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1节 第1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 第1节 第1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2 14:56:17

文档简介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
知识点一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最根本的原因是(  )
①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 ②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③提高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④本身的数量和性质不变化,可反复利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024·湖南常德高一月考)关于“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用酵母菌液必须是新鲜的,若放置时间过长,则酵母菌细胞内的过氧化氢会减少
B.实验中用到的滴管,必须先吸取氯化铁溶液再吸取酵母菌液,这样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
C.过氧化氢在温度高的环境中分解速率会比常温时快
D.实验的自变量是试管中产生气泡数目的多少和带火星木条的复燃情况
3.物质Ⅰ水解成物质Ⅱ的反应为Ⅰ+H2O2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酶E可为该反应提供活化能
B.酶E水解的产物是H2O、CO2等物质
C.若Ⅰ是麦芽糖,则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Ⅱ的生成情况
D.若Ⅰ代表二肽,则酶E、Ⅱ可分别代表肽酶、氨基酸
4.如图表示有酶催化和无酶催化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Ⅰ表示有酶催化反应过程
B.(a-d)的值表示无酶催化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a-b)的值表示有酶催化时降低的活化能
D.曲线Ⅰ、Ⅱ表示的反应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相同
5.小型圆底烧瓶内盛有等量的 H2O2溶液,分别迅速加入等量的图示中的物质,烧瓶口紧包着一个小气球,使烧瓶沉于烧杯底部的同一位置。下列装置中,沉入底部的烧瓶最先浮起的是(  )
6.(2024·河南新乡高一月考)关于无机催化剂和酶的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反应前后,两者自身结构都会改变
C.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D.与酶相比,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更广
知识点二 酶的本质
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酶的单体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酶只有在细胞中才能发挥作用
D.酶的作用原理与无机催化剂的不同
8.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菌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行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菌细胞的提取液。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就冒出气泡,糖液居然变成了酒。毕希纳将酵母菌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葡萄糖变成酒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将糖变成酒的物质是汁液中的酿酶
C.研磨有利于酵母菌细胞内酿酶的释放
D.该实验证明酿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9.(2024·广西柳州高级中学高一月考)钠钾ATP酶是一种能够催化ATP水解的酶,其另一种功能是运输钠离子、钾离子进出细胞,从而调节细胞内外钠离子、钾离子的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酶对离子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B.该酶为ATP水解反应提供活化能
C.构成该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D.该酶参与细胞膜和线粒体等细胞器膜的构成
10.(2024·河北沧州高一联考)在马铃薯储藏过程中果肉细胞内的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下,会被氧化成褐色的醌类物质,即发生酶促褐变反应。褐变反应不利于马铃薯的储藏和加工,L-半胱氨酸能和酚类物质竞争PPO的活性位点,从而抑制褐变的发生。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L-半胱氨酸与PPO的组成元素都含有C、H、O、N
B.L-半胱氨酸可抑制酚类物质变成褐色的醌类物质
C.L-半胱氨酸为酚类物质氧化成醌类物质过程提供活化能
D.L-半胱氨酸和PPO结合后阻止了酚类物质与PPO的结合
11.为了探究口腔的分泌液中是否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在37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3、4中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实验② B.实验①
C.实验①②都能 D.实验①②都不能
12.(2024·湖南怀化高一月考)酶在现实生活中有诸多应用:溶菌酶在临床上与抗生素混合使用,能增强抗生素的疗效;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有更强的去污能力;多酶片中含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人在消化不良时可以服用。下列关于酶的应用正确的是(  )
A.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对植物和真菌也有明显作用
B.加酶洗衣粉含有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适合洗涤沾有奶渍和油渍的丝绸衣物
C.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因此服用的多酶片中的消化酶在经过胃时已失活
D.番木瓜是嫩肉粉的配料,因为木瓜中含有蛋白酶,可以分解粗的肌肉纤维
13.下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
A.若有大量气体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
D.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
14.(2024·湖北沙市中学高一月考)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过氧化氢,它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但细胞内有过氧化氢酶能将过氧化氢分解成无毒物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酶促进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机理是:                  。
(2)“生物体内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某同学为验证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RNA,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以下材料进行实验,请帮他补充完整:
实验材料和试剂: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酶溶液,蛋白酶,RNA水解酶。试管,量筒,滴管,试管架,试管夹等。
实验步骤:
①取适量过氧化氢酶溶液均分为两份,一份用适量蛋白酶处理,另一份用        处理,备用;
②取三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分别加入                     ;
③向A试管中滴加两滴过氧化氢酶溶液,B试管的处理是                     ;C试管的处理是                     。
④观察三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速率。
预期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                      
                       。
第1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
1.D 酶之所以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关键是它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并且它与无机催化剂一样,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数量和性质不改变,可反复利用。
