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考点培优】三、平面镜-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章节考点培优】三、平面镜-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2 21:3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苏科版(2024)
第二章 光现象 三、平面镜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诗人李白写下美妙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下列选项中与月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放大的邮票
B.晷针留影
C.对着镜子画脸谱
D.看到水里的鱼
2.如图所示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照镜子化妆
B.鸟巢在水中的倒影
C.日晷晷针的影子
D.插在水中的筷子
3.下列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日晷计时 B.镜中小狗
C.镜下字迹 D.铅笔“折断”
4.检查视力有时采用的不是“E”表,而是如图所示的“C”表。在如图所示利用平面镜检查视力的时候,图中能正确表示在平面镜中看到的“C”表像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是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照镜子整理护目镜的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镜子中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C.医护人员的像与医护人员关于镜面对称
D.当医护人员远离平面镜时像会变小
6.如题图甲所示为星期天下午小丽同学去配眼镜时检查视力的情景。配镜员让小丽坐在平面镜前方来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视力表的像。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小丽面镜,则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大
B.如果小丽远离平面镜1.5m时,则她的像也远离她1.5m
C.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小丽相距5.4m,且像为虚像,不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D.如图乙所示是小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后面墙上时钟的像,则当时的时间是4:35
7.如图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装置图,实验观察到蜡烛B好像被点燃。下列有关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
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D.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连线A、B,发现总是与玻璃板垂直
8.如图所示,AB是在平面镜前的物体,作出物体平面镜中的像,作图及先后次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9.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以下关于小轿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座位上的安全带又宽又软是为了增大对人体的压强
B.小轿车在启动之前就要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小轿车倾斜的挡风玻璃,主要是为了让司机的像成像在正前方
D.可用水来冷却小轿车的发动机主要是因为水容易获得
10.小华竖直站在一面斜靠在墙边的平面镜前,如图所示.小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水平面的夹角是(  )
A.20° B.50° C.70° D.90°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为一款国产品牌汽车,车内装有先进的倒车雷达系统,这个系统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工作的;汽车前方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为了使车内物体所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位于玻璃的上方,避免司机产生错觉.
12.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人    m远;如果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镜面,则2s后,人和像的距离为    m.
13.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可以照全身的镜子前2m处,则镜中像高    m,若人以0.5m/s的速度靠近镜子,则2s后,人与像的距离是   m。
14.小红站在平面玻璃制成的地铁安全门外0.5m处候车,她观察到平面玻璃中也有一个完全相同的“她”。这其实是小红通过平面玻璃所形成的   像,她与像之间的距离为   。
15.小吴同学的身高为175cm,当他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的高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5cm;小吴从平面镜中看到身后墙上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则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
16.当一架无人机掠过水面时,岸边的人在水中看到无人机的倒影的光路图如图甲所示;在水中潜游的人看到无人机的像的光路图如图乙所示。其中,看到像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选填“甲”或“乙”);两次所成的像都是   (选填“虚”或“实”) 像。
17.
(1)如左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2)请在如右图所示中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18.春天到了,湖边桃红柳绿,风景优美。晚上,行走在湖边的人看到水中灯饰的倒影原因是   ;看到灯光下自己的影子原因是   。
19.小莉身高为1.6m,站立在竖直放置的高度为1m的平面镜前,小莉距离该平面镜2m。她的像高为   m;小莉与自己像的距离为   m。她向平面镜方向走近1m,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一根直棒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时,棒与镜面之间的夹角是   度。
三、作图题
21.图甲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如图乙示,平面镜前有一线状发光物体,请作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2.如图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薄凸透镜,经薄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出,请在图中画出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便于确定像的   和比较像与物的   ;
(2)如图所示,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   ;
(3)想要判断蜡烛A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你的办法是:   。
2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 为什么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五、计算题
25.如图光源S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通过A点,S、A距平面镜分别为10cm和20cm,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0cm。求:
(1)入射点的位置
(2)入射角的大小
六、综合题
26.(1)我们可以利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长度,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写中文名称)。该物体的长度是   。
(2)教学楼的走廊里挂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进镜子时,他们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有时阳光射进来,有的同学看到镜子很“刺眼”,这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镜面发生了     。
(3)如图所示,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扬声器响度越大,纸片跳起来越高,说明响度与     有关。
七、简答题
27.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她在镜中的像大小是否改变?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楚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还是衣冠镜?请回答上述问题并说明理由。
28.如图2.47所示,平面镜OM1和OM2之间的夹角θ=75° ,在两镜之间有一物点S(为了容易看,将S与平面镜的交点O连为一直线,实际上也可以把这条直线视为一个物体), OS与两镜面的夹角分别为α(=20° )和β(=55°),则S在OM1和OM2之间可以成多少个像?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C
2.C
3.A
4.C
5.C
6.D
7.D
【解答】A、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成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像,A错误;
B、平面镜成等大的像,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B错误;
C、平面镜成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C错误;
D、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连线A、B,发现总是与玻璃板垂直,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成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像,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8.D
9.B
【解答】解:A、座位上的安全带又宽又软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错误;
B、汽车的前排乘员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惯性带来的危害,故该选项说法正确,故B正确;
C、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竖直安装,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倾斜安装可以使像成在斜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故C错误;
D、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相同情况,水能吸收更多的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受力面积或增大压力;
B、惯性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C、从车辆行驶的安全角度考虑,把挡风玻璃看作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否干扰观看路况来分析;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反映了这种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比热容大的物质在质量相同、升温相同的情况下,其吸收的热量会更多.生活中水的比热容是常见物质中最大的,因此,常被用做传热介质或冷却剂等.
