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末考试(A卷,教师版+学生版)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末考试(A卷,教师版+学生版)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0 17:4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31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7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⑵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⑷默写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伤心秦汉经行处。⑵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⑶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⑷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解析】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6分)
①有一个智者,他叫孔子,他在修身、交友、学习等方面的见解给世人以启迪,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②有一个灵魂的医者,他叫鲁迅,他放下救济苍生的医书,用手中的笔医治麻木的民众,他是一直勇敢前行 ( A )的斗士。③有一个勇者,她叫海伦·凯勒,她看不见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却教我们彼此用爱感受,用心聆听,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令人一下子产生敬佩之情( B )。
(1)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1分)
用部首检字法查“聆”:先查部首_________,再查_________画。
【答案】先查部首“耳”,再查“5”画。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聆”这的偏旁结构,数清笔画,按照部首检字法判断方法填写内容。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加点的文字,使表达更简洁。(2分)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勇往直前(一往无前)。 B.肃然起敬。
【解析】
试题分析:在语境中了解加点词表现的意思,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判断成语,不要写错字。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语段画线处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1分)
【答案】她看不见这世界,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或答“这世界,她看不见也听不到”)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划线句子“看不到”与“声音”动宾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请另选一个人物,按照第①句的句式仿写。(要求语意连贯,结构相似)(2分)
【答案】【示例】有一个行者,他叫邓稼先,他在原子弹、氢弹研制上的成就举世瞩目,他在核应用领域贡献卓著。(语意连贯1分,结构相似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例句的内容和结构,按照句子“称赞”、“名称”、“贡献”、“地位”几项内容和前一句为判断句,后两句为并列陈述句的结构特点仿写。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长达四个多小时的2014年春节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了。
B.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他们讳莫如深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察,对人生万象的感悟。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D.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因沦落深山而自弃。
【答案】D
【解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面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晓雾将歇(消散) 上下一白(数词)
B.但少闲人(只是) 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给予) 宜乎众矣(应当)
D.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答案】B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2分)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②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③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答案】②③④①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比如文段第一句中提到“判断力”“鉴赏力”, ②句中的“这种能力”即是衔接语,而③中的“灵魂的品质”又与②句的“灵魂的品质” 衔接。④句的提到“一个标准”, ①句中“这个标准”即与其衔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
②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
③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
④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⑤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
A.④①③⑤② B.①④⑤③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②④⑤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这组句子说明对象是“虎”,按照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判断①句是提出说明对象,应在首位,排除A,再根据相关信息判断,④句是介绍虎的生存状况,“生死存亡的关头”与①句“灭绝”意义紧密相连,以此得出答案为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美好”“端庄”“晶莹”“沸腾”“特别”都是形容词。
B.“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把中国农村生活的现实写得非常到位”一句中的“非常到位”做补语。
C.“敬畏生命”“精力充沛”“红色记忆”“医圣遗风”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相同。
D.“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
【答案】B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取材于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是作者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刘四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的关键信息点,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一一判断。C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翁是保尔柯察金。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填空。(2分)
《骆驼祥子》是作者 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 的辛酸故事。
【答案】老舍、 旧北京人力车夫(人力车夫)
【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的关键信息点,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一一判断。本题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判断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有一个最大的梦想,后来发生的诸多事情使他的梦想最终破灭了。请说出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并说出导致他梦想破灭诸多事情中的一件。(4分)
【答案】拥一辆自己的车;梦想破灭事件: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买车的钱被孙侦探骗走;为办虎妞丧事,卖掉了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综合性学习(9分)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每个年龄段人的青睐——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据报载,2013年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学校拟开展“触屏时代,我们如何应对”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上网时间、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
项目
每天都上
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
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聊天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
游戏
学习、写日记博客
所占
比例
82.9%
70.4%
61%
29.1%
49.8%
40%
58.3%
另据报道,去年10月,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的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材料二:漫画(无题)
材料三:元宵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以上材料引自互联网)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表格所包含的三条信息。(3分)
【答案】①中小学生上网的两个主要目的是娱乐与学习。②中小学生触屏、触网的年龄大大提前。③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每天上网。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表中所示项目(文字),仔细观察各项数字,比较彼此的变化,从学生上网目的、年龄、时间三个方面概括信息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仔细观察漫画,写出其寓意。(3分)
【答案】这幅漫画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孩子沉迷网络(玩电脑),家长只顾自己娱乐;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认真学习(却没有为孩子树立榜样),意符即可。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三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3分)
【答案】参考示例:乐乐,手机游戏确实很好玩(很精彩),我也很喜欢,但我们也不能过度啊。长时间沉迷其中,既会伤害身体,又会影响学习,还会淡漠亲人间的感情(疏远亲人间的距离),甚至还可能会误入歧途,你说呢?
