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乡土中国》导读课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乡土中国》导读课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2 15:4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乡土中国》开卷
整本书阅读导读教学课件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种菜?
中国人为什么讲究落叶归根?
中国人为什么看重团圆?
中国人为什么有浓重的家族意识?
中国人为什么讲究礼尚往来?
关于中国社会的诸多“秘密”,都在这本薄薄的《乡土中国》里。这是社会学家费孝通留给中国的宝贵精神与文化遗产。
1.初步了解阅读《 乡土中国》社会学意义。
2.初步整本书的写作背景。
3.了解学术类著作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4.根据《乡土中国》阅读要求形成阅读计划。
《乡土中国》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
《乡土中国》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是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乡土中国》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
作者
写作
背景
体裁
内容
价值
影响
特色
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 的课程内容。最初他以美国教材为参考授课,后利用自己的社会调查成果重起炉灶,以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为对象进行研究。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14篇文章后辑录而成。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志在富民。
费孝通,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社会学论著(社科类学术著作)。
内容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变迁等各方面。
概念,比较,理论与实际结合
思想独到深刻,论述深入浅出。
社会学本土化的重要论著。
对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具有开创性意义。
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著名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祖籍江苏吴江。
资料补充
曾获国际赫胥黎奖奖章、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美国马林诺夫斯基纪念奖、菲律宾“麦格赛”社会领袖奖等奖项。
《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民族与社会》《行行重行行》《乡土重建》等。
费孝通(1910—2005)
身份概况
1936年赴英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副教务长。1949年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等职。
生平经历
出版著作
获奖概况
他的《乡土中国》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他的《江村经济》让世界从不同角度定义中国的生产方式。他《行行重行行》,怀着一颗“志在富民”的仁心,总结出了包括“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在内的多个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包括浦东、黄河上游、南方丝绸之路在内的多个区域经济的布局和发展。他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定义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核心理论框架。他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他对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战略思考、他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世界设想,都将指引着我们坚实地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
社会贡献
我们为什么要读《乡土中国》这本书?
年轻的人从此种阅读之中可以了解到中国基层社会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由此而可以抓住事物的本质,不会为变动不居的社会现象所左右;而年长的人在此阅读之中会感同身受地领会到中国社会自身的变与不变的辩证。在一种前后、上下以及左右的社会与文化的比较之中,切实感受到乡土中国其真正的存在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旭东
只要你谈论中国,这本书总也是无法真正可以绕来去的。显然,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字上的通俗易懂且内涵丰富,更为重要的还是它所揭示出来的中国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搁置许多空洞的讨论,成为直观这个世界的一把钥匙。
  我当时在大学里讲课,不喜欢用现存的课本,而企图利用和青年学生们的接触机会,探索一些我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课题。那时年轻,有点初生之犊的闯劲,无所顾忌地想打开一些还没有人闯过的知识领域。我借“乡村社会学”这讲台来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我是一面探索一面讲的,所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所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没有经过琢磨,大胆朴素。
1936年的费孝通
我们怎样来阅读《乡土中国》这本书?
1.读前言,了解写作意图
  我敢于在讲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
——《重刊序言》
1984年10月11日
 以我个人在社会学门内的工作说,这是我所努力的第二期。第一期的工作是实地的社区研究。我离开清华大学研究院之后就选择了这方面。二十四年(民国二十四年,即1935年)的夏天,我和前妻王同惠女士一同到广西瑶山去研究当地瑶民的生活。那年冬天在山里遭遇了不幸,前妻未获生回,我亦负伤,一直在广州医院度过了春天才北返。
三十七年(1948)2月14日于清华胜因院
费孝通与王同惠
2.读后记,了解写作背景
《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
《差序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别》
《礼治秩序》 《无讼》
《血缘和地缘》 《从欲望到需要》
乡土本色
《无为政治》 《长老统治》《名实的分离》
总论
文化基础
伦常格局
家庭伦理
社会规范
权力结构
社会变革
分述
源 流
涉及社会各个层面
3.阅读目录,了解内容框架
序号 阅读方法 要达到的阅读目标
1 浏览、跳读 了解《乡土中国》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概括、提要 概括提炼《乡土中国》的主要内容、各章节观点
3 分类、归纳 把握《乡土中国》的主要论证思路、研究方法
4 比较、推理 学习作者的主要观点、论证技巧
5 质疑、批判 审视作者的主要观点、判断其得失正误以及是否偏颇
6 创新、创造 生成关于《乡土中国》的思维成果、评价观点等。
4.学术著作的阅读方法
学术著作阅读之课标要求
《乡土中国》阅读目标
梳理全书纲目及其关联,做出内容提要
理解大意,把握重要观点
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
探究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1.了解《乡土中国》全书概况、内容框架,写出内容提要。
2.了解乡土社会特点,把握作者观点。
3.理解关键概念,运用书中理论与方法,探究本书现实意义。
4.梳理整本书的论述逻辑。
1.对标要求
序号 章节名称 主要内容 时长 阅读背景及方法 阅读心得





《乡土中国》全书约72000字,建议分两轮阅读:第一轮先按章节速读,第二轮精读,共分5次读完全书,并在阅读过程中填写下列表格。
2.制定阅读计划
(1)掌握学术著作的阅读方法,完成本书阅读任务清单。
(2)假如让你向你母校的经典读书会社团推介这本书,你该如何进行介绍?请拟出至少四个理由,写一份推介文案。
 
3.作业
阅读任务清单
1.任选一篇绘制思维导图,了解作者的论证观点、思路及逻辑结构。
2.阅读《乡土本色》,试分析乡土社会的正面和负面效应。
3. 阅读《礼治秩序》,分析“礼治”和“法治”的区别与联系。
4.阅读《名实的分离》,简析中国社会的“名”和“实”是怎么分离的?
5. 阅读《从欲望到需要》,简析为什么在今天这样高度发达的时代,仍然需要计划?
6. 分析“差序格局”与乡土社会“私”的社会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读全书,小组合作归纳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特征,并逐条列出。
7. 作者在《血缘和地缘》中提出“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请试着分析作者的思路。
8.研读部分章节,通过小组讨论、查阅资料掌握书中“乡土性、土气、礼俗社会、无讼、无为政治、小农经营、熟人社会、差序格局、地缘关系、群己关系、感情定向、横暴权利、同意权利”等核心概念的含义。
9.找出并圈画《乡土中国》一书中描写与你的认知相背离的内容,分析其深层原因,并形成自我正确认知。
10.阅读全书后,请你对费孝通先生为人处世及治学的特点进行简要阐释。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