2.C 实验中所用酵母菌液必须是新鲜的,酵母菌液放置时间过长,过氧化氢酶会分解失活,A错误;实验需要严格控制自变量,吸取氯化铁溶液和吸取酵母菌液的滴管不能混用,B错误;温度较高意味着给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了能量,过氧化氢在高温条件下分解速率会加快,C正确;试管中产生气泡数目的多少和带火星木条的复燃情况是因变量,D错误。
3.D 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酶E初步水解的产物是多肽或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或磷酸、核糖、含氮碱基,B错误;如果Ⅰ是麦芽糖,则Ⅱ是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Ⅱ的生成情况,C错误;如果Ⅰ是二肽,则酶E是肽酶,二肽水解的产物Ⅱ是氨基酸,D正确。
4.C 曲线Ⅱ表示有酶催化反应过程,A错误;(a-c)的值表示无酶催化时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错误;(a-b)的值表示有酶催化反应时降低的活化能,C正确;曲线Ⅰ、Ⅱ表示的反应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不相同,曲线Ⅰ反应过程所需时间比曲线Ⅱ长,D错误。
5.C H2O2被Fe3+或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产生H2O和O2。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在37 ℃条件下催化效率最高,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最多,故C项所示实验装置中沉入底部的烧瓶最先浮起来。
6.B 无机催化剂和酶都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进而起到催化的作用,A正确;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自身的结构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故酶的催化效率更高,C正确;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无机催化剂可以在高温高压下发挥作用,故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更广,D正确。
7.A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故组成酶的单体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正确;蛋白质类的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RNA类的酶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B错误;酶在细胞外也能发挥作用,C错误;酶的作用原理与无机催化剂相同,都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D错误。
8.D 葡萄糖变成酒的过程中有气泡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A正确;催化该化学变化进行的是酵母菌细胞内产生的酿酶,B正确;研磨有利于酵母菌细胞内酿酶的释放,C正确;毕希纳所做的实验并不能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错误。
9.A 钠钾ATP酶是一种能够催化ATP水解的酶,其另一种功能是运输钠离子、钾离子进出细胞,且只能运输钾离子和钠离子,因而说明该酶对离子的运输具有选择性,A正确;该酶作为催化剂,能降低ATP水解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提供活化能,B错误;构成该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不是核糖核苷酸,C错误;根据该酶的功能,不能确定该酶参与线粒体等细胞器膜的构成,D错误。
10.C PPO是酶,L-半胱氨酸是氨基酸,二者都含有C、H、O、N,A正确;果肉细胞内的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下,会被氧化成褐色的醌类物质,而L-半胱氨酸能和酚类物质竞争PPO的活性位点,从而抑制褐变的发生,B正确;L-半胱氨酸在酚类物质氧化成醌类物质过程中不能提供活化能,C错误;L-半胱氨酸能和酚类物质竞争PPO的活性位点,从而抑制褐变的发生,D正确。
11.A 双缩脲试剂检测的是蛋白质,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也是蛋白质,故本题无法从化学特性上达到目的,只有考虑物理特性,如蛋白块变小或消失。
12.D 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几丁质,所以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但对植物和真菌无明显作用,A错误;丝绸含有蛋白质,不能用加了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清洗,B错误;多酶片中含有多种消化酶,一般由内外两层组成,不会在经过胃时失活,消化不良时可以服用,C错误;番木瓜中含有蛋白酶,可以分解粗的肌肉纤维(含有蛋白质),D正确。
13.C 若有大量气体产生,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快,由此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A正确;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B正确;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H2O2已经消耗完,C错误;新鲜土豆片中含过氧化氢酶,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即增加酶的数目,这样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使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D正确。
14.(1)过氧化氢酶能降低过氧化氢分解的活化能 (2)①等量RNA水解酶 ②等量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③加入等量的用蛋白酶处理过的过氧化氢酶溶液 加入等量的用RNA水解酶处理过的过氧化氢酶溶液
④A、C试管中气泡产生速率快,B试管中气泡产生速率慢或无气泡 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RNA
解析:(1)酶具有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故过氧化氢酶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机理是:过氧化氢酶能降低过氧化氢分解的活化能。(2)为了验证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RNA,可采用酶解法分别分解蛋白质和RNA,看分解后是否还能起催化作用,若分解后不起作用,可证明过氧化氢酶就是被相应的酶分解了,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设计实验如下:①取适量过氧化氢酶溶液均分为两份,一份用适量蛋白酶处理,另一份用等量RNA水解酶处理,备用;②取三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③向A试管中滴加两滴过氧化氢酶溶液,向B试管加入等量的用蛋白酶处理过的过氧化氢酶溶液,向C试管加入等量的用RNA水解酶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溶液;④观察三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速率。预期实验结果为A、C试管气泡产生速率快,B试管产生气泡速率慢或无气泡,可说明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RNA。
4 / 4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
导学 聚焦 1.利用结构与功能观理解酶的功能是由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决定的。 2.通过对有关酶实验的分析,学会控制实验的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知识点(一)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实验 步骤
相同处理 向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mL过氧化氢溶液
不同处理 不处理 放在90 ℃左右的水浴中加热 滴入2滴FeCl3溶液 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
现象 气泡 基本无    较多    
带火星卫生香 无复燃   复燃 复燃性较强 复燃性 
(3)实验结论:酶具有    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催化效率    。
3.实验变量
4.酶的作用原理
【思考】 加热、Fe3+和过氧化氢酶都可以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它们的作用机理相同吗?为什么?
