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考点培优】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章节考点培优】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2 21:3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苏科版(2024)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Bigger同学利用图中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倒立、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B.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尽可能远离透镜,如果光具座足够长,光屏可能需要移动到50~60cm刻度之间,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C.将蜡烛移动到35cm处,透镜位置固定不变,移动光屏,此时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D.当蜡烛往左移动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往左移动,此时像会变小
2.已知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焦点10厘米处,则此时成的像(  )
A.一定是放大的虚像 B.可能是放大的实像
C.一定是等大的实像 D.可能是缩小的实像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4.正午时,太阳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透镜的焦距是(  )
A.5cm B.10cm C.15cm D.30cm
5.如图所示,这是公共场所发热人群检测装置,1min可以对500人实行快速的检测,同时监控主机中的摄像头可以对体温异常者进行人像采集,摄像头的焦距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检测装置通过人体发出的紫外线检测人体的体温
B.人在摄像头中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人像采集时人体属于光源
D.在人像采集过程中,被检测人群与摄像头的距离应大于2f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应用在照相机上
C.在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该镜片对光起发散作用
D.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7.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把点燃的蜡烛沿主光轴从透镜远处向焦点移动时,下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  )
A.像始终变大 B.像始终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 D.像先变大后变小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组装器材时,没有将烛焰、凸透镜与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则实验中(  )
A.烛焰经凸透镜不能成像 B.光屏接收到的像不清楚
C.像始终成在光屏的中心 D.光屏可能接收不到像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那么(  )
A.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不会成清晰的像
B.利用成像特点可制成照相机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
D.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也会向下移动
B.此时在光屏上成的像是缩小的
C.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15cm<f<30cm
D.保持蜡烛不动把凸透镜移动到35cm处,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
11.小张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过程中,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    ,然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主轴上的A、B、C、D、E、G等各点(如图所示)分别按以下情况调整好光屏的位置。
(1)把烛焰放在    点和    点,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常用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可以将光屏向    (选填“上”、“下”)移动或将    向下移。
12.小伟让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到光通过透镜后会聚在光屏的点F上(如图甲),这个点离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   cm;小伟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把这个凸透镜固定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动,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他把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把光屏向   移动,光屏上才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13.如图所示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学校门口张贴的“健康码”,进入学校的人员需要健康码扫码认证,认证结果为绿码时,方可入校。用于扫码的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14.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1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    的实像.
(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8cm刻度线处,小刚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成    、    的    像.
15.请完成下列填空。
(1)如图1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2)如图2所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就会产生电流。应用此实验原理工作的有   (选填“扬声器”、“发电机”或“电磁起重机”);
(3)如图3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实验现象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在它们之间放置一个近视眼镜片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光屏必须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实像。
16.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开设了“天宫课堂”,如图甲所示王亚平老师展示了水球实验,通过水球,看到王老师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在水球中注入气泡进行光学实验时,如图乙所示可以看到一倒一正两个像,这两个像都是光   形成的,透过水球中间气泡部位观察到正立缩小的像时,此时水球和中间气泡部分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或“凹透镜”)。
17.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   。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倒立   的实像;此时再将蜡烛向右移动到焦点之内,要想观察像,小明就应该   。
18.小华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目镜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   镜,标本经过水滴成倒立   的实像;
(2)若要让标本放大倍数更高,可以使水滴适当   (填“靠近”或“远离”)标本。
19.如图甲是一幅立在桌面上的漫画。透过水杯,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放大、左右对调的像,此现象的成因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工作原理相同。要想老鼠变“瘦”一点,应适当将水杯   (选“远离”或“靠近”)漫画
20.请你补全关于“像”的知识结构图。
(1)   ;(2)   ;(3)   。
三、作图题
