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考点培优】一、声音是什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章节考点培优】一、声音是什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3 07:2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苏科版(2024)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是什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
B.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声波、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光线、磁感线都是真实存在的曲线
2.声音在空气、煤油、水、铁中传播相等的距离,所用时间最少的是(  )
A.水中 B.空气中 C.铁中 D.煤油中
3.图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  )
A.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 B.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C.都是噪音 D.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4.下面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是(  )
A.影子的形成 B.小孔成像
C.看不见高墙后在的物体 D.闪电后才听到雷声
5.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波是一种波,它能在真空中传播
B.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安装双层玻璃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碎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6.温度计构造中用细小玻璃管内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变化. 下列做法中也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
A.用薄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B.抽取放有发声手机的广口瓶中的空气,验证真空不能传声
C.借助“光线”来研究光的传播路径与方向
D.用小纸屑的跳动来显示音箱的振动
7.如图所示的是一款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歌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B.根据音调可以判断出是哪个歌手的歌声
C.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
D.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幅决定音调的高低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弹钢琴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D.振动产生声音,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9.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0.如图所示,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的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测速仪收到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a、b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第一次反射信号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B.汽车第二次反射信号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C.汽车反射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为T
D.汽车的速度为
二、填空题
11.男生说话声音较粗狂,女生说法声音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时    不同,一艘测量船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发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4s,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处海底深度是    m.
12.古诗词“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人们是根据声音的   来辨别黄莺啼声,此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扇动的声音是由于蝴蝶翅膀振动的   低。
13.去延安旅游,看安塞腰鼓,鼓声是由于鼓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14.
物质 温度(℃) 速度(m/s)
空气 20 340
水 20 1450
松木 20 3320
铁 20 4900
某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见表). 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当气温为20℃时,小组中的一位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管的另一端的同学最多能听到    次敲击声.如果听到最后一次敲击声离敲击时间为1.2s,则这条直铁管长约为    m.
15.祥符区、杞县和兰考的人们说话声有明显的不同,是因他们说话声的   不同。祥符区世纪广场有很多广场舞的爱好者(如图所示),跳舞时的激情乐曲是   传入跳舞者人耳的,中考时期,广场舞活动要停止,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
16.《诗经》有云:“伯氏吹埙(xūn),仲氏吹篪(chí)”。其中的“埙”是我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多用陶土烧制而成,形状如鸡蛋,如图所示。演奏者吹埙的声音主要是由埙内空气柱   产生的,通过   传播进入到人耳。
17.汽车匀速驶向山下的隧道,在距洞口1750m处按响喇叭,10s后听到回声,则汽车的速度是   m/s,听到回声处距洞口   m(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8.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航天员要用对讲机说话的原因是    ;
(4)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形可知:图甲和图乙的声音   相同。图甲和图丙声音的    相同。(选填“音调”或“响度”)
19.声音传播的快慢叫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   m/s,在水中约为   m/s,在钢铁中更快,可达   m/s,可见一般来说:V气   V液   V固.
20.高速公路上安装的测速仪正在测速,测速仪间隔相等的时间t0就向公路发出短促的超声信号。如图,笔直公路上甲、乙两车正向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至接收到经甲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至接收到经乙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8s,第一次信号刚到达甲时甲的位置为A,刚到达乙时乙的位置为B,则AB相距m;间隔t0测速仪发出第二次信号,用时0.4s刚好同时接收到甲、乙两车反射回来的信号,此时两车正处于超车平行行驶,已知v甲︰v乙=8︰17,超声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整个测速过程两车都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则甲车的速度为m/s。
三、作图题
21.小华同学利用音叉和乒乓球做了如下实验:
(1)敲击音叉,让发声的音叉接触竖直悬挂的乒乓球(如图所示),乒乓球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   。
(2)相比第(1)次实验,小华用更大的力度敲击音叉,他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更大,此时他听到音叉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也随之改变。
四、实验探究题
22.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晨同学进行以下实验:
(1)图甲:轻敲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用乒乓球是为了将   (选填“乒乓球”或“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能更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或“转换法”)
(2)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时,与左边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也可以说明声音具有   。
(3)在月球上进行图乙实验,与左边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   (选填“会”或“不会”)被弹起来。
2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确的.
