机体衰老导致的
C. 衰老细胞中的水分减少,部分酶的活性降低
D. SSK1本身不能直接引起衰老细胞死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SSK1能诱导衰老细胞死亡,故其能降低小鼠组织器官
中衰老细胞的数量,A正确;机体未衰老的小鼠中也有细胞的衰
老,B错误;衰老细胞中的水分减少,但其酶的活性并不一定都
降低,如β-半乳糖苷酶(β-gal)的活性升高,C正确;在衰老细
胞中,被激活的SSK1的β-半乳糖苷键被切割后可释放有杀伤性的
毒性分子,但其本身并不能直接引起细胞死亡,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5. (2024·广东清中高一期中)细胞自噬是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衰
老的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等待降解成分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
泡包裹后,运输到溶酶体(动物)和液泡(植物和酵母菌)中进
行降解并回收利用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自噬现象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B. 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只能留在细胞内再利用
C. 饥饿状态下,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内会大量堆积自噬小泡
D. 降低细胞自噬能力有助于治疗突变蛋白在神经细胞中积累引起的
疾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细胞自噬现象发生在细胞内部,不能体现细胞膜的结
构特点,A错误;溶酶体水解物质后,产物可留在细胞内再利
用,也可以释放到细胞外,B错误;饥饿状态下,细胞更需要能
量,自噬作用增强,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内会大量堆积自噬
小泡,C正确;治疗突变蛋白在神经细胞中积累引起的疾病需要
水解过多蛋白质,应提高自噬能力,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6. (2024·云南玉溪高一月考)环境污染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对人
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暴晒、污染、吸烟和肥胖等都是会对细胞
造成氧化应激的因素,而氧化应激产生的自由基可直接作用于端
粒,影响端粒的长度,减少细胞分裂次数,加速细胞衰老。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衰老的细胞由于水分减少,但细胞体积变化不明显
B. 自由基攻击细胞内的DNA,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
C. 自由基的合理应用可能为癌症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D. 日常生活中防晒、远离污染源等有利于延缓衰老
解析: 衰老的细胞由于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A错误;自由基攻击细胞内的DNA,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B正
确;自由基可作用于端粒,影响端粒的长度,减少细胞分裂次
数,故自由基的合理应用可能为癌症治疗带来新的希望,C正
确;日常生活中防晒、远离污染源等可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有利
于延缓衰老,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7. (2024·湖南衡阳岳云中学高一月考)下表为实验测得离体培养的
胡萝卜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周期 G1 S G2 M 合计
时间(h) 2.9 2.7 1.3 0.6 7.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G1期的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但核DNA不进行复制
B.用含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无法进行细胞质分裂)的培养液培养4 h后,细胞都被阻断在M期
C.G2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含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但染色体数目不变
D.胡萝卜各组织细胞周期时间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的时间长短不同
解析:G1期的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但核DNA不进行复制,DNA复制发生在S期,A正确;用含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无法进行细胞质分裂)的培养液培养4 h后,由于纺锤体的形成是在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被阻,细胞都被阻断在M期,B正确;G2期的细胞,其DNA已完成复制,细胞中的每个染色体含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但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胡萝卜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G1、S、G2和M期的时间长短也不同,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8. (2024·江西宜春高一期中)图1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
核DNA的数量关系,图2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
DNA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图1中有丝分裂发生的时间顺序可能是c→b→a→c
B. 图1中a时期与图2中②之后时期对应,此时不可能存在姐妹染色单

C. 图2中 O 到①时期细胞中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 图2中①到②之间对应时期的细胞染色体数可能是体细胞染色体数
的2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图1中a的染色体和核DNA数目都是4n,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c表示有丝分裂末期结束或间期,根据图1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可知,有丝分裂发生的时间顺序是c→b→a→c,A正确;图1中a为有丝分裂的后期,图2中②时期染色单体消失,说明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图2中O到①时期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此期细胞中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而①到②表示分裂期,C正确;图2中①到②之间,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时期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此时细胞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9. (2024·江苏盐城射阳中学高一月考)线粒体不仅是细胞的“能量
工厂”,而且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相关机制如图所
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凋亡细胞解体后,可能会由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将其消化降解
