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乡土中国-差序格局》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乡土中国-差序格局》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2 15:4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
整本书阅读·精读探究专题课件
你能说出家庭关系中多少亲戚的称呼?按一定的顺序说。你排序的标准是什么?
排序标准:亲疏、血缘关系不同。
1.精读第四章、第五章,理解乡土社会的伦常格局——“差序格局”的含义、特点与形成原因。
2.梳理论证思路,绘制各章思维导图。
3.体会中国文化中“差序格局”的意义和影响,并学会迁移。
任务一
初读感知,理清思路
结构层次 层次内容
第1-3段 提出中国社会中存在“私”的问题,从而引出对社会结构格局的分析。
第4-10段 从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的层面来解释“差序格局”的内涵与特点。
第11-19段 从文化层面阐释“差序格局”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20段 总结全文,重申“差序格局”下社会关系的内涵,呼应开头“私”的问题。
速读《差序格局》,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任务二
精读文本,深入理解
1.阅读第二、三部分,看看作者是怎样解说“差序格局”的?完成下表。
西洋社会 中国乡土社会
团体格局
(“捆柴”)
界限分明
家庭
(集体主义)
以集体为中心
权利与义务
西洋社会 中国乡土社会
团体格局
(“捆柴”)
界限分明
家庭
(集体主义)
以集体为中心
权利与义务
作者用概念对比的方法解说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
“水波纹”
(伸缩自如)
(亲属)
自我主义
(以己为中心)
地缘关系
展示交流:
2.团体格局和差序格局有什么区别呢?
团体格局 差序格局
形式
起源
道德 基础
道德 体系
普遍 标准
像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
像一圈圈荡开的波纹
西洋社会的结构模式
乡土社会的结构模式
以团体利益为核心,同时主张个人主义
一切价值以“己”作为中心,主张自我主义
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团体、群己界限分明
维系着私人的逻辑
彼此关系相对,具有伸缩性
依靠“法”维持这一格局
依靠“礼”维持这一格局
3.请你结合本章以及下列儒家典籍中的材料,思考“差序格局”的特点。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差序格局 儒家思想
波纹图 伦(沦)
愈推愈远,愈推愈薄 推己及人
可伸缩 推己及人
以自己为中心 自我主义:杨朱——小己
孔子——大己
差序格局的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②经济水平
③传统文化中的“差等”关系概念的影响
①生活上的亲缘、地缘关系
明确:
4.给“差序格局”下个定义。
是以“己”为中心,在生活中与他人之间的亲疏构成的社会关系的同心圆,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人和人来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差序,由此形成的社会格局就是差序格局。
任务三
探究论证思路,绘制思维导图
作者是如何把“差序格局”这个概念论述清楚的?请你为《差序格局》思维导图的绘制。注意概念、观点、材料间的逻辑关系。
差序格局
问题的提出
因私害公现象普遍
因私害公的后果
社会结构格局
西洋社会“捆柴式”团体格局
乡土社会“同心圆水波式”差序格局
成员对团体关系相同
团体有界限,界限分明
解说
特点
乡土社会中家的范围因时因地伸缩
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类似“同心圆波纹”
乡土社会中地缘关系类似“同心圆波纹”
不同于杨朱的自我主义
以己为核心、推己及人
群己界限模糊
有差等的次序
不同于耶稣、墨子的一放不可收义
克己
问题的解决
思维导图示例
对比
分析
任务四
结合现实,延伸讨论
“断粮了我们支援你!”
“有状况及时说, 我电话不关机! ”
“食物咋办? 我们可以帮你们送到电梯门口放着。 ”
——《宁波晚报》2020年1月25日报道的《宁波一家人武汉回来就自我隔离! 微信群里发了个消息, 万万想不到的是……》
1.下列报道中的“温暖互助”体现了“ 差序格局”还是“ 团体格局”的优势?
明确:
“邻里”本就是差序格局中的一个圈,由小家“推己及人”到大楼,不能出门,家族圈变为邻里圈,体现了差序格局伸缩自如的灵活性;其中也有自身现实利益的考虑(若无人伸出援手,被隔离者迫于生存无奈出门),可能被感染。
而“团体格局”在疫情中的作用——出于“自身现实利益的考虑”,邻里间、同乡会、校友会等“熟人”承担起了相应的公共责任。体现了“团体格局” 社会结构中,更多人出于理性,为了他人可以承担损失(牺牲)自己的代价。 比如社区,在疫情中承担了政府应该尽到的社会责任。
明确:
二者有相互融合的趋势,两种结构各有利弊,应发挥各自优势促进社会变得更好。但是我们中国的历史太厚重了,惯性太大了,以至于“关系”已经成为外人观察中国社会的必经之途。
2.本书写成于20世纪40年代,八十年后的今天,“自给自足”的环境已经不复存在,以“差序格局”构建的“熟人社会”是否依旧是中国社会的主导?我们是否应该推动中国社会从“熟人社会”到“公民社会”的转型?
3.运用第五章的观点,分析“智子疑邻”这一故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差序格局中的道德缺乏固定的价值标准
道德和法律因私人关系远近而具有伸缩性
富人
邻人之父
富人之子
【提示】
基本概况
内容框架
各章精要
要点归纳
检测运用
随着城市化和互联网时代来临,以乡土性为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从朋友圈的类型可见,一个人的社交圈不再单纯隶属于以亲属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格局,而是融入了有着团体格局特征的的社群因素,表现出一种复合性。
4.微信朋友圈是否是差序格局的一种表现?
1.找出重要概念,结合内容理解内涵。
3.画出思维导图。
4.运用书中所阐释的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阅读方法
2.概括各章中作者的观点,归纳分论点。
再读鲁迅的小说《祝福》,请大家试着用“差序格局”的概念去解释《祝福》中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及其死因。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