5.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细胞代谢不需要酶的作用。(  )
(2)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3)有些酶可以在生物体外发挥作用。(  )
(4)对照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无关变量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
(5)无关变量是与实验结果无关的变量。(  )
探讨一 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1.结合教材P77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探究有关问题:
(1)在实验中,为什么将肝脏研磨成溶液?
(2)2、3、4号三支试管都有气泡放出,但4号试管放出的气泡最多,说明了什么?
(3)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4)通过对这个实验结果的分析,你认为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什么作用?
(5)本实验的自变量有哪些?
(6)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如何表示?
(7)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哪些?如何控制无关变量?
探讨二 分析酶的作用原理,提高理解能力和模型构建能力
2.如图所示为酶催化反应的机理与过程,图中E1、E2、E3都是活化能,请据图回答:
(1)请将这三种活化能分别与不使用催化剂、使用无机催化剂、使用酶作催化剂三种条件进行对应。
(2)使用酶作催化剂时,酶所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应该怎么表示?
1.加热与加催化剂的作用机理比较
(1)加热:给化学分子提供能量。
(2)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性
①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缩短达到平衡点的时间。
②反应前后性质、数量不变。
③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2.归纳总结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实验验证思路
设计 思路 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底物被分解 对照组:底物+等量蒸馏水底物不被分解
实验 变量 自变量是相应酶液的有无,因变量是底物是否被分解
结果 分析 根据底物性质利用相应试剂检测,若底物被分解,则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否则不具有催化作用
1.下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只是催化剂的不同
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C.1号与2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D.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如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M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d段表示无催化剂时,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B.ac段表示有酶催化时,酶降低的活化能
C.若换用无机催化剂,b点将向上移动
D.加热加压不能使物质M更容易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
知识点(二) 酶的本质
1.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2.酶的概念理解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
(2)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酶。(  )
(3)酶在生物体内有调节作用。(  )
(4)酶在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
探讨一 探究酶本质的实验拓展,考查创新应用能力
1.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并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请说明验证脲酶是蛋白质的实验思路。
2.为了探究酶的化学本质,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思考:甲、乙两种酶的化学本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探讨二 归纳总结酶的本质,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完善有关酶本质的相关内容: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   少数是  
合成原料     
组成元素 C、H、O、N,有的含有S     
合成场所 细胞核(真核生物)
来源 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除外)
作用场所 细胞内、细胞外、生物体外
生理功能     
作用机理     
酶的底物 酶促反应的反应物
鉴定酶本质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1)试剂鉴定法:利用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2)酶解鉴定法
  
1.(2024·河北秦皇岛月考)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是由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
B.酶和双缩脲试剂作用呈现紫色反应
C.活细胞产生酶的场所可能是细胞核
D.催化化学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2.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酶,它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成。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
A.某些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
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1)活化能是指什么?
(2)酶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什么?
