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曲线模型表示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反应物浓度、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1、2)
①图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②图2:在反应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
(2)温度和pH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3)
①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反应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反应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②图3: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
2.开放环境与密闭环境中光合作用昼夜变化曲线
(1)开放环境中光合作用昼夜变化曲线
①曲线分析
MN和PQ 夜晚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减少;环境中CO2量增加,O2量减少
N~P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
NA和EP 清晨和傍晚光照较弱,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减少;环境中CO2量增加,O2量减少
A点和E点 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CO2的吸收和释放达到动态平衡;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不变;环境中CO2量不变,O2量不变
A~E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增加;环境中CO2量减少,O2量增加
C点 叶片表皮气孔部分关闭,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E点 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量最大
②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的计算方法(用CO2量表示)
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白天从外界吸收的CO2量-晚上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即S3-(S1+S2)。
(2)密闭玻璃罩内O2含量、CO2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1.图1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图2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曲线a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的量增加的因素是酶量不足
B.分别在图2中取B、C点的反应速率值,可用图1中的曲线c和d表示
C.对于图2中曲线b来说,若酶量减少,其走势可用曲线f表示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2曲线b可能变为曲线f;增大pH,可能变为曲线e
2.(2024·浙江宁波镇海中学高一期中)植物的气孔由叶表皮上两个具有特定结构的保卫细胞构成。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大时气孔打开,反之关闭。已知蓝光可作为一种信号促进保卫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K+,如图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0时开始),甲乙两株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时甲植株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不同
C.经过24 h,甲植株积累的有机物多于乙植株
D.补充蓝光可以缓解因部分气孔关闭导致的bc段下降
3.(2024·湖北鄂东南三校高一联考)在冬季种植莴苣的蔬菜大棚内,测得CO2浓度在昼夜24 h内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B点时,莴苣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C点时,莴苣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D点时,莴苣的有机物含量为所测时间段中的最大值
D.若以图中大棚内CO2浓度变化推测,则长期下去莴苣不能正常生长
章末整合提升
综合归纳
1.C 酶在反应前后性质和数量不发生改变,则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越来越少,生成物越来越多,由于反应物快消耗完,所以酶促反应速率越来越小,对应图1,可判断曲线a中A点后生成物的量不再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是因为反应物已耗尽,限制因素应为反应物浓度或反应物的量,A错误;在图2中,自变量为反应物浓度,因变量为反应速率,即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的浓度变化而变化,故不是一个固定值,则不能对应图1中曲线c和d,B错误;图2曲线b中,当反应物浓度一定时,减少酶量,就会减少反应物与酶的接触,故反应速率降低,可用曲线f表示,C正确;图2曲线b表示在最适pH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因此无论pH是增大还是减小,酶的活性都会降低,曲线b都可能变为曲线f,不可能变为曲线e,D错误。
2.A 甲植株a点净光合作用为0,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甲植株在a点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只是a点之前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速率,A错误;bc段下降的原因是乙植株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数量逐渐减少,B正确;甲植物净光合速率>0的时间比乙植物长,且甲植物不存在“光合午休”现象,故经过24 h,甲植株积累的有机物多于乙植株,C正确;蓝光可作为一种信号促进保卫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K+,故补充蓝光后可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渗透压增大,有利于吸水,可以缓解因部分气孔关闭导致的bc段下降,D正确。
3.C B点前,莴苣已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点时,大棚内CO2浓度达到最高,莴苣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A错误;C点时,大棚内CO2浓度持续下降,表明莴苣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错误;B点到D点,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有机物含量增加,D点时,莴苣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过了D点,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有机物含量减少,C正确;分析图中大棚内CO2浓度的变化,24时的CO2浓度低于0时,说明经过昼夜24 h后,大棚内CO2浓度降低,莴苣的有机物含量增加,长期下去,莴苣能够生长,D错误。
3 / 3(共17张PPT)
章末整合提升
1. 用曲线模型表示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反应物浓度、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1、2)
①图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
