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4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阻遏(è) 寒噤(jìn) 提防(tī) 颤巍巍(chàn)
B.涎水(xián) 琐屑(xiè ) 瓦砾(lì) 迫击炮(pò)
C.箱箧(qiè) 仄歪(zè ) 荒谬(miù) 文绉绉(zhōu)
D.霹雳(lì) 诘问(jí) 震悚(sǒng) 蹬三轮(dēng)
【答案】C
【解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丝缕 原驰腊象 洗礼 润如油膏
B.喧响 重蹈覆辙 怅恨 朦朦珑珑
C.斟酌 恪尽职守 貂裘 免冠徒跣
D.忿恚 无与纶比 缟素 江山社稷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腊”为“蜡”,B“珑”为“胧”,D“纶”为“伦”,故选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计算机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一读。
C.李东真的别出心裁,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A句中“事倍功半”是指花的工夫大而成效少,错用。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面这段话有两处语病,请在横线上改正(2分)
①通过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使县委领导班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②县委书记武实同志带领机关干部深入贫困乡村开展研究和调查。
【答案】①“使”删去...⑦“研究和调查”对调..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第一句“通过……使……”两个介词短语连用,使句子缺少主语;第二句“研究和调查”时间顺序不对。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名著阅读(4分)
《 》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的身份是__________。《骆驼祥子》中与祥子关系密切的有两位女性:一个是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__________,一个是善良而不幸,最后自杀的__________。
【答案】《朝花夕拾》 保姆 虎妞 小福子
【解析】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6.根据语境仿写句子。(2分)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天地; , ;青春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
【答案】(2分)如:青春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青春是跳跃的音符,拨动着年轻的心弦。
【解析】
试题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仿写就要把青春再比喻成与“朝霞”“火花”同类的事物,并注意与第二分句中的动词谓语要搭配。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古诗文填空。(10分)
①相顾无相识, 。 ②气蒸云梦泽, 。
③ ?烟波江上使人愁。 ④ ,北风江上寒。
⑤《长歌行》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 , ”的哲理表达出来。
⑥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⑦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 ”与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共10分)①长歌怀采薇 ②波撼岳阳城 ③日暮乡关何处是 ④木落雁南度 ⑤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综合性实践活动(12分)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凤凰中学八年级(1)班将开展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
8.【妙解汉字】“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砍杀、攻打。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汉字造字法了解,“伐”字由“人”与“戈”构成,“戈”为古代兵器,由此推断“伐”与“攻打”有关。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9.【品味文化】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与战争有关两句相连的古诗(词);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或一场战役。(3分)
答: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列举的小说或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答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战争与和平》《红日》等。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目是两个答点,写出有关战争的诗句和小说(或战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感悟和平】阅读材料回答:(2分)
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坐落在诺曼底登陆战场遗址。
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的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从摘文中推断“世界和平女神像”造型的意蕴?(不超过20字)
【答案】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世界和平终将实现(意思接近、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对雕塑造型介绍提到的文字形象分析概括其寓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抒写心灵】活动中同学们自主搜集材料,创办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专刊,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栏目:
【栏目一】浸着血与泪的往事。
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并配有图片。
【栏目二】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
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
【栏目三】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
同学们从网络、报刊上摘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争新闻。
【栏目四】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栏目里同学们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对维护和平的思考。
请你从上列四个栏目中任选一个,为它写上一段80~100字的导读文字。(5分)
我选择【栏目__________】来写。
【答案】栏目一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炮火与屠刀下鲜红的血,感受到的是炮火与炮火对峙的悲壮,印在我们心里更多的是国土和母亲屈辱和伤痛的泪,战争我们不需要!
栏目二 战争文化是血泪滋养的文化,兵法谋略究竟是用来杀戮还是用来消除仇
恨?人类为什么非要拥有这些智慧?为了厮杀?还是自杀?