  
1.(2024·广西柳州高一联考)下列关于酶生理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B.酶只在活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胃蛋白酶不只在胃腔里起催化作用
D.酶通过提供能量促进反应进行
2.(2024·江苏盐城射阳中学高一月考)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酶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是体内转化而来 ③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④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 ⑥酶在代谢中有催化、调节等多种功能 ⑦酶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起催化作用 ⑨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A.①②⑤ B.③⑦⑨
C.③④⑧ D.④⑤⑥
3.下列有关“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必须设置对照组
B.各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必须相等
C.加酶组和加FeCl3组可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D.实验时要选用新鲜的肝脏
4.下图是酶的有关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反应中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B.该实验能证明酶催化效率高
C.该实验如果将肝脏进行研磨,效果会更好
D.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肝脏质量的变化
5.如图所示,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
第1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化学反应 酶 细胞生命活动
2.(1)过氧化氢酶 (2)2 少 很多 有 很强 (3)催化 更高
3.变化因素 自变量
4. 常态  活跃  降低  显著  更高  温和
思考:不同。加热促进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机理是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了能量,而Fe3+和过氧化氢酶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5.(1)× (2)× (3)√ (4)√ (5)×
互动探究
1.(1)提示:研磨肝脏成溶液,使过氧化氢酶释放出来,释放出的过氧化氢酶与试管内过氧化氢分子充分接触,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2)提示:加热、无机催化剂和酶都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但是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3)提示:2号试管放出的气泡多。这一现象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4)提示:酶在温和条件下,可以高效地完成对化学反应的催化,即酶具有高效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5)提示:本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催化剂的种类。
(6)提示: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一定时间内产生气泡的数目。
(7)提示: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浓度、反应时间等;无关变量的处理原则是相同且适宜。
2.(1)提示:E1——使用无机催化剂,E2——不使用催化剂,E3——使用酶作催化剂。
(2)提示:E2-E3。
学以致用
1.C 1号试管是对照组,2号、3号和4号试管分别进行的操作是加热、加无机催化剂、加酶,这些处理就是自变量,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及催化剂的有无和种类,A错误;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会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称为无关变量,如过氧化氢的浓度、溶液体积、反应时间、酶的用量等,而温度是自变量之一,B错误;1号与2号对照,可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1号与4号对照,可得出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C正确;加热能为过氧化氢分子从常态转变成容易发生反应的活跃状态提供能量,不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
2.C ac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M生成物质P所需要的活化能,A错误;ab段表示有酶催化时,酶降低的活化能,B错误;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获得能量,从而使底物分子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D错误。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蛋白质 蛋白质 RNA
2.蛋白质 RNA 催化
3.(1)× (2)×
(3)× 提示:酶只有催化功能没有调节作用。
(4)×
互动探究
1.提示:向脲酶溶液和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若都出现紫色反应,则说明脲酶是蛋白质。
2.提示:不相同。观察曲线图可知:甲酶的活性始终保持不变,表明甲酶能抵抗该种蛋白酶的水解,则甲酶的化学本质是RNA;乙酶能被蛋白酶破坏,活性降低,则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3.蛋白质 RNA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C、H、O、N、P 核糖体 催化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学以致用
1.B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为C、H、O、N),单体为氨基酸,少数是RNA(组成元素为C、H、O、N、P),单体为核糖核苷酸,A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只有蛋白质类的酶,B错误;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化学本质为RNA的酶合成场所是细胞核,C正确;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酶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D正确。
2.A 由题可知,除去RNaseP酶中的蛋白质,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说明RNA也有催化作用。
【过程评价·勤检测】
网络构建
 (1)提示: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提示: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课堂演练
1.C 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但也有例外,如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错误;有些酶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如过氧化氢酶,有些酶在细胞外起催化作用,如人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B错误;胃蛋白酶可以在体外起催化作用,C正确;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
2.C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几乎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①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不能来源于食物,②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③正确;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为RNA,④正确;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RNA,⑤错误;酶只有催化功能,⑥错误;酶不起调控作用,⑦错误;酶只是起催化作用,⑧正确;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发挥作用,⑨错误;故选C。
3.C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必须设置对照组,A正确;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必须保持一致,B正确;加酶组和加FeCl3组应在同一适宜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C错误;实验时要选用新鲜的肝脏,否则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菌的作用下分解,D正确。
4.D 本实验中用的是过氧化氢酶和FeCl3溶液两种不同的催化剂,所以催化剂的种类是本实验的自变量,而加入肝脏(含过氧化氢酶)的试管反应更快,说明了酶催化效率高;肝脏研磨后能使过氧化氢酶充分释放出来,实验效果会更好;因变量是产生氧气的快慢。
5.C 由于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故①比②曲线的峰值要低,且①②曲线峰值的差值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E。
1 / 7(共81张PPT)
第1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

学 聚
焦 1.利用结构与功能观理解酶的功能是由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决定
的。
2.通过对有关酶实验的分析,学会控制实验的变量和设置对照
实验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目录
CONTENTS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 细胞代谢
2.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实验 步骤
相同处理 向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mL过氧化氢溶液 不同处理 不处理 放在90 ℃左右
的水浴中加热 滴入2滴FeCl3
溶液 滴入2滴肝
脏研磨液

象 气泡 基本无 较多
带火星
卫生香 无复燃 复燃 复燃性 较强 复燃性

2 
少 
很多 
有 
很强 
(3)实验结论:酶具有 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催
化效率 。
催化 
更高 
3. 实验变量
4. 酶的作用原理
提示:不同。加热促进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机理是加热使过氧化氢
分子得到了能量,而Fe3+和过氧化氢酶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
活化能。
【思考】 加热、Fe3+和过氧化氢酶都可以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它
们的作用机理相同吗?为什么?
