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测量:长度与时间 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测量:长度与时间 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2 17:2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测量:长度与时间
第 1 课时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 1 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1m = nm,60 μm= dm= km。
2.(教材变式题)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符号。
(1)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70 。
(2)教学楼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0 。
(3)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0 。
(4)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3 。
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25 mm=25 mm×0.001=0.025 m
B.25 mm=25×0.001=0.025m
C.25 mm=25×0.01 m=0.25m
知识点 2 长度的测量
4.关于刻度尺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使用,应该更换
B.读数时,应该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C.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5.如图1-3-1所示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
6.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的情景如图1-3-2 所示,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7.小芳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了测量,记录结果为15.84 cm,根据记录结果判定她所用刻度尺 的 分 度 值 是 ,准确 值 是 cm,估读值是 cm。
知识点 3 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8.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时间单位还有 、 等,其中1 h= min= s。
9.如图1-3-3所示是两种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其中甲表叫 ,大表盘的每小格代表的时间是 ,此时甲表的读数是 ;乙表叫手表,它的分度值是 。若体育课上要测量跑200 m的时间,应用 表;要测一集电视连续剧的时间,应用 (后两空均选填“甲”或“乙”)表。
10.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 )
A.5m in B.3 min
C.46 s D.10s
B规律方法综合练 能力达标
11.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作为国际友好使者,在对外友好关系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熊猫宝宝刚出生时体重仅有 100g左右。请你根据图1-3-4中信息,估测刚出生的熊猫的头部直径约为 ( )
A.2.5mm B.2.5cm
C.5cm D.10 cm
12.某同学用分度值是 1 cm的刻度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则下列测量结果中读数正确的是 ( )
A.0.32 m B.1.2mm
C.7.56 dm D.0.69 cm
13.小明的身高为160 cm,他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其中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
A.教室长5臂展,约8 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宽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4非,约2.8m(非: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八年级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 cm
14.小明想给窗户配上一块玻璃,则下列测量工具中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适的是 ( )
A.分度值是1mm,量程是0~20cm 的直尺
B.分度值是1 cm,量程是0~15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 m,量程是0~2m 的钢卷尺
D.游标卡尺
15.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刑侦队警察往往用这个方法估测作案嫌疑人的身高。如图1-3-5所示是作案嫌疑人在现场留下的脚印,警察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作案嫌疑人脚掌的长度是 cm。
16.如图 1-3-6所示,小明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图中的读数方法中 (选填“A”“B”或“C”)是正确的;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木块的长度是 cm。若用其他两种读数方法, (选填“A”“B”或“C”)的测量结果将偏大, (选填“A”“B”或“C”)的测量结果将偏小。
17.如图1-3-7所示,该秒表的大表盘一周为 s,每小格表示 s;小表盘一周为 min,每小格表示 min。此时该秒表的示数为 s。
18.如图1-3-8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
(1)A尺与B 尺的不同在于 。
(2)在A 尺中读出物体的长度是 。
(3)在B 尺中可以更准确地读出物体的长度是 。
(4)对比以上两次测量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 决定。
创新情境拓展练 素养提升
19.[科学推理]在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若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 2 课时 误差 长度的特殊测量
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 1 误差
1.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做法会造成测量误差的是 ( )
A.刻度尺未放正
B.测量者在读数时,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成90°角
C.刻度尺未紧贴被测物体
D.测量者对分度值下一位估读时不准
2.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测量仪器的不规范操作会造成实验误差