21.如图所示,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请画出烛焰S点发出的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借助辅助线或光路,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22.(1)如题图甲所示,小昕在平静的荔枝湾涌边看到“鱼在花中游”。A、B分别代表岸上一朵花、水中一条鱼,请在题乙图中作出小昕看到水中的“花”和“鱼”的位置(A、B的像在同一点,用C表示),并完成光路图_______。
(2)如题图丙所示,物体MN放在凸透镜前,0cm处为凸透镜的光心。
①画出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②画出光线b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
③物体MN经凸透镜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四、实验探究题
23.如图所示,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不动,且实验操作规范。他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倒立放大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2)他将蜡烛从a点移动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大。由此可推测,凸透镜在a的   侧(选填“左”或“右”)。蜡烛移动到b点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焦距f的关系是   。
(3)为了粗测该凸透镜的焦距,小华上午第二节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小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   。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小明用高为4cm的发光体(由发光二极管组成)作为物体,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不动。下表是小明记录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部分实验数据(数据记录时取整数):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像高/cm
1 30 15 2
2 20   4
3 15   8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在第3次实验时,将光屏移到光具座   cm刻度线处,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像。此时,如果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碰到了凸透镜,光屏上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手指尖的像。
(3)根据实验数据推测,当把物体放在光具座“0”刻度线处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cm。
(4)小明完成实验后,又找来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瓶,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瓶和水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2所示。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铅笔所成像的   (选填“长短”、“粗细”或“笔尖朝向”)一直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五、计算题
25.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移动将5G智能机器人(如图甲所示)运用到校园环境监测中,进行红外智能测温以及校园消毒。智能机器人配备了5台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测温仪,能够在5m范围内同时扫描多达10人的体温,如果检测到体温异常或者未戴口罩,机器人会向相关人员自动发送警报。机器人当剩余电量减为电池容量的20%时,会主动寻找充电器充电。下表为某智能机器人的部分参数。
额定工作电压 18V 额定行进功率 200W
电池容量 30Ah 额定喷洒功率 100W
水箱容积 20L 行进速度 0.3~0.6m/s
额定雾化量 15L/h 净重 102kg
机器人上还安装了超声波雾化器自动喷枪,工作时,雾化片产生每秒170万次的高频率振动,将消毒液雾化成大量1μm~5μm的超微粒子,再吹散到空气中进行消杀病毒。其中额定雾化量是指雾化器正常工作1h雾化液体的体积。
(1)机器人在水平路上一边向前匀速直线运动一边喷雾状消毒液时,机器人的机械能   (变大/变小/不变)。喷洒消毒剂后,离得远的地方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   现象;
(2)机器人高清摄像头是通过凸透镜成   (倒立/正立,放大/缩小,实/虚)像。机器人安装宽履带代替车轮是为了   ,通过遥控器发出   来远程控制机器人的前进和后退;
(3)若机器人的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面积是300cm2,在装满密度为0.9×103kg/m3的消毒液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N,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a;
(4)小明设计了如图乙的模拟智能测温报警电路:电源电压调为18V,报警器(电阻不计)通过的电流超过10mA时就会报警,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Ω,热敏电阻Rr其阻值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
①要求:当所测温度达到或超过37℃时,系统报警,按照下列步骤调试电路:
a。电路接通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b端,再将电阻箱调到   Ω;
b。将开关S向c端闭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报警器报警;
c。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将开关S向d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
26.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
六、综合题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透镜焦距f=10cm).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实像
2 20 20 倒立、等大、实像
3 18 23 倒立、放大、实像
4 15
倒立、放大、实像
5 6 / 正立、放大、虚像
①根据上表信息,试判断:当物距u=25cm时,成倒立、    的实像;
②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得出第4次实验的像距v= 30 cm;
③第5次实验,要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应与蜡烛在凸透镜的   
④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出,      倍焦距处是放大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
七、简答题
28.缩小的像和像变小含义相同吗?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B
【解答】 解:A.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2f=20.0cm,焦距为10.0c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就是把光屏移动到60~70cm刻度之间。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将蜡烛移动到35cm处,物距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因此应该把光屏向左移动,而且像与原来相比变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从图中可得出物距大小,进而得出焦距;
B、u>2f时,f<v<2f;
C、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2.B
【解答】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f<v<2f,f<20cm<2f 解得:10cm<f<20cm
此时物距:u>2f;将物体移动至距离凸透镜焦点10cm处,物距可能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也可能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像的性质、像距的大小判定焦距的大小,然后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分析成像的性质。
3.A
【解答】解:由图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焦距为10cm,物体处于凸透镜的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
故选A.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2倍焦距.
