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专项复习】-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小古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专项复习】-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小古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3 11:5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专项复习】小古文阅读-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古诗文阅读
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   》。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道旁李 道理 B.吾盾之坚 坚持
C.弗能应也 回应 D.孔君平诣其父 造诣
3.根据文言文内容完成表格。
人物 这样想 这样说
孔君平 杨梅的第一个字是   ,杨氏子姓   ,我可以这样逗逗他。    
杨氏子 夫子在   上做文章,我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我感受到杨氏子是一个   的孩子。
《论语》四则
(1)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子贡问友,子曰:“忠告①而善道②之。不可则止,毋③自辱焉。”——《论语·颜渊》 (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④,以友辅仁⑤。”——《论语·颜渊》 (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⑥,友多闻,益矣。友便辟(pián pì)⑦,友善柔⑧,友便佞(pián nìng)⑨,损矣。”——《论语·季氏》
【注释】①忠告:真诚劝告。②善道:委婉引导。③毋:不要。④以文会友:通过学问结交朋友。⑤辅仁:培养仁德。⑥谅:诚信。⑦便辟:谄媚逢迎。⑧善柔:表面友善背后诽谤。⑨便佞:花言巧语。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言而有信(  )
A.书信
B.信用
②毋自辱焉(  )
A.侮辱
B.欺辱
5.梳理四则《论语》,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下列表格,填序号。
文本序号 (1) (2) (3) (4)
发表观点的人:A.孔子 B.曾子 C.子夏                
观点内容:A.择友之慎 B.交友之道                
6.对曾子交朋友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君子应该只取有学问的人做朋友。
B.君子以学问结交朋友,通过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来培养仁德。
C.君子常常跟朋友相聚,也喜欢帮助朋友。
7.根据第(4)则《论语》判断下列言论,在益友后用“正确”表示,损友后用“错误”表示。
①友A:“正直和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②友B:“只要能获取利益,可以忽略采取的手段。”   
我们还学过《论语》中的一句话,也在告诉我们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
8.小华邀请小明一起参加班级的环保小队,小明怕占用课余时间不想参加,小华耐心劝说后,小明还是不愿意,小华就放弃了,他认为“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你同意小华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主仆对
主人侍仆甚薄,衣食常不周①。仆闻秋蝉鸣,问主人曰:“此鸣者何物?”主人曰:“蝉也。”仆曰:“蝉食何物?”主人曰:“吸风饮露耳。”仆问:“蝉着②衣否?”主人曰:“不用。”仆曰:“此蝉正好跟我主人。”
【注释】①周:周到。②着:穿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主人侍仆甚薄,衣食常不周。
薄:   
整句话的意思:   
10.短文主要通过人物的   描写,将人物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文中的主人是个   的人,仆人是一个   的人。
小古文阅读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①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②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执:握、拿。②俄:不久,一会儿。③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11.文中“有执长竿入城门者“中的“者“,与下面选项中意思不一样的是(  )。
A.宋人有耕者 B.有习《兵法》者
C.二者皆不可得 D.读者
1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
13.一位老父教给他方法,请用波浪线把老父的方法画出来。
14.如果你在现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请用“讲道理和教方法“来劝他们。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荆公改字
王荆公①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眷风又绿江南岸,明 月何时照我还。”吴中②士人家藏其草③。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 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注释】①王荆公:王安石,字介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在他罢相后被封为 荆国公。②吴中:苏州。③草:草稿。
15.请选择以下加点字的意思。
①复圈去而改为“入”(  )
A.复习 B.又 C.重复
②旋改为“满”(  )
A.旋转
B.返回
C.再次
③凡如是十许字(  )
A.总共
B.平凡
C.凡是
16.请将王荆公改字的过程补充完整。
到→   →   →   →绿
17.你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用得好吗?为什么
18.从王荆公改字的故事,你感受到了诗人   的精神。
文言文阅读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文侯与虞人期③猎。是日④,饮酒乐,天雨⑤。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⑥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⑦之。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官。③期:约定。④是日:这天。⑤雨(yù):下雨。⑥焉:哪里。⑦罢:取消。
1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吾与虞人期猎   
岂可   
乃往   
20.左右阻止魏文侯外出打猎的两个理由分别是什么?
