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分班考重难点检测卷(三)-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回忆六年点点滴滴,完成练习。
回顾成长脉络,展现青春风采。时间的chǐ lún( )不停转动,zhǎ yǎn( )间,六年就要过去了。我们从懵懂yòu zhì( )的孩童变成了自信míng mèi( )的少年。犹记得刚入学时,我们朱砂点痣,开启求知之旅。六年来,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教室里,huā pǔ( )边,操场上……都留下了我们的成长zú jì( )。让我们一起回忆往昔,珍藏美好。
1.根据拼音写词语。
2.下面加点字读音与“脉络”中“脉”的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交通动脉 B.一脉相承 C.来龙去脉 D.温情脉脉
3.“朱砂点痣”是古代学堂开学的一个仪式,寓意孩子从此开启智慧。下面习俗与寓意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建筑上雕刻蝙蝠:福气盈门 B.过年守岁:年年有余
C.中秋节吃月饼:幸福团圆 D.过生日吃面条:健康长寿
二、选择题
4.校园科技节中,我们大显身手。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宇宙飞船、旋转飞机……校园科技节上,五花八门的创意作品让指导老师赞叹不已“我们的学生真是‘______’。”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5.下列选项中,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赵云、张飞、关羽等。
B.“三打白骨精”和“三打祝家庄”都是《西游记》中的情节。
C.“《鲁滨逊漂流记》无疑是一部值得逐字逐行重读的小说”是意大利的卡尔维诺对此名著的评价。
D.《那个星期天》选自《务虚笔记》,作者是史铁生。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些现象虽然司空见惯,但是如果我们能深入思考,就有可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B.赛场上,刘国栋教练正全神贯注地观看比赛。
C.那些作恶的人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真是死得其所。
D.连续几天的阴雨天终于结束,我们又重见天日了。
7.运动场上,我们努力拼搏,读下面语段,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还记得刚入学的我们第一次在学校运动会上亮相,各班的运动员为班级荣誉奋勇拼搏。最终(1)班在拔河比赛中摘得桂冠,(2)班在4×100米接力赛中拔得头筹,(3)班在跳大绳比赛中勇夺第一,(4)班在“三人两组”趣味跑中名列前茅。
A.摘得桂冠 B.拔得头筹 C.勇夺第一 D.名列前茅
8.下面句子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燮的《竹石》是咏物诗,诗人借竹石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B.《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
C.《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忧思。
D.《那个星期天》选自《务虚笔记》,作者史铁生。
三、书写
9.根据要求写一写。
“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我们砥砺前行,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请你用楷体字正确规范抄写上面这段文字,注意标点符号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看拼音写词语。
四、填空题
11.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诗词蕴美景】“大漠沙如雪, 。”展现出辽阔壮丽的边塞之美:“ ,一枝红杏出墙来。”描绘出生机勃勃的春日之美;“稻花香里说丰年, 。”勾勒出宁静祥和的乡村之美。
【名句含哲理】“书到用时方恨少, 。”启示我们要多读书、多实践:“ ,一字值千金。”告诫我们读书时要下一番苦功夫;“树欲静而风不止, 。”告诉我们要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诗词传真情】“今夜月明人尽望, 。”流露出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 ,千万和春住。”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诚挚祝福:“好雨知时节, 。”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由衷的赞美;“ ,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诗人在万物复苏的春天里触目生情、思念故乡的复杂心情。
五、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寒食
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
12.补全古诗。
13.解释下列词语。
(1)春城: 。(2)御柳: 。(3)汉宫: 。
1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15.这首诗写的内容和节日有关,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节日的诗句,请写两句。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①元宵(或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 )是玻璃的,有的( )是牛角的,有的( )是纱灯;有的( )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②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6.在方框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17.在文中括号里填上词语。
18.用“ ”画出写灯的句子。作者着力描写了灯的 、 。
19.这两段的总结句是 。作者采用的段落结构是 。
20.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阅读。
穿透灵魂的微笑