掌握物距的概念,知道物距是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4.D
【解答】解: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没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形成的光斑是焦距一半,即焦距是2×15cm=30cm.
故选D.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
5.D
6.D
【解答】A.根据图像,物距等于像距为20cm,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A不符合题意;
B.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间,光屏上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该成像规律的实际应用是投影仪,B不符合题意;
C.在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该镜片对光起会聚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焦距变大,成像晚,只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清晰的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当物距等于像距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可以计算焦距,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使像靠近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变大,成像远离凸透镜移动。
7.A
【解答】物体从远处像凸透镜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在不断地减小,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在不断的变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当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变化,物体在凸透镜中成的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大小都随之变化。并且是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物体成的像就越大,即“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8.D
【解答】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组装器材时,没有将烛焰、凸透镜与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则实验中像不能成在光屏中央,则可能光屏收不到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9.D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
A、凸透镜成像的根本原因是光的折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后,光屏上仍然可以得到清晰的像,故A错误;
B、f<u<2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故B错误;
C、把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像将变小,故C错误;
D、此时成像的性质为倒立、放大实像,故D正确.故选:D.
【分析】根据图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关系判断像的特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u<2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0.B
11.同一高度;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D;E;投影仪;上;凸透镜
12.10.0;缩小;左
13.凸;照相机
【解答】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在镜头的二倍焦距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分析】摄像机、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4.倒立;缩小;倒立;缩小;实
【解答】解: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当蜡烛位于15cm刻度处时,物距为35cm,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8cm刻度线处,物距为42cm,大于二倍焦距,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1)倒立;缩小;(2)倒立;缩小;实.
【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物距介于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会在物体的同侧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15.99.8;发电机;照相机;右
16.实;折射;凹透镜
17.光屏(或光屏的高度);缩小;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边向左看
【解答】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应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同一高度,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图中光屏的位置明显偏高,所以需要向下调整光屏;
如图物距大于像距,即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像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将蜡烛向右移动到焦点之内时,即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所以应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边向左看。
【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桌子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位置上,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所以应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边向左看。
18.物;放大;靠近
19.投影仪;远离
【解答】(1)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放大、左右对调的像,也就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这和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
(2)要想老鼠变瘦一点,即成的实像变小一些,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应该将水杯远离漫画。
【分析】(1)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分析解答;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20.凸透镜;光沿直线传播;倒立实像
21.
