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4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张huáng( )失措 suǒ( )屑 荒谬( ) 尴尬( )
【答案】惶琐miǜ gān(每个0.5分)
【解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限16字以内)
本报讯记者昨日获悉,作为我省目前最大的在建水利枢纽工程、莆田的第二“水缸”,位于仙游境内的金钟水利枢纽工程日前通过了蓄水验收。
据悉,总投资6亿多元的该工程2006年3月动建,建成后将为湄洲湾北岸临港工业发展用水,以及仙游、城厢、秀屿、北岸等11个乡镇110多万群众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提供水源保障,同时担负提供仙游县中南部灌区9个乡镇26.54万亩耕地、8.22万亩果园灌溉用水任务。
【答案】金钟水利枢纽工程通过蓄水验收(2分)
【解析】
试题分析:了解新闻的特点,第一段是导语,根据了新闻的内容,抓住此段中所述事件的主体内容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军阀 峭壁 峰火 苛捐杂税 B.焦灼 沉吟 踉跄 拒理力争
C.蹊跷 萧洒 诬蔑 壁垒森严 D.抽噎 眷恋 圣诞 围追堵截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峰”为“烽”,B“拒”为“据”,C“萧”为“潇”,故选D。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4.结合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负隅顽抗:
悍然拒绝:
锐不可当:
业已:
【答案】: (角落) (蛮横的样子)(抵挡) (已经)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课文内容,概括词义理解加点字的含义即可。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 (2分)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封锁
【答案】B
【解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 (2分)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答案】B
试题分析:了解词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B句中“张皇失措”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烦? ?(脑、恼)是一种情绪,它和快乐一样,伴随我们成长。
“脑”有“脑筋”的意思,“恼”有“心里不痛快”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恼”。
B.父亲的教? ?(悔、诲)是我健康成长的基石,我会铭记于心。
“悔”有“懊悔”的意思,“诲”有“诱导”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诲”。
C.在烈日之下,园中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 ?(采、彩)的样子。
“采”有“精神、神色”的意思,“彩”有“花样、精彩的成分”的意思,横线处应填“采”。
D.伪劣药品造成的后果? ?(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必须整顿。
“害”有“使受损害”的意思,“骇”有“惊吓、震惊”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害”。
【答案】D
【解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B错,《芦花荡》作者是孙犁。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9.结合语境修改画线语句,最恰当的是( )(2分)
一到深秋,小院内全靠这一棵柿子树独撑天下。那时树叶即将落尽,满树的柿子都已火红。那一树柿子张灯结彩,①使小院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这树柿子品种极好,色丽如焰,皮薄如纸,②甜瓤如蜜。
A.①小院被衬托得冷冷清清、十分寂静?????②甜瓤赛蜜
B.①小院被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②甜瓤赛蜜
C.①把小院衬托得冷冷清清、十分寂静?????②瓤甜如蜜
D.①把小院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②瓤甜如蜜??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语感或分析解句子的结构判断第一句的错误,“点缀”的对象是“小院”,宾语前置的句子适合于“把”字句,排除AB,根据“张灯结彩”表达的意思应该选“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0.常识填空:(8分)
(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是 、 、 、背景和结语。
(2)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3)《芦花荡》的作者是 ,该作者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是“ 派”代表作家。