①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扑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被冲毁的劫难,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②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有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营救人员挥手致谢,两臂做出表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政府派来的营救人员一定能够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③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流露着微笑,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漫长如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④死神( )可以夺去人的生命。( )永远夺不去生死关头那“V”字所蕴涵的信念和精神!生命边缘常常蕴涵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般飘散。
21.在括号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2.写近义词。
蕴涵——( ) 震撼——( )
一筹莫展——( ) 遍体鳞伤——( )
23.“V”字形代表 ,“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 。
24.为什么说小女孩的微笑是“穿透灵魂”的呢?请写一写你的理解。
七、书面表达
25.内心总有一种急迫的心情,一种执着的等待,那便是盼望。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什么有意义的事才值得我们盼望?请以“我心中的盼”为题写一篇习作,写出真情实感,450字左右。不要写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小升初分班考重难点检测卷(三)-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4 5 6 7 8
答案 A B C D B
1.齿轮 眨眼 幼稚 明媚 花圃 足迹 2.D 3.B
【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结合语境知道要写什么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齿、稚、媚、圃、迹”容易写错。书写时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本题考查多音字及词语解释。
脉:读mài,血管;脉搏等。读mò,见“脉脉”。形容用眼神表达爱慕的情谊。脉络”中“脉”读mài,意思是像血管一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脉络”常比喻条理、头绪,比如文章的脉络,就是文章的结构、条理。
A. “交通动脉”:“脉”读 mài,“动脉”是人体血管的一种,这里“交通动脉”是比喻说法,指交通网络里像动脉一样重要、起关键输送作用的线路,“脉” 取像血管样连贯系统的意思。
B. “一脉相承”:“脉”读 mài,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脉”可理解为连贯的传承线索。
C. “来龙去脉”:“脉”读 mài,原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线索详情,“脉”是像山脉走势的条理、线索。
D. “温情脉脉”:“脉”读 mò,形容饱含温情,默默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感,“脉” 在这里是形容眼神含情凝视的样子。
故选D。
3.本题考查传统节日及习俗。
A. “建筑上雕刻蝙蝠:福气盈门”:“蝠”与“福”谐音,蝙蝠在中国文化里是福气、幸福的象征,雕刻蝙蝠寓意把福气引进家门,让福气充满家庭。
B. “过年守岁:年年有余”:“守岁”实际寓意是辞旧迎新,珍惜时光,祈求长辈长寿、家庭团圆,而“年年有余”通常对应“过年吃鱼”(“鱼”与“余”谐音),所以该项对应有误。
C. “中秋节吃月饼:幸福团圆”:中秋节是团圆节,月饼圆形,象征团圆,一家人分吃月饼,寓意家庭幸福、亲人团聚。
D. “过生日吃面条:健康长寿”:面条细长,谐音“长寿”,过生日吃面条希望过生日的人健康、寿命长久。
故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的理解。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意思:读书读得多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的意思:长期接触特定环境的人能深入了解该环境中事物的特性。
D.“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的意思:油灯需要拨动灯芯才会更亮,道理需要通过辩论才能更加明晰。
综上所述可知,形容老师赞叹自己学生的作品做得好,选填“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符合语境。
故选A。
5.B
【详解】本题考查经典名著及作家作品。
B.“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情节,“三打祝家庄”是《水浒传》中的情节。故题干叙述有误。
故选B。
6.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C.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褒义词),在这不能用于形容坏人。可改为“罪有应得”。
故选C。
7.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A.摘得桂冠:就是取得第一(冠军)的意思;
B.拔得头筹:指在竞赛或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取得最好成绩;
C.勇夺第一:勇敢努力地争取第一名;
D.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与前三个词意思不同。
故选D。
8.B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名篇名句的理解。
B.《汤姆 索亚历险记》是马克 吐温(美国作家)作品;但《骑鹅旅行记》作者是瑞典的塞尔玛 拉格洛夫,并非马克 吐温。故错误。
故选B。
