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05 仁人心怀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卷,教师版+学生版)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05 仁人心怀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卷,教师版+学生版)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0 17:4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均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 2分)
A.屏风(píng) 遗骸(hái) 归咎(jiù) 物竟天择
B.绮丽(qǐ) 丘壑(hè) 萌发(ménɡ) 充耳不闻
C.奔丧(sànɡ) 匀称(chèn) 蹒跚(shān) 莫衷一事
D.瓦砾(lì) 琐屑(xiao) 滞笨(zhì) 在劫难逃
【答案】B
【解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沧茫 急燥 嬉戏 粗制滥造 B.犀利 篷勃 愚钝 翻来覆去
C.羞愧 凄惨 奥秘 拖泥带水 D.翡翠 滞留 迁徙 不可明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中“沧”“燥”错,B中“篷”错,D中“明“错”,故选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及郡下( ) 亵( ) 鲜有闻( ) 多髯( )
【答案】jùn xiè xiǎn rán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 (2 分)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 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 在教科书中学语文, 还要在课堂外、 在生活中学语文。 ?
D.同学们写作文, 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 各种现象, 要有真情实感, 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用反选排除法,A句“培养”与“水平”动宾搭配不当,B句“怎么可能”疑问句式与“可想而知的”陈述句式杂糅,D“切忌”与“不要”矛盾,答案为C。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仿写(4分)
说出承诺并不难,有时只是轻轻一句话,有时只是淡淡的一份祝福,有时只是默默的一次握手,但做出承诺的决定却是不易,因为轻轻一句话,那是用信誉写成的铮铮誓言,因为淡淡的一份祝福, ,默默的一次握手,
【答案】那是用爱祈祷出的浓浓真情 那是用人格定下的切切保证。
【解析】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面语句,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他们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②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③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④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
A.④③①②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④①③句中都有“他们”,不适合放在首位,而②句首先提出话题“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杰出人物”,应在首位,排除AC两项,④位紧随②句“杰出人物”罗列他们的地位,故答案为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选出作品、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时代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陋室铭》————刘禹锡————唐代 B.《核舟记》————魏学洢 ————明代
C.《石壕吏》————杜甫—————唐代 D.《爱莲说》————周敦颐————清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D错,周敦颐是宋代人。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8.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2分)
(1)天边的云彩不停地 着,时而如白雪堆积的山峰,时而又成大海的浪花泡沫。
(2)那黄了的稻草,也就是上年的秧苗,这绿色的秧苗,又会变成来年的稻草,稻草与秧苗是关系。
(3)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实在是 ,小花仿佛知道人们的心意,一直开到秋末。
A.变换 传承 相映成趣 B.变幻 传承 赏心悦目
C.变幻 传递 相映成趣 D.变换 传递 赏心悦目
【答案】B
【解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9.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其与前面语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因为天空广阔,鸟儿才可以自由飞翔;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 , ; ,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私的包容。
【答案】因为海洋浩瀚,鱼儿才可以悠然畅游;因为山峦高大,树木才可以肆意生长。
【解析】
试题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因为……才可以……”这一结构特点,选择与“天空”“草原”同类的自然物,注意分句中两事物的关系仿写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0.名著阅读(3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 (国家)作家 。小说以主人公 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该国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折磨和侮辱。后来在 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答案】苏联;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保尔.柯察金
【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⑴、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分)
⑵、但愿人长久,口口口口口。(苏轼《水调歌头》)(1分)
⑶、口口口口口口口,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1分)
⑷、杜牧《赤壁》中指出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咏史名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⑸、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千里共婵娟(3)长风破浪会有时(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解析】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综合性学习(6分)
朝阳中学八(1)班同学开展“走近汉字”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2.活动一:班级组织了一次猜字谜的游戏,请根据提示打一个字。(2分)
一杯一杯不落空: ???????免字加一点,钻进草丛里: ?????
【答案】林 兔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谜面每个字所隐含的意义。“不落空”,即“不”落空,没有了,两个“杯”都没有“不”,加一起即为“林”,钻进草丛为一种动物,“免”加点为“兔”。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活动二:探究汉字的文化内涵。下面有两个汉字,请谈谈它们所蕴含的古代文化信息如古代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4分)
示例:姓:表明在古代某个阶段,孩子的血统只同母亲有关,那时经历了母系社会。
家: ?????????????????????????????????????
奴:?????????????????????????????????????