B. 新生的细胞中,C-9酶的活性一般较低
C. 抑制C-9酶前体的合成,能延缓受损细胞的凋亡
D. 线粒体受损会导致ATP合成受阻,抑制细胞凋亡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凋亡细胞解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由细胞内的溶酶
体将其消化,A正确;C-9酶的活化可促进细胞凋亡,而新生细胞
不易凋亡,故新生细胞中C-9酶的活性一般较低,B正确;C-9酶
前体可变成活化的C-9酶,进而激活C-3酶使细胞凋亡,故抑制C-9
酶前体的合成可延缓受损细胞的凋亡,C正确;线粒体受损虽然
会导致ATP合成受阻,但细胞质基质中仍可以合成ATP,细胞仍
会凋亡,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4分。)
20. (13分)洋葱是中学生物实验常用材料之一,下图表示与洋葱有
关实验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在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过程中,如果①表示色素提取时的
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SiO2外,还需加入的化学药品
有 ;②表示符合要求的滤纸
条,但用该滤纸条进行层析一段时间后,滤纸条上没有出现
一条色素带,则最可能的原因是 。
无水乙醇、碳酸钙(CaCO3) 
层析时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解析:研磨时,加入的化学药品有SiO2(使研磨更充分)、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制作出的滤纸条符合要求,但层析后没有出现一条色素带,说明在层析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最可能的原因是层析时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如果③表示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制作的压片步骤,该
步骤的目的是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
的,还需要做好在此之前的 步骤。④表示在低倍
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换用高倍镜后,
需通过调节 (填“细准焦螺旋”或“粗准
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使细胞分散开 
解离 
细准焦螺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和制片中的压片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组织细胞相互分开,防止细胞重叠,以便更好地观察。在高倍镜下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其中三个时期的模式图,请你在下
图所示方框中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答案:
解析:图A表示分裂前期、图B表示分裂末期、图C表
示分裂后期,缺少的是分裂中期(见答案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1. (13分)科学家们指出,可以抽取扁桃体中的干细胞来修复受损
的肝脏,且全程无需手术便可实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扁桃体中的干细胞修复肝脏时,干细胞通过
的过程成为肝脏细胞。干细胞和肝脏细胞所含
的遗传信息相同,但是干细胞内不存在肝脏细胞所特有的转
氨酶,这是因为二者细胞中遗传信息的 不同。
解析:干细胞可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过程成为肝脏细胞。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干细胞和肝脏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虽然相同,但由于二者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干细胞内不存在肝脏细胞所特有的转氨酶。
细胞分裂
和细胞分化 
执行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图1中的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正确的排序为
(填字母),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
图一中的 (填字母)。
A、C、D、
E、B 
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在图1中,A有细胞核,且核仁明显,处于分裂间期;B中的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形成子细胞核,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C中的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D中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E中的染色体在星射线的牵引下移向细胞的两极,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综上分析可知,题述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正确的排序为A、C、D、E、B。A中正在形成染色单体,E和B中没有染色单体,C和D中的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条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因此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1中的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人体扁桃体干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图2是人体扁桃体干
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图中 a =
条。高倍镜下大多数扁桃体细胞中可观察到的染色体条
数为 条。
9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人体扁桃体干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的。依题意并分析曲线图可知,AB段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最多,是不增殖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2倍,所以 a =46×2=92(条)。大多数扁桃体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失去分裂能力,而染色体出现在细胞分裂期,因此高倍镜下大多数扁桃体细胞中可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为0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酗酒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使肝脏受损,导致肝脏细胞的代
谢活动中断,引起细胞死亡,这种细胞的死亡过程称为
,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机体清除的死亡过程称
为 。
解析:酗酒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而导致肝脏细胞的代谢活动中断,引起细胞死亡,这属于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细胞坏死;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机体清除,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其死亡过程称为细胞凋亡。

胞坏死 