22.(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放大;倒立
【解答】(1)①“鱼”在水中,它身上发出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将眼睛和鱼的虚像C连接,鱼水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再将眼睛与入射点相连得到入射光线,将入射点和B点连接得到入射光线;
②花朵在空气中,它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C点是它的虚像位置。连接眼睛和C点的直线还是这条反射光线的位置,与水面的交点还是花朵发出光线的入射点,因此连接入射点和A点得到对应的入射光线即可,如下图所示:
(2)①射向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方向不变;
②从凸透镜焦点射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与主轴平行;
③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经过另一侧的焦点,而三条折射光线会交于一点,这就是M所成的像M'。通过M'做主轴的垂线,这条垂线段就是MN所成的像。比较可知,物体MN经凸透镜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放大倒立的。
【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光的折射规律完成作图;
(2)①②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完成作图;
③将物体所成的像与物体进行比较即可。
23.(1)投影仪
(2)右;v>2f
(3)太阳光没有平行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
【解答】(1)当蜡烛经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生活中应用是投影仪;
(2)当蜡烛向右移动时像变大此时蜡烛靠近凸透镜了,说明凸透镜在b点右侧,由于像是放大的,则像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3)凸透镜的焦点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测量焦距时,光线要垂直凸透镜。
【分析】(1)当蜡烛经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生活中应用有投影仪;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变大;(3)探寻焦点时,光线要和凸透镜垂直。
24.(1)10
(2)80;不会
(3)小于
(4)粗细
【解答】(1)根据表格,高为4cm的物体成的像为4cm时,像和物体等大,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此时的物距为20cm,则焦距为10cm;(2)根据表格,当物距为30cm时,像距为15cm,当物距为15cm时,像距为30cm,此时光屏在80cm处,若手指接触光屏,光屏上没有手指的像;(3)当物体在0刻度线时,物距比第一次更远,所成的像更小,小于2cm;(4)根据图像,透过水瓶看铅笔时,水瓶的左右相当于凸透镜,但上下的变化不明显,所以粗细变化不明显。
【分析】(1)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时,成等大的实像;
(2)根据物距的范围判断像距范围,当物体在凸透镜上时,光屏上没有像;
(3)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变小;
(4)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远近变化时,像会发生变化。
25.(1)变小;扩散
(2)倒立、缩小、实;减小压强;红外线
(3)1200;4×104
(4)500
【解答】(1)机器人在水平路上一边向前匀速直线运动一边喷雾状消毒液时,机器人的质量减小,速度和高度不变,则机器人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喷洒消毒剂后,离得远的地方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消毒剂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
(2)高清摄像头与照相机一样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机器人安装宽履带代替车轮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遥控器是通过发射红外线信号来远程控制机器人的前进和后退。
(3)在装满密度为0.9×103kg/m3的消毒液时,消毒液的重力
机器人的重力
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1200N。
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4×104Pa。
(4)由图可知,热敏电阻的阻值和温度是一次函数关系,设关系式为 ,将(35℃,700Ω)与(38℃,400Ω)代入35℃×k+b=700Ω
38℃×k+b=400Ω
解得k=-100Ω/℃,b=4200Ω
当温度为37℃时,电阻阻值
所以应将电阻箱调到热敏电阻的设定阻值500Ω。
【分析】(1)机器人的质量减小,速度和高度不变,则机器人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消毒剂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
(2)高清摄像头与照相机一样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遥控器是通过发射红外线信号来远程控制机器人;
(3)根据、及,可求出压力;根据,可求出压强;
(4)根据公式,可求出电阻。
26.解:由图可知,△ABO∽△A B O,

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BO为u,像距B O为v,则像高
【分析】在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边成比例,根据图片可知,△ABO与△A'B'O相似,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27.(1)同一高度 
(2)缩小 ;可逆 ;异 ;2
【解答】解:(1)为了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①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当u=25cm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由第一组数据知,物距为30cm时,像距为15cm,所以当物距为15cm时,像距为30cm;
③虚像与蜡烛在凸透镜的同侧,所以要观察虚像,眼睛应与蜡烛在凸透镜的异侧观察;
④由表格中数据知,当物距等于20cm时,成等大的实像,大于20cm时,成缩小的实像,小于20cm时,成放大的实像,可知20cm=2f处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1)①缩小;②可逆;30;③异;④2
【分析】(1)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是为了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
(2)①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由1的数据可知4的数据;
③凸透镜成虚像时,像与物体同侧;
④根据数据,成等大像的位置应该时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28.答:缩小的像缩小的像是相对于物体而言的,例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中的,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相对于物体而言的;而像变小是相对原来的像而言的,例如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说缩小的像和像变小含义是不相同的.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缩小的像是相对于物体而言的,而像变小是相对原来的像而言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