【答案】(1)标题 导语 主体 (2)环境 情节 人物 (3)孙犁 荷花淀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根据本单元所学所记文学文体常识知识直接判断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古诗文默写(6分)
(1)山河破碎风飘絮, 。(苏轼《水调歌头》)
(2)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3)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4)晏殊在《浣溪沙》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怅惘之情的名句是 , 。(晏殊《浣溪沙》)
(5)“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的原因是?????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答案】(1)身世浮沉雨打萍(2)问渠那得清如许(3)衡阳雁去无留意(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5)天时不如地利
【解析】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名著阅读(4分)
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地点)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 ???????。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这本书是 送的。
【答案】百草园 (活)无常 山海经 阿长(长妈妈)
【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要记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综合实践(6分)
语文老师组织你们开展了“让世界充满爱”这一活动,设计了如下问题请你完成:
13.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3分)
【答案】略(3分)
【解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4.让世界充满爱,需要我们平等博爱,将自己的目光不仅仅投向伟人、英雄、明星、成功者,也要投向街头墙角,投向落后的乡村,投向普通人,尤其是弱者。请你任选一位普通的人物或一种平凡的职业,写一段评价语,表达你的“爱”意。(要求:语言优美而简练,但不少于20字。)(3分)
【答案】示例:邮递员;信字当为先,苦字放一边,不辞辛苦为众人,众人将你记心问。示例二:清洁工;一把久经沧桑的扫帚,一条披风沫雨的重担,一副任劳任怨的心肠。永守默默无闻的准则,永留无私奉献的品格,永做兢兢业业的公仆。(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按要求“选一位普通人”,从“爱心”这一角度点明他的精神品质,表明你对他的评价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5分)
①(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 敌阵, 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②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________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 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5.文中的第①段是这篇消息的__________部分,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精确到“时”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导语 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3分)
试题分析:回顾老师讲的“新闻”的要素和结构组成,依据语句中的提示词判断填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说明消息既快又准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新闻是报道的是战况,事件变化快,而新闻又要求真实性,所以新闻中出现此类文字。同时也照应了“电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新闻一般以 为主,要求“ ”,但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点 ,如选文即从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5分)
【答案】记叙 用事实说话 议论①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②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2分)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给文中横线上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5分)
