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质量评价(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质量评价(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3 10:48:36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质量评价
(时间:60分钟 分值: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读沿32°N线中国地形剖面图,完成1~2题。
1.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平原面积广大,山脉较少
B.地势高低起伏小
C.地形山谷相间,纵列分布
D.山区面积广大,山脉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
2.有关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区,叙述正确的是(C)
A.②为柴达木盆地,属第一级阶梯
B.①为云贵高原,属第二级阶梯
C.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属第三级阶梯
D.④为太行山,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读四幅山脉地形示意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和丁中的地形区位于第三级阶梯的是(B)
A.甲 B.乙 C.丙 D.丁
4.地表形态“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是(C)
A.甲 B.乙 C.丙 D.丁
值此春暖花开,文化和旅游部精选推出32条“花期乡遇”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大江南北花事胜景。读我国部分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分布示意图,完成 5~7 题。
5.★甲、乙两幅景观图分别位于(C)
A.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B.青藏高原、东南丘陵
C.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D.云贵高原、华北平原
6.★大美春光在路上,陌上繁花次第开。冬去春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片繁花似锦。图中可以最早赏花的旅游线路是(D)
A.“婺”里看花寻芳之旅
B.前郭县“杏雨梨花,莺飞燕舞”之旅
C.东宁春季赏花之旅
D.梅县区赏花探春古镇游
7.★图中甲地花期较晚,主要影响因素是(A)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季风影响
中央气象台2025年1月23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这是今年来首个寒潮预警,当时西安最低气温为-16℃,安康最低气温为4℃。如图是陕西省南部地形图。读图,完成8~9题。
8.强寒潮发生时,安康最低气温远高于西安的主要原因是(A)
A.秦岭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
B.安康纬度略高于西安
C.大巴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
D.安康海拔略高于西安
9.月均温低于0℃河流结冰,结冰持续时间称为结冰期。据此判断(D)
A.汉江有结冰期
B.渭河无结冰期
C.渭河、汉江均无结冰期
D.渭河有结冰期
“黄河宁,天下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下图为黄河干流纵剖面及主要水文站观测数据。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D)
A.黄河发源于昆仑山脉
B.桃花峪至利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C.兰州水文站年平均流量最小
D.中游河段年平均含沙量急剧上升
11.河口三角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沉积而成。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主要原因是(C)
①下游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泛滥 ②工农业用水量增加,下游水量减少 ③污水净化达标后排放入河,增加水量 ④生物与工程措施结合,减轻水土流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白鹤滩水电站处于长江上游,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等综合效益。读图,完成12~13题。
12.★据图文资料可知,白鹤滩水电站(D)
A.处于长江下游 B.仅有发电的功能
C.航运价值极高 D.产生多种效益
13.★长江上游的川渝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有人提出建设长江上游川渝地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的建议。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的生态效益是(A)
A.减轻下游湖泊淤积
B.降低中下游的航运价值
C.减轻中下游的环境污染
D.减少中下游的径流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形成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的气象灾害分别是(A)
A.春旱、寒潮、沙尘暴 B.伏旱、洪涝、冻害
C.寒潮、台风、沙尘暴 D.春旱、台风、梅雨
15.★以下应对不同自然灾害的做法,不合理的是(C)
A.突发地震时,不能躲在高大建筑物下
B.遭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跑
C.突遇洪水时,要往低处地方疏散
D.收到寒潮警报,应做好农牧业的防寒保暖准备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山脉是地形的骨架、通行的阻碍、河流的源头、风沙的屏障……读太行山脉及周边地区简图(图1)和军都陉沿线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之一。观察图1回答:山西省、河北省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陉(xíng),是指狭窄的通道。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通道被称为“太行八陉”,军都陉是其中最北的一条,古代商道和现代交通线路的修建均以此为重要依托。
(2)图2中军都陉主要沿山谷(填地形部位)延伸,沿线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300米,说出军都陉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2分)
促进了该地区人员和物资的流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为现代交通线路的修建提供了基础,降低了修建难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等等。
