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苏科版(2024)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 二、透镜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凹透镜的特点,其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经过凹透镜的光都不可能会聚为一点
B.只有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才会有发散作用
C.对正对着另一侧焦点的光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望远镜的物镜是一个凹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显微镜的目镜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C.光线无论通过凸透镜还是通过凹透镜,光路都是可逆的
D.凹透镜的焦距越小,其对光的发散作用就越大
3.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也不能改变。拍照时只要把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能拍出比较清晰的照片,这种“傻瓜”照相机的镜头应选用( )
A.焦距较大的凸透镜 B.焦距较小的凸透镜
C.焦距较大的凹透镜 D.焦距较小的凹透镜
4.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水的烧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墙壁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C.只将烧瓶向右移动,墙壁上可成清晰缩小的像
D.随着蜡烛的不断燃烧,墙壁上烛焰的像会向下移动
5.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透过放大镜看到的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形成的
C.从镜子里看到的“萌娃”是由光反射形成的
D.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辨别纸币的真伪
6.对以下四种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图甲现象说明玻璃既能透光又能反射光
B.图乙现象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图丙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D.图丁现象说明红色玻璃能使光的强度增加
7.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如图:墙上出现手影——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B. 如图: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应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C. 如图:平行光经凹透镜后的现象——光由空气射向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D. 如图:小泽通过平面镜看到小猫,同时小猫通过平面镜也看到小泽——反射时光路可逆
8.“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手影”游戏,电影院放映的“电影”,河边树木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②倒影—光的折射
③电影—凸透镜成像
④杯弓蛇影—光的折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9.小林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他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D.可能等于L
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分别是3cm和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于焦点
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且折射后的光线一定是会聚光线
C.甲透镜的焦距更短,其折光本领较乙透镜弱
D.同一凸透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红光和紫光测其焦距分别为f1和f2,则f1>f2
二、填空题
11.桌上有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一个,你有几种方法可以把它们判断出来?
方法一:
方法二:
12.某款人形机器人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安装在腹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远处的物体成倒立、 的实像.该机器人跑步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磁场对 有力的作用.以并肩运动的陪跑员为参照物,机器人是 的.机器人跑完21km路程用时约为2 h40 min,平均速度约为 km/h.(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13.小明同学在玩放大镜时,当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时,如图甲所示,会看到正立 的虚像;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所示,他将会看到的是倒立 的实像。
14.如图甲表示某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需配戴 镜,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如图乙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的、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15.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我们能闻到阵阵花香,这是因为 .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 (选填“靠近”或“远离”)鲜花.
16.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小芳用该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刚好成一清晰的像,生活中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成了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
17.中间 边缘 的透镜叫凹透镜,它对光有 作用.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一点,这点叫做 ,这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 .
18.如图所示的照相机,它的镜头是 透镜,拍摄时,底片上成的是 (填成像性质),如果将照相机镜头靠近被拍摄的物体时,像的大小将 ,像距将 (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扫码支付、扫码通行等已成为人们手机生活服务的重要方式。如图所示,手机扫码时,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 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 的条件。
20.小强用已经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无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当把水池装满水后,他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他应该使镜头 (选填“前伸”或“后缩”),你的理由是 。
三、作图题
21.已知S′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点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后被反射,反射光线ab经过一凹透镜,如图所示,试确定点光源S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2.如图所示,F 是凸透镜的焦点,P 是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已知两条凸透镜右侧的折射光线,请画 出它们对应的入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
23.物理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测焦距: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它的另一侧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组装实验装置: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对三者进行调节、如图所示,是他们分别调节完的实验装置,其中调节正确的是 装置(填写字母序号),理由是 ,使像清晰地星现在光屏的中央;
