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5 09:1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人口迁移
Movement of population
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
打卡闽宁镇 领悟山海情
自主学习
1.根据人口迁移的定义,宁夏移民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并说出理由(人口迁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阅读课本P8中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思考:
闽宁镇
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①空间位移 ②居住地变更 ③时间限度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活动:判断人口迁移
(1)小明为了更好的接受教育,转了户籍去省会上学。
(2)暑假的时候小静和同班同学去西北玩了15天。
(3)小吴大学毕业后要求去东部沿海省份求职就业
(4)科学家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为期半年。
自主学习
2. 根据人口迁移的空间范围,宁夏移民属于人口迁移的哪种类型?
阅读课本P8中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思考:
闽宁镇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自主学习
3.结合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山海情》故事发生在我国人口迁移的哪个阶段?并归纳我国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阅读课本P8中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思考:
闽宁镇
改革开放后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一)国内人口迁移
1949年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前
1.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2.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3.方向:从东部沿海省区向东北和西北边疆地区,4.目的:开发边疆、支援边疆建设。
改革开放后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
农村向城镇、内陆向沿海
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一)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分类
阶段 特点 方向 原因
历史上
建国初至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闯关东、走西口、
黄河中下游、长江、珠江流域
自然灾害、战乱
频繁、规模大
支边、上山下乡、东部到边疆、城市到农村
政策
有组织有计划
规模小
乡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向工矿地区
经济、政策
自发
国内人口迁移(列表总结)
(1)西海固地区不适宜人类生活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西海固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贫瘠,山高坡陡,年均气温不足5℃,无霜期只有100天,年平均降水量300mm,蒸发量超过2000mm。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4)简述西海固群众移民的原因
①地处黄土高原,山大沟深,地形崎岖,耕地不足;
②年均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③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④地形闭塞,交通不便。
闽宁镇
闽宁镇
合作探究
(1)西海固地区不适宜人类生活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闽宁镇位于银川南部,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上,是著名的引黄灌溉区。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年均气温在9.2℃左右,无霜期可达165天,水资源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5)你认为闽宁镇能够成为移民迁入区的主要优势条件是什么?
①地处沿河平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充足;
②离黄河较近,灌溉水源充足;
③周边有国营农场,提供就业机会;
④国家政策的扶持建立相应基础设施;
⑤离省会城市银川较近,有较大的消费市场,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闽宁镇
合作探究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推力
拉力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以人文因素为主)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气候
水源
土壤
矿产资源
自然灾害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社会因素
文化因素
适宜的气候条件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
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农业条件
矿产丰富的地区吸引人口迁入
自然灾害导致生存环境恶化
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政治变革、政策的变化或战争
更好的教育机会或婚姻家庭
宗教信仰
(1)西海固地区不适宜人类生活的主要原因。
合作探究
材料三:西海固地区吊庄移民之后,原州区政府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当地的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效,曾经“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变成了“中国最美田园”。
(6)结合材料,请说明部分贫困人口搬迁到闽宁镇后对西海固地区所产生的影响。
图4 西海固生态修复前后对比
有利影响:
①缓解了西海固地区的人地矛盾,使人口容量趋于合理, ②减轻当地资源压力③减轻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使生态环境得到修复。
不利影响:
①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②经济发展进程落后。
(1)西海固地区不适宜人类生活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立足区位优势的闽宁镇,在福建对口帮扶下培育出酿酒葡萄、菌菇、光伏等一批特色鲜明,与地方成长性较好的产业集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曾经的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7)结合材料,分析西海固人民迁至闽宁镇对迁入地的影响。
图5 闽宁镇时序卫星影像
有利影响:
①增加劳动力②促进经济发展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不利影响:
①给闽宁镇带来大量人口、资源压力②城市环境压力增大③社会问题多,城市管理难度加大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机械增长率=
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
年平均人口数
ⅹ100%
人口机械增长数=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
-20万
30万
10万
净迁出区
20万
10万
30万
净迁入区
【归纳总结】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人口出生率=年内出生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
人口死亡率=年内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
拓展延伸
C
D
(二)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方向: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
欧洲→美洲、大洋洲 非洲→美洲
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欧洲→美洲、大洋洲
二战后: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③欧洲由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
④拉丁美洲由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北非石油输出国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成为人口净迁入区。
近年来,由于战乱等原因,西亚、北非的大量难民迁往欧洲
(二)国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列表总结)
时期 方向 原因
欧洲→美洲、大洋洲;
非洲→美洲
航海技术进步
殖民扩张
迁入西亚和北非
拉丁美洲→欧洲
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外籍工人迁入从事石油开采
战乱移民
西亚、北非→欧洲
二战后
19世纪以前
70年代以来
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