5.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细胞代谢不需要酶的作用。 ( × )
(2)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 )
(3)有些酶可以在生物体外发挥作用。 ( √ )
(4)对照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无关变量都应保持相同且适
宜。 ( √ )
(5)无关变量是与实验结果无关的变量。 ( × )
×
×


×
探讨一 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1. 结合教材P77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
探究有关问题:
(1)在实验中,为什么将肝脏研磨成溶液?
提示:研磨肝脏成溶液,使过氧化氢酶释放出来,释放出的
过氧化氢酶与试管内过氧化氢分子充分接触,加速过氧化氢
的分解。
(2)2、3、4号三支试管都有气泡放出,但4号试管放出的气泡最
多,说明了什么?
提示:加热、无机催化剂和酶都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
高反应速率,但是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3)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
明什么?
提示:2号试管放出的气泡多。这一现象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
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4)通过对这个实验结果的分析,你认为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什
么作用?
提示:酶在温和条件下,可以高效地完成对化学反应的催
化,即酶具有高效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5)本实验的自变量有哪些?
提示:本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催化剂的种类。
(6)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如何表示?
提示: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一定时间内产生气泡
的数目。
(7)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哪些?如何控制无关变量?
提示: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浓度、反应时间等;无关变量
的处理原则是相同且适宜。
探讨二 分析酶的作用原理,提高理解能力和模型构建能力
2. 如图所示为酶催化反应的机理与过程,图中 E1、 E2、 E3都是活化
能,请据图回答:
(1)请将这三种活化能分别与不使用催化剂、使用无机催化剂、
使用酶作催化剂三种条件进行对应。
提示: E1——使用无机催化剂, E2——不使用催化剂, E3—
—使用酶作催化剂。
(2)使用酶作催化剂时,酶所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应该怎么
表示?
提示: E2- E3。
1. 加热与加催化剂的作用机理比较
(1)加热:给化学分子提供能量。
(2)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性
①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缩短达到平衡
点的时间。
②反应前后性质、数量不变。
③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2. 归纳总结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实验验证思路
设计 思路 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 底物被分解
对照组:底物+等量蒸馏水 底物不被分解
实验
变量 自变量是相应酶液的有无,因变量是底物是否被分解
结果 分析 根据底物性质利用相应试剂检测,若底物被分解,则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否则不具有催化作用
1. 下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下列有关分
析合理的是(  )
A. 本实验的自变量只是催化剂的不同
B. 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C. 1号与2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D. 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解析: 1号试管是对照组,2号、3号和4号试管分别进行的操作
是加热、加无机催化剂、加酶,这些处理就是自变量,因此该实验
的自变量是温度及催化剂的有无和种类,A错误;除自变量外,实
验过程中存在的会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称为无关变
量,如过氧化氢的浓度、溶液体积、反应时间、酶的用量等,而温
度是自变量之一,B错误;1号与2号对照,可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
化氢分解,1号与4号对照,可得出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
解,C正确;加热能为过氧化氢分子从常态转变成容易发生反应的
活跃状态提供能量,不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
2. 如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M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d 段表示无催化剂时,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B. ac 段表示有酶催化时,酶降低的活化能
C. 若换用无机催化剂, b 点将向上移动
D. 加热加压不能使物质M更容易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
解析:  ac 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M生成物质P所需要
的活化能,A错误; ab 段表示有酶催化时,酶降低的活化能,B错
误;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获得能量,从而使底物分子从常态转变为
活跃状态,D错误。
知识点(二) 酶的本质
1.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2. 酶的概念理解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 × )
(2)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酶。 ( × )
(3)酶在生物体内有调节作用。 ( × )
提示:酶只有催化功能没有调节作用。
(4)酶在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 × )
×
×
×
×
探讨一 探究酶本质的实验拓展,考查创新应用能力
1. 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并证明了脲酶是蛋白
质。请说明验证脲酶是蛋白质的实验思路。
提示:向脲酶溶液和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若都出现
紫色反应,则说明脲酶是蛋白质。
2. 为了探究酶的化学本质,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种酶用同
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思考:
甲、乙两种酶的化学本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提示:不相同。观察曲线图可知:甲酶的活性始终保持不变,表明
甲酶能抵抗该种蛋白酶的水解,则甲酶的化学本质是RNA;乙酶
能被蛋白酶破坏,活性降低,则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探讨二 归纳总结酶的本质,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 完善有关酶本质的相关内容:
化学
本质 绝大多数是 少数是
合成
原料
组成
元素 C、H、O、N,有的含有S
蛋白质 
RNA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C、H、O、N、P 
合成场所 细胞核(真核生物)
来源 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除外) 作用场所 细胞内、细胞外、生物体外 生理功能 作用机理 酶的底物 酶促反应的反应物 核糖体 
催化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鉴定酶本质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1)试剂鉴定法:利用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的
