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苏科版(2024)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二、汽化和液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5月8日母亲节这一天,学校举行了“爱心献给妈妈”的主题活动,很多同学通过为妈妈分担家务来表达对妈妈的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切菜——用锋利的刀是为了减小压强
B.拖地——加大力度可以增大滑动摩擦力
C.炒菜——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食物的内能
D.烧水——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续升高
2.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开启车载空调时,前挡风玻璃上均容易出现水雾。关于水雾出现的位置和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在内侧,是液化现象 B.夏天在外侧,是汽化现象
C.冬天在外侧,是汽化现象 D.冬天在内侧,是液化现象
3.下列现象与应用中与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点无关的是( )
A.海边昼夜温差较小
B.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C.空调房间放盆水可以增加湿度
D.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4.关于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而言,地势的海拔越高,水的沸点也越高
B.北方的冬天气温很低,早晨起床玻璃窗上的冰花在窗户外表面
C.使用体温计时,防止玻璃泡被损坏,使用前禁止用力甩
D.100℃的水蒸气和100℃的水相比较,相同条件下,前者对人体烫伤更严重
5.下列现象描述一定质量的水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水蒸发快慢跟水的表面积有关的是( )
A.温度不同的水,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B.温度相同的水,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温度相同的水,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温度相同的水,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6.关于电冰箱的工作主要靠压缩机压缩氟利昂这种物质,从而控制它的物态变化来完成的,夏天关于电冰箱的工作过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压缩机在箱内把气态氟利昂压缩成液态,同时吸收热量
B.压缩机在箱内把气态氟利昂压缩成液态,同时释放热量
C.压缩机在箱外把气态氟利昂压缩成液态,同时吸收热量
D.压缩机在箱外把气态氟利昂压缩成液态,同时释放热量
7.某校传统文化节上,语文老师所出对联的上联是:“雨雾霜雪露,迎阳则消”,物理老师接的下联是:“金银铜铁锡,遇火则熔”。关于其中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的消失是汽化现象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雾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铜熔化过程需要放热
8.冬天打开装有热水的保温杯杯盖,杯口处出现“白雾”,形成“白雾”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9.热现象在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
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10.1kg20℃的水吸收 4.2×105J 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温度中,不可能的是( )
A.80℃ B.100℃ C.105℃ D.130℃
二、填空题
11.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车窗玻璃会起雾,“起雾”这一现象是属于 (填写物态变化);并且这时的雾会附着在玻璃车窗 (选填“内”或“外”)侧,使玻璃变模糊。
12.春节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
(1)小明发现在高速公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m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是 。
(2)汽车经过水泥路面时,小明发现水泥路面一段一段之间被锯断,人们把它叫做伸缩缝,这些伸缩缝可以防止因 而损坏公路。
(3)汽车刚启动不久,小明发现汽车玻璃窗的 (选填“外”或“内”)表面上附有一些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汽车快到旅游景区时,天渐渐暗下来,爸爸打开车灯,小明看到路面和护栏上亮着各种颜色的“小灯”,这些亮着的“小灯”其实是 。
(5)小明让爸爸把车内灯也打开,爸爸说不行,因为车内亮灯, 影响行车安全。
13.据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瓷质灯体如碗状,腹部有中空夹层,可通过注水孔向夹层装水,碗内有油和灯芯,如图所示。燃灯前,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让空气及时排出。燃灯时, 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使灯碗和灯油温度较低,灯油蒸发速度 (选填“增大”或“减小”),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14.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 这是温泉水先 后 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 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
15.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2024年9月11日,中国自主研发的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垂直回收试验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如图所示,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以液态甲烷为推进剂,液氧为助燃剂,液态甲烷、液氧是采用降低温度和 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燃料室中。整流罩外壳涂一层特殊材料,该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升华,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防止高温损坏火箭。
16.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同时伴随着 热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
形成小冰晶,有的 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 热;过程③中温度较高时冰晶会 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
17.钢水浇铸成工件是 现象,在南方三月份有回南天天气,墙壁上出现“汗水”是 现象,箱子中的卫生球经过一段时间变小,甚至没有了,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8.如图为一款火箭动力自行车,最快行驶速度可达333km/h.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 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再与催化剂一起放于燃料罐中,反应后向火箭尾部喷出650℃的高温水蒸气,自行车即可获得向前的巨大推力,从而高速前进.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现象,是因为尾气中的 发生了 现象.