A. B.
C. D.
(3)设计实验表格:请将表格中①和②的内容补充到横线上:① ② ;
物距u跟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① 大或小 ②
【分析与论证】略
【拓展】在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呈现了一个清晰的像,此时,某同学将焦距相同、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则光屏上呈现的像比原来的像 (选填“更大”、“更小”或“更亮”)。
24.小超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的操作如图所示:
(1)如图甲所示,小超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
(3)小超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4)若随着蜡烛燃烧变短,此时成像已不在光屏中央,只需将光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到合适位置,就可再次成像在光屏中央;
(5)同桌小明又找来一支蜡烛,当两支点燃的蜡烛、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 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6)实验中将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如图丁所示,再将剩余部分靠拢在一起,则蜡烛能成 (选填0、1、2、3)个像;如只是把阴影部分用黑纸遮挡起来,则光屏上看到蜡烛的像是 。
A.完整的
B.没有成像
C.下半部
D.上半部有黑纸的像
五、计算题
25.如图所示,物体AB在凸透镜另一侧能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物距u=OB,像距v=OD,凸透镜的焦距为f。其中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
(1)请你结合数学知识证明凸透镜成等大实像的条件是u=2f;
(2)物理学中用像距和物距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即m= ,请你结合公式和投影仪成像时u和ν的大小关系,说明投影仪成像时放大率m是大于1还是小于1。
六、综合题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进行了如下探究:
为探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了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时物体固定在光具座25cm刻度线处,凸透镜固定在40cm刻度线处不改变,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焦距f/cm 像距v/cm
1
15 5 7.5
2 7.5 15
3 12 60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
(2)实验序号1中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做完序号3实验后,小华只更换一个f=13cm的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像依然模糊,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他应该在光具座上的凸透镜前的适当位置再放置一个
七、简答题
27.在不能用手触摸镜片的情况下,如何区分近视镜和老花镜?说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28.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小杰去森林公园玩,看见这样的告示:禁止随地丢弃装水的透明水瓶,以免引起火灾.请根据光学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D
【解答】解:(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聚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一定变得比折射前发散:还可能是会聚光束,但是会聚程度明显减弱;故D正确;A错误;(2)光线经过凹透镜会有发散作用,不单指平行于主轴的光线,B错误;(3)对正对着另一侧焦点的光射向凹透镜能变成平行光线,是一种特殊情况,故C错误;故选D.
【分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其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射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2.A
3.B
【解答】当物距远大于1倍焦距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像的像距略大于1倍焦距;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也不能改变;这种照相机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所以不用调节,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
故选B。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以及应用。
4.B
【解答】A.烧瓶装有水,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调整蜡烛和烧瓶位置,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为倒立的实像,故B正确;
C.烧瓶向右移动,物距会增大,像距会减小,若物距小于像距时,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像距时,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实验中,蜡烛变短,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心传播方向不变,成的实像向上移动,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根据物距和像距大小关系,判断像的大小。
5.C
【解答】A、由图可知,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错误;
B、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不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错误;
C、从镜子里看到的“萌娃”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反射形成的,C正确;
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钱币的仿伪标记都用荧光物质制成,所以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6.D
【解答】A、玻璃是透明的,阳光透过无色玻璃片,且同时发生反射,故在后面的白纸上看到均匀较弱的光,A不符合题意
B、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太阳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会聚一点,这一点是焦点。B不符合题意。
C、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故太阳光经凹透镜折射后,白纸上会出现中间暗周围亮的光斑,C不符合题意。
D、彩色透明的物体只能透过和物体相同颜色的色光,故图丁现象说明红色玻璃能透过红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透明物体的颜色特点,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
7.A
8.C
【解答】①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故①正确;
②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所以是倒立的,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②错误;
③电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故③正确;
④杯弓蛇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故④错误。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放映电影利用了凸透镜成像;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9.C
【解答】解:只有当光斑最小、最亮时,才是焦点,而光屏上形成的点不一定是最小的光斑,因此在焦点之前和焦点之后光斑都不是最小.因此当测量的距离为L时,焦距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
故选C.
【分析】太阳光可看做是平行光,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上经过折射后会聚到焦点,若光屏到
透镜的距离小于或大于焦距的距离,则在光屏上形成的光斑都不是最小的.
10.D
11.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平行光源)移动,另一侧能得到最小最亮的点说明是凸透镜,出现一个暗圈的是凹透镜.;点燃蜡烛,在另一侧的屏上看能否成像,能成像的是凸透镜.
【解答】(1)方法一:观察一下,中间厚、边缘薄的说明是凸透镜(不提倡用手摸,可直接观察)
(2)方法二: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移动,另一侧能得到最小最亮的点说明是凸透镜,出现一个暗圈的是凹透镜。
(3)方法三:凸透镜能成实像、凹透镜成虚像.点燃蜡烛,在另一侧的屏上看能否成像,光屏上能接到像的是凸透镜成的实像.不能能成像的是凹透镜。
(4)方法四:能作为放大镜使用的是凸透镜.把透镜放在字的附近去看字,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
(1)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平行光源)移动,另一侧能得到最小最亮的点说明是凸透镜,出现一个暗圈的是凹透镜。
(2)点燃蜡烛,在另一侧的屏上看能否成像,能成像的是凸透镜。
【分析】(1)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3)凸透镜能成实像;凹透镜成虚像。
(4)凸透镜能作为放大镜使用成放大的像、凹透镜成缩小的像。
12.凸;缩小;电流;静止;8
【解答】机器人身体上安装有摄像机,其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远处的物体在镜头的二倍焦距外,根据凸透镜磁性规律,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机器人内的电动机带动机器人跑步,电动机消耗电能,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以并肩运动的陪跑员为参照物,机器人相对于陪跑员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
根据机器人的路程21km,用时约为,计算平均速度约为。故第1空填:凸;第2空填:缩小;第3空填:电流;第2空填:静止;第5空填:8。
【分析】摄像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物体的静止的;根据,计算速度。
13.放大;缩小
【解答】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凸透镜既能成倒立的像也能成正立的像,当它离物体很近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用它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相当于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放大;缩小.