【解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古诗赏析(8分)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词前小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交代写作的时间和缘由。
【解析】
试题分析:本诗是所学名篇,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回答即可,或结合本诗写作背景根据小序内容来判断其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这首词中“_____________”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_____________。(2分)
【答案】无眠 、人生。
【解析】
试题分析:阅读全诗,根据所学所记,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根据诗的内容概括填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过渡句。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思路同上。抓住各选项表述的要点,理解诗词内容,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一一判断。诗人表达的仅是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没有“积极奋进”的思想情感,故D表述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阅读理解
(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语段,回答问题。(18分)
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②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③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④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⑤这叫逆温层。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⑦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⑧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0.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3分)
【答案】各段的第一句。
【解析】
试题分析:说明文中的中心句,一般都是每段的第一句话有时是最后一句话。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4分)
【答案】①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比低处高的气层叫逆温层。②冷空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③一般出现在秋冬之交,尤其是在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第一段第⑧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案】①举例子 ②以事实来证明逆温层的存在,从而说明研究“高下的差异”这个因素时,要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第一段②—⑧句可分为两层,③—⑧句为第二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3分)
【答案】这种特殊情况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太清楚。
【解析】
试题分析:从这句话的特殊性方面考虑即可。一般人不知道,不了解。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第二段第②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3分)
【答案】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7种禾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上下文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_ 因素,后者是___________因素。(选择填空:空间、时间)(2分)
【答案】空间 时间
【解析】
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桃花源记》文段(14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4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来此绝境
【答案】(1)类 (2)都 (3)邀请 (4)与世隔绝的地方
【解析】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绝境”为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答案】(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2)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 -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解析】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君子”“ 忧患”“生”“死”“安乐”,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3分)
【答案】热情好客; 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你怎样评价陶渊明笔下的这个理想社会?(3分)
【答案】表现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对没有未来的追求,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寄托,它也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理想,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解析】
试题分析:本文是所学名篇,此问题为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回答即可。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五、写作(40分)
26.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于鸟,信念是飞翔的翅膀。请以“信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定;③不少于500字。
【答案】例文:
让信念永驻心中
信念,有时来自一句亲切的问候;有时源于一声 小小的鼓励;有时又诞生于一丝信任和支持……它不 需要艳丽的外表作修饰;也不需要华丽的词汇作装点 …… “我们等你回来” 躺在病床上,看着窗外的树叶飘悠悠的落下,没 有一点反抗的力量———那不正是自己吗?被病魔缠绕 的我,几乎失去了斗争的勇气,回首和同学们一起度 过的欢乐时光,泪水又不禁漫上了眼角,想到从此再 也不能和同学们一起跑步,一起欢笑,一起就餐,一起 在朗朗读书声中领会学习的真谛……此刻的心,如刀 绞一般。
“嗨———”一声清脆的童稚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接 着一群充满活力的家伙挤进了病房,我惊呆了,急忙 擦干眼角的泪水。没错!是!是他们———我朝夕相处 的同学,形影不离的好友,即使不是一个班级的文学 社社友,也来了。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问候声打破了 病房死一般的沉寂。泪水再一次爬上了眼角。这一次, 是感动的泪…… 他们握住我的手说: “你一定要振作起来,不管怎 么样,你还有我们这些朋友,我们等你回来!” 经过几天的治疗,我竟奇迹般的战胜了病魔,我 知道战胜病魔的力量来自于同学们,因为他们正在等 着我———信念,让我坚强! “你一定可以” “快点,大家集合”体育委员的一声号令,让我们 全班同学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要测八百米了!一 听到“八百米”这个词,我就有一种恐惧感,腿像灌了铅一样,原本我的“体育细胞”就不行,再加上每次测 试,我都是倒数几名,这使我更加失去了信心。体育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胆怯,她走到我跟前,和蔼的目光 让我增添了一份勇气。她说: “不要怕,相信自己,你一 定可以! ”我一定可以?是的!我一定可以!我用力的 点了一下头。 测试开始了,我不知不觉就落在同学们的后面 了,真的!那种感觉仿佛到了世界的末日。那一刻,脑 海中又浮现出老师那语重心长的话语,于是,我坚信: 我一定可以!我奋力的向前冲去,冲去……成功了,我 成功了!那一刻,似乎所有的劳累都瞬间蒸发了——— 信念,让我勇敢! “你是我们的骄傲” “啊———”看着眼前的分数,我目瞪口呆。顿时,脑 空了,心凉了,连眼泪也干涸了!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的我曾未考过这么低的分数。我辜负了老师、家长以 及同学们对我的期望。这样低的分数,还怎样挽回? 这几天,那几个鲜红的数字一遍遍地在我脑海中 浮现。我魂不守舍的熬到了星期五。 真是知女莫如母啊。果然,刚一回到家,正在给花 浇水的妈妈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心思。她拉起我的手走 到一盆花跟前,对我说: “你看,这棵花多美呀。可是谁 又知道它曾经历过多少挫折和磨难啊!起初,我想栽 盆菊花,可菊花没长出来,它倒生了芽,我看它长得很 丑陋,就没有管它,任它自己生长,没想到它竟奇迹般 的活了!有一天,我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就把气撒在它 的身上,我将它连根拔起,扔在那里,心想:这下你可 活不成了吧!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天,它竟借着根部那
少的可怜的泥土发出了新芽。我屈服了,他用顽强的 毅力征服了我。于是,我为它换了新花盆,定期给它浇 水。没想到丑陋的它竟能变得如此美丽! ” 听了妈妈的话,我受益匪浅。心想,我不就是那棵 不知名的花儿吗?但那颗花儿比我顽强,它遇到困难 曾不屈服,而我…… 想到这儿,我把试卷递到妈妈的手中,尽管妈妈 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看了后显然还是有些吃惊。但 惊愕的表情只在她脸上停留了几秒钟,她是怕我看到 增加心理负担吧。她放下试卷笑着对我说: “我相信我 女儿并不比这盆花差,总有一天,你会让大家看到你 的实力。记住,你是爸爸妈妈永远的骄傲! ”我从妈妈 的眼里看到了信任、鼓励和期盼…… “我是爸爸妈妈的骄傲”这句话像春风,抚平我的 创伤;如夏雨,滋润我的心田;像秋风,带走我的烦恼; 如冬日,温暖我的心房。它一直鞭策着我,鼓励着我, 给我信心和勇气。直到那一次期末统考,打开画满对 号的试卷,我满意地笑了。我知道:战胜自我,做最好 的自己的信念,源自于妈妈的鼓励。信念———让我茁 壮成长! 我坚信:明天的朝阳因有了信念而更加明媚灿 烂;明天的花儿因有了信念而更加美丽绚烂;明天的 我们因有了信念而生命历程更加辉煌亮丽。