五、计算题
24.高速公路已广泛应用ETC收费系统,可以对车辆实现无需停车即能完成收费。现有一辆汽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30min后到达收费站,在ETC通道的A点开始一直减速,运动至ETC收费岛边界B点,再用了9s匀速通过长为45m的ETC收费岛,其示意图如图乙所示。求:
(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
(2)如图甲所示ETC收费岛限速20km/h,通过计算判断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时有没有超速?
(3)汽车从高速路下道进入国道后以72km/h的速度向一山崖前进,途中鸣了一声笛,5s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当司机听到回声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
25.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向正前方的隧道开去,在距离隧道 时鸣笛,经过 后听到隧道上方的山崖反射过来的回声(设当时的声速为 ),如图所示.求:
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隧道口多远?
六、综合题
26.某科技兴趣小组制作了一艘小潜水艇.为了测定该潜水艇的下潜深度,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压U=12V;R0是阻值为20Ω的定值电阻;A为深度表,其实质是一只量程为0~100mA的电流表;R是一种压力传感器,它用于感应压力的受力面积为60cm2,且所能承受的压力足够大,其阻值R随压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问:
(1)当该潜水艇浮在水面(压力传感器未浸入水中)时,电路中的电流多大?
(2)图甲电路能测量的最大深度是多少米?
(3)在不更换压力传感器的情况下,为了增大图甲电路所能'测量的最大深度,应对该电路怎样进行改进?(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七、简答题
27.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声.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速度是1500m/s,此处海水大约有多深?
28.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A
【解答】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故A正确;
B.物体的速度增大时质量不变,则惯性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声波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磁感线不存在,是人为引入的描述磁场分布的曲线,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判断;
B.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
C.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D.根据磁感线和光线的定义判断。
2.C
【解答】解: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因为空气是气体,煤油和水是液体,铁是固体,所以声音在空气、煤油、水、铁中传播相等的距离,所用时间最少的是在铁中.
故选C.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3.D
【解答】同学们唱歌是声带在振动;瀑布冲击水面发声是水在振动;切割时的声音是切割机在振动;青蛙鸣叫声是气囊在振动.归纳得出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分析的能力,通过四幅图发现共同特征,归纳得出结论.
(1)要求掌握声音的产生条件:振动;
(2)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几件事的特征来反映一类事的特征.
4.D
【解答】解:A、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C、看不见高墙后面的东西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D、闪电后才听到雷声,说明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故选D.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典型的实例有日食、月食、影子和小孔成像. 
5.A
【解答】A.声波是一种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不正确,符合题意;
B.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们通常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三个环节进行。安装双层玻璃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超声波能碎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6.D
7.C
【解答】A.声音由物体振动发出,振动停止,声音停止,A不符合题意;
B.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音色因物体的结构和材料不同而不同,每个人因为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B不符合题意;
C.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响度增大,C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品质,包含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音色描述声音的特色。
8.B
9.B
【解答】正在发声物体在振动但不易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
故选B
【分析】这是一种研究方法:放大法.即将细小的不易观察的放大到可以观察.
10.A
11.音调;3000
【解答】解:(1)男生说话声音较粗犷,音调比较低.女生说话声音较尖细,音调比较高.
男女同学的音调不同,是因为男女生的声带振动频率不同,男同学声带振动较慢,女同学声带振动较快.
(2)超声波从海面处传到海底的时间:
t=×4s=2s,
由v=,
可得,海底深度:
s=vt=1500m/s×2s=3000m.
故答案为:音调;3000.
【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比较低沉粗犷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比较尖细的声音,音调比较高.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处(发射超声波的船)传到海底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海底深度.
12.音色;空气;频率
13.振动;空气
【解答】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然后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4.三;408
【解答】(1)声音在固体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液体中传播速度在固体和气体之间.当在铁管一端敲击时,声音就会从铁管、铁管里的水和空气三种介质里传播,所以会听到三次声音.(2)最后听到的是从空气中传来的,所以速度是340m/s,则铁管长:L=s=vt=340m/s×1.2s=408m.
故答案为:三、408.
