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口容量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人口容量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5 09:2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人口容量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1.运用资料,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3.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
学 习 目 标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照片中的婴儿是“地球村”的第70亿居民,于2011年10月31日凌晨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位“世界70亿人口日”。随着“第70亿宝宝”的降生,地球正式进入了“后70亿人口”时代。一个问题再次引发世人的关注和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有着众多的猜测和估算。你对此有何看法
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复活节岛:一个“被石像毁掉”的人间天堂,一部浓缩的人类史
复活节位于东太平洋上,早期土地丰饶,岛上人口迅速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大约2万人,但是岛上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于是,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 们无节制的开发和使用资源,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们普遍在饥饿当中。在1700年左右,经历饥饿、混乱,岛上人口只剩下2000人左右。到了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只剩下了111人。
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的悲剧
思考复活节岛人口兴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生态严重恶化
资源消耗巨大
人口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意味着什么?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数量一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环境就会遭受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丧失原有的承载力。
假设情景a
在人口数量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前,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最终人口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保持稳定。
假设情景b
人口增长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最终由于饥荒、疾病、污染和资源枯竭,造成人口大量减少,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重新建立。
区域承载力的大小受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自然资源状况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人均消费水平
木桶的“短板效应”
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 最短那块木板。
思 考
2. 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 问题?
1. 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自然资源状况
木桶的“短板效应”
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 最短那块木板。
思 考
“木桶效应”的道理:资源木桶的最短板,直接决定着木桶装多少水,也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1. 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自然资源状况
2. 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 问题?
木桶的“短板效应”
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 最短那块木板。
思 考
通过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带来更多的外界资源。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自然资源状况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依赖自然资源,如耕地、水、矿产等
人口越多,对资源的需求量越大;而每个区域的资源量都是有限的,只能满 足一定数量的人口需求。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较多的人口
耕地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例如: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自然资源状况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更多资源;同时可以扩大地域开发程度,获取其他地区的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
希望火种-可燃冰开发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提高资源利用率
发现新的资源
交通发展获取其他地方资源
扩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以色列全年干旱少雨,淡水资源极度短缺。借助海水淡化技术,水资源危机得到缓解,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
日本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不足,通过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提高了本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从而承载了大量的人口。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均消费水平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
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资源环境承载力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均消费水平
如果按照美国人的消费水平来生活,印度所能容纳的人口就要比现在少得多。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你属于哪一派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介于悲观者与乐观者之间,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乐观派
悲观派
中间派
人口合理容量
地球到底能养活多少人?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提出了
“人口合理容量”概念
概念: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最多能够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能够养活好多少人。

人口合理容量数值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100多年来,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
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资源与环境问题频发。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激增带来的问题
就业困难
住房紧张
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
人口合理容量
把人口控制在
人口合理容量
国际合作
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建立公平秩序
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人地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民展战略
人口合理容量
讨论我国人口多少才合适
我国人口众多,一些人认为这是个大负担,会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沉重压力。但也有人认为,人口不是洪水猛兽,适当的人口增长可以带来人口红利,即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较轻等,是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利好因素。
人口合理容量
讨论我国人口多少才合适
1949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将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40多年来,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缓解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人口红利期。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重大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适龄人口总数开始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顺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如今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国家根据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新形势,作出的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
人口合理容量
讨论我国人口多少才合适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
我国人口究竟多少才合适?这不仅要依据我国资源、环境的状况,还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很多学者研究过我国的人口容量。早在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一8亿。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 来看, 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
收集有关我国人口政策的宣传图片,了解人口
政策的调整情况。
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环境、经济、社会三
个方面,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
确定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要考虑哪些因素
人口合理容量
讨论我国人口多少才合适
小结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概念
问题
措施
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影响因素
意义
当堂检测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000人 B.10000人
C.6000人 D.4500人
3.对比中印两国的统计数字( )
A.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B.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
C.两国的人口压力相当 D.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当堂检测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2.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比重低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日本 C.中国 D.印度
当堂检测
图瓦卢为南太平洋岛国。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只有少数植物可以生长,几乎没有天然资源。由于地势极低,近年来持续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严重成胁着图瓦卢,使这个国家面临国土沉入海底的危险。2001年11月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该国居民将逐步迁移,举国迁移至新西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瓦卢人口合理容量( )
A.与国民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B.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C.不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D.因举国搬迁逐渐增大
5.图瓦卢举国迁移到新西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文化因素变化 B.政治因素变化 C.生态环境因素变化 D.经济因素变化
当堂检测
我国西藏地区人口密度大约为2人/km2,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约为500人/km2。据此完成下题。
6.造成西藏与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差异巨大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A.地形、气候 B.地形、矿产
C.植被、水源 D.植被、土壤
7.下列措施中,可以合理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 B.大规模建设新城市
C.提高科技水平 D.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