【分析】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解答即可.
14.凹透;小于;缩小
【解答】解:图甲中像成在了视网膜之前,这是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造成,说明该同学的眼睛近视了,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需配戴具有发散光线的凹透镜;
第一种情况,要用它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则此时的凸透镜就作为一个放大镜使用,放大镜是利用了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工作的;因为焦距为10厘米,故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小于10cm的位置。
第二种情况是用这个凸透镜去观察窗外远处的景物,此时的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大于该透镜的2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凹透;小于;缩小
【分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解答.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f< v <2f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照相机
u=2f v =2f 像、物异侧 等大 倒立实像 测焦距
f2f 像、物异侧 放大 倒立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15.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会聚;靠近
【解答】解: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我们能闻到阵阵花香,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因为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因此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会聚作用.
由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若要把鲜花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则应使照相机镜头靠近鲜花.
故答案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会聚;靠近.
【分析】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由凸透镜成成像规律可得物近像远像变大.
16.10.0;投影仪
17.厚;薄;发散;焦点;焦距
【解答】解:凸透镜是指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叫焦点,且是实焦点,故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凹透镜是指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且是虚焦点,故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透镜的中心叫光心,光心与透镜的球面的球心的连线叫做主光轴.
故本题答案为:厚;薄;发散;焦点;焦距.
【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光心、主光轴、焦点、对光线的作用分析.
18.凸;倒立缩小的实像;变大;变大
【解答】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原理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如果将照相机镜头靠近被拍摄的物体时,则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成的实像也变大。
【分析】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成的实像也变大。
19.凸;大于2倍焦距
【解答】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
【分析】结合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20.前伸;装满水后看起来变浅相当于物体变近了
【解答】当把水池装满水后,水池底部美丽的图案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比实际位置偏高,当此图案相对人来说变近了,如果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他应该调整照相机,使镜头前伸。
故答案为:前伸;装满水后看起来变浅相当于物体变近了.
【分析】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这个美丽的图案比实际位置偏高,此图案相对人来说变近了,结合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可得解.
21.解:如图所示:
【解答】(1)画出像S′关于镜面的对称点S,即为光源S的位置;(2)连接Sa,可得ab的入射光线;(3)ab的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则折射光线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射出,如图所示:
【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确定光源的位置,明确入射角、反射角的大小关系,结合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凹透镜作图,三条特殊的光线:经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经过焦点的光线会变成平行光,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反向延长经过交点。
22.
23.会聚;5;D;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虚或实;倒立或正立;更亮
24.(1)10.0
(2)同一高度
(3)缩小;照相机
(4)上
(5)C
(6)2;A
25.(1)解:在直角三角形AOB和COD中,AB=CD,∠AOB=∠COD;则直角三角形AOB和COD为全等三角形,所以OB=OD,即u=ν
因为 ,化简得u=2f
(2)解:投影仪能成放大的实像,v>u,则 >1,可得m>1
【分析】(1)利用凸透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结合等角证明三角形全等,利用物距、像距和焦距关系,验证物距是2倍焦距;
(2)根据物距和像距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时放大情况。
26.(1)大
(2)缩小 ;照相机
(3)凸透镜
【解答】解:(1)据表格中的数据特点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大;
(2)据上面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实验序号1中的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应该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3)据图可知,此时的物距是15cm,而若换一个f=13cm的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相当于增大了凸透镜的焦距,即相当于减小了物距,故此时的像距应该变大,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像依然模糊的原因,就是此时的像距太大导致的,所以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即需要让光线提前会聚,所以应该在光具座上的凸透镜前的适当位置再放置一个凸透镜.
故答案为:(1)大;(2)缩小;照相机;(3)凸透镜.
【分析】(1)据表格中焦距和像距的关系分析即可判断;
(2)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像距大于物距,应用是放大镜.
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
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27.答:阳光聚焦法:把眼镜正对太阳光,上下移动眼镜,能在地面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的是老花镜,地面上有暗圈的是近视眼镜.
放大镜法:眼镜放在课本的文字上,眼镜逐渐远离课本上的字,能起放大作用的是老花镜,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近视眼镜.
成实像的方法:在教室里,在窗户和窗户对面的墙之间,眼镜靠近墙,能在墙上成窗户倒立的实像的是老花镜,不能成像的是近视眼镜.
【分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老花镜是凸透镜.根据阳光聚焦法、放大镜法、成实像的方法判断凸透镜和凹透镜.
28.有水的透明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能会聚太阳光,当干草或树叶等易燃物处于焦点处时容易着火,引起火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