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古诗二首《池上》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以“古诗大会”为情境主线,通过任务驱动,将识字、诵读、理解、体验融入活动中,符合低年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特点。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设计中注重动态演示、生活联结、多感官参与,既降低理解难度,又激发学习兴趣,落实新课标“注重识字写字与阅读感悟相结合,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主题为“多彩的夏日”,编排了《池上》《小池》两首古诗,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夏日自然景色与童真童趣。本单元语文要素为“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有意识地积累词语”。《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通过描写小娃偷采白莲的童趣场景,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和夏日池塘的生机。教学中需重点关注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在诵读中感受诗歌节奏与小娃的天真;初步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掌握简单古诗的诵读方法,认识了部分形声字,但对古诗中“浮萍”“踪迹”等陌生事物缺乏直观认知;对“偷”在诗中并非贬义的含义难以理解;难以将诗句转化为具体画面。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欢互动与游戏,教学中需多采用动态演示、结合生活实例等方式降低理解难度。
教学目标
1.认识“偷、浮、萍”等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池、采”三个字。
2.能通过动态演示、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偷”“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3.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夏日池塘的生机与小娃的天真烂漫。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通过动态演示、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解“偷”“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动态演示法、联系生活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古诗,尝试朗读;观察生活中“留下踪迹”的现象(如脚印、车辙);收集夏日池塘的图片或视频。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浮萍”“白莲”实物图片;小船划开浮萍的动态演示视频;《江南》朗读视频。
教学过程
任务一:情境导入,初识古诗
1.同学们,下学期我们学校要举行语文节,我们一年级在语文节中要进行的活动是“古诗大会”,你觉得在这场“古诗大会”上我们可以展示些什么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二首》,为之后的语文节做好准备。出示《池上》和《小池》两首古诗,指导理解题目意思。
(1)让学生读读两首诗的题目,说说有什么相同点,引导发现都有一个“池”字。
(2)猜猜这两首古诗描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预设:池塘)
3.过渡:夏天的池塘不仅有美丽的景色,还有好玩的故事呢!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AI认识白居易)这池塘之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古诗《池上》。(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古诗大会”为情境,激发学习动机;通过题目对比,初步感知单元主题,落实新课标“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学习”的要求。】
任务二:任务驱动,理解古诗
活动1:我是朗读小能手
1.请大家赶快拿起书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己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2.检查朗读情况:
(1)(出示:小艇)谁来读读这个词语?提醒:“艇”是后鼻音,请生领读。
(2)(出示“踪迹”)这个词你会读吗?指导“踪”是平舌音,开火车读。
(3)(出示:撑小艇、藏踪迹)你还会读吗?
(4)(出示:小娃撑小艇、不解藏踪迹)三个字变五个字,你还行吗?
(5)(出示:白莲、浮萍)再来两个词语,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
①猜猜它们是植物还是动物?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出示图片,直观认识莲花和浮萍。
③出示:偷采白莲回 浮萍一道开,请生读。
(6)给它们加上标点符号,就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读(生齐读古诗)
3.孩子们,想要成为朗读小能手,还得读出节奏。接下来,我来问,你们来读。(师生问答读古诗)
4.(生齐读古诗)读得正确、流利又有节奏,奖励你在体验单上给自己点亮第一颗星。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同桌查—集中练”的步骤,落实“读准字音”的目标;借助图片直观理解词语,符合低年级“图文结合”的认知特点。通过问答式朗读引导感知古诗节奏,避免枯燥讲解,让学生在互动中体会“诗有节奏”的特点,落实“正确、流利朗读”的目标。】
活动2:我是表演小明星
1.(出示《江南》朗读视频)带上动作读古诗,会更有意思。思考:这些动作是随意做的吗?
2.看来,先要读懂每句诗的意思,然后配上合适的动作进行表演。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这首诗,边听边想,说说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哪些美好的画面。
3.合作编动作
(1)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
(2)结合你想到的画面,请你以4人小组为单位试试给眼前的画面编编动作吧。
(3)请小组学生展示前两行动作:
①结合学生所做动作,引导:要想让船划得远,“撑”的时候就要用力,所以读得时候也要读得坚定有力。个人读,小组读。
②全班体验,做做“撑”的动作,读第一句。
③撑着小艇干什么去?字理识字,了解“采”的演变及含义,学生做“采”的动作。把画面拉进一些,你看见小娃的表情了吗?(出示图片,学生选择)结合学生的选择提问:这个“偷”和我们平常说的小偷的“偷”一样吗?(带着表情动作再读诗句)
④小娃瞒着爸爸妈妈,偷偷地去采白莲,生活中你有没有偷偷做过的一些好玩却不想让大人知道的事?
小结:看来,大家也和诗中的小娃一样,有天真调皮的一面。你做这些事时心情如何?诗中的小娃也和你一样。(再读诗句,读出小娃的开心)
(4)请小组展示后两句动作:
①小娃藏好了吗?他暴露了没?(请小组展示后两行)结合学生的动作,理解“不解”即“不知道”。
②在回去的路上,他忘了一件事,你猜猜小娃忘了什么呢?
③理解“踪迹”:读读这个词,想想什么是踪迹呢?结合偏旁,发现“踪迹”和脚印有关,所以人们把所有行动过后留下的痕迹都叫“踪迹”。(出示生活中的图片)看看这三幅图,都是谁留下的踪迹呢?那小娃撑着船而去,会留下什么踪迹呢?
④演示:移动小船,露出一条痕迹,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是呀,你瞧,本来满满的浮萍被小船划开了一道水路,这就是——浮萍一道开。(结合动态画面,学生带动作齐读诗句)
4.朗读、背诵古诗。
(1)诗句也把自己的踪迹藏起来了,你还能读吗?(挖空
背诵)
(2)现在踪迹全部隐藏起来了,你还能行吗?同桌合作,背一背。
(3)带上动作,齐背古诗。
(4)如果要在舞台上表演,我们还可以配上音乐,把古诗唱出来。(播放视频,学生跟唱)
5.小结:同学们,恭喜你现在又成了表演小明星。请在体验单上为自己点亮第二颗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编动作、联系生活经验,将抽象的诗句转化为具体体验;聚焦“偷”的语境理解,突破难点,感受小娃的童真。借助偏旁识字理解“踪迹”,通过动态演示突破“浮萍一道开”的理解难点;角色扮演增强情感体验,让背诵在趣味中完成。】
活动3:我是书写小达人
1.孩子们,在语文节上,如果我们能这样(出示图片),把古诗认真书写下来,这样展示也很棒。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书写古诗里的字,争做书写小达人。
2.出示“池”和“采”,引导学生观察,相机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2)小小讲解员说说如何写好这两个字。
3.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点。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根据评价标准同桌互评,全班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范写—练习—互评”的步骤,落实“规范书写”目标,结合字理帮助记忆字形,培养良好书写习惯。】
任务三:任务小结,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努力成了朗读小能手、表演小明星,最后还认真学习写字,很多同学又成了书写小达人,相信在下学期的语文节活动中大家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预祝大家展示成功!
2.出示《村居》《所见》《稚子弄冰》等古诗,感受古代孩童生活的乐趣
【设计意图:以“古代孩童生活的乐趣”为线索,将单篇学习延伸至主题关联的古诗群,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童真童趣”的共同主题。】
作业设计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诗,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示。可以带上动作读一读,或者画画诗中的画面,也可以把它认真地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池上
撑小艇
天真无邪
采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