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2)酶解鉴定法
1. (2024·河北秦皇岛月考)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是由单体组成的生物大
分子
B. 酶和双缩脲试剂作用呈现紫色反应
C. 活细胞产生酶的场所可能是细胞核
D. 催化化学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解析: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为C、
H、O、N),单体为氨基酸,少数是RNA(组成元素为C、H、
O、N、P),单体为核糖核苷酸,A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或RNA,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只有蛋白质类的酶,B错
误;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化学本质为RNA
的酶合成场所是细胞核,C正确;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酶降低了化学
反应的活化能,但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D正确。
2.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酶,它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
成。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与这
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
A. 某些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 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
C.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 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解析: 由题可知,除去RNaseP酶中的蛋白质,留下来的RNA
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说明RNA也有催化作用。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
(1)活化能是指什么?
提示: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酶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1. (2024·广西柳州高一联考)下列关于酶生理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
A. 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B. 酶只在活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 胃蛋白酶不只在胃腔里起催化作用
D. 酶通过提供能量促进反应进行
解析: 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但也有例外,如人和哺乳动物
成熟的红细胞,A错误;有些酶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如过氧化氢
酶,有些酶在细胞外起催化作用,如人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B错
误;胃蛋白酶可以在体外起催化作用,C正确;酶的作用机理是降
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
2. (2024·江苏盐城射阳中学高一月考)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
是(  )
①酶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是
体内转化而来 ③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④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 ⑥酶在代谢中有催化、
调节等多种功能 ⑦酶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
起催化作用 ⑨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A. ①②⑤ B. ③⑦⑨
C. ③④⑧ D. ④⑤⑥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几乎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①
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不能来源于食物,②错误;酶是活细胞
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③正确;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少数酶为RNA,④正确;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
RNA,⑤错误;酶只有催化功能,⑥错误;酶不起调控作用,⑦
错误;酶只是起催化作用,⑧正确;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发挥
作用,⑨错误;故选C。
3. 下列有关“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分析,不正
确的是(  )
A. 该实验必须设置对照组
B. 各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必须相等
C. 加酶组和加FeCl3组可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D. 实验时要选用新鲜的肝脏
解析: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必须设
置对照组,A正确;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必须保持一致,B正确;加
酶组和加FeCl3组应在同一适宜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C错误;实验
时要选用新鲜的肝脏,否则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
腐生菌的作用下分解,D正确。
4. 下图是酶的有关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上述反应中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B. 该实验能证明酶催化效率高
C. 该实验如果将肝脏进行研磨,效果会更好
D.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肝脏质量的变化
解析: 本实验中用的是过氧化氢酶和FeCl3溶液两种不同的
催化剂,所以催化剂的种类是本实验的自变量,而加入肝脏
(含过氧化氢酶)的试管反应更快,说明了酶催化效率高;肝
脏研磨后能使过氧化氢酶充分释放出来,实验效果会更好;因
变量是产生氧气的快慢。
5. 如图所示,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
曲线, E 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
解析: 由于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①表示有酶催
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故①比②曲线的峰
值要低,且①②曲线峰值的差值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 E 。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 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最根本的原因是(  )
①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 ②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③提高
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④本身的数量和性质不变化,可反复利用
A. ①② B. ②③
解析: 酶之所以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关键是它能降低化学反
应的活化能,并且它与无机催化剂一样,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数量
和性质不改变,可反复利用。