三十多年来,太行山区的森林覆盖率由13.1%提升到30%,太行山脉的生态环境效益日益凸显。
(3)简要说明对京津冀地区而言,太行山脉发挥的生态环境效益。(答出两点即可,2分)
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等。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暑假,小明和家人自驾从连云港出发到乌鲁木齐旅游。下图为连霍高速公路与沿线景观示意图。请你帮忙补全小明的旅行日记。
(1)出发前,我们查阅了资料,了解到乌鲁木齐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昼夜温差大,所以我们携带了保暖衣物。
(2)我们一家沿连霍高速一路向乌鲁木齐行驶,我在自驾途中拍摄了两张照片,植被景观从森林变成了草原,原因是越往内陆,降水越来越少(答案合理即可)。
(3)我们所居住的乌鲁木齐传统民居内有“火墙”,即两间房屋之间的墙掏空,中间可点火,我推测火墙的主要作用是保暖。
(4)我们到达乌鲁木齐后,发现当地河流较少,据当地人介绍,当地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大,请分析主要原因。(2分)
夏季气候炎热,冰雪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而冬季当地气候寒冷,冰雪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2023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强调要加强黄河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污染防治。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黄河中游的生态环境影响了黄河下游地区的环境。图1为黄河水系示意图,图2为黄河中游、下游地理环境示意图。
(1)黄河注入渤海,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灌溉了万亩良田,在其上游冲积形成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
(2)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流速变慢,泥沙淤积,河床升高,形成“地上河”,易发生洪涝灾害。
(3)请你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提出一项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挡土墙等。(任答一条即可)
(4)黄河水量约为长江的1/16,其原因是黄河流域大部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2分)
(5)国家在黄河下游加固大堤,修复湿地。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它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在葛洲坝建成之前,每年夏秋季,成年中华鲟聚集到长江的入海处,逆江而上,于次年的10月来到建坝前中华鲟产卵场产卵。20世纪80年代,葛洲坝兴建,中华鲟不得不在葛洲坝以下宜昌江段处产卵。受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中华鲟的自然栖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野生中华鲟数量呈现急剧衰退趋势。
材料二:长江流域水系图(下图)。
(1)长江支流众多,流经地大多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此可知长江的水文特征流量大、没有结冰期。
(2)修建葛洲坝前,每年春夏之交,成熟的中华鲟成群结队从东海进入长江开始洄游之路,鲟鱼在③到④河段处,河道宽,游动不费力气;在②到③的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游动要加把劲;在①河段,拼尽全力,费劲游动,因为此处落差大,水流湍急。
(3)请你为保护中华鲟提出两条保护措施。(2分)
建立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加强对中华鲟的科学研究等。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质量评价
(时间:60分钟 分值: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读沿32°N线中国地形剖面图,完成1~2题。
1.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面积广大,山脉较少
B.地势高低起伏小
C.地形山谷相间,纵列分布
D.山区面积广大,山脉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
2.有关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区,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为柴达木盆地,属第一级阶梯
B.①为云贵高原,属第二级阶梯
C.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属第三级阶梯
D.④为太行山,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读四幅山脉地形示意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和丁中的地形区位于第三级阶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地表形态“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值此春暖花开,文化和旅游部精选推出32条“花期乡遇”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大江南北花事胜景。读我国部分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分布示意图,完成 5~7 题。
5.★甲、乙两幅景观图分别位于( )
A.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B.青藏高原、东南丘陵
C.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D.云贵高原、华北平原
6.★大美春光在路上,陌上繁花次第开。冬去春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片繁花似锦。图中可以最早赏花的旅游线路是( )
A.“婺”里看花寻芳之旅
B.前郭县“杏雨梨花,莺飞燕舞”之旅
C.东宁春季赏花之旅
D.梅县区赏花探春古镇游
7.★图中甲地花期较晚,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季风影响
中央气象台2025年1月23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这是今年来首个寒潮预警,当时西安最低气温为-16℃,安康最低气温为4℃。如图是陕西省南部地形图。读图,完成8~9题。
8.强寒潮发生时,安康最低气温远高于西安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岭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
