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03 匠心创造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03 匠心创造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0 17:3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3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的(dí)卢  分(fèn)外 鸿鹄(hú )之志  成吉思汗(hàn)
B.静谧(mì)  田圃(pǔ)  以数(shù)谏故  怒不可遏(è) 
C.栖(qī)息 羌(jiāng)管  白蘋(pín)洲  还看今朝(zhāo) 
D.妖娆(ráo) 禁锢(gù) 襁(qiǎng)褓 留滞 (zhì)
【答案】D
【解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丝缕 原驰腊象 洗礼 润如油膏
B.喧响 重蹈覆辙 怅恨 朦朦珑珑
C.斟酌 恪尽职守 貂裘 免冠徒跣
D.忿恚 无与纶比 缟素 江山社稷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腊”为“蜡”,B“珑”为“胧”,D“纶”为“伦”,故选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填空题(9分)
故宫又称________和________,它的“三大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三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宫博物院》说明的重点是________。
【答案】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太和殿。
【解析】
试题分析:回顾所学课文内容,根据记忆填写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B.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C.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D.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为他们辅导。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本题A句中“叹为观止”是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符合句意;C句中“忍俊不禁”形容忍不住发笑,成语本身已经含有笑的意思,不能再直接修饰“大笑”;D句“处心积虑”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故选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面这段话有两处语病,请在横线上改正(4分)
①通过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使县委领导班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②县委书记武实同志带领机关干部深入贫困乡村开展研究和调查。
【答案】①“使”删去...⑦“研究和调查”对调..
【解析】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各句中没用比喻修辞格的是( ) (2分)
A.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B.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C.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 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D.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了解比喻修辞的特点,根据句子直接判断,可使用反选法来排除。C句是拟人,没有比喻。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补出下列所空缺的原诗文。(5分)
①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②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③明月别枝惊鹊, 。 ,听取蛙声一片。
④ ,轻罗小扇扑流萤。
【答案】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关山度若飞 ③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
【解析】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6分)
昨天,市博物馆馆长在博物馆的贵宾厅召见了来访的发过考古学家H教授,并邀请他本月16日市民作关于文物收藏的讲座。由于H教授的专业学养厚实、人生阅历丰富和独特的研究视角,因此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近年来,他考察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中国的故宫博物馆,良渚博物馆,对文物及收藏有着深入的研究。H教授欣然接受了邀请,双方约定讲座时间为该日商务九时,地点在市文化宫报告厅。
(1)这段文字在用语得体、语言结构、标点使用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
(2)请用一句话将“H教授作讲座”的信息告知他人,不超过40字。
【答案】(1)①“召见”改为“接见”“接待”等;②“独特的研究视角”改为“研究视角独特”:③“故宫博物院”后的逗号改为顿号。(2)法国考古学家H教授将于本月16日上午九时在市文化宫报告厅作关于文物收藏的讲座。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201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语文》的综合性学习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法:仔细阅读材料,把握关键语句,(1)①第一句为用语不得体。“召见”的意思为:上级令下级来见。所以用在本句不合适,应该改为“接待”或“接见”。②第二句为语言结构,由于前面为”专业学养厚实、人生阅历丰富”,所以应该修改为“研究视角独特”,与前文保持一致。③第三句为标点符号有误。其中“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中国的故宫博物馆,良渚博物馆”三个国家之间属于大并列,而“故宫博物馆,良渚博物馆”属于大并列中的小并列。所以,应该将逗号改为顿号。
(2)告知别人信息一定要将人物身份、具体时间、地点、讲座内容具体信息告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综合性学习(6分)
9.政府向全民发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你一定积极参与其中了吧!请举出一种发生在你身边的浪费资源的现象,拟出一条有关节约资源的公益广告语。
①浪费资源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节约资源公益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示例:不能随手关灯;不能及时关掉水龙头;浪费纸张;许多餐馆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了木材资源等 ②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节约能源,功在当代,利泽千秋。/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提示和要求解答即可,举出浪费现象即可,不必叙述。公益广告要主题突出,语言生动简练,可以用修辞手法,使用感叹或祈使语气。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中国石拱桥》选段(14分)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0.为这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答案】B (2分)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以上四个层次,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用简洁的话回答。(4分)
