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学业水平评价 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学业水平评价 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2 16:2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学业水平评价
一、填空题(第1小题每空1分,其他小题每空2分,作图题2分,共28分)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 1。
2.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 C919 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上海起飞,在首都机场平稳降落。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 产生的;周围观看的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
3.五子棋是一种深受同学们喜欢的棋类项目。如图 M-1所示,图甲棋盘上摆放着三个棋子,图乙是小梓同学只移动一个棋子后的情景。相对于棋盘,位置发生了变化的棋子是 (选填“①”“②”或“③”)。
4.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1)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2)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3)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4)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5)深夜小区内广场舞的音乐声;(6)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5.请在图M-2中画出用细线悬挂的小球摆动到图示位置时所受力的示意图。(不考虑空气阻力)
6.如图 M-3所示,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动,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 ,则平面镜应绕O点顺时针旋转 度。
7.人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当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甲、乙两名视力缺陷者眼球的成像情况如图 M-4所示,需要用凹透镜来矫正的是 (选填“甲”或“乙”)。
8.如图M-5所示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车的s-t图像,从图像中可知,乙车的运动速度为 m/s。当两车相遇时,甲车行驶的路程是 m。
9.如图 M-6所示,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将一个泡腾片放入悬浮的水球中,不一会儿水球中就出现一个个气泡使水球的体积不断增大,在此过程中,整个水球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0如图 M-7所示是一只小狗在太阳系不同行星上所受“重力”大小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一名质量为50kg的中学生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 N,质量是 kg。(gM取10 N/kg)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大千世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B.住宅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C.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音调
D.音叉的木质共鸣箱的作用是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色
12.如图M-8所示是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甲、乙两辆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
A.7~20 s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0~5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通过的路程大
13.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对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的密度约为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g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 m/s D.教室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 80 cm
14.如图 M-9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为了方便观察到像,实验应该在明亮的地方进行
B.如果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蜡烛 B将无法与蜡烛A 的像重合
C.为了准确找到像的位置,后面的蜡烛 B也要点燃
D.将蜡烛 A 远离玻璃板,所成的像会变小
15.如图M-10 甲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a、b、c,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 )
A. b、c、a B. a、c、b
C. a、b、c D. c、b、a
1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月球被地球吸引,说明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向下
C.磁体不用接触就能相互吸引,说明物体间不接触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D.推动箱子要用力,说明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17.如图 M-11所示,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竖直放置,乙倾斜放置,此时液面恰好相平,比较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ρm>ρz B.ρm<ρz C.ρm=ρz D.无法判断
18.如图 M-12所示,有两个相同的梯形物体,它们在力的作用下,以甲、乙、丙三种方式沿相同的水平地面运动,下列对不同情况下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 > > B. > > C. >>
19.如图M-13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 ' B '为物体AB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B 在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B.物体AB在图中Ⅲ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上
C.生活中的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D.若要使像A'B'变大,则物体AB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20.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量了液体和该烧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描绘出了m-V图像,如图 M-14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烧杯的质量为40g B.60 cm 液体的质量为60 g
C.80 cm 液体的质量为 100g D.该液体的密度为
三、实验题(第21 小题8分,第22 小题8分,第23 小题8分,共24 分)
21.小明用焦距是10 cm的凸透镜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将蜡烛、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将蜡烛、透镜固定在如图 M-15 所示的位置,发现左右移动光屏始终看不到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其原因是 。
(2)纠正错误后,保持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缓慢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 (填像的特点)的实像。
(3)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右移至26 cm刻度线处,为了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应将光屏移至 (选填“40~60 cm”“50~60 cm”或“大于60 cm”)适当的位置。
(4)实验过程中,蜡烛因燃烧会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如果只允许调节凸透镜,那么可以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适当的高度,就可使烛焰的像重新呈现在光屏中央。
22.小明想知道某品牌果醋的密度,于是他和小红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 M-16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直至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果醋,测得烧杯和果醋的总质量为106g。
(3)将烧杯中部分果醋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果醋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
(4)算出果醋的密度为 kg/m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5)在步骤(3)时,若不慎将少量果醋沾在量筒口的内壁上,则测得的果醋密度将 (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23.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利用长木板、毛巾、木块、砝码及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
(1)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三次实验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 M-17甲、乙、丙所示。比较甲、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 ;比较 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如果要取得拔河比赛的胜利,组队时应选体重 (选填“大”或“小”)的同学参加比赛,同时在比赛中选用图丁中 (选填“a”“b”或“c”)类型的鞋。
四、计算题(第24小题4分,第25 小题6分,第26 小题8分,共18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
24.科考船“雪龙号”在南极考察时,在一座冰山前鸣笛后以20m/s的速度匀速驶向这座冰山,坐在船上的人4s 后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 m/s。求:
(1)科考船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鸣笛时冰山与船的距离。
25.一个空心铜球的质量为133.5g,体积为35 cm ,将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163.5g,已知铜的密度为 求:
(1)这个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2)所注入液体的密度。
26.如图 M-18 所示,某智能送药机器人空载时质量为60kg。该机器人一次最多可以配送200 kg物品,其速度最大可达到2m/s,充一次电最多可以行驶8h。求:(g取10 N/ kg)
(1)该机器人满载时配送物品的重力。
(2)若机器人满载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1,则地面对机器人的摩擦力是多少。
(3)机器人充一次电最远可以行驶的距离。
1. 1.29×10 54
2. 振动 空气 3. ③
4. (1)(4)(5)5. 图略
6. 15 7. 缩小 甲
8. 5 30 9. 变小
10. 191.2550
11. B 12. B 13. D 14. B 15. A16. C 17. A 18. C 19. D 20. B
21.(1)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与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倒立、缩小 (3)大于 60 cm (4)下
22. (1)左
(4)1.1×10
1 m 果醋的质量是1.1×10 kg
(5)偏大
23.(1)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甲、丙
(2)大 a
24. (1)80 m (2)720 m
25. (1)由 可得,铜球中铜的体积:
则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2)在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则液体的体积:
注入液体的质量: 163.5g-133.5g=30g,
所注入液体的密度:
26.(1)该机器人满载时配送物品的重力:
Get = mω g = 200 kg×10 N/ kg =2000 N。
(2)地面对机器人的摩擦力:
(60 kg+200 kg)×10 N/ kg=260 N。
(3)由 可得,机器人充一次电可以行驶的最远距离:s= vt=2m /s×8×3600 s=5.76×10 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