【解析】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期末考试之基础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31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7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⑵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⑷默写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6分)
①有一个智者,他叫孔子,他在修身、交友、学习等方面的见解给世人以启迪,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②有一个灵魂的医者,他叫鲁迅,他放下救济苍生的医书,用手中的笔医治麻木的民众,他是一直勇敢前行 ( A )的斗士。③有一个勇者,她叫海伦·凯勒,她看不见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却教我们彼此用爱感受,用心聆听,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令人一下子产生敬佩之情( B )。
(1)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1分)
用部首检字法查“聆”:先查部首_________,再查_________画。
(2)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加点的文字,使表达更简洁。(2分)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画线处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1分)
(4)请另选一个人物,按照第①句的句式仿写。(要求语意连贯,结构相似)(2分)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长达四个多小时的2014年春节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了。
B.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他们讳莫如深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察,对人生万象的感悟。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D.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因沦落深山而自弃。
4.下面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晓雾将歇(消散) 上下一白(数词)
B.但少闲人(只是) 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给予) 宜乎众矣(应当)
D.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6.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2分)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②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③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7.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
②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
③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
④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⑤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
A.④①③⑤② B.①④⑤③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②④⑤③
8.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美好”“端庄”“晶莹”“沸腾”“特别”都是形容词。
B.“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把中国农村生活的现实写得非常到位”一句中的“非常到位”做补语。
C.“敬畏生命”“精力充沛”“红色记忆”“医圣遗风”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相同。
D.“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
9.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取材于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是作者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刘四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
10.填空。(2分)
《骆驼祥子》是作者 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 的辛酸故事。
11.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有一个最大的梦想,后来发生的诸多事情使他的梦想最终破灭了。请说出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并说出导致他梦想破灭诸多事情中的一件。(4分)
二、综合性学习(9分)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每个年龄段人的青睐——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据报载,2013年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学校拟开展“触屏时代,我们如何应对”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上网时间、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
项目
每天都上
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
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聊天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
游戏
学习、写日记博客
所占
比例
82.9%
70.4%
61%
29.1%
49.8%
40%
58.3%
另据报道,去年10月,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的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材料二:漫画(无题)
材料三:元宵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以上材料引自互联网)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表格所包含的三条信息。(3分)
13.仔细观察漫画,写出其寓意。(3分)
1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三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3分)
三、古诗赏析(8分)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词前小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这首词中“_____________”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_____________。(2分)
17.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过渡句。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四、阅读理解(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语段,回答问题。(18分)
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②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③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④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⑤这叫逆温层。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⑦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⑧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0.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3分)
18.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4分)
19.第一段第⑧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20.第一段②—⑧句可分为两层,③—⑧句为第二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3分)
21.第二段第②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3分)
21.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_ 因素,后者是___________因素。(选择填空:空间、时间)(2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文段(14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4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来此绝境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3分)
25.你怎样评价陶渊明笔下的这个理想社会?(3分)
五、写作(40分)
26.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于鸟,信念是飞翔的翅膀。请以“信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定;③不少于5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