【答案】①历史悠久。②结构精巧。 ③结构坚固。 ④形式优美。
【解析】
试题分析:解题思路同上,可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可结合第一题的分析,根据各层内容依次归纳。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起什么作用?(2分)
【答案】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删去可以吗?并说明理由。(2分)
【答案】不能删,“几乎”是对“与河面平行”的限制,意思是接近于“与河面平行”,去掉后变成与河面完全平行,与事实不符。(2分)
【解析】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这段文字的第⑨句运用哪种表达方式?说说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2分)
【答案】这一句用描写的表达方式,(1分)写出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同时体现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1分)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表达方式”有哪五种,然后再根据句子判断(描写),从说明文的角度说明其生动说明的特点和作用。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给这则材料拟一个标题: (2分)
材料链接:2012年12月9日晚上,2012中国温岭石文化旅游节开幕。市委书记陈铁雄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据了解,今年的温岭石文化节,将推出“阳光温岭大畅游”活动,当地长屿、方山、石塘曙光碑等景区将连续3天实行门票五折优惠;中国美院和上海书画院的书画家还将登上方山,参加方山笔会,方山印社也将正式揭牌。
【答案】给这则材料拟一个标题:(2分) 2012温岭石文化旅游节开幕。
【解析】
试题分析:事件新闻的标题抓住主要事件内容即可,直接摘引材料中“2012中国温岭石文化旅游节开幕”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苏州园林》选段(12分)
(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6.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3分)
【答案】(3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1分,意思对即可)。作比较,打比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第一句中心句来概括即可。了解有哪些说明方法,根据文段内容判断即可,注意要举出两种。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分)
【答案】(3分)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2分,意思对即可)。举例子(1分)。
【解析】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3分)
【答案】(3分)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的(1分)。作用:增加层次感,增加景致的深度(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的说明文字,先理解“隔”“界”两字的意思,再从园林独特的设计效果上分析此句的含义,要把这种“效果”用生动的文字“描述”出来。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3分)
【答案】(3分)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用词准确(1分)。使用这些表意肯定的词语时,建立在对说明的情况了解掌握得非常全面,非常准确的基础上(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阅读下面文章。(15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
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
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2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提示,在括号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3分)。
“我”想吃螃蟹——( 1 )——( 2 )——母亲捞起螃蟹——( 3 )
【答案】(3分)(1)母亲翻找螃蟹(2)母亲发现螃蟹(3)母亲放下螃蟹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案】(3分)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三段有明确的文字信息,直接引用作答即可。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3分)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结合文中 “我要吃螃蟹”“母亲最终放了螃蟹”等有关情节来回答,从母亲矛盾的心理来分析母亲慈爱善良的形象。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4.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答案】(4分)(1)“咬牙”是因为母亲做出带走螃蟹的决定非常艰难:“闭眼”是因为母亲不忍看自己亲手将母蟹捉走的情景。(2)母蟹挣扎的“沙沙沙”的声音,加重了母亲心中的负罪感,使她后悔带走了母蟹,于是急于送回。
【解析】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2分)
【答案】(2分)一是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情节内容,从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心理体会理解“母亲的心”的含义,就是针对自己的孩子,是一作为人之母对母蟹的体谅。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四、写作(40分)
每一天都是成长的历程,每一件事都是生命长河中的一朵水花,在生活中,有师长的教诲 ,有朋友的关爱,有儿时的欢乐,有校园的精彩……回首往事,这些都是记忆的珍宝。
26.请以“岁月留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例文:
岁月留痕
往事回首,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题记。
那是哪个残冬的余尾,我抱着各色的复习资料,翘着脚,捏着笔,对着面前的题苦苦思索。正是上课铃声,猛然抬头,却看到眼前有大片大片明媚的阳光,从窗外缓缓滑落,把讲台铺成金色的海洋。让我错觉地以为,春天,来了。
或许确乎是我的春天。初见如惊鸿,老师,看着你拿着笔记本走进这个阳光溢满的教室,看你在讲台上庄重地喊出上课,我心惊如雷般,在冬末听见这样响亮的声音,如同是春风拂满面那样,在岁月的水面上刻下粼粼的波纹。风吹去,全是金色的碎汞在罅隙里停留点点。你挽起袖子,手中的粉笔在青黛色的黑板上画下如蛾眉般的弧线,是我记忆中无法磨灭的轨迹。谁言数学的枯燥乏味,全在你鲜活的表演下生动起来。如同是大脑里那扇沉重的门的缝隙之中,一粒种子生出了新芽,让门吱吱呀呀地打开。三尺讲台是你舞蹈的天地,把每一点知识都诠释成古老荒凉的岁月。我如此惊讶数学也可以在人的生命力变得温柔天真,一如我做出一道题时,抬起头来看见你那鼓励的微笑。
那微笑也是你讲过抛物线的痕迹,微微上扬的嘴角,是生命里一道最深刻、最无法复制的痕迹,独一无二而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经历了这么多、这么多的岁月之后,在我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之后,在那个冬天终于过去之后的日子,我依然可以那么清清楚楚地记得你所传授的所有知识,和你讲过关于人生的道理。那么多的岁月如同迎面的长风穿过我的身体,在身后沉淀凝聚陈铺成一条长长望不到尽头的路,如同万千世界里唯一我留下的痕迹。