21.作者写这个故事,主要是为了说明魏文侯(  )。
A.爱喝酒 B.爱打猎 C.讲诚信 D.力气大
诸葛恪(kè)得驴①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②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③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④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权乃以⑤驴赐恪。
【注释】①选自《三国志》。②瑾:诸葛瑾,字子瑜,诸葛恪之父。③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孙吴建立者。④益:增加。⑤以:将。
2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恪续其下”的“续”是继续的意思。   
②“权乃以驴赐恪”和“乃呼儿出”中的“乃”意思相同。   
③“恪/父瑾而/长似驴”这句话标出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   
23.用自己的话写出句子的意思。
举坐欢笑。
24.读了选文,小伙伴们展开讨论,请完成他们的对话。
诸葛亮看到驴的脸上贴了“诸葛子瑜”的纸条时,他便跪下向孙权请求   ,做得太巧妙了!
读者这个故事,我想起了这个学期学过的《杨氏之子》中的杨氏子,他的应答幽默风趣,真是个   的孩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①者,先自度②其足,而置③之其坐。至之④市,而忘操⑤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⑥,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履:鞋子。②度:测量。③置:放,搁在。④至之:等去到。⑤操:拿⑥罢:散了。
25.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
誉:   或:    持:    
26.“自相矛盾”中“矛”是象形字,金文的字形就像古兵器长矛的形状。此字始见于西 周,关于“矛”的演变,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②③ 矛 ④。
A.②④①③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27.《自相矛盾》的卖矛与盾者和《郑人买履》的买鞋人都很可笑, 卖矛与盾者的可笑 之处在      ;买鞋人的可笑之处在    。
28.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选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世说新语 言语》
2.C
3.杨;杨;此是君家果;姓氏;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聪惠、机敏、有礼貌
【答案】4.B,A
5.C;A;B;A;B;B;B;A
6.B
7.正确;错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8.我同意他的做法。小华作为朋友,已经尽到责任,正如孔子所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她不再勉强,体现了小华对朋友的理解和尊重,也避免了朋友间的矛盾。因此,我认为小华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答案】9.薄:刻薄。;主人对待仆人非常刻薄,衣服和食物常常不周全。
10.语言;吝啬(刻薄);机智
【答案】11.C
12.刚开始竖着拿长竿,进不了,横着本长节,也进不了
13.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14.我想对他们说:遇到问题应多观察、多思考,学会变通。(言之有理即可)横向斜扛法:将长竿横向斜扛在肩头(类似扛锄头的姿势)。使竿的一端略高、一端略低,侧身沿城门对角线方向缓慢通过。平板车运输:将长竿平放在平板小车上,推车直行通过城门(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5.BCA
16.过;入;满
17.用得好。“绿” 字将春风当作有生命力、能染色的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吹过,江南大地逐渐变绿的动态变化过程,展现出江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比 “到”“过”“入”“满” 等字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把无形的春风化为有形的色彩,让诗句更富表现力 。
18.严谨认真、精益求精
【答案】19.打猎;难道;于是,就
20.①今日饮酒乐(今天喝酒正高兴);②天又雨(天又下着雨)。
21.C
【答案】22.错误;正确;错误
23.全场的人都欢笑起来。
24.乞请笔在 “诸葛子瑜” 后面增加 “之驴” 两字;聪慧、机敏
【答案】25.夸耀;有的人;拿
26.D
27.夸大其词;前后说法矛盾,无法自圆其说;迷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不知灵活变通
28.宋国有个农夫,田里有树桩,兔子撞桩而死,他便放下农具守株,盼再获兔子,最后田地荒芜,被人嘲笑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