19.近些年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航天器上运用了许多比铝还轻的新型复合材料。“比铝还轻”反映了这种材料的 (选填“质量”或“密度”)小。运载火箭所用的主要燃料是液态氢,常温下液态氢通过 的方式储存在燃料舱中。
20.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①所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可知,应选用 (水银,酒精)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②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有雾气,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水蒸气发生了 (填一种物态变化).
③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如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④根据如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三、作图题
21.冬至是我国民俗传统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今年冬至,小红在家中帮助妈妈煮饺子,妈妈提醒她锅里的水量太少了,于是小红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冷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继续烧直至将水再次煮开。请你大致画出加冷水后水温随着时间变化情况图像。
22.小邬同学在家中用锅给水加热,绘制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中a所示。加上锅盖后加入初温、质量相同的水,用同样的热源重复实验,同时测出锅中气压增大,请在同一坐标中绘制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大致关系图象。
四、实验探究题
23.小军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知水的沸点是 ;
(2)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一段时间后沸腾现象停止,只有持续对烧杯加热沸腾现象才能持续进行,分析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3)水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持续升高”、“保持不变”或“逐渐降低”);
(4)如图丙所示为另外两个实验小组绘制的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这两个图像不同的原因是 。
24.小明在使用电磁炉时,想到“电磁炉的效率是否会随着被加热水的多少而发生变化”的问题。他和同组同学找来一台电磁炉和专用的茶壶,并且仅将电磁炉接入家庭电路中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使用相同的加热功率,先后将初温 而质量 (以上两格均选填“相同”或“不同”)的水加热至沸腾,观察到水的温度 (选填“变”或“不变”),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
质量m/g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效率 61% 64% 67% 69% 74% 77% 75% 72% 70% 67% 64%
(2)分析数据可知,随着被加热水的质量的增加,电磁炉效率的变化情况是: ;
(3)实验结束后,小明认为:上述条件下,要得到一定质量的沸水,采用一次性加热比分成多次加热更节能。请你认为小明的结论 (选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正确;
(4)同组的小虎又提出“电磁炉的效率是否会随着加热功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问题,为了克服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较长的问题,他们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水用不同加热功率,连续测出水温每上升15℃所对应的效率。请你评估小虎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小虎的做法是否正确? ,理由是: 。
五、计算题
25.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创下冬奥会历史上“最大规模氢燃料客车护航冬奥会”的记录。如图所示,氢燃料客车是交通保障的主力车型之一,搭载的是国内首创的150kW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此客车不仅可以达到零排放、零污染的效果,还有非常出色的环境适应能力,最高车速为100km/h。试问∶
(1)氢气处于液态便于储存,若要使气态的氢气变为液态,我们可以利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2)若此时客车发动机输出功率为150kW,且以最高车速100km/h匀速行驶,此时客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少牛顿?
(3)测试时该车以最大功率行驶,消耗5.4kg氢可行驶0.7h,则该客车利用燃料的效率是多少?(氢气的热值取1.4×108J/kg)
26.铝的比热容为。质量为2.1kg、初温为70℃的铝温度降低到20℃,放出的热量为多少?这些热量供水吸收.可使质量为0.44Kg的水温度从80℃升高到多少℃?(在一标准大气压)
六、综合题
27.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横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 、 ;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3)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
七、简答题
28.小林向塑料袋内滴入几滴酒精,然后将塑料袋挤瘪、封闭,放入热水中,看到塑料袋膨胀起来了。于是他得到结论:这说明塑料袋中的液体酒精受热汽化。同学小丽则认为,这现象可能是由于塑料袋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所致。请你帮小林进一步设计个实验证明:塑料袋膨胀起来是因为袋中的液体酒精受热汽化,而不是由于塑料袋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所致。
29.冬天,小红在洗漱间的水盆中放热水,洗漱间中平面镜的镜面变“模糊”了,她在镜前看不到自己在镜中的像。请分析说明镜面变“模糊”及看不到像的原因。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B
【解答】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等。A.用锋利的刀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A错误;
B.拖地时加大力度是通过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滑动摩擦力,故B正确;
C.炒菜时菜从锅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食物的内能,故C错误;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会升高,保持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改变物体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该液体的沸点。
2.D
3.C
4.D
【分析】一般而言,地势的海拔越高,大气压越低,水的沸点也越低;北方的冬天气温很低,早晨起床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华在窗户的内表面;使用体温计时,使用前用力甩是为了使液柱退回到玻璃泡里;100℃的水蒸气和100℃的水相比较,相同条件下,前者对人体烫伤更严重。
A.一般而言,地势的海拔越高,水的沸点也越高;不合题意;
B.北方的冬天气温很低,早晨起床玻璃窗上的冰花在窗户外表面;不合题意;
C.使用体温计时,防止玻璃泡被损坏,使用前禁止用力甩;不合题意;
D.100℃的水蒸气和100℃的水相比较,相同条件下,前者对人体烫伤更严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在此题中了解热学的基础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5.C
【解答】解:要研究酒精蒸发的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应该控制酒精的温度和酒精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相同,液体的表面积不同;
把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口径不同,说明液体的表面积不同.放在同处,观察蒸发快慢不同.