栏目三 当我们正在优美的校园散步的时候,我们享受着安宁与幸福,在很远的地方,我们的同龄人正在饱受成长的煎熬,流血流泪,无家可归。
栏目四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兄弟,我们是彼此热爱着的亲人。我们的心灵应该洋溢着暖暖的春意,我们的脸上应该折射出人生的甜蜜,记住: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诗词欣赏(7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2分)
【答案】词牌名;题目。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要记忆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考点: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答案】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解析】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3分)
【答案】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运用典故,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
【解析】
试题分析:先把此句翻译一下,然后结合上一题的解答,从表达作者表达杀敌报国的愿望这点来概括即可。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阅读理解
(一)阅读《芦花荡》(选段)(11分)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 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 一南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 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 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4.选文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环境描写,既点明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又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4分)
【解析】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文中划线句中的“敌人的愿望”指什么?(2分)
【答案】 防止有人给苇塘的队伍运送粮草,企图扼杀苇塘内的抗日队伍。(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在文中找到与问题有关的文字,直接摘引第二段“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一句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这句话中的“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否换成“干瘦得像老了的枯树”?为什么? (2分)
【答案】 不能。原句表明老头子虽瘦却精神饱满,充满活力、无所畏惧;改句贬义色彩太浓,有损人物形象。
【解析】
试题分析:比较“枯树”与“鱼鹰”两事物的特点,一没有活力一有活力,再结合文中老人的形象及作者的感情来分析用“鱼鹰”带有赞美之意。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选文最后一段,“敌人发了愁”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答案】他们的封锁落了空:“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昧,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2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阅读下面文章。(14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
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
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8.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提示,在括号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3分)。
“我”想吃螃蟹——(1)——(2)——母亲捞起螃蟹——(3)
【答案】(3分)(1)母亲翻找螃蟹(2)母亲发现螃蟹(3)母亲放下螃蟹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2分)
【答案】(3分)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三段有明确的文字信息,直接引用作答即可。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3分)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结合文中 “我要吃螃蟹”“母亲最终放了螃蟹”等有关情节来回答,从母亲矛盾的心理来分析母亲慈爱善良的形象。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答案】(4分)(1)“咬牙”是因为母亲做出带走螃蟹的决定非常艰难:“闭眼”是因为母亲不忍看自己亲手将母蟹捉走的情景。(2)母蟹挣扎的“沙沙沙”的声音,加重了母亲心中的负罪感,使她后悔带走了母蟹,于是急于送回。
【解析】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2分)
【答案】(2分)一是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情节内容,从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心理体会理解“母亲的心”的含义,就是针对自己的孩子,是一作为人之母对母蟹的体谅。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阅读甲乙两则古文。(12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3.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以头抢地: (2)长跪而谢之: (3)吏二缚一人: (4)齐人固善盗:
【答案】(1)抢:撞;(2)谢:道歉;(3)缚:绑;(4)固:本来
【解析】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抢”“谢”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4.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答案】(1)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解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5.【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2分)
【答案】发怒威胁 色挠
【解析】
试题分析:阅读文段,根据情节内容,抓住描写秦王言行表现和神态变化的句子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6.【甲】文中写秦王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侧面烘托,反衬唐雎敢于斗争,有胆有识。
【解析】
试题分析:本文是所学名篇,本问题是学习中老师必须讲解的问题,可根据所学所记,从衬托唐雎形象这个方面作答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五、写作(40分)
有你,真好!汪曾祺因有张氏娘童年幸福;吴均因为富春江的风光流连忘返;陶渊明因为书而欣然忘食……
“你”可以是给我们以帮助、引导我们走向成熟或是使我们感受到温暖和惬意的人,可以是一处风景,还可以是一本书,一种爱好,一个理想……
27.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②注意用生动的叙述和描写表达真情实感,内容健康;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例文:
有你真好!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这首歌,在我悲伤的时候你会为我唱起,在我失落的时候你会为我唱起,在我快乐的时候你也会为我唱起,是我无时无刻不感到温暖。
还记得半年前那场运动会吗?我们两个都参加了比赛,。你的项目是50米和100米短跑。记得你那时脚崴了,疼得厉害,但你却强忍着疼痛一直到比赛结束,而且还获得了名次。当我去扶你的时候,你却“口是心非”说自己没事,但我明明看到你已疼得流出了眼泪,我也只能用几句苍白无力的话语去安慰你。那时我就想:有你这么坚强的朋友真好!
之后,轮到我去参加200米跑,是你忍着疼痛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站在跑道边为我加油,看你的样子比我还要紧张呢!“嘭”的一声,比赛开始了。由于我是新手,没有参加过训练,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当我拼尽全力跑完的那一刻,我感觉呼吸困难,一个踉跄险些栽倒在地。是你提前在终点等着我,及时搀扶了我。你把我扶到座位上,给我递上水喝……看你那紧张的样子,我的心充满了无限的温暖。那时我想:有你这样体贴的朋友真好!
下午的运动会,我还有一个项目是400米跑。记得来学校的路上,你千叮咛万嘱咐,告诉我跑步的技巧与要领。果然,在你的指导下,我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个好成绩可是有你的一半功劳哟!如果不是你的鼓励哪来的好成绩?朋友,有你真好!
朋友,我要深情的感谢你!因为有你,我的童年才多姿多彩、有滋有味。我们的友情虽不及李白、王伦的“桃花潭水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轰轰烈烈;也不及鲍浩然“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的缠缠绵绵,但她却不再让我孤独,如阳光般温暖着我的心房!
朋友,有你真好!
【解析】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