10.B
【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出小华在平面镜中的像A′B′,
∵∠EOC=70°,
∴∠OBD=20°,
∴∠ABD=∠CB′D=20°+90°=110°,
∴∠OCB′=180°-20°-110°=50°,则
小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水平面的夹角与∠OCB′是对顶角,故也为50°;故选B。
【分析】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作图。
11.超声波;虚
【解答】(1)车内的倒车雷达系统,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原理来工作的;(2)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为了避免由于平面镜成像而使车内景物的像成在车的正前方,影响司机视线.故答案为:超声波;虚.
【分析】(1)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2)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这一角度分析
12.8;4
【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距等于物距,已知此人距离平面镜4m,可知他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4m,所以像到他本人的距离为4m+4m=8m.
由题意可知他以1m/s的速度在垂直平面镜的方向上面镜时,2s后走的路程为s=vt=1m/s×2s=2m,则此时它与平面镜的距离为4m﹣2m=2m,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距等于物距可知,此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m,则人和像的距离为2m×2=4m.
故答案为:8;4.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像距等于物距,物像对称,则可求出人与像的距离.
13.1.6;2
【解答】因为人身高为1.6m,平面镜中的像高1.6m,人向镜子移动的距离为s=vt=0.5m/s×2s=1m,人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1m=1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m,人到平面镜中的像的距离为2m。
故答案为:1.6;2。
【分析】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14.虚;1m
15.等于;7∶20
16.甲;虚
17.(1)
(2)
【解答】(1)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像的位置,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连接S与两个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光线通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所示:
【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
(2)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18.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解答】湖水中灯饰的倒影,是灯饰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灯饰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在直线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一个黑暗区域,就是影子。
【分析】平面镜成像,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在直线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一个黑暗区域,就是影子。
19.1.6;4;不变
20.45
【解答】因直棒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直棒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直棒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 45°.
故答案为:45.
【分析】结合题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此时平面镜将直棒与像的夹角平分.
21.
【解答】(1)从焦点射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如下图所示:
(2)①首先通过A点作镜面的垂线,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镜面左侧找到对应的像点A';
②同理,找到B点对应的像点B';
③连接A'B'即可,如下图所示:
【分析】(1)根据凸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完成作图;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作图。
22.
23.位置;大小;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在玻璃板后蜡烛的位置放上光屏,观察像能否成在光屏上
24.(1)便于找到并画出像的位置
(2)不能,因为进行了两次实验.一次相等,另一次不相等
(3)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解答】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透过玻璃板便于找到并画出像的位置;
(2)不能,因为进行了两次实验.一次相等,另一次不相等 ,实验次数太少,不能得出普遍规律;
(3)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是因为光在玻璃板的前后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分析】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透过玻璃板可以找到像的位置,光在玻璃板的前后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所以 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应多次测量,才能得出普遍规律.
25.(1)解:反射至A的光线可看作是从S的像点S′发出的,先作出像点S′,连接S′A交镜面于O点,O即为入射点,如下图所示:
因为∠AOB=45°,所以OB=AB=20cm所以入射点在距B点20厘米处。
(2)解:作辅助线S′C平行于镜面,AC垂直于镜面,则
AC=AB+BC=30cm
因为S′C=30cm,所以在△AS′C中,∠AS′C=45°,又因为S′C平行于镜面
所以∠AOB=∠AS′C=45°
所以反射角∠NOA=90° ∠AOB=90° 45°=45°
入射角的大小为∠SON=∠NOA=45°
【分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及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求出入射点的位置和反射角的大小。
26.(1)米;1.60
(2)不变;镜面反射
(3)振动;振幅
【解答】(1)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12.00cm对齐,右侧与13.6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L=13.60cm-12.00cm=1.60cm。
故答案为:米;1.60cm。
(2) 同学们在平面镜中成虚像,虚像大小和该同学大小相等,所以当同学们走进平面镜时,他们在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阳光射向平面镜,阳光经平面镜之后,平行射出,正好反射到有的同学的眼睛上,所以就得很刺眼,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
故答案为:不变;镜面反射。
(3)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扬声器响度越大,纸片跳起来越高,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振动;振幅。
【分析】(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虚像和物体大小相等,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平行光线经平面镜之后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
(3)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7.解:她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因为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将衣领照亮才能有较多的光通过平面镜反射成较亮的像。“像”较亮才有较多的光从“像”(镜中的衣领)射入小红的眼睛,小红才能看清楚“像”(镜中的衣领)。
【分析】通过平面镜过观察物体时,应使被观察的物体明亮,看的更清楚。
28.由题知两镜面夹角θ=75°,不能整除360°,因此我们只能利用前面介绍的方法,分别求出S通过平面镜OM1成像个数n1和通过OM2成像个数n2,即可求得总共的成像个数。
对OM1有20°+(n1-1)×75°<180°<20°+n1×75°
解得,因此n1=3。
对OM2有
55°+(n2-1)×75°<180°<55°+n2×75°
解得,因此n2=2。
所以共有5个S所成的像。
【分析】由题知两镜面夹角θ=75°,不能整除360°,设成像个数为n,则每反射一次角度增大75°,当角度大于180°时将不再成像,据此列出关系式分别计算出在两个镜面上成像的个数,然后相加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