B.精心设计,并使用科学的实验测量方法,就不会产生误差
C.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3.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笔记本的长度进行了三次测量,结果分别为25.46 cm、25.45 cm、25.47 cm,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该笔记本的长度应记为 cm。
4.小明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同一 物体 的长 度,记录的数 据分别为45.31 cm、45.32 cm、45.82 cm、45.30 cm,其中有一个错误数据为 cm;去除该错误数据后,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cm;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 。
知识点 2 长度的特殊测量
5.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如图 1-3-9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
6.要测量如图1-3-10 所示曲线 MN 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 )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的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和 B选项中一样
D.以上都不可取
7.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分别说出了各自的观点,你认为合理且可行的是 ( )
A.甲:直接用三角板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B.乙:先测量2张纸的厚度
C.丙:先测量同类50张纸的厚度
D.丁:先测量同类10000 张纸的厚度
8.如图1-3-11 所示,将铁丝紧密地缠绕在铅笔上,共缠绕 38圈,读出 38 圈铁丝的长度为 cm,铁丝的直径是 cm;如果测量时缠绕得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B规律方法综合练 能力达标
9.用密绕法测同一根细铜丝的直径,如图1-3-12 所示,一种是密绕在锥形圆珠笔上,一种是密绕在圆柱形铅笔上,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相比 ( )
A.甲偏大 B.甲偏小
C.甲、乙一样 D.都有可能
10.如图1-3-13 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某管状工件的管壁厚度,则测量结果是 ( )
A.5.0mm B.4.50mm
C.19.0mm D.24.00 mm
11.对以下实验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缠绕,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偏大
C.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时,若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课本一端,测量结果会偏大
D.用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若裁判员将卷尺拉得太松,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12.下列测量方法中错误的是 ( )
A.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可除去两封面,数出页码1~100,测出这一叠纸的厚度为d,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B.测量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数出周长为L的车轮转过的圈数N,则自行车通过的路程为 NL
C.测一枚硬币的厚度,可测出10枚相同面值硬币的厚度为D,则一枚硬币的厚度为D
D.测量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测出来回摆动10次的时间为 t,则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为
13.下列测量圆柱体底面周长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底面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点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底面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紧绕一圈,量出圆柱体上这段丝线的长度即是圆柱体底面的周长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底面的周长
14.如图1-3-14所示为用圆规测曲线长度的一种方法,先将圆规两脚分开,再用圆规脚分割曲线,记下分割的总段数n,然后测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l,那么曲线的长度L= 。甲、乙两名同学用上述方法分别测量同一曲线的长度,他们分别选取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5mm 、10 mm,他们的测量方法、读数、记录、计算均正确,但两人测得的结果却不同, (选填“甲”或“乙”)同学的测量结果较准确,测量结果都 (选填“偏大”或“偏小”)。
创新情境拓展练 素养提升
15.[科学思维]常用的卷筒纸是紧密地绕成筒状的,如图1-3-15 所示,小明同学想在不把纸放开的前提下,测量整卷纸的长度。他设计的方案如下:
(1)将同类纸折叠n层,用刻度尺测得总厚度为d,则单层纸的厚度为 。设纸的宽度为s,整卷纸的长为L,则卷筒纸的体积可表示为V= 。
(2)用刻度尺测得卷筒纸的外半径为 R,内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体积可表示为V= 。
(3)由以上两式整理得,整卷纸的长度可表示为L= 。
第三节 测量:长度与时间
第1课时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 米 m 10 6×10 6×10 ξ
2. (1)m (2) dm (3) cm (4) mm
3. D 4. A 5. B
6. 1m m 3.55(3.54~3.56均可)
7. 1m m 15.8 0.04
8. 秒 s 时(h) 分(min) 60 3600
9.秒表 0.5s 5 min 10 s 1 min甲 乙
10. C 11. B 12. C 13. A 14. C15. 0.1 25.10
16. B 1m m 3.45(3.44~3.46均可)A C
17. 30 0.1 15 0.5 228.7
18. (1)分度值不同 (2)3.7 cm(或3.6 cm)(3)3.63 cm(3.62~3.64 cm均可)
(4)分度值
19. B
第 2 课时 误差 长度的特殊测量
1. D 2. D 3. 1 25.46
4.45.8245.31 减小误差
5. D 6. B 7. C
8. 5.000.13 偏大
9. C 10. A 11. C 12. A 13. D
14. nl 甲 偏小
15. (1)d∥ Lad(2)πs(R -r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