C. ③④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2024·湖南常德高一月考)关于“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
分解”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所用酵母菌液必须是新鲜的,若放置时间过长,则酵母菌
细胞内的过氧化氢会减少
B. 实验中用到的滴管,必须先吸取氯化铁溶液再吸取酵母菌液,这
样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
C. 过氧化氢在温度高的环境中分解速率会比常温时快
D. 实验的自变量是试管中产生气泡数目的多少和带火星木条的复燃
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实验中所用酵母菌液必须是新鲜的,酵母菌液放置时间
过长,过氧化氢酶会分解失活,A错误;实验需要严格控制自变
量,吸取氯化铁溶液和吸取酵母菌液的滴管不能混用,B错误;温
度较高意味着给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了能量,过氧化氢在高温条件
下分解速率会加快,C正确;试管中产生气泡数目的多少和带火星
木条的复燃情况是因变量,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物质Ⅰ水解成物质Ⅱ的反应为Ⅰ+H2O 2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酶E可为该反应提供活化能
B. 酶E水解的产物是H2O、CO2等物质
C. 若Ⅰ是麦芽糖,则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Ⅱ的生成情况
D. 若Ⅰ代表二肽,则酶E、Ⅱ可分别代表肽酶、氨基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
误;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酶E初步水解的产物是多肽或
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或磷酸、核糖、含氮碱基,
B错误;如果Ⅰ是麦芽糖,则Ⅱ是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
糖,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Ⅱ的生成情况,C错误;如果Ⅰ是
二肽,则酶E是肽酶,二肽水解的产物Ⅱ是氨基酸,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如图表示有酶催化和无酶催化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Ⅰ表示有酶催化反应过程
B. ( a - d )的值表示无酶催化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 ( a - b )的值表示有酶催化时降低的活化能
D. 曲线Ⅰ、Ⅱ表示的反应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曲线Ⅱ表示有酶催化反应过程,A错误;( a - c )
的值表示无酶催化时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错误;( a - b )的
值表示有酶催化反应时降低的活化能,C正确;曲线Ⅰ、Ⅱ表示
的反应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不相同,曲线Ⅰ反应过程所需时间比曲
线Ⅱ长,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小型圆底烧瓶内盛有等量的 H2O2溶液,分别迅速加入等量的图示
中的物质,烧瓶口紧包着一个小气球,使烧瓶沉于烧杯底部的同一
位置。下列装置中,沉入底部的烧瓶最先浮起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H2O2被Fe3+或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产生
H2O和O2。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在37 ℃条件下催化效率最高,相同
时间内产生气体最多,故C项所示实验装置中沉入底部的烧瓶最先
浮起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2024·河南新乡高一月考)关于无机催化剂和酶的比较,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A. 两者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反应前后,两者自身结构都会改变
C.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D. 与酶相比,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更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无机催化剂和酶都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进而起
到催化的作用,A正确;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自身的结构没有发生改
变,B错误;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故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C正确;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无机催化剂可以在高温高
压下发挥作用,故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更广,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知识点二 酶的本质
7.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酶的单体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 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 酶只有在细胞中才能发挥作用
D. 酶的作用原理与无机催化剂的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故组成酶的单体
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正确;蛋白质类的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
的,RNA类的酶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B错误;酶在细胞外也
能发挥作用,C错误;酶的作用原理与无机催化剂相同,都是降低
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菌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
拌,再进行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菌细胞的提取液。在这些汁液
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就冒出气泡,糖液居然变成了酒。毕希
纳将酵母菌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根据以上实验,分析
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变成酒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 将糖变成酒的物质是汁液中的酿酶
C. 研磨有利于酵母菌细胞内酿酶的释放
D. 该实验证明酿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葡萄糖变成酒的过程中有气泡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A正确;催化该化学变化进行的是酵母菌细胞内产生的酿酶,B正
确;研磨有利于酵母菌细胞内酿酶的释放,C正确;毕希纳所做的
实验并不能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2024·广西柳州高级中学高一月考)钠钾ATP酶是一种能够催化
ATP水解的酶,其另一种功能是运输钠离子、钾离子进出细胞,从
而调节细胞内外钠离子、钾离子的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酶对离子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B. 该酶为ATP水解反应提供活化能
C. 构成该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D. 该酶参与细胞膜和线粒体等细胞器膜的构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钠钾ATP酶是一种能够催化ATP水解的酶,其另一种功
能是运输钠离子、钾离子进出细胞,且只能运输钾离子和钠离子,
因而说明该酶对离子的运输具有选择性,A正确;该酶作为催化
剂,能降低ATP水解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提供活化能,B错误;
