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考点培优】三、噪声及其控制-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章节考点培优】三、噪声及其控制-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2 21:3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苏科版(2024)
第一章 声现象 三、噪声及其控制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小明做作业时,听到电视机音量太大,用棉花团塞住耳朵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C.高速公路旁设置隔音墙、城市绿化都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上课时教室外面有人放礼炮影响听课,关上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2.某校艺术节合唱比赛中,各班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观众听到的歌声是以空气为介质传播过来的
C.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歌声只能传递信息
3.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凸显,各种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装置等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例如:2017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首次开采成功;2020年深海潜水器“奋斗者”号实现海底水声定位;2021年,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装置“东方超环”在7000万摄氏度下运行17.6分钟;2023年5信号的推广使用……关于上述新科技成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
B.“奋斗者”号水声定位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实现的
C.核聚变获得核能的方式与普通核电站一致
D.5G和4G通信信号的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4.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A.“用牙齿听声”—— 骨传导
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声波传递信息
C.“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声音的音色好
D.城市街道路旁安装隔声板——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5.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1,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漫步时不需要借助通讯设备能直接对话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7.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近海发生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及伤亡,并导致了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多国派遣救援队带上救援设备前往日本协助救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核电站的能量转化过程依次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B.核能是一次能源,而且是无污染的能源,所以各国都在大力发展
C.救援队员通过收听被困人员敲击物体发出响声确定其被困位置,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现在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的产生的能量
8.以下事例中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错误的是(  )
A.有经验的工人通过听机器的运转声,判断机器运转是否正常
B.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脏工作状况
C.外科医生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古代航行手在雾中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距离
9.在索马里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生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声音还要刺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生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戴耳罩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10.为了减弱噪声对人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机器
B.在马路和住宅区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二、填空题
11. 如图-1,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前方,看到烛焰随着声音的节奏晃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如图-2,用吸管在A蜡烛左侧吹气,B蜡烛的烛焰将A蜡烛点燃,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   ;如图-3,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装水的盘中,在蜡烛上方倒扣一个玻璃杯,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在   的作用下,杯内水面上升。
12.如图所示将扬声器对准蜡烛,当播放优美的音乐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烛焰在“伴舞”.我们听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扬声器的锥形纸盆   产生的;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烛焰处,烛焰“伴舞”说明声音具有   .
13.城市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 1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若有大卡车路过,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字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4.在2024年8月的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樊振东与英雷加德上演了巅峰对决,看台上的观众也激情地呐喊助威。呐喊声是由观众声带的   产生的,运动员听到现场观众的呐喊声是通过   (填介质名称)传入耳中的:盲人朋友在家中也能够依靠广播的播报了解到决赛的精彩状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信息”或“能量”)
15.无锡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 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69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我们身边的滨湖新城区,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假如你是新城建设的设计者,请你对控制噪声提一条合理措施:    
16.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如图甲、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与之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波传递   .
17.如果你在卧室里睡觉时,家人仍在客厅看电视,电视的声音打扰了你的休息,请你提出两种减小噪声干扰的具体方法.
(1)    
(2)     
18.如图甲、乙、丙所示是手机软件采集到的三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的音调较高,图   的声音响度较大,每年高考期间考场附近都要竖立禁止鸣笛标志,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19.手机的声控密码解锁时,只能由设置语音的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手机,这种声音密码记录的是人的声音的   特性。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使声音在   减弱噪声。
20.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正逐渐成为新时代的选择。