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
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②图2:在反应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
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
(2)温度和pH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3)
①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反应
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反应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
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②图3: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
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
2. 开放环境与密闭环境中光合作用昼夜变化曲线
(1)开放环境中光合作用昼夜变化曲线
①曲线分析
MN和
PQ 夜晚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减少;环
境中CO2量增加,O2量减少
N~P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
NA和
EP 清晨和傍晚光照较弱,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植
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减少;环境中CO2量增加,O2量减少
A点
和E点 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CO2的吸收和释放达到动
态平衡;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不变;环境中CO2量不变,
O2量不变
A~E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增
加;环境中CO2量减少,O2量增加
C点 叶片表皮气孔部分关闭,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E点 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量最大
②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的计算方法(用CO2量表示)
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白天从外界吸收的CO2量-晚上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即S3-(S1+S2)。
(2)密闭玻璃罩内O2含量、
CO2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1. 图1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
系,图2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
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1曲线a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的量增加的因素是酶量不足
B. 分别在图2中取B、C点的反应速率值,可用图1中的曲线c和d表示
C. 对于图2中曲线b来说,若酶量减少,其走势可用曲线f表示
D. 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2曲线b可能变为曲线f;增大pH,可能变
为曲线e
解析: 酶在反应前后性质和数量不发生改变,则随着反应的进
行,反应物越来越少,生成物越来越多,由于反应物快消耗完,所
以酶促反应速率越来越小,对应图1,可判断曲线a中A点后生成物
的量不再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是因为反应物已耗尽,限制因素应
为反应物浓度或反应物的量,A错误;在图2中,自变量为反应物
浓度,因变量为反应速率,即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的浓度变化而变
化,故不是一个固定值,则不能对应图1中曲线c和d,B错误;图2
曲线b中,当反应物浓度一定时,减少酶量,就会减少反应物与酶
的接触,故反应速率降低,可用曲线f表示,C正确;图2曲线b表示在最适pH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因此无论pH是增大还是减小,酶的活性都会降低,曲线b都可能变为曲线f,不可能变为曲线e,D错误。
2. (2024·浙江宁波镇海中学高一期中)植物的气孔由叶表皮上两个
具有特定结构的保卫细胞构成。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大时气孔打
开,反之关闭。已知蓝光可作为一种信号促进保卫细胞逆浓度梯度
吸收K+,如图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0时开始),甲乙两株植物在
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点时甲植株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不同
C. 经过24 h,甲植株积累的有机物多于乙植株
D. 补充蓝光可以缓解因部分气孔关闭导致的bc段下降
解析: 甲植株a点净光合作用为0,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
率相等,甲植株在a点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只是a点之前
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速率,A错误;bc段下降的原因是乙植株气
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逐渐减
弱,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数量逐渐减少,B正确;甲植物净
光合速率>0的时间比乙植物长,且甲植物不存在“光合午休”现
象,故经过24 h,甲植株积累的有机物多于乙植株,C正确;蓝光
可作为一种信号促进保卫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K+,故补充蓝光后
可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渗透压增大,有利于吸水,可
以缓解因部分气孔关闭导致的bc段下降,D正确。
3. (2024·湖北鄂东南三校高一联考)在冬季种植莴苣的蔬菜大棚
内,测得CO2浓度在昼夜24 h内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
析正确的是( )
A. B点时,莴苣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C点时,莴苣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 D点时,莴苣的有机物含量为所测时间段中的最大值
D. 若以图中大棚内CO2浓度变化推测,则长期下去莴苣不能正常生长
解析: B点前,莴苣已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点时,大棚内
CO2浓度达到最高,莴苣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A错误;C
点时,大棚内CO2浓度持续下降,表明莴苣的光合速率大于呼
吸速率,B错误;B点到D点,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有机物
含量增加,D点时,莴苣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过了D点,
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有机物含量减少,C正确;分析图中
大棚内CO2浓度的变化,24时的CO2浓度低于0时,说明经过昼
夜24 h后,大棚内CO2浓度降低,莴苣的有机物含量增加,长期
下去,莴苣能够生长,D错误。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