【答案】家:表明古代人已经养猪,标志畜牧业已经开始。奴:表明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特别低。(每点1分,计7分)
【解析】
试题分析:将汉字的偏旁部首拆开,理解各部分的意思,再用会意的方法,联想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分析解答。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古诗鉴赏(5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草木到_________。(2分)
【答案】望 花鸟
【解析】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3分)
【答案】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有本项要求,描述画面,揭示句子含义,注意不要遗漏。可从诗人忧国忧民的形象上去想像诗人的行为,然后说明诗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阅读理解
(一)阅读《桃花源记》(13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悉如外人 ( ) (2)便要还家(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寻向所志( )
【答案】(4分) (1)全部、完全。(2)通“邀”,邀请。(3)与世隔绝之地。(4)标记。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4分) (1)(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树,竹林这类的东西。(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古文中大多数都是一字一义,本题中“平旷“俨然”“无论”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本题选自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桃花源记》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黄发垂髫”中“黄发”指 ;“垂髻”指 。(3分)
【答案】(3分) 豁然开朗;老人,小孩。
【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文段中找到与之意义相关的内容,用一成语来概括。“黄发垂髫”是借代用法,用装束借代某种身份的人。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2分)
【答案】(4分)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课堂老师的讲解,结合作者生活的背景来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陋室铭》(8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往来无白丁( ) ②无丝竹之乱耳( )
【答案】答案示例:①平民②音乐 共2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案】答案示例:碧绿的苔痕长到台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帘里。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山东省德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子中 “上”, “入”的翻译。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从本文中找出与《行路难》中“今安在”句式相似的句子。(3分)
【答案】答案:何陋之有?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山东省德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古诗文阅读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把握:方法:今安在属于,宾语前置。故,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其中“之”字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用作连接,起加强反问的语气作用。可省略,如“何陋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10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选贤与能????神情与苏、黄不属 B.外户而不闭????月色入户
C.具答之??????天下之伟观也 D.问今是何世????是日更定
【答案】 B??(2分)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交通:????????????????????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答案】?(1)交错相通??(2)请(共2分。每小题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本题中两个加了皆是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翻译:????????????????????????????????????????
(2)林尽水源??????????????翻译:????????????????????????????????????????
【答案】(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共2分。每小题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故”“独”“亲”“尽”,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5.用原文填空。(4分)
乙文中的“世外桃源”,具有甲文所描述的“???????”社会的基本特征,如甲文提到“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乙文“???????????????????????????????”一句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
【答案】大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共2分。每空1分。没用原文回答,该空不得分)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五、写作(40分)
26.在人生旅途中,总有一些人给予你最无私的关怀和帮助,让你倍感温馨和幸福,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答案】例文:
一路有你
人生路上,雨是我的伴侣,我的人生也必将是多雨的一程。
那个春雨绵绵的阳春三月,在你春雨的绵绵诗意中,我来到了世上。一路走来,你伴我走过人生,滋润着我走向成熟,走向智慧。
你是最让人产生感触的意象。用手指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顿作淅淅沥沥、淋淋漓漓,使我不禁感到你那空蒙的雨意,敲打着灵魂,如一支温婉的歌,不绝如缕。
绵绵的细雨,你教会了我去欣赏生活。“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似乎春雨总是让人心情舒畅。一路走来,“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多少人象放翁一样,在蒙蒙春雨中细细品味雨的甘甜、生活的甘甜。春雨啊,你是天的恩赐,正如我们的生活。每个幸福的瞬间,每个惊喜的刹那,都应是值得欣赏、值得珍惜的。“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生活便是这样,只要我们有心去欣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自然会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蒙蒙阴雨,你也教会了我享受惆怅——雨啊,你永远是诗人的惆怅。“问作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那失意的惆怅凝成这点点梅雨,也给了他一个“贺梅子”的雅号。淅淅沥沥,丁丁咚咚,雨的确会惹人哀愁。易安一句“小风疏雨潇潇地,又催下千行泪”,不知让多少人垂泪。人生不总是晴天,在阴雨中,你让我们学会享受这惆怅。阴雨霏霏,连月不开,“开”的却是我们的心灵,在青春的愁绪中,学会剖析自己的烦恼,舔舐自己的伤口,独自去面对人生的阴雨,这是一堂必不可少的课。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都旷课了。只有享受惆怅、享受失意,才能真正理解人生。
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大雨啊,你倾盆而下,无情地浇在我身上、打在我脸上,让我分不清哪是雨哪是泪。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那“余独不觉”的苏子,吟啸,徐行,任平生烟雨,却总能看到无风无晴的萧瑟之处。生活的苦难我尚未经历,但你提前教会了我如何面对苦难、面对挫折、面对打击,坚定地相信云开日出的一天必然来临,相信人生的雨季只是暂时。豁然一想,人生的暴雨也是磨砺。纵使风再大、雨再狂,我们也无法停下人生的脚步,那么就索性去面对你,用青春的热情将你蒸腾。像普希金那样,对你呐喊:“够了,躲开吧,你早该隐退/大地复苏,风雨沉寂/微风拂叶/逐尔去晴空!”(我以冯春先生的译本为基础将普诗文言化了)那又是怎样一种豪情?你仍是淅沥依旧。“沾巾比散丝”,你是惆怅;“梅子黄时雨”,你是叹息;“梨花一枝春带雨”,你是佳人;“山色空蒙雨亦奇”,你是胸襟。
一路有你,雨啊,我的人生才会是诗意的流淌。你伴我走向成熟,走向智慧,走向人生的艳阳天。
【解析】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第五单元之基础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均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 2分)
A.屏风(píng) 遗骸(hái) 归咎(jiù) 物竟天择
B.绮丽(qǐ) 丘壑(hè) 萌发(ménɡ) 充耳不闻
C.奔丧(sànɡ) 匀称(chèn) 蹒跚(shān) 莫衷一事
D.瓦砾(lì) 琐屑(xiao) 滞笨(zhì) 在劫难逃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沧茫 急燥 嬉戏 粗制滥造 B.犀利 篷勃 愚钝 翻来覆去
C.羞愧 凄惨 奥秘 拖泥带水 D.翡翠 滞留 迁徙 不可明状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及郡下( ) 亵( ) 鲜有闻( ) 多髯(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 (2 分)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 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 在教科书中学语文, 还要在课堂外、 在生活中学语文。 ?
