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标点符号用法
一、顿号
表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一般为词、短语的并列,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顿号一般表并列,考试大多考查层次关系。
使用顿号的注意事项:
表约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
必须有顿号。
如:
(1)他三十六七岁。
(2)距这里二三里。
2.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使用顿号的注意事项:
如: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大中专院校
城乡交流 工农兵 男女老少
使用顿号的注意事项:
3.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
例:①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 《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②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4.带“啊”“哇”等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
只用逗号。
使用顿号的注意事项:
例: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使用顿号的注意事项:
5. 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时,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 (1)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2)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二、分号
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
如:
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祥;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分号使用时注意:
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①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②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三、冒号
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点号。
例(1)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2)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这些。
运用冒号时应注意:
“XX说”的形式放在句首,用冒号;放在句中,用逗号;放在句末,用句号。
(1)小平说:“下雨了,我今天不回家了。”
(2)“下雨了,”小平说,“我今天不回家了。”
(3)“下雨了,我今天不回家了。”小平说。
破折号
1、破折号表示解释时,不能和“是”“有”“即”等表示解释的词同时使用。
如: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
——即是“中外之界”。
(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只能留其一)
四、括号的使用
1、句内括号:注释句中的某些词语,紧贴在被注释或说明的词或句子后面。如所注词语后面有标点,要标在括号的后面;括号内的语句之间可加标点,但末尾不用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直接用括号收住。
如:推行“三证”(机手合格证、机具检验证、供油证)供油制度,阻塞了油料漏洞。
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 序》)。
六、书名号的使用
主要用来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法规文件名等
1.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如:《荀子·劝学》。
2、如果是节目主题,则不用书名号,一定用引号。
如: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
央电视台2004年“3 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
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七、省略号
考点:
1、省略号表示“等等”之意,所以不能与“等”连用。
如: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姐姐、表哥、表妹、同学……等。
2、一般情况下,句末的省略号连同标点符号一同省略。
如: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逗号应省略)
八、引号
1.直接引用
毛泽东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间接引用: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
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3、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且引号前用冒号。
如: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
为说话人所说的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
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
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
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九 问号
考点:
1、连续问还是选择问;
2、陈述语气不用问号。
注意:
(1)问话人一个接一个地发问,构成一串相对独立的问句时,每个问句末尾都用问号。
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
你是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注意:一定要分清是选择问还是连续问。
(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倒装感叹句也如此]
感叹号用于句末表强烈感情。
(1)如果有成分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
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
啊,啊!又到周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