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光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光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2 16:2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光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 分)
1.同学间可以通过同一平面镜看到彼此,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表面发生了 。
2.下列是一些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光现象:①日食和月食;②水中倒影;③小孔成像;④池底“变浅”;⑤黑板“反光”;⑥雨后彩虹;⑦海市蜃楼。以上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均填序号)
3.小海在家中做“研究光的传播”实验。他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传播路径如图3-Z-1所示,这属于光的 (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现象。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呈直线,说明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
4.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时,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大小是 .
5.图3-Z-2是某市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6.如图3-Z-3所示,S'是人眼在P 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颗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该虚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鹅卵石真实位置在S′的下方。若在 P 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S′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 (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鹅卵石上。
7.如图3-Z-4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2m 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灯的像距离该灯为 m;若用手水平拨动转盘,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8.如图3-Z-5所示是入射光线入射到某两种介质表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AE垂直于CG,请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判断折射角的大小为 度。
9.我国唐朝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是 现象。
1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如图3-Z-6所示,在割稻时,我们能从四面八方看到稻穗,是因为光在稻穗表面发生了 反射;谷子呈现黄色是由于谷子能反射 光,而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如图3-Z-7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0°
B.平面镜成虚像是因为没有光进入人眼
C.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大的速度,这个速度为3×10 km/s
13.如图3-Z-8所示,平面镜和长 10 cm的铅笔均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15 cm,则 ( )
A.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
B.为使铅笔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平面镜应至少高10cm
C.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旋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
D.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 cm,铅笔像的位置不变
14.如图3-Z-9所示,十字路口东北角楼房上镶着面对正西南方向的平面大玻璃,一辆小车向东行驶到十字路口并向南转弯,则小车在玻璃中的行驶方向是 ( )
A.向东行驶向北转弯 B.向南行驶向西转弯
C.向北行驶向东转弯 D.向南行驶向东转弯
15.小鸟在一水深为5m 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离水面高度为3m 时,在湖水中刚好有一潜水员在水中看到了空中的小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水中的“小鸟”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潜水员看到的是小鸟变高了的虚像
C.小鸟在水中的像离小鸟8m
D.潜水员看到的“小鸟”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16.如图3-Z-10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图3-Z-11中能正确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光路的是 ( )
17.如图3-Z-12 所示,小红站在地铁的安全门外候车,平面玻璃制的安全门清晰地“映出”小红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小红走近安全门,她的像变大
C.小红远离安全门,她的像也远离安全门 D.安全门向右侧打开,她的像向右移动
18.校园文艺汇演上,一名穿红色裙子的演员正在舞台上表演,演出画面被实时投影在大银幕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银幕属于光源
B.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红色,是因为裙子吸收了红光
C.银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银幕幕布选用粗糙布料,目的是使光发生漫反射
19.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装有适量水,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形成一个光斑O,如图3-Z-13 所示,下列操作能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20.如图3-Z-14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挂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能被我们看到,所以为实像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4m
C.若被测者向平面镜靠近0.1m,则她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D.若被测者看到“E”的像开口向上,则视力表上的“E”开口向上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 分)
21.一束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如图3-Z-15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2.平静水面上的小鸟和水中的小鱼,某时刻的实际位置如图3-Z-16 所示,水面一侧C点的人眼恰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重合,以小鸟爪子A点代表小鸟,以小鱼眼睛B点代表小鱼,请画出小鸟在水中像的位置以及人眼看到小鱼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题(第23小题8分,第24 小题14分,第25 小题10分,共32 分)
23.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3-Z-17 甲所示,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 能绕垂直于CD 的ON 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 ,此时测得反射角的度数也为( ,由此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得出这个结论的不妥之处是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 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填字母)。
A.在纸板前方 B.被纸板挡住 C.仍在纸板上呈现
24.如图3-Z-18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从而便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到蜡烛 B 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 逐渐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从玻璃板的 (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到光屏上无蜡烛的像。
(5)移动蜡烛 A 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
(6)在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放置在纸上,而是向左倾斜(如图乙所示),观察到蜡烛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选填“A ”“A ”或“A ”)处。
25.如图3-Z-19 甲所示,小明同学利用光具盘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规律,经过多次实验,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入射角α
折射角β
(1)实验中,光具盘除了能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外,还具有 的作用。
(2)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
(3)根据光路可逆判断:当光以 °的入射角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时,其折射角是 。
(4)小明换用水、盐水等其他介质重做以上实验,如图乙所示,请对小明的做法进行合理评价: 。
1. 可逆 漫反射 2. ②⑤ ④⑥⑦
3.折射 同种均匀介质 4、100°
5.吸收 反射 6.折射 能
7. 4 不改变 8. 40 9. 光的色散10. 漫 黄 11. B 12. A 13. C14. D 15. B 16. D 17. C 18. D19. C 20. D 21. 图略 22. 图略
23. (1)垂直(或竖直)
(2)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A
24.(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前侧 等效替代法 (3)不变
(4)后侧 (5)寻找普遍规律 (6)A
25. (1)显示光路 (2)小于 增大 (3)45°(4)小明换用多种介质进行实验,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