那痕迹在回忆之时甚至有着轻微的疼痛,弥漫在心田。如今我早已不再是当时那个为一道题争执得天翻地覆的丫头,早已经远离了你讲台前微微浮动在空气中的粉笔灰,然而老师呵,我要说的是,和您一起度过的时光,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便是岁月沿着生命的边缘缓缓行走,而留下的最深的一道痕呵。风乍起,吹得我记忆的海浮光跃金,层层迭起的波浪是岁月悄然停驻,无声退场后的一迹凹凸。我的手指抚摸过那道沟壑,便如同温习了与您一起过去的漫长岁月。
便又是一个春天。窗外依然是大片大片的阳光,青山依旧,桃花不减当年……
【解析】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第三单元之基础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3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的(dí)卢  分(fèn)外 鸿鹄(hú )之志  成吉思汗(hàn)
B.静谧(mì)  田圃(pǔ)  以数(shù)谏故  怒不可遏(è) 
C.栖(qī)息 羌(jiāng)管  白蘋(pín)洲  还看今朝(zhāo) 
D.妖娆(ráo) 禁锢(gù) 襁(qiǎng)褓 留滞 (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丝缕 原驰腊象 洗礼 润如油膏
B.喧响 重蹈覆辙 怅恨 朦朦珑珑
C.斟酌 恪尽职守 貂裘 免冠徒跣
D.忿恚 无与纶比 缟素 江山社稷
3.填空题(9分)
故宫又称________和________,它的“三大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三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宫博物院》说明的重点是________。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B.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C.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D.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为他们辅导。
5.下面这段话有两处语病,请在横线上改正(4分)
①通过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使县委领导班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②县委书记武实同志带领机关干部深入贫困乡村开展研究和调查。
6.下列各句中没用比喻修辞格的是( ) (2分)
A.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B.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C.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 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D.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7.补出下列所空缺的原诗文。(5分)
①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②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③明月别枝惊鹊, 。 ,听取蛙声一片。
④ ,轻罗小扇扑流萤。
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6分)
昨天,市博物馆馆长在博物馆的贵宾厅召见了来访的发过考古学家H教授,并邀请他本月16日市民作关于文物收藏的讲座。由于H教授的专业学养厚实、人生阅历丰富和独特的研究视角,因此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近年来,他考察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中国的故宫博物馆,良渚博物馆,对文物及收藏有着深入的研究。H教授欣然接受了邀请,双方约定讲座时间为该日商务九时,地点在市文化宫报告厅。
(1)这段文字在用语得体、语言结构、标点使用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
(2)请用一句话将“H教授作讲座”的信息告知他人,不超过40字。
二、综合性学习(6分)
9.政府向全民发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你一定积极参与其中了吧!请举出一种发生在你身边的浪费资源的现象,拟出一条有关节约资源的公益广告语。
①浪费资源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节约资源公益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中国石拱桥》选段(14分)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0.为这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1.以上四个层次,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用简洁的话回答。(4分)
12.“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起什么作用?(2分)
13.“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删去可以吗?并说明理由。(2分)
14.这段文字的第⑨句运用哪种表达方式?说说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2分)
15.给这则材料拟一个标题: (2分)
材料链接:2012年12月9日晚上,2012中国温岭石文化旅游节开幕。市委书记陈铁雄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据了解,今年的温岭石文化节,将推出“阳光温岭大畅游”活动,当地长屿、方山、石塘曙光碑等景区将连续3天实行门票五折优惠;中国美院和上海书画院的书画家还将登上方山,参加方山笔会,方山印社也将正式揭牌。
(二)阅读《苏州园林》选段(12分)
(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6.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3分)
17.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分)
18.“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3分)
20.“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15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
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
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2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提示,在括号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3分)。
“我”想吃螃蟹——( 1 )——( 2 )——母亲捞起螃蟹——( 3 )
22.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分)
23.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4.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2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2分)
四、写作(40分)
每一天都是成长的历程,每一件事都是生命长河中的一朵水花,在生活中,有师长的教诲 ,有朋友的关爱,有儿时的欢乐,有校园的精彩……回首往事,这些都是记忆的珍宝。
26.请以“岁月留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