9. “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我们砥砺前行,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汉字临摹要做到书写正确、整洁、行款整齐,字迹清楚,结构匀称。书写时要注意“赓”“辈”“梁”“激”等易错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字要写在横线的中间,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同时注意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写在田字格中间四周留白,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其中“鞭”“感”“皎”“荒”“凄”“惶”容易写错,注意书写。
11. 燕山月似钩 春色满园关不住 听取蛙声一片 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须用意 子欲养而亲不待 不知秋思落谁家 若到江南赶上春 当春乃发生 春风又绿江南岸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识记和理解、名言警句。
(1)书写时注意“燕、钩、满、蛙”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须、欲、待”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落、谁、绿”的正确写法。
12.春城无处不飞花 轻烟散入五侯家 13. 春天的京城 皇城里的柳树 这里用汉朝皇宫来借指唐朝皇宫 14.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轻烟飘散在五侯的家中。 1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导语】《寒食》以春城飞花起笔,绘尽暮春盛景。后两句借“传蜡烛”暗讽特权,以汉喻唐,含蓄巧妙。全诗融景入情,于节庆风物中藏讽喻,语言凝练,余味悠长,尽显盛唐咏史寄慨之妙。
12.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书写时注意“春”“侯”的正确写法。
1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在《寒食》这首诗里,结合唐代的背景,当时的京城长安在春天时,处处繁花似锦,“春城”描绘出春天里京城一片生机盎然、繁花盛开的景象,所以“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2)从古诗语境看,“御”常与皇家、宫廷相关,“御柳”就是种植在皇宫、皇城等皇家苑囿里的柳树,体现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皇家专属的属性,所以是皇城里的柳树。
(3)在古代文学创作中,常存在以古喻今、借古指今的手法。这首诗是唐代作品,诗人为避直言唐朝皇宫之嫌,借用“汉宫”来指代唐朝的皇宫,这样的写法既含蓄又符合当时的文学表达习惯,所以“汉宫”借指唐朝皇宫。
1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日暮”是傍晚;“汉宫”借指唐宫;“传蜡烛”是朝廷传赐蜡烛的习俗;“五侯家”指权贵豪门。结合这些字词释义,串联起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意思是寒食节这天,暮色降临,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蜡烛的轻烟飘散在近幸大臣之家。
15.本题考查有关节日的诗句的积累。
先回忆学过或积累的与节日相关的古诗,确定节日(如春节、清明、中秋等),再选取对应诗句,要保证诗句准确且与节日关联紧密。
示例: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6.:、、, 17.一律 清一色 通通 一律 18.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通通是纱灯;有的一律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种类 样式 19.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总—分—总 20.选段主要描写了北京元宵节的热闹景象,重点写了各家店铺悬挂各式各样的彩灯吸引顾客,以及孩子们燃放花炮、家中悬挂各种花灯和吃元宵的情景,展现了元宵节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导语】这篇《北京的春节》选段以元宵节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作者运用对比手法(除夕与元宵、初一与元宵),突出元宵节“火炽而美丽”的特点。对灯市的描写尤为精彩,从材质(玻璃、牛角、纱)、造型(冰灯、麦苗龙)到内容(故事彩绘),多维度呈现了民间工艺的巧思。段落结构采用“总—分—总”式,先铺陈节日景象,后以“美好快乐的日子”收束,使市井生活的欢腾气息跃然纸上。文字间流淌着对传统民俗的深厚情感。
16.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应用。
冒号:引出具体列举内容。顿号:分隔短小的并列项。逗号:分隔较长的列举项或表示语义递进。
根据第②自然段“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 ,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可知,“家中也有灯”后面使用冒号(:),“走马灯”和“宫灯”后面使用顿号(、),表示同类事物的并列。。“各形各色的纸灯”后:使用逗号(,),表示句子间的停顿。
17.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填空。
书写时注意“律”“清”“通”的正确写法。
18.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字词句段、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根据第①自然段“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和第②自然段“家中也有灯……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可知,这两处集中描写了灯的种类和样式。
故画线句子为:
第①自然段:“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通通是纱灯;有的一律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第②自然段:“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根据第①自然段写灯的材质(玻璃、牛角、纱灯)和图案(《红楼梦》《水浒传》),第②自然段写灯的种类(走马灯、宫灯、纸灯、纱灯)和特点(带小铃),可知作者重点描写了灯的种类和样式。故答案为:种类、样式。