(1)纯电动汽车通过电池提供动力,电能属于   (选填“一”或“二”)次能源。纯电动汽车由于没有安装   (选填“内燃机”或“电动机”),它比燃油汽车噪声小,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2)电池的能量密度是指电池可以充入的最大电能与电池质量的比值。电池的能量密度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同一辆电动汽车在夏季的续航里程(充满电后最大行驶路程)比冬季更   (选填“短”或“长”)。某电动汽车电池的质量为400kg,充满电后,在平直路面上以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平均阻力为720N,续航里程为400km。该电动汽车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0%,其电池的能量密度为   kW·h/kg。若行驶过程中电池的输出电压为400V,则电池的输出电流为   A。
三、实验探究题
21.小明想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做了以下探究。
将闹铃置于空盒中间,将分贝仪固定在距离盒子0.5m的位置,先后分别用报纸、棉花和隔音棉包住盒子进行实验,将闹钟发出的声音当作噪声,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1 2 3 4 5
材料名称 空盒 报纸 棉花 隔音棉 隔音棉
材料厚度 / d d d 2d
分贝仪示数/dB 74 68 60 63 58
(1)实验过程中,是在   (选填“声源处”或“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通过分贝仪示数的变化来反映材料的隔音性能,这种实验方法叫作   ;
(3)通过比较实验次序2、3可知,   的隔音性能较好;
(4)分析数据可知:不同材料隔音性能一般   (选填“相同”或“不同”);同种材料,厚度越   ,隔音性能越好;
(5)请举出生活中选用隔音性能好的材料来减弱噪声的一个实例:   。
22.初二(1)班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制作了隔音房模型,完成后甲、乙、丙三个小组想对比谁的模型隔音效果更好。他们把发出稳定声音(音调、响度与音色均保持不变)的同一部手机先后放入三组隔音房内;然后在距隔音房不同距离处放置声音接收器,并将收到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具体操作如图所示。
(1)往隔音房模型内部填充隔音材料,这是在 ___________控制噪声;(填字母)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
(2)小江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得出,丙小组的隔音房隔音效果更好,他的判断是否正确?   ,理由是:   ;
(3)请写出两种能使接收器上接收到的声音信号响度变小的方法:
①   、②   ;
(4)甲小组完成实验后将声音频率调高,响度和音色保持不变,则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可能是    。(填图中字母)
四、计算题
23.如图所示,鱼儿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诱入渔网,请你根据图中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2)若渔船上的声呐系统垂直水面向下发出声音,0.9s后接收到鱼群反射回的声音,那么鱼群在水下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24.图甲为超声波加湿器,图乙为其内部湿度监测装置的简化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R为湿敏电阻,它的阻值随空气湿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当电压表的示数为7.5V时,电流表的示数0.15A;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空气中的湿度为20%。求:
第20题图
(1)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   ,将水滴击打成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很快水雾又会消失,这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
(2)当空气中的湿度为20%时,湿敏电阻R的阻值为   Ω。
(3)设定电流表示数为0.1A时加湿器停止工作,此时空气中的湿度是多少?(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及最后结果)
五、综合题
25.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起,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问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尚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选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3)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隔音的本质是在   控制和减少噪声;
(4)本实验将“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用来反映出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主要运用了   (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或“类比法”)。
六、简答题
26.一艘探险船正准备出海航行,科学家们都在紧张地检查所需物品,一位气象学家将一只气球贴于脸颊,感受到了剧烈的振动,于是他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提醒:“海上风暴即将来临”。请你试着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物理学依据。
27.夏日里买西瓜,要捧起来拍两下听声音,听声音能分辨出西瓜的“生”与“熟”?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C
【解答】解: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
B、用棉花团塞住耳朵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B正确;
C、高速公路旁设置隔音墙、城市绿化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上课时教室外面有人放礼炮影响听课,关上门、窗阻断噪声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2.B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放声高歌”中的“高”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观众听到的歌声是以空气为介质传播过来的,故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歌声传递的是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D.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3.D
4.D
【解答】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因此“用牙齿听声”是的骨传导;说法正确;
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说法正确;
C、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因此“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声音的音色好;说法正确;
D、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2)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声的特点不同,就是音色不同.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音色、声与信息以及防止噪声的途径,是一道综合题,是中招的热点.
5.D
【解答】路面设计成凹面时,道路下凹,较高的路旁设施相当于隔音板,汽车行驶时,汽发动机产生的噪声,使噪声在挡板间反射,减小向外传播声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阻止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D
【解答】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飞船内有空气,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故A错误;
B、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故C错误;
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①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②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③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④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
7.A
【解答】解:A、核电站的能量转化过程依次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故A正确;
B、核能是一次能源,但是一旦发生核泄漏,就会产生很大的污染,故B错误;
C、救援队员通过收听被困人员敲击物体发出响声确定其被困位置,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
D、现在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核电站的能量转化过程依次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2)核能是一次能源,是存在污染的能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4)现在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的产生的产生的能量,核聚变产生的能量,现在还无法控制.
