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学业水平评价 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学业水平评价 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2 16:3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学业水平评价
[测试范围:第一章到第三章第二节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填空题(第1~6小题每空1分,其他小题每空2分,作图题2分,共25 分)
1.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 为参照物的。西安到洛阳的路程约为360km,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的平均速度为5m /s,合 km/h,则大约需要 h。
2.)如图QZ-1所示,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用乙刻度尺测量的结果是 ,使用刻度尺 (选填“甲”或“乙”)测量较准确。
3.如图QZ-2所示,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4位置的速度为 m/s。
4.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6m in内振动了3600次,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5.我国自主研制的“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如图 QZ-3所示。它的最大飞行速度约为3.2×10 km/h,该速度值的物理含义是 。
6.如图QZ-4所示是一款网上售卖的物理实验玩具———真空中的声音。把发音器放在垫了棉花的底座上,盖上透明罩,把注射器活塞 (选填“向外拉”或“向里推”),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说明 。
7.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标志。如图QZ-5甲所示,噪声监测仪的示数可以反映当时环境中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如图乙所示,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减弱噪声的。
8.如图QZ-6所示,眼睛看到烛焰通过小孔在薄膜上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其形成原因是 。
9.《题老人饮驴图》中有两句诗“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其中“蹄踏蹄”的情境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选填“影子”或“像”),“嘴对嘴”的情境是由光的 形成的。
10.如图QZ-7所示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睛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MN(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S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S点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小明正在写作业,忽然电灯灭了,小明想:电灯为什么会灭呢 可能是停电了吧。这里的“可能是停电了吧”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分析与论证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评估
12.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12.34 cm、12.36 cm、12.34 cm、12.46 cm,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
A.误差不可能被消除,所以四次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都存在误差
B.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5 cm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错误
D.第二个数据“12.36 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
13.如图QZ-8所示为我国“神舟九号”飞船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在轨对接后的示意图,对接完成后的组合体以7.8km/s的速度绕地球飞行。关于这个组合体,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九号”是静止的
C.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 D.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14.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 QZ-9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
A.甲车和丙车的速度是相等的 B.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C.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大 D.经过2m in,乙车和丙车相距240 m
15如图 QZ-10所示是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通过观察纸屑是否跳动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B.图乙中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图丙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图丁中通过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6.如图QZ-11甲所示是一件工艺品的示意图,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 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哨音的产生不需要物体振动
B.我们能听到哨音,是因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能改变哨音的音调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
17.小李在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得到如图 QZ-12所示的实验现象,此时入射角为4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射角为40°
B.若增大入射角,反射角随之增大
C.若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旋转15°,反射角的大小变化30°
D.若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旋转15°,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30°
18.夜间开车时汽车灯光能照亮前方的柏油马路,使司机能看清路面。但刚下过雨的路面十分潮湿,司机几乎看不到路面被照亮,甚至感觉车灯未开。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下雨后路面很黑,不反射光 B.路面潮湿,不反射光
C.灯光在潮湿的路面上主要发生了漫反射 D.灯光在潮湿的路面上主要发生了镜面反射
19.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沿一条直线传播(如图QZ-13所示);②用漏斗沿容器壁向水中慢慢注入浓盐水,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又沿直线传播。该实验的目的是得到下列结论中的 ( )
A.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B.光在盐水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液体中都可以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0.倒车雷达是汽车泊车或者倒车时的安全辅助装置,可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它的工作原理是在车的后保险杠设置雷达侦测器(超声波感应器),侦测出离车最近的障碍物距离,并发出警笛声来警告驾驶员。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车子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侦测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2ms,则车离障碍物的距离为0.34 m
B.若侦测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2ms,则车离障碍物的距离为0.68m
C.若车离障碍物的距离为1.02m,侦测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3ms
D.若车离障碍物的距离为1.02m,侦测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30ms
三、实验题(第21 小题6分,第22 小题6分,第23 小题8分,共20 分)
2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路程/m 时间/s 平均速度
l c=0.5 vtc
(1)如图QZ-14所示,让小球从A处沿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滚下,B为斜面的中点。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则小球通过 BC段的平均速度 vx= m/s。
(2)为了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应选择坡度较 (选填“平缓”或“陡峭”)的斜面。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1 s时的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
22.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实验器材有:可旋转的光屏(如图 QZ-15甲所示,光屏的A、B两部分均可绕轴ON 旋转)、平面镜和激光笔。如图乙所示,将光屏立放在水平放置的镜面上,让激光笔发出的光沿光屏A 入射到O点。
(1)实验中,光屏 A 是用来呈现 光线的。
(2)旋转光屏 A到位置1时,也同时需要旋转光屏 B 到位置3才能观察到完整光路,通过以上操作过程可知,要观察完整的光路,光屏A、B两部分旋转后要处于 .
(3)记录多次实验光路,进一步研究发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转轴ON对称,这条过入射点并 于镜面的直线ON 叫做 ,根据这条线便可以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 和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 QZ-16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若实验时,因光线较暗,看不清棋子的像,用光源把棋子 (选填“A”或“B”)照亮,棋子的像会更清晰。
(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需要再增加实验器材——光屏,若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光屏上有像,则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 O '(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玻璃板中的像相对于A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四、计算题(第24 小题7分,第25 小题9分,第26 小题9分,共25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
24.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这里声速是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时的速度,为340m/s)。中国自主设计的歼-20隐形战斗机的飞行速度能达到2 马赫,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 km,则这架战斗机从广州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
25.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转为红色,经一定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 v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 QZ-17 所示。求:
(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驶过的距离。
(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滑行的距离。
(3)若驾驶员饮酒,从发现红灯到汽车完全停止共前进了15 m,则此时的反应时间是多少。
26.如图 QZ-18所示,长度为150 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火车在其车头距离桥头200m处鸣笛,鸣笛5s 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 s后,车尾驶过桥尾。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火车的速度。
(2)大桥的长度。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1. 马(或诗人自己) 18 20
2. 2.80 cm 乙 3. 匀速 0.9 4. 不能
5. 该导弹1 h飞行的最大距离是3.2×10 km
6.向外拉 真空不能传声
7.响度 声源处
8.倒立 光的直线传播
9.影子 反射 10.图略
11. B 12. B 13. B 14. C 15. D16. B 17. C 18. D 19. D 20. A21. (1)1.2 (2)平缓 小于
22. (1)入射 (2)同一平面内
(3)垂直 法线
23. (1)竖直 (2)A (3)不能 (4)不
24.战斗机的飞行速度:
v=340m/s×2=680 m/s;
广州到北京的距离:
s=1700 km=1.7×10 m,
根据 可得,这架战斗机从广州到北京所用的时间: 2500 s。
25. (1)5m (2)5m (3)l s
26. (1)40 m/s(2)1050 m (3)750 m
学业水平评价(四)
1.折射 凸透镜 2. A 焦点
3.乙发散 4.投影仪(或幻灯机)靠近5. 缩小 6. 戊、丙、乙
7. 8cm 8.缩小 虚 9.缩小 向后缩
10. 乙 凹 11. D 12. B 13. C
14. A 15. B 16. C 17. B 18. B
19. B 20. D 21. 图略
22.如图所示
23. (1)小 (2)材料
(3)折射 红
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程度小
24. (1)10.0 (2)放大 投影仪
(3)右 (4)近视
(5)将蜡烛向上移动(或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
25.(1)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靠近
(2)①乙 乙 ②丙 ③大于 发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