19.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字词句段、文章结构。
根据第②自然段最后一句“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可知,这是对元宵节热闹场景的总结。前文先分述元宵节的灯、花炮、吃元宵等,最后总结,符合“总—分—总”结构。
故答案为:总结句是:“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作者采用的段落结构是总—分—总。
20.本文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①自然段写元宵节店铺挂灯、冰灯、麦苗龙吸引顾客,第②自然段写孩子们放花炮、家中挂灯、吃元宵等,可知选段主要描写了北京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因此可知,选段主要描写了北京元宵节的热闹场景,重点写了挂彩灯、放花炮、悬挂各式花灯以及吃元宵的欢乐氛围。
21.虽然 但是 22. 蕴藏 震动 无计可施 伤痕累累 23. 胜利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流露着微笑,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 24.小女孩面对死亡始终面带微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仍然流露着微笑。这种微笑蕴含着的信念和精神,让所有人的灵魂为之震撼。
【导语】这篇《穿透灵魂的微笑》以非洲火山灾害为背景,通过十四岁女孩在生死关头的“V”字手势和微笑,展现了人性在绝境中的光辉。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①灾难突袭的残酷现实→②女孩顽强乐观的特写→③生命逝去的悲壮定格→④精神永存的哲理升华。作者运用“静极”“独舞”等诗化语言,将具象的灾难场景升华为精神寓言,尤其结尾的转折句式(“死神可以夺去…但永远夺不去……”)形成强烈张力,讴歌了人类信念超越肉体消亡的永恒价值。
2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
结合第④段“死神( )可以夺去人的生命。( )永远夺不去生死关头那‘V’字所蕴涵的信念和精神!”可知,句中“夺去人的生命”与“夺不去生死关头那‘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是转折关系,所以填写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
22.本题考查近义词。
蕴涵:指事物中包含某种意义,其近义词有:蕴含、包含、包括、包罗等。
震撼:意思是某件事情非常轰动,是人们的心理受到强烈冲击。主要是形容人的心灵的,比较抽象其近义词有:震动、震惊、轰动、振撼等。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其近义词有:束手无策、手足无措、无计可施、愁眉不展等。
遍体鳞伤:形容满身都是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其近义词有:体无完肤、伤痕累累、鳞伤遍体等。
23.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在文中的具体意思。
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境连字词的意思。根据第④段句子“永远夺不去生死关头那‘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可知,“V”字形代表胜利。根据第③段句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流露着微笑,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漫长如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可知,“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流露着微笑,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
24.本考查对文章内容掌握。
结合第④段句子“死神虽然可以夺去人的生命,但永远夺不去生死关头那“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它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般飘散。”可知,“穿透灵魂”是指小女孩的微笑蕴含的坚强不屈的信念和精神,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所以这微笑是穿透灵魂的。
25.例文:
我心中的盼
窗台上的薄荷又抽出了新叶,我数着叶片的数量,像在数着日子。玻璃瓶里插着的那支钢笔,笔帽上的漆已经磨掉一小块,却是我藏了半年的秘密——那是我心中最执着的盼望。
去年深秋,美术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幅水彩画:夕阳把湖面染成蜂蜜色,芦苇丛里藏着几只白鹭,落款处有一行娟秀的小字。我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老师说,这是她师范时的老师画的,那位老先生现在定居南方,每年会收几个热爱画画的孩子去他的画室学习。
“要画满一百张风景,才有资格寄作品过去。”老师的话像颗种子落进心里。从那天起,每个周末我都背着画板出门。初春的柳芽上还挂着冰珠,我就蹲在公园的长椅旁,呵着白气画它抽条的模样;夏日的暴雨来得急,我躲在公交站台下,把玻璃上蜿蜒的雨痕想象成山涧的溪流;深秋的银杏叶落了满地,我捡来最完整的一片,把它的脉络拓在画纸上……
画夹越来越厚,玻璃瓶里的钢笔依旧静静地躺着。我知道,真正的盼望从来不是急着抵达终点,而是在描摹每一片叶、每一滴雨的过程中,慢慢靠近心里的那片风景。就像此刻,风拂过窗台上的薄荷,带来清清爽爽的香气,我握着画笔的手,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核心词:“盼”(急迫的心情、执着的等待),需体现“有意义的事”。
要求:以“我心中的盼”为题,写真情实感,450字左右,回避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二、立意
通过具体的“盼望”过程,展现成长中的目标与坚持,体现“盼望的意义在于为之努力的过程”。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详细叙述盼望之事。比如盼望与远方好友重逢,回忆曾经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可以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