8.C
【解答】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1)有经验的工人通过听机器的运转声,判断机器运转是否正常;
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脏工作状况;
古代航行手在雾中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距离都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
(2)外科医生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9.D
【分析】人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赫兹之间,我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但题中说得金嗓子是人耳能听到的,所以不是次声波,D称为。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0.B
【解答】A. 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机器,虽可以减小噪声,更换机器影响生产,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
B. 在马路和住宅区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实际,故B正确;
C. 在耳中塞上一小团棉花,可以防治噪声,但正常的声音也听不到了,不符合实际,故C错误;
D. 关闭所有声源,可以减小噪声,但不符合实际,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减弱噪声,可以在声源处、传播途径处或人耳处,也要结合实际的合理性。
11.能量;小;大气压强(或大气压)
【解答】(1) 如图-1,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前方,看到烛焰随着声音的节奏晃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2)如图-2,用吸管在A蜡烛左侧吹气,B蜡烛的烛焰将A蜡烛点燃,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3)如图-3,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装水的盘中,在蜡烛上方倒扣一个玻璃杯,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杯内水面上升。
【分析】(1)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
(2)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答;
(3)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解答。
12.振动;空气;能量
【解答】解:
我们听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扬声器的纸盆振动发出声音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伴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能量.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13.分贝;增大
【解答】噪声的大小是声音的响度,所以,噪声监测器显示的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用分贝划分噪声的等级,所以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字单位是分贝(dB);若此时有一辆大卡车路过此地,噪声会增大,所以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将增大。
【分析】噪声监测设备只是监测噪声的大小,噪声监测器显示的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用分贝划分噪声的等级。
14.振动;空气;信息
【解答】呐喊声是由观众声带的振动产生的,运动员听到现场观众的呐喊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的;
盲人朋友在家中也能够依靠广播的播报了解到决赛的精彩状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15.分贝;制定小区噪声控制规范 加强噪声危害宣传
【解答】解:(1)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的单位是分贝;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如机器的轰鸣声,各种交通工具的马达声、鸣笛声,人的嘈杂声及各种突发的声响等,均称为噪声.
措施:制定小区噪声控制规范 加强噪声危害宣传等.
故答案为:分贝;制定小区噪声控制规范 加强噪声危害宣传.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声音的强弱,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用分贝来表示.
(2)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对噪声的感受因各人的感觉、习惯等而不同,因此噪声有时是一个主观的感受.一般来说人们将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的环境声音称为噪声.
16.振动;能量
【解答】解:
①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②如图甲、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与之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波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振动;能量.
【分析】①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②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17.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小;把卧室的门关紧
【解答】解:为了减小噪声对人休息的干扰,可以把电视的声音调小,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音;也可以关紧卧室门,这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1)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小;(2)把卧室的门关紧.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18.乙;丙;声源
【解答】从波形图可知,乙图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最多(即频率最高),故音调最高;丙图振动幅度最大,故响度最大。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分析】对于声音的波形图,上下的最大距离用来衡量声音的响度,上下间隔越大声音的想读就越大,左右的间隔用来衡量声音的音调,左右的间隔越小、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波的形状用来衡量声音的音色。
19.音色;传播过程中
【解答】手机的声控密码锁解锁时,只能由设置语音密码的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手机,语音密码记录的是人声音的音色特性;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使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色;传播过程中.