故选C.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多个,要研究酒精蒸发的快慢与其表面积的关系时,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只能使酒精表面积不同,其余的量相同
6.D
【解答】 压缩机在箱外把气态氟利昂压缩成液态 ,而不是在箱内,为液化放热,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当电冰箱通电后,压缩机将蒸发器内的气体氟利昂吸出,在箱外压缩气态氟利昂,经冰箱背后的冷凝器中向外放热液化变成液态.然后液态的氟利昂经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吸收冰箱内的热量而汽化成气态,这样冰箱内的温度就降低了.所以把气态氟利昂压缩成液态,同时释放热量的是在电冰箱外.
7.B
【解答】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体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体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铜熔化时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8.B
【解答】“白雾”是液态小水珠,是从保温杯口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9.B
【解答】解:A、冰融化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合题意;
B、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液态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合题意;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熔化指的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10.D
【解答】1kg 20℃ 的水吸收 4.2×105 J 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为△t ===100℃,因为水沸腾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水吸收热量从20℃升高,温度达到沸点后,不再升高,又因为水表面的气压不知道,水的沸点不定,水的末温可能是80℃、100℃、120℃,故ABC有可能,不符合题意;由于水温最高只能升高到20℃+100℃=120℃,故D不可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和水吸收的热量,利用公式△t=求水升高的温度;再根据水沸腾时的规律(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分析判断。
11.液化;内
【解答】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车窗玻璃会起雾,“起雾”是由于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车窗,在其内表面液化为小水滴,此过程放热。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12.(1)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2)热胀冷缩
(3)内;液化;放出
(4)不同颜色的反光膜反射车的灯光形成的
(5)如果车内开灯,车内物体会在前面的挡风玻璃成像,影响行车安全。
【解答】(1)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m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音板,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水泥路面一段一段之间被锯断,人们把它叫做伸缩缝,这些伸缩缝是为了防止因热胀冷缩损坏公路;(3)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4)根据光的反射可知,这些亮着的“小灯”就是不同颜色的反光膜反射了车灯光形成的;(5)如果车内开灯,车内物体会在前面的挡风玻璃成像,影响行车安全。
【分析】(1)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3)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小水珠出现在温度比较高的一面;
(4)有色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5)车内开灯会使前玻璃成像,影响驾驶。
13.水;减小
14.汽化;液化;熔化
【解答】温泉水上面笼罩着一层白雾,是温泉内的水先汽化,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雪花落入池水中不见踪影,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水的物态变化,总结一下,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叫做汽化,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水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做升华,水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华。
15.压缩体积;吸热
16.汽化;吸;凝华;液化;放;熔化
【解答】此过程为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此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水蒸气变为小水滴,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凝华和液化过程中,都要向外界放热。
冰晶变为水滴,是水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
【分析】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水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
17.凝固;液化;升华
【解答】钢水浇铸成工件,钢水由液态变成固态,这是凝固现象。在南方三月份有回南天天气,气温上升,空气湿度增大,墙壁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墙壁液化成小水珠,所以墙壁上出现“汗水”,这是液化现象。箱子中的卫生球经过一段时间变小,甚至没有了,是因为卫生球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这是升华现象。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18.压缩体积;水蒸气;液化
【解答】解:(1)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成液态的;
(2)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现象,是因为尾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水蒸气;液化.
【分析】(1)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
(2)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从气态变为液态.
19.密度;压缩体积
20.液体热胀冷缩;水银;液化;96;98;
【解答】解:①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
②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所以很难看清示数.
③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
当温度到达98℃时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温度不变时即为沸点,此时吸热温度不变;
④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①液体热胀冷缩;水银;(2)液化;(3)96;98;④见上图.
【分析】①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液体温度计所测温度应高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低于液体的沸点.
②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水蒸气遇冷的物体时会发生液化现象.
③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之前首先要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就是沸点.
④要作水的沸腾图像,首先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21.
22.