【答案】冲破 横渡 突破 占领 溃退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回顾课文内容,结合语境判断填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蜡烛》选段,回答问题。(10分)
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
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然后,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浮土有这么多),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不久死者已经完全被泥土盖住了。老妇人还没有满意。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又休息了一会,她又捧起土来继续盖上去。几小时的工夫,她一捧又一捧,竟然堆起了一个小小的坟堆。
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天快要亮了。蜡烛也快要燃尽了。老妇人在地上到处找,终于找到了一小片带锈的洋铁。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劲把这片洋铁弯成了半圆,插在蜡烛旁边的泥土中,作为挡风的屏障。布置好了,她站起身来,仍旧慢慢地穿过方场,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
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隔了一两个小时,天色已经大亮。红军的坦克紧跟着步兵过桥去了。战斗在河的对岸进行着,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了。
这时候,连长派了几个士兵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战死的战士一同埋葬。
那几个士兵到处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可是找不着。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
“看呀!”那红军说。
大家都朝他指点的方向看。
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19.“跪”“吻”两个动词表达了老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把烈士当作亲人的深沉的爱。
【解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倒数第二段划线句强调“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这一句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勾画出了烛光的背景,控诉了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点明这是环境描写,从其表现战争的残酷性和侵略者的野蛮行径这个方面来分析这一描写的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作者赋予蜡烛怎样的特殊含义?(2分)
【答案】烛火,是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烛火,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烈士的哀思;烛火,是两国人民战斗友谊的象征。(或:借描写蜡烛,形象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涉及到小说的主题,注意题中“特殊”一词的提示,可以把“烛火”与“战斗精神”、“战士的生命”“抗争的力量”等这些意义联系起来表达。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文中多次提到老妇人围巾的颜色,有何特殊意味?(2分)
【答案】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 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从表现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心情即对牺牲战士的哀悼两方面来分析概括。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为什么说“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2分)
【答案】烛火象征了红军战士永垂不朽的献身精神,象征了两国人民的战斗情谊,寄托了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所以不会熄灭。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阅读《花盆里的狗尾草》,回答问题(9分)
花盆里的狗尾草
①春天的时候,买一盆杜鹃回来。当时卖花的花贩,正停在巷口,他的身旁,是一拖车的花花草草,仿佛一个春天降落了。我一眼看中这盆杜鹃,花开得俏俏的,叶绿得饱饱的,实在惹人怜爱。问花贩:“这花不会死罢?”花贩有些生气:“死?我种的花,怎么会死?大前年人家买我的杜鹃,今年还长得好好的呢。”