细胞凋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2. (14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糖蛋白类激素,主要由
肾脏合成,被国际奥委会确定为兴奋剂。EPO可以促进骨髓造血
干细胞加速分化为原始红细胞,促进有核红细胞分裂,最终增加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人体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
(1)肾脏细胞参与合成和分泌EPO的单层膜细胞器有
,在EPO作用下,有核红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
会 (填“延长”“缩短”或“基本不变”)。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缩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EPO是一种糖蛋白类激素,属于分泌蛋白,肾脏细胞参与合成和分泌EPO的单层膜细胞器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EPO能促进有核红细胞分裂,最终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据此可推测,在EPO的作用下,有核红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会缩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根据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 随着有核红细胞体积的增大,物质交换的效率增大
B. 成熟红细胞因为没有细胞核,所以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
C. 骨髓造血干细胞与原始红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
D. 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随着有核红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减小,因而物质交换的效率减小,A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且是已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B错误;骨髓造血干细胞与原始红细胞遗传物质相同,而由于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其中的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C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在其成熟前就已经表达,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下图表示人体有核红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两条曲线。其中
一条曲线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
距离,另一条表示分离的着丝粒间的平均距离。请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①曲线 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
均距离,有丝分裂后期开始的时间是 ,理由是


②该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主要区别发生
在 期。
A 
t2 
有丝分裂
后期着丝粒开始分裂,着丝粒与纺锤丝的相应极的距离越来
越近,分离的染色体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前期和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①图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曲线B代表分裂后期分开的两条染色体之间的距离,因为曲线A中的最大值是曲线B中最大值的1/2,且随着曲线A中距离的减小,曲线B表示的距离在增加,显然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开始分裂,着丝粒与纺锤丝的相应极的距离越来越近,分离的染色体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据此可知,有丝分裂后期开始的时间是t2。
②图示为人体有核红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曲线,该分裂过程中
与高等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主要区别发生在前期和末期,主
要表现在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末期产生子细胞的方
式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3. (14分)(2024·北京丰台高一月考)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内物质
更新的重要过程。甲基汞是一种神经毒物,环境中的甲基汞可能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褪黑素是体内产生的一种激素。二者均会
对细胞自噬产生一定的影响。
(1)细胞内被标记的受损线粒体、错误折叠蛋白质被包裹形成吞
噬泡,与溶酶体融合,这体现了膜具有 的结构特
点。溶酶体内含有的 将其降解,部分产物可被细胞
再次利用。
流动性 
水解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实现了生物膜之间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溶酶体内含有的多种水解酶将受损线粒体、错误折叠蛋白质等进行降解,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再次利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P16蛋白是细胞衰老的指示蛋白,含量与衰老程度呈正相
关。科研人员以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为研究对象进行实
验,结果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①衰老细胞的特征有



等(回答
出两点即可)。
②实验结果表明,甲基汞能够 细胞衰老。这会加剧细
胞内废物积累,推测衰老细胞的自噬效率会 。
③比较实验中 组结果,表明褪黑素
能 甲基汞对细胞衰老的作用。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
低;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染色加
深;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内多种
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
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促进 
下降 
甲、乙、(丙、)丁 
减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①衰老细胞的特点有: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②添加甲基汞组的P16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16蛋白是细胞衰老的指示蛋白,含量与衰老程度呈正相关,故甲基汞促进细胞衰老。细胞内废物积累,不能及时将代谢废物运出,影响细胞功能,衰老细胞的自噬效率降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③比较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可知,甲基汞可以通过促进P16蛋白
的表达促进细胞衰老,比较甲、丙两组,单独添加褪黑素对P16蛋白
表达无影响,但比较甲、乙、丁三组可知,乙组的P16蛋白表达量高
于甲组,另外相比于乙组,丁组中P16蛋白表达量较低,可知褪黑素
可以减缓甲基汞对细胞衰老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