【分析】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辨别.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0.二;内燃机;声源处;长;0.25;50
21.(1)传播过程中
(2)转换法
(3)棉花
(4)相同;厚
(5) 在装修时,可以选择在墙体中加入隔音材料,如吸音棉、高密度泡沫板等。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在实验过程中,用材料包住盒子是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在实验过程中,分贝仪示数越小,说明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则通过分贝仪示数的变化来反映材料的隔音性能,用到转换法。
(3)在实验2、3中,棉花和报纸的厚度相同,用棉花为隔音材料时,分贝仪的示数较小,说明棉花的隔音性能较好。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不同材料,分贝仪的示数不同,说明不同材料隔音性能一般不同。由4、5次数据可知,同种材料,厚度越厚,分贝仪的示数越小,说明隔音性能越好。
(5) 选用隔音性能好的材料来减弱噪声的实例: 在装修时,可以选择在墙体中加入隔音材料,如吸音棉、高密度泡沫板等。
【分析】(1)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解答;
(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3)相同条件下,听到声音越小,则隔音效果越好;
(4)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5)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利用隔音材料的例子。
(1)实验过程中,由于用材料包住盒子是为了阻断声音的传播,所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通过分贝仪示数的变化来反映材料的隔音性能,分贝仪示数越小,说明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用到转换法。
(3)通过比较实验次序2、3可知,用棉花为隔音材料时,分贝仪的示数较小,说明棉花的隔音性能较好。
(4)[1][2]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材料,分贝仪的示数不同,隔音性能不同,说明不同材料隔音性能一般不同;由4、5次数据可知,材料相同,厚度越厚,分贝仪的示数越小,说明隔音性能越好。
(5)在装修时,可以选择在墙体中加入隔音材料,如吸音棉、高密度泡沫板等。
22.(1)B
(2)不正确;没有控制隔音房与声音接收器的距离不变
(3)减小手机发出声音的响度;增大隔音房与声音接收器的距离
(4)C
23.(1)解:鱼被它们所喜欢的声音诱入渔网,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这种现象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解:因为声呐系统发出超声波0.9s后,接收到鱼群反射回来的回声;所以,声音从海面到鱼群所经历的时间为
由 知道,鱼群在水中的深度s=vt=1500m/s×0.45s=675m
答:鱼群在水下的深度大约是675米。
【分析】(1)通过声音得知某事,声音传递信息;
(2)根据声速和听到回声的时间,结合回声现象,可以计算距离。
24.(1)能量;汽化/蒸发
(2)30
(3)解:由题意可知,当时,电路电流I1=0.15A
当时,电路电流
由串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及欧姆定律可知:①

由①②可得,
当电路电流时,
由丙图可知,湿度
【解答】(1)超声波加湿器就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将水滴击打成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很快水雾变成看不见水蒸气所以又会消失,这是因为发生了汽化(或蒸发)现象。
(2)由丙图可知,当湿度为20%时,湿敏电阻R的阻值为30Ω;
(3)解: 由题意可知,当U湿度=7.5V时,电路电流I1=0.15A
当R湿度=30Ω时,电路电流I2=0.2A
由串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及欧姆定律可知:7.5V+0.15A×R0=U①
30Ω×0.2A+0.2A×R0=U②
由①②解得,U=12V , R0=30Ω
当电路电流I=0.1A时,
由丙图可知,当R湿敏=90Ω时,湿度=80%
【分析】(1)声的利用;蒸发;
(2)由丙图可知,当湿度为20%时,湿敏电阻R的阻值为30Ω;
(3)在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由于R是湿敏电阻受湿度影响而变,当电阻R变化时,引起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但是不变的是电源电压,于是可以列出等式,从而求解出电源电压U=12V和定值电阻R0=30Ω ,当I=0.1A时,R0两端的电压U0再用电源电压减去R0两端的电压U0,从而求出湿敏电阻R湿敏两端的电压U湿,再根据U湿和I求出湿敏电阻R湿敏,再根据丙图判断湿度。
25.(1)小
(2)好;海绵
(3)响度;传播过程中
(4)转换法
【解答】(1)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强度较小,即响度越小。
综上 第1空、 小;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隔音性能粗糙的材料较好,海绵比报纸粗糙,所以隔音性能好。
综上 第1空、好; 第2空、海绵。
(3)“隔音”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质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综上 第1空、响度; 第2空、传播过程中。
(4)用“听不到滴答声的实际距离”来反映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属于转换法的应用。
综上 第1空、转换法。
【分析】1、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2、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某些物理量(动能、电能)难以直接观察,需要转换成容易观察的指标进行测量,如用用“听不到滴答声的实际距离”来反映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
3、据表格可知,粗糙的材料隔音性能好。
(1)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2)[1]根据表中数据可看出隔音性能是塑料袋<平装书<报纸<衣服<袜子,故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的隔音性能好。
[2]海绵比报纸粗糙,故海绵的隔音性能好一点。
(3)[1][2]“隔音”是为了使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小,故是改变声音的响度,其本质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4)用“听不到滴答声的实际距离”来反映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26.风暴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能传递能量,次声波会引起气球内空气振动,将气球贴在脸颊,若能感受到振动,说明风暴即将来临。
【分析】①当地震、海啸、台风等于灾难到来时,会同时产生次声波,而次声波比普通的声音要传递的更远;
②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据此分析解答。
27.解:西瓜的生熟使内部结构不同,在拍击时西瓜振动频率和音色就不一样,有的清脆,有的沉闷,有经验的卖瓜人和买瓜人就能据此信息分辨出西瓜的好坏。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导致音调不同的理解,西瓜的生熟使内部结构不同,在拍击时西瓜振动频率和音色就不一样,有的清脆,有的沉闷,有经验的卖瓜人和买瓜人就能据此信息分辨出西瓜的好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