②我立即羞惭了,觉得自己很小人似的,笑笑赶紧掏钱,价也不还地就买下。一路捧着它回家,像迎了个小女儿回来。阳台收拾得极干净,让它守着阳光最好的地方。日日跑去看,殷勤地给它喂水,像惦着一个心爱的人。花却在我的频频顾望中,一朵一朵谢了。有的才含苞,也不肯开,抢着凋落。原本饱满的叶,也一日一日无精打采起来,终究,一片一片地萎了下去。花盆里,只剩秃秃的枝,轻轻一碰就断了。别人说:“随便移到盆里的花,哪里能成活?”我不肯信,那么灿烂明艳的一盆,怎么说没就没了?不舍得扔掉它,心中怀着期待,希望某天它会重新抽枝发芽,又盛开出一盆粉红来。
③后来,花没等来,却等来几株草。尖尖的绿脑袋,钻出盆中的土,有些探头探脑的意思。是些狗尾草。(A)狗尾草迅速长高,迅速茂密起来,简直有些迫不及待,欣欣喜喜地伸着绿胳膊绿腿儿,花盆便满满地绿起来。
④这草,太熟悉了。乡下的草,最疯长的,要算它。不择地的肥沃与否,种子吹到哪儿,就长到哪儿。甚至长到茅草房的屋顶上去,在屋顶上开花,毛茸茸的一枝一枝,上面缀满细细密密的籽,像翘起的狗尾巴。(B)起风的时候,它们在屋顶上舞蹈,柔软且欢快。
⑤一些断壁残垣上,大多也长着这种草。秋末的时候,狗尾草呈褐黄,一方夕阳照着,断壁残垣瞬间有了温度。暖着。女孩子爱美,乡村的日子艰难,却不能湮没美的向往。几个女孩儿,倚着墙角,拔下墙头的狗尾草,用它编戒指,十指全套上,简直富有得很了。记得一个叫田芳的女孩,家里特别贫穷,跟着瞎眼的父亲过生活,没少挨人欺负。她竖着套着狗尾草戒指的十个指头,一字一字说:“我将来长大了,一定要买一个真的金戒指戴,一定的。”语气里,有恶狠狠发誓的味道,弄得我们都很敬佩她:真的戒指呀,那该多少钱?
⑥后来田芳嫁了外村一个木匠,日子起初也难,她却肯吃苦,庄稼忙完了,她忙副业,养鸡养鸭,积攒了钱,砌了小楼。去年春节我回乡下,遇见她,一眼瞥见她指上套着的金戒指,明晃晃金灿灿。她满心欢喜地告诉我:“都是我自己赚钱买的,小时哪里想到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呢。”我们对望着笑,小时的狗尾草,成片成片的,在风中摇曳。
⑦现在是冬天了。我花盆里的狗尾草也开始过冬了,它们安静在我的花盆里,冬眠。顶一头一身柔软的黄。这样的颜色,看着亲切,它们是故土的颜色,是亲人温暖的笑容。我有时,会静静对着它们,想一想故乡,想一想从前,心会变得很宁静。
⑧我知道,只要有狗尾草生长,我的故乡,它就永远不会在岁月里走丢。(文章有删改)
24.文章要写的是狗尾草,为什么要先写杜鹃花?(3分)
【答案】(2分)原因是: 用杜鹃花的娇弱衬托狗尾草的生命力顽强,生机勃勃。
【解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5.请选择文中的一个划线句子,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语言赏析。(3分)
【答案】(3分)我选择( A ),语言赏析 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花盆里的狗尾草生长速度快,长势茂盛的特点。 我选择( B ),语言赏析 运用拟人修辞,形象地表现出生动屋顶上的狗尾草在风中摇摆,欣欣向荣的特点。
【解析】
试题分析:文中划线句子是描写句,点明其修辞手法,从表现“狗尾巴草”的形象特点这方面分析其作用,点评其中生动的词语,使用“形象生动”“突出”等评价语。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6.作者喜欢狗尾草,那什么花是你的最爱呢?请简述理由,30字以内。(3分)
【答案】(3分)只要能带出花卉的精神性格,语句通顺即可。
【解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作文(40分)
27.题目:在 的路上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在追梦路上
漫漫人生路,许多人一步一步地朝着自己设定的美丽的梦想前进。人有了梦,就有了奋勇前行的动力。可什么是自己的梦想?只有结合自己自身的能力去设定。我想我的梦也很美丽:成为作家,为千千万万的孩子写故事。
已经记不清家长们多少次地教育我们,人要有理想。父母们也常常问孩子:长大了想干什么?让孩子从小就设立自己的目标。也许有的人像周恩来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会有人在人生路口举棋不定。总之,梦想对于一个人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航灯。我们现在在八年级,该是为人生构画蓝图的时候了。我们也是在追梦路上一点点长大、成熟的。
我从小语文非常好,自己也有这方面的兴趣,所以从小学时代,我就定下自己的梦想,并努力去追赶。我相信,只要自己敢去、愿意去追寻,并付诸行动,就终会有成功的一天。就算由于某些原因停滞了脚步,也一定会在追梦路上有所收获。
我爱看书,惊异于作家们是如何把一个一个普通的字串成优美精彩的语句,字字珠玑,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后来,我也想释放自己的激情,写出心里话。从此后,我认真地学习每一个精妙的成语,深入研究每一个字在文中所起的点睛之笔,并且学着,试着自己写作。
是几年前我遇到的一本书彻底激发出我追梦的动力,它叫《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处女作。从第一眼看到它,第一次阅读它,我就深深爱上了它。我惊奇地发现它的魅力如此强烈地轰动了世界。从此,我决心要做一个像罗琳这样的幻想小说家。我细细品味书中的玄妙与语言的精炼,其中到位传神的场景设计,我从中一点一滴地学习,一点一点地迈步向我的梦前进。我坚持这个理想,它推动我奋斗,失败了站起来接着前进,也让我在崎岖坎坷的追梦路上坚定不移的向前再向前!
追梦的路上,我失败过,流过泪,也怀疑过,动摇过。不过最后我的热情战胜了所有,使我坚强,学会许多。下面的路我不知道还会怎样,我只在意自己一步步地前进和对自己的较量。我站在梦想的高巅宣布:追梦路上,我不会放弃!