23.99℃;水的沸腾需要持续吸热;保持不变;水的质量不一样多
【解答】(1)由图乙可知,该温度计一个大格为10℃,一个大格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为1℃,则温度计的读数为:99℃;
(2)由题可知,当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一段时间后沸腾现象停止,只有持续对烧杯加热沸腾现象才能持续进行,这一现象可以说明水的沸腾需要持续吸热;
(3)水沸腾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4)分析图丙可知,两组水的初始温度一样,但是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故可能是两组水的质量不一样多。
故答案为:(1)99℃;(2)水沸腾时需要持续吸热;(3)保持不变;(4)水的质量不一样多。
【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首先明确分度值,然后根据刻度确定读数;
(2)水沸腾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3)如果加热时水的初温相同,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初温不同,酒精灯的火力不同,是否加盖等。
24.相同;不同;不变;先变大后变小;不一定;否;没有控制水的初温相同
【解答】(1)由和加热至沸腾可知,影响水吸收的热量的因素有:水的质量、初温;探究电磁炉的效率是否会随着被加热水的多少而发生变化,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使用相同的加热功率,将初温相同、质量不同的水加热至沸腾;水沸腾时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此时观察到水的温度不变。
(2)由数据可知:随着被加热水的质量的增加,电磁炉效率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变小;
(3)由实验数据说明随着被加热水的质量增加,电磁炉的效率是先增加后减小,因此得到一定质量的沸水,采用一次性加热比分成多次加热更节能,不一定正确,当水质量较小时(如300g),结论成立,但当水的质量增大到一定值时(如1200g),多次加热反而节能;
(4)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水用不同加热功率,连续测出水温每上升15℃所对应的效率时,小虎的做法不正确;理由没有控制水的初温相同。
综上第1空、相同;第2空、不同;第3空、不变;第4空、先变大后变小;第5空、不一定;
第6空、否;第7空、没有控制水的初温相同。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由Q=cm (t-to)可知“电磁炉的效率是否会随着被加热水的多少而发生变化"的问题时,应只改变质量而保持其它因素不变;
(2)由数据直接可得炉效率的变化情
(3)一次加热1200g的水和分两次各加热600g的水,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但因为两种情况电磁炉的效率不同,效率高的更节能;
(4)根据控制变量法由实验影响的因素分析各因素的变化,将一定质量的水用不同加热功率,水的初温应相同。
25.(1)压缩体积
(2)解:客车发动机输出功率为150kW,以最高车速100km/h匀速行驶,根据
可知,客车受到的牵引力
由于客车匀速运动,所以客车受力平衡,牵引力等于阻力,则客车受到的阻力为5400N。
答:客车受到的阻力为5400N;
(3)解:消耗5.4kg氢,放出的热量Q=mq=5.4kg×1.4×108J/kg=7.56×108J
该车以最大功率行驶0.7h,则牵引力做的功
该客车燃料的效率
答:该客车燃料的效率是50%。
【解答】解:(1)使气态的氢气变为液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液化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可以利用压缩体积的方式使氢液化。
答:(1)可以利用的方法是压缩体积;
【分析】(1)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2)利用功率和速度的比值, 可以计算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
(3)根据燃料的质量和热值的乘积,计算热量,利用力和距离的乘积计算做功多少,根据功和热量的比值, 计算热机效率。
26.9.24×104J,100℃
27.(1)液化;凝华;熔化
(2)熔化
(3)用洗菜的水冲厕所。
【解答】(1)水蒸气变为小水滴,是液化现象,变为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小冰晶变为水的熔化现象;
(2)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液化和凝华放出热量;
(3)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如洗菜水冲厕所,浇花等。
【分析】(1)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
(2)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3)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
28.①取两只相同的塑料袋,向其中一只塑料袋内滴入几滴酒精、封闭,也将塑料袋挤瘪。
②将两只塑料袋都放入热水中,看到滴入酒精的塑料袋膨胀起来。
③实验证明:滴入酒精的塑料袋膨胀起来是因为袋中的液体酒精受热汽化,而不是由于塑料袋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所致。
【分析】 取两只相同的塑料袋,向其中一只塑料袋内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挤瘪、封闭;另一只塑料袋内不滴入酒精,将塑料袋挤瘪,封闭,然后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得出正确结论;设计实验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9.解:在洗漱间的水盆中放热水,洗漱间中平面镜的镜面变“模糊”了,是因为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面时,在其表面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细小的小水珠,附着在平面镜的表面,人自然就看不清镜中的像。
【解答】在洗漱间的水盆中放热水,洗漱间中平面镜的镜面变“模糊”了,是因为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面时,在其表面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细小的小水珠,附着在平面镜的表面,来自小红身上的反射光照射到镜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无法会聚成像。
【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