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中国国家战略举例 高一下学期 地理 人教版(2019)必修二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3 中国国家战略举例 高一下学期 地理 人教版(2019)必修二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5 09:2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2017 年 6 月 5 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能从环境日主题中解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吗? 这句话也反映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我国制定了若干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
视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课程标准
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学习目标
1.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地理背景。
2.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例,说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3.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4.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主体功能区的概念
一、建设主体功能区
一个区域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例如,有的区域的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
有的区域是提供工业品;
有的区域是提供清洁水源、清新空气等生态产品。
2、确定主体功能的依据
在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
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
自然资源的丰富度
生态环境的脆弱度
经济发展水平
综合考虑
中国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
分级类型分布图
中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
分布图
中国生态脆弱性
评价图
2010年中国单位面积
生产总值分布
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
自然资源的丰富度
生态环境的脆弱度
经济发展水平
2、确定主体功能的依据
3.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
(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
中国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
分级类型分布图
(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中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分布图
以水资源为例,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少且分布很不均匀。
水资源短缺区域不利于大规模开发,如过度开发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中国生态脆弱性评价图
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
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我国不适宜通过大规模扩展面积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提高已开发区域的空间利用效率,缓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2010年中国单位面积生产总值分布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4.主体功能区分类与分布
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开发”特指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1)优化开发区域
主要包括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
分布区域:
综合实力较强;经济规模较大;城镇体系比较健全;科学技术创新实力较强。
主要特点:
最发达地区
问题与对策:
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已达到饱和。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
(2)重点开发区域
分布区域:
主要特点:
如:兰州-西宁地区、冀中南地区、川渝地区…
具有一定经济基础,人口较为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开发潜力较大。
次发达地区
问题与对策:
开发基础较弱。
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区域间的交流与联系,引进人才及相关资源。
(3)限制开发区域
农产品主产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4)禁止开发区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等。
1.长江经济带的优势条件
长江经济带的范围示意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发展规划:
区域协同合作,上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
1.长江经济带的优势条件
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
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
2.长江经济带取得的成效
①海洋资源丰富;
②陆地资源开发程度已经接近饱和。
为什么要开发海洋?
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有利 ①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
②油气资源和金属矿物储量较多;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南北跨三个气候带),渔场面积广阔;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丰富
③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包括人海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等
不利 ①海洋灾害种类多,包括风暴潮、海冰,海水入侵等
②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北部沿岸冬季海面有结冰
③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破坏加剧。虽有缓解,但仍未有效遏制
石油泄漏
塑料污染
海水入侵
我国可发展的海洋资源行业:
风力发电
潮汐能和波浪能
海上天然气开采
海上石油开采
远洋航运
海盐业
海上养殖业
海洋捕捞业
仓储业
【案例】“一带九区多点”的海洋经济开发格局
三、维护海洋权益
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
海洋权益
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权益范围
公海
指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包括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洋安全利益、海洋科学利益和海洋文化利益。)
权利===主权+管辖权+管制权
利益==安全+经济+政治+科学+文化
1.海洋权益的几个概念
2.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城行使主权和管辖,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
在地质上:
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是台湾东部山岭的自然延伸,与琉球群岛以冲绳海槽隔开。
从历史角度看:
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
3.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
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
我国海洋争端主张:与相关国家通过双边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4.维护海洋权益
维护国际海洋权益意义:
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
巩固海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
营造和平、良好的国际海上安全秩序;
维护海上航运通道、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
4.维护海洋权益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扩大资源保有量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
④.有利于保护海洋环境
⑤.有利于缓解对陆地环境的压力
⑥.有利于强化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我国海警依法驱逐非法闯入我国南海的菲律宾船只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京津冀都市图,完成1~2题。
1.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的优势有( )
A.廉价劳动力 B.土地资源
C.环境承载力 D.资金和科技、人才
2.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
发展方向是( )
A.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型工业
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C.加快科技产业,赶超京津地区
D.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
D
B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完成3~4题。
3.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区位优势是(  )
①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②水能资源丰富
③科技力量雄厚 ④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为建设沿江绿色生态走廊,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①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
②关停部分重污染企业,治理沿江水污染
③中下游地区疏浚河道,降低洪灾风险 
④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A
5.下列功能区对应正确的是(  )
A.甲——禁止开发区域
B.乙——优化开发区域
C.丙——限制开发区域
D.丁——重点开发区域
6.下列措施符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是(  )
①沿岸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②多在长江干流上修建水电站
③上中下游加强协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④整合升级长江沿岸1千米范围内的化工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D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流域进行考察,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发展新理念。根据全国主体功能规划,长江经济带内有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4类功能区,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及部分主体功能区示意图”,完成5~6题。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依据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意义
建设主体功能区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维护海洋权益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