【解析】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第一单元之基础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4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张huáng( )失措 suǒ( )屑 荒谬( ) 尴尬( )
2.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限16字以内)
本报讯记者昨日获悉,作为我省目前最大的在建水利枢纽工程、莆田的第二“水缸”,位于仙游境内的金钟水利枢纽工程日前通过了蓄水验收。
据悉,总投资6亿多元的该工程2006年3月动建,建成后将为湄洲湾北岸临港工业发展用水,以及仙游、城厢、秀屿、北岸等11个乡镇110多万群众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提供水源保障,同时担负提供仙游县中南部灌区9个乡镇26.54万亩耕地、8.22万亩果园灌溉用水任务。
3.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军阀 峭壁 峰火 苛捐杂税 B.焦灼 沉吟 踉跄 拒理力争
C.蹊跷 萧洒 诬蔑 壁垒森严 D.抽噎 眷恋 圣诞 围追堵截
4.结合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负隅顽抗:
悍然拒绝:
锐不可当:
业已: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 (2分)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封锁
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 (2分)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7.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烦? ?(脑、恼)是一种情绪,它和快乐一样,伴随我们成长。
“脑”有“脑筋”的意思,“恼”有“心里不痛快”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恼”。
B.父亲的教? ?(悔、诲)是我健康成长的基石,我会铭记于心。
“悔”有“懊悔”的意思,“诲”有“诱导”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诲”。
C.在烈日之下,园中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 ?(采、彩)的样子。
“采”有“精神、神色”的意思,“彩”有“花样、精彩的成分”的意思,横线处应填“采”。
D.伪劣药品造成的后果? ?(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必须整顿。
“害”有“使受损害”的意思,“骇”有“惊吓、震惊”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害”。
8.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9.结合语境修改画线语句,最恰当的是( )(2分)
一到深秋,小院内全靠这一棵柿子树独撑天下。那时树叶即将落尽,满树的柿子都已火红。那一树柿子张灯结彩,①使小院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这树柿子品种极好,色丽如焰,皮薄如纸,②甜瓤如蜜。
A.①小院被衬托得冷冷清清、十分寂静?????②甜瓤赛蜜
B.①小院被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②甜瓤赛蜜
C.①把小院衬托得冷冷清清、十分寂静?????②瓤甜如蜜
D.①把小院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②瓤甜如蜜??
10.常识填空:(8分)
(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是 、 、 、背景和结语。
(2)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3)《芦花荡》的作者是 ,该作者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是“ 派”代表作家。
11.古诗文默写(6分)
(1)山河破碎风飘絮, 。(苏轼《水调歌头》)
(2)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3)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4)晏殊在《浣溪沙》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怅惘之情的名句是 , 。(晏殊《浣溪沙》)
(5)“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的原因是?????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2.名著阅读(4分)
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地点)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 ???????。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这本书是 送的。
二、综合实践(6分)
语文老师组织你们开展了“让世界充满爱”这一活动,设计了如下问题请你完成:
13.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3分)
14.让世界充满爱,需要我们平等博爱,将自己的目光不仅仅投向伟人、英雄、明星、成功者,也要投向街头墙角,投向落后的乡村,投向普通人,尤其是弱者。请你任选一位普通的人物或一种平凡的职业,写一段评价语,表达你的“爱”意。(要求:语言优美而简练,但不少于20字。)(3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5分)