【分析】此题要从声音的传播速度来解决.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好几次敲击声.最后听到的是声音以最慢的速度传过来的,所以铁管的长度就用这个最慢的速度乘以时间来计算
15.音色;空气;声源处
【解答】不同人说话声的音色不同,祥符区、杞县和兰考的人们说话声有明显的不同,由于他们说话声的音色不同。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跳舞时的激情乐曲通过空气传入跳舞者人耳的。
在中考期间,为了不影响同学们考试,广场舞活动要停止,这是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6.振动;空气
17.10;1650
【解答】解:(1)设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车,鸣笛时汽车距离隧道口的距离为S,则
即2×1750m=340m/s×10s+v车×10s,
解得:v车=10m/s(2)听到回声处距洞口
故答案为:10;1650.
【分析】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按喇叭时汽车与山洞距离的2倍,再结合速度计算公式s=vt计算即可.
18.(1)振动
(2)大于
(3)真空不能传声
(4)音调;响度
【解答】(1)物体振动,就会发出声音,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一样的条件下,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这样宇航员的交流只能靠无线电来交谈。
(4)由图可知,甲、乙的频率相同,则甲、乙声音的音调相同;甲、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9.声速;340;1500;5200;<;<
【解答】解:声音传播的快慢叫做声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传播速度大小关系是V气<V液<V固.
故答案为:声速;340;1500;5200;<;<.
【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0.34,20
21.(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响度
【解答】(1)敲击音叉,发声的音叉使与之接触的乒乓球弹开,反应音叉振动,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用更大的力度敲击音叉,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更大,音叉振幅更大了,音叉声音的响度也随之改变。
【分析】(1)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起,是发声体在振动;
(2)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22.(1)振动;音叉;转换法
(2)空气;能量
(3)不会
23.(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桌子上放一杯水(只要合理即可)
(3)小;①
【解答】解:(1)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因此猜想①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2)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3)小;①
【分析】此题是一道验证声音的产生、传播的科学探究题,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注意转换法、推理法在物理实验中的科学运用.
24.(1)50km;
(2)没有超速;
(3)800m
25.解:设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由v= 可得:2.5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 t,2.5s内鸣笛声传播的总路程为 t,根据题意: ,
即 ,

解得: ;
听到回声前2.5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 =12×2.5m=30m;
则此时距隧道口的距离为: =s =(440 )m=410m.
【分析】(1)设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1,用公式s=vt算出2.5s内汽车前进的距离s1,鸣笛声在2.5s内传播的总路程s2,建立s1、s2与鸣笛时汽车距峭壁的距离s的几何关系式,从而解出汽车的行驶速度v1。
(2)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声音的路程,然后求出汽车距隧道口的距离。
26.(1)解:当潜水艇浮在水面上时,传感器受到的压力F=0N,对应的电阻R=480Ω,
∴电路中的电流I= = =0.024A=24mA
答:当该潜水艇浮在水面(压力传感器未浸入水中)时,电路中的电流为24mA
(2)解:潜水艇下潜的越深,受到的压力F越大,R越小,则电路中的电流越大.当电流I=100mA=0.1A时,下潜最深.
R总= = =120Ω
压力传感器阻值R′=R总﹣R0=120Ω﹣20Ω=100Ω
由图乙得:当R′=100Ω时,F′=300N
∴此时受到水的压强p= = =5×104Pa
结合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液gh,
得此时水的深度h= = =5m
答:图甲电路能测量的最大深度是5m
(3)解:在不更换压力传感器的情况下,为了增大图甲电路所能测量的最大深度,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①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②再串联一个电阻;
③增大R0的阻值;
④减小电源电压等.
答:改进的方法是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以上四点任选一点)
【分析】(1)压力传感器、定值电阻R0、电流表组成串联电路,当该潜水艇浮在水面时,从图中找出对应的电阻值,利用欧姆定律的知识进行计算.(2)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潜水艇下潜的深度越大,压力传感器所受压力越大,其阻值越小,电路中电流就会越大,根据电流表的量程结合欧姆定律和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计算.(3)根据题意,增大图甲电路所能测量的最大深度,要从增大电流表量程或者减小电路中电流来考虑.
27.解: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4s=2s,∵v=,∴海水的深度:s=vt=1500m/s×2s=3000m 。答:此处海水的深度为3000m 。
【分析】先算出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的变形公式s=vt求出此处海底的深度 。
28.解:由题可知,海水深度等于超声波传播距离的 ,
因为月亮与地球之间有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超声波测量月球与地球的距离。
【分析】回声测距:s=vt.
真空不能传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