构成该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不是核糖核苷酸,C错误;根据该
酶的功能,不能确定该酶参与线粒体等细胞器膜的构成,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2024·河北沧州高一联考)在马铃薯储藏过程中果肉细胞内的酚
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下,会被氧化成褐色的醌类
物质,即发生酶促褐变反应。褐变反应不利于马铃薯的储藏和加
工,L-半胱氨酸能和酚类物质竞争PPO的活性位点,从而抑制褐
变的发生。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L-半胱氨酸与PPO的组成元素都含有C、H、O、N
B. L-半胱氨酸可抑制酚类物质变成褐色的醌类物质
C. L-半胱氨酸为酚类物质氧化成醌类物质过程提供活化能
D. L-半胱氨酸和PPO结合后阻止了酚类物质与PPO的结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PPO是酶,L-半胱氨酸是氨基酸,二者都含有C、H、
O、N,A正确;果肉细胞内的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PPO)的
作用下,会被氧化成褐色的醌类物质,而L-半胱氨酸能和酚类物
质竞争PPO的活性位点,从而抑制褐变的发生,B正确;L-半胱氨
酸在酚类物质氧化成醌类物质过程中不能提供活化能,C错误;
L-半胱氨酸能和酚类物质竞争PPO的活性位点,从而抑制褐变的
发生,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为了探究口腔的分泌液中是否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
验,如图所示。在37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
双缩脲试剂,3、4中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实验② B. 实验①
C. 实验①②都能 D. 实验①②都不能
解析: 双缩脲试剂检测的是蛋白质,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也是
蛋白质,故本题无法从化学特性上达到目的,只有考虑物理特
性,如蛋白块变小或消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2024·湖南怀化高一月考)酶在现实生活中有诸多应用:溶菌酶在临床上与抗生素混合使用,能增强抗生素的疗效;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有更强的去污能力;多酶片中含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人在消化不良时可以服用。下列关于酶的应用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对植物和真菌也有明显作用
B.加酶洗衣粉含有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适合洗涤沾有奶渍和油渍的丝绸衣物
C.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因此服用的多酶片中的消化酶在经过胃时已失活
D.番木瓜是嫩肉粉的配料,因为木瓜中含有蛋白酶,可以分解粗的肌肉纤维
解析: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几丁质,所以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但对植物和真菌无明显作用,A错误;丝绸含有蛋白质,不能用加了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清洗,B错误;多酶片中含有多种消化酶,一般由内外两层组成,不会在经过胃时失活,消化不良时可以服用,C错误;番木瓜中含有蛋白酶,可以分解粗的肌肉纤维(含有蛋白质),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下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
A. 若有大量气体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 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C. 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
D. 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若有大量气体产生,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快,由此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A正确;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B正确;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H2O2已经消耗完,C错误;新鲜土豆片中含过氧化氢酶,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即增加酶的数目,这样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使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2024·湖北沙市中学高一月考)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过氧化
氢,它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但细胞内有过氧化氢酶能将过氧化氢
分解成无毒物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酶促进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机理是:

解析:酶具有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故过氧化氢酶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机理是:过氧化氢酶能降低过氧化氢分解的活化能。
过氧化氢酶
能降低过氧化氢分解的活化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生物体内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某同
学为验证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RNA,根
据实验室提供的以下材料进行实验,请帮他补充完整:
实验材料和试剂: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
液,过氧化氢酶溶液,蛋白酶,RNA水解酶。试管,量
筒,滴管,试管架,试管夹等。
实验步骤:
①取适量过氧化氢酶溶液均分为两份,一份用适量蛋白酶处
理,另一份用 处理,备用;
等量RNA水解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②取三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分别加入

③向A试管中滴加两滴过氧化氢酶溶液,B试管的处理是
;C试管的处理
是 。
④观察三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速率。
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
等量新配
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入等量的用蛋白酶处理过的过氧化氢酶溶液 
加入等量的用RNA水解酶处理过的过氧化氢酶溶液 
A、C试管中气泡产生速率快,B试管中气
泡产生速率慢或无气泡 
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RN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为了验证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RNA,可采用酶解法分别分解蛋白质和RNA,看分解后是否还能起催化作用,若分解后不起作用,可证明过氧化氢酶就是被相应的酶分解了,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设计实验如下:①取适量过氧化氢酶溶液均分为两份,一份用适量蛋白酶处理,另一份用等量RNA水解酶处理,备用;②取三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③向A试管中滴加两滴过氧化氢酶溶液,向B试管加入等量的用蛋白
酶处理过的过氧化氢酶溶液,向C试管加入等量的用RNA水解酶处理
的过氧化氢酶溶液;④观察三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速率。预期实验结
果为A、C试管气泡产生速率快,B试管产生气泡速率慢或无气泡,可
说明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RN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