B.安康纬度略高于西安
C.大巴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
D.安康海拔略高于西安
9.月均温低于0℃河流结冰,结冰持续时间称为结冰期。据此判断( )
A.汉江有结冰期
B.渭河无结冰期
C.渭河、汉江均无结冰期
D.渭河有结冰期
“黄河宁,天下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下图为黄河干流纵剖面及主要水文站观测数据。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河发源于昆仑山脉
B.桃花峪至利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C.兰州水文站年平均流量最小
D.中游河段年平均含沙量急剧上升
11.河口三角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沉积而成。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主要原因是( )
①下游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泛滥 ②工农业用水量增加,下游水量减少 ③污水净化达标后排放入河,增加水量 ④生物与工程措施结合,减轻水土流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白鹤滩水电站处于长江上游,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等综合效益。读图,完成12~13题。
12.★据图文资料可知,白鹤滩水电站( )
A.处于长江下游 B.仅有发电的功能
C.航运价值极高 D.产生多种效益
13.★长江上游的川渝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有人提出建设长江上游川渝地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的建议。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的生态效益是( )
A.减轻下游湖泊淤积
B.降低中下游的航运价值
C.减轻中下游的环境污染
D.减少中下游的径流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形成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的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 B.伏旱、洪涝、冻害
C.寒潮、台风、沙尘暴 D.春旱、台风、梅雨
15.★以下应对不同自然灾害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突发地震时,不能躲在高大建筑物下
B.遭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跑
C.突遇洪水时,要往低处地方疏散
D.收到寒潮警报,应做好农牧业的防寒保暖准备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山脉是地形的骨架、通行的阻碍、河流的源头、风沙的屏障……读太行山脉及周边地区简图(图1)和军都陉沿线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之一。观察图1回答:山西省、河北省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 、 。
陉(xíng),是指狭窄的通道。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通道被称为“太行八陉”,军都陉是其中最北的一条,古代商道和现代交通线路的修建均以此为重要依托。
(2)图2中军都陉主要沿 (填地形部位)延伸,沿线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米,说出军都陉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2分)
三十多年来,太行山区的森林覆盖率由13.1%提升到30%,太行山脉的生态环境效益日益凸显。
(3)简要说明对京津冀地区而言,太行山脉发挥的生态环境效益。(答出两点即可,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暑假,小明和家人自驾从连云港出发到乌鲁木齐旅游。下图为连霍高速公路与沿线景观示意图。请你帮忙补全小明的旅行日记。
(1)出发前,我们查阅了资料,了解到乌鲁木齐是 气候,夏季昼夜温差大,所以我们携带了 衣物。
(2)我们一家沿连霍高速一路向乌鲁木齐行驶,我在自驾途中拍摄了两张照片,植被景观从森林变成了草原,原因是 。
(3)我们所居住的乌鲁木齐传统民居内有“火墙”,即两间房屋之间的墙掏空,中间可点火,我推测火墙的主要作用是 。
(4)我们到达乌鲁木齐后,发现当地河流较少,据当地人介绍,当地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大,请分析主要原因。(2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2023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强调要加强黄河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污染防治。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黄河中游的生态环境影响了黄河下游地区的环境。图1为黄河水系示意图,图2为黄河中游、下游地理环境示意图。
(1)黄河注入 海,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灌溉了万亩良田,在其上游冲积形成的宁夏平原和 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
(2)黄河中游 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流速 ,泥沙淤积,河床升高,形成“地上河”,易发生 灾害。
(3)请你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提出一项措施。
(4)黄河水量约为长江的1/16,其原因是 。(2分)
(5)国家在黄河下游加固大堤,修复 。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它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在葛洲坝建成之前,每年夏秋季,成年中华鲟聚集到长江的入海处,逆江而上,于次年的10月来到建坝前中华鲟产卵场产卵。20世纪80年代,葛洲坝兴建,中华鲟不得不在葛洲坝以下宜昌江段处产卵。受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中华鲟的自然栖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野生中华鲟数量呈现急剧衰退趋势。
材料二:长江流域水系图(下图)。
(1)长江支流众多,流经地大多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此可知长江的水文特征 、 。
(2)修建葛洲坝前,每年春夏之交,成熟的中华鲟成群结队从东海进入长江开始洄游之路,鲟鱼在③到④河段处,河道 ,游动不费力气;在②到③的荆江河段 ,游动要加把劲;在①河段,拼尽全力,费劲游动,因为此处 。
(3)请你为保护中华鲟提出两条保护措施。(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