①(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 敌阵, 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②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________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 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5.文中的第①段是这篇消息的__________部分,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精确到“时”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新闻一般以 为主,要求“ ”,但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点 ,如选文即从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5分)
18.给文中横线上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5分)
(二)阅读《蜡烛》选段,回答问题。(10分)
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
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然后,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浮土有这么多),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不久死者已经完全被泥土盖住了。老妇人还没有满意。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又休息了一会,她又捧起土来继续盖上去。几小时的工夫,她一捧又一捧,竟然堆起了一个小小的坟堆。
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天快要亮了。蜡烛也快要燃尽了。老妇人在地上到处找,终于找到了一小片带锈的洋铁。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劲把这片洋铁弯成了半圆,插在蜡烛旁边的泥土中,作为挡风的屏障。布置好了,她站起身来,仍旧慢慢地穿过方场,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
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隔了一两个小时,天色已经大亮。红军的坦克紧跟着步兵过桥去了。战斗在河的对岸进行着,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了。
这时候,连长派了几个士兵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战死的战士一同埋葬。
那几个士兵到处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可是找不着。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
“看呀!”那红军说。
大家都朝他指点的方向看。
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19.“跪”“吻”两个动词表达了老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倒数第二段划线句强调“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有什么作用?(2分)
21.作者赋予蜡烛怎样的特殊含义?(2分)
22.文中多次提到老妇人围巾的颜色,有何特殊意味?(2分)
23.为什么说“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2分)
(三)阅读《花盆里的狗尾草》,回答问题(9分)
花盆里的狗尾草
①春天的时候,买一盆杜鹃回来。当时卖花的花贩,正停在巷口,他的身旁,是一拖车的花花草草,仿佛一个春天降落了。我一眼看中这盆杜鹃,花开得俏俏的,叶绿得饱饱的,实在惹人怜爱。问花贩:“这花不会死罢?”花贩有些生气:“死?我种的花,怎么会死?大前年人家买我的杜鹃,今年还长得好好的呢。”
②我立即羞惭了,觉得自己很小人似的,笑笑赶紧掏钱,价也不还地就买下。一路捧着它回家,像迎了个小女儿回来。阳台收拾得极干净,让它守着阳光最好的地方。日日跑去看,殷勤地给它喂水,像惦着一个心爱的人。花却在我的频频顾望中,一朵一朵谢了。有的才含苞,也不肯开,抢着凋落。原本饱满的叶,也一日一日无精打采起来,终究,一片一片地萎了下去。花盆里,只剩秃秃的枝,轻轻一碰就断了。别人说:“随便移到盆里的花,哪里能成活?”我不肯信,那么灿烂明艳的一盆,怎么说没就没了?不舍得扔掉它,心中怀着期待,希望某天它会重新抽枝发芽,又盛开出一盆粉红来。
③后来,花没等来,却等来几株草。尖尖的绿脑袋,钻出盆中的土,有些探头探脑的意思。是些狗尾草。(A)狗尾草迅速长高,迅速茂密起来,简直有些迫不及待,欣欣喜喜地伸着绿胳膊绿腿儿,花盆便满满地绿起来。
④这草,太熟悉了。乡下的草,最疯长的,要算它。不择地的肥沃与否,种子吹到哪儿,就长到哪儿。甚至长到茅草房的屋顶上去,在屋顶上开花,毛茸茸的一枝一枝,上面缀满细细密密的籽,像翘起的狗尾巴。(B)起风的时候,它们在屋顶上舞蹈,柔软且欢快。
⑤一些断壁残垣上,大多也长着这种草。秋末的时候,狗尾草呈褐黄,一方夕阳照着,断壁残垣瞬间有了温度。暖着。女孩子爱美,乡村的日子艰难,却不能湮没美的向往。几个女孩儿,倚着墙角,拔下墙头的狗尾草,用它编戒指,十指全套上,简直富有得很了。记得一个叫田芳的女孩,家里特别贫穷,跟着瞎眼的父亲过生活,没少挨人欺负。她竖着套着狗尾草戒指的十个指头,一字一字说:“我将来长大了,一定要买一个真的金戒指戴,一定的。”语气里,有恶狠狠发誓的味道,弄得我们都很敬佩她:真的戒指呀,那该多少钱?
⑥后来田芳嫁了外村一个木匠,日子起初也难,她却肯吃苦,庄稼忙完了,她忙副业,养鸡养鸭,积攒了钱,砌了小楼。去年春节我回乡下,遇见她,一眼瞥见她指上套着的金戒指,明晃晃金灿灿。她满心欢喜地告诉我:“都是我自己赚钱买的,小时哪里想到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呢。”我们对望着笑,小时的狗尾草,成片成片的,在风中摇曳。
⑦现在是冬天了。我花盆里的狗尾草也开始过冬了,它们安静在我的花盆里,冬眠。顶一头一身柔软的黄。这样的颜色,看着亲切,它们是故土的颜色,是亲人温暖的笑容。我有时,会静静对着它们,想一想故乡,想一想从前,心会变得很宁静。
⑧我知道,只要有狗尾草生长,我的故乡,它就永远不会在岁月里走丢。(文章有删改)
24.文章要写的是狗尾草,为什么要先写杜鹃花?(3分)
25.请选择文中的一个划线句子,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语言赏析。(3分)
26.作者喜欢狗尾草,那什么花是你的最爱呢?请简述理由,30字以内。(3分)
四、作文(40分)
27.题目:在 的路上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