D.同学们写作文, 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 各种现象, 要有真情实感, 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
5.仿写(4分)
说出承诺并不难,有时只是轻轻一句话,有时只是淡淡的一份祝福,有时只是默默的一次握手,但做出承诺的决定却是不易,因为轻轻一句话,那是用信誉写成的铮铮誓言,因为淡淡的一份祝福, ,默默的一次握手,
6.下面语句,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他们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②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③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④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
A.④③①②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7.选出作品、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时代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陋室铭》————刘禹锡————唐代 B.《核舟记》————魏学洢 ————明代
C.《石壕吏》————杜甫—————唐代 D.《爱莲说》————周敦颐————清代
8.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2分)
(1)天边的云彩不停地 着,时而如白雪堆积的山峰,时而又成大海的浪花泡沫。
(2)那黄了的稻草,也就是上年的秧苗,这绿色的秧苗,又会变成来年的稻草,稻草与秧苗是关系。
(3)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实在是 ,小花仿佛知道人们的心意,一直开到秋末。
A.变换 传承 相映成趣 B.变幻 传承 赏心悦目
C.变幻 传递 相映成趣 D.变换 传递 赏心悦目
9.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其与前面语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因为天空广阔,鸟儿才可以自由飞翔;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 , ; ,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私的包容。
10.名著阅读(3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 (国家)作家 。小说以主人公 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该国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折磨和侮辱。后来在 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⑴、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分)
⑵、但愿人长久,口口口口口。(苏轼《水调歌头》)(1分)
⑶、口口口口口口口,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1分)
⑷、杜牧《赤壁》中指出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咏史名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⑸、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二、综合性学习(6分)
朝阳中学八(1)班同学开展“走近汉字”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2.活动一:班级组织了一次猜字谜的游戏,请根据提示打一个字。(2分)
一杯一杯不落空: ???????免字加一点,钻进草丛里: ?????
13.活动二:探究汉字的文化内涵。下面有两个汉字,请谈谈它们所蕴含的古代文化信息如古代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4分)
示例:姓:表明在古代某个阶段,孩子的血统只同母亲有关,那时经历了母系社会。
家: ?????????????????????????????????????
奴:?????????????????????????????????????
三、古诗鉴赏(5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草木到_________。(2分)
15.请展开想像,描述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3分)
四、阅读理解
(一)阅读《桃花源记》(13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悉如外人 ( ) (2)便要还家(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寻向所志( )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桃花源记》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黄发垂髫”中“黄发”指 ;“垂髻”指 。(3分)
19.“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2分)
(二)阅读《陋室铭》(8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往来无白丁( ) ②无丝竹之乱耳( )
20.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1.从本文中找出与《行路难》中“今安在”句式相似的句子。(3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10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选贤与能????神情与苏、黄不属 B.外户而不闭????月色入户
C.具答之??????天下之伟观也 D.问今是何世????是日更定
2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交通:????????????????????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
翻译:????????????????????????????????????????
(2)林尽水源
翻译:????????????????????
25.用原文填空。(4分)
乙文中的“世外桃源”,具有甲文所描述的“???????”社会的基本特征,如甲文提到“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乙文“???????????????????????????????”一句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
五、写作(40分)
26.在人生旅途中,总有一些人给予你最无私的关怀和帮助,让你倍感温馨和幸福,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