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考点培优】三、熔化和凝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章节考点培优】三、熔化和凝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2 21: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苏科版(2024)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三、熔化和凝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象,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
A.水的凝固过程 B.海波的凝固过程
C.玻璃的凝固过程 D.蜡的凝固过程
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22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观看热潮。下列优美的诗词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天接云涛连晓雾 B.瀚海阑干百丈冰
C.霜重鼓寒声不起 D.露湿丛兰月满庭
3.“心灵归宿,幸福之州”是我们美丽家园,生活美景处处可见,下列各图是某同学拍摄的四季美景,其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的是(  )
A.草叶上形成“白霜
B.冰雪遇暖消融
C.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D.河水结“冰”
4.下列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用铁水铸成铁块 B.冬天早晨出现的霜
C.春秋常见的雾、露 D.春天冰雪消融
5.去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为缓解旱情,相关部门采用了在空气中喷洒干冰的方法人工增雨.干冰使空气中得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时变成雨滴的过程分别属于(  )
A.凝华 熔化 B.凝华 液化
C.凝固 熔化 D.凝固 液化
6.“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它是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的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对下列谚语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种萝卜”,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小寒大寒,滴水成冰”,水结冰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7.如图是某固体物质熔化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第1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C.该固体物质的熔点是48℃,属于晶体
D.熔化过程继续吸热,物质内能不变
8.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为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该物质的熔化过程不断放热
D.该物质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15min
9.下列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壶口附近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冬天河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C.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
D.用铁水浇铸车轮是熔化现象
10.下列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该装置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乙:根据红磷、白磷是否燃烧的现象可以得出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C.丙:将一束光射到滴有牛奶的水中,根据现象可以说明光一定沿直线传播
D.丁:利用该装置可以探究任何一种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二、填空题
11.白炽灯工作时,灯丝温度可达2500℃以上,选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的   高。泡茶的时候盖上杯盖,过一会打开盖子,会看到盖子上有水滴落下,这是因为杯中的热水先   然后   而产生的。(后面两空均填物态变化)
12.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它是   (晶体/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其中熔化的过程经历了    min的时间,熔化过程中它处于   状态.
13.液体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物质从   态直接变到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在玻璃、石英、沥青、铁、萘等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   (选填“变化”、“不变”)的.
14.冬天,在贮存蔬菜的地窖里放上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在   时要   热来防止蔬菜被冻坏.
15.如图,是对甲和乙加热时的温度与时间图象,则甲、乙   同种物质.(选填“是”、“不是”或“无法判断”)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如图中的不同可能是因为   不同造成的.
16.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太空教师”王亚平将装满溶液的水球瞬间结晶变成晶莹剔透的“雪球”,用手摸上去竟热乎乎的,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这个过程要   热量。
17.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过程中的“时间﹣温度”图象,由图可判断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
18.按要求填空。
(1)通过真空罩可以看到手机来电显示灯在不断闪烁,说明了电磁波   ;
(2)在探究晶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为碎冰块加热目的是   ;
(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红同学把斜面摆成如图(3)所示的情形,发现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得过快,可以将支起斜面的木块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以减小在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的过程中带来的误差。
19.在“探究海波熔化”的实验中,小华利用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海波熔化图象.
(1)该实验中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的原因是    .
(2)海波在第3min时处于    态,在第7min时处于    态,第11min时处于    态,整个过程海波要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3)根据图象还能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例:海波的初温为25℃.
①    .
②    .
20.小明将质量为100g的碎冰放入试管中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根据数据绘制了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   (晶体/非晶体);若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则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   J(已知c水=4.2×103J/(kg·℃))。
三、作图题
21.小新将一杯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发生了物态变化,请画出水发生这一物态变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22.如图所示是某固态晶体物质在熔化前后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请在图中用粗实线画出该晶体在相同的过程中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大致图像(热源供热稳定,不考虑晶体质量的变化)。
四、实验探究题
23.小芳在探究海波熔化规律时,所用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是小芳设计的两种实验装置,你认为小芳应选用   (选填“甲”或“乙”)装置进行实验,其优点是   ;
(2)小芳选取了正确的实验装置,探究了海波这种物质的熔化规律,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oC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①海波的熔点是   oC;
②加热海波到第7min时,它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24.为了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为完成这个实验,她准备的器材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
(2)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把装有初温为   ℃(如图乙所测)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等冰完全熔化完后,在烧杯下方放入酒精灯,如图丙,加热一段时间后水沸腾,则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
(4)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小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曲线,由曲线可知: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五、计算题
25. 实验测得0.5kg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示,已知物质在固态下的比热容为C1=2.1×103J/(kg℃).假设这种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在最初的 2min内,物质吸收的热量为多少?(1分)
(2)求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C2。
(3)若规定“质量为1Kg的某种晶体物质在完全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熔化热” 用“λ”表示,根据图像信息,计算该物质的熔化热。
26.为探究某种晶体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吸热能力,小兰用酒精灯做热源加热,在理想的情况下均匀加热(火焰大小保持不变且不计热损失)0.6kg该固体,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出图线如图所示。并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为。求:
(1)该物质在CD段共吸收了多少热量?
(2)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多大?
(3)该物质在BC段共吸收了多少热量?
六、综合题
27.下列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
例如: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升华,吸热.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   .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   .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   .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   .
七、简答题
28.炎热的夏天,要将汽水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或者0 ℃的冰,哪一种效果好,为什么?
29.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B
【解答】A、由图知,温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所以是凝固过程,A不符合题意;
B、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有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的线段,说明在此段时间内温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此时间的温度值即为该物体的凝固点,而只有晶体才有凝固点,海波是晶体,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此晶体的凝固点大约为48℃。所以该物态变化过程是晶体的凝固过程,玻璃是非晶体,C不符合题意;
D、蜡是非晶体,其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下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晶体的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晶体的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逐渐下降。
2.B
【解答】A.雾是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为液化,故A不合题意;
B.冰是水从液态变成固态形成的,为凝固,故B符合题意;
C.霜是水蒸气从气态变成固态形成的,为凝华,故C不合题意;
D.露水是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3.B
4.D
【解答】A.用铁水铸成铁块,即从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向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早晨出现的霜,即水蒸气从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向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春秋常见的雾、露,是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向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春天冰雪消融,是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5.A
【解答】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非常容易升华,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从空气中吸热,由固态变为液态水,形成雨滴,属于熔化现象.
故选A.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6.B
7.C
8.C
【解答】AB.根据图片可知,该物质熔化时温度保持80℃不变,即熔点为80℃,那么为晶体,故A、B正确不合题意;
C.该物质熔化时不断加热,因此它在不断吸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该物体熔化的时间:25min-10min=15min,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C.根据加热还是散热分析;
D.晶体的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段就是熔化过程的时间。
9.C
【解答】A.壶口附近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冬天河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B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液态水滴,属于液化现象,C符合题意;
D.用铁水浇铸车轮,是铁水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是凝固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0.B
11.熔点;汽化;液化
12.晶体;80;5;固液共存
【解答】解: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都是要吸热的,只是在熔化的过程中,晶体温度不变,非晶体一边吸热、一边升温、一边熔化;
图象中变化曲线呈水平方向的BC段,就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它对应的纵坐标的值80℃,就是晶体的熔点,
从图中可知,该物质从第5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0分钟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5min=5min,且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故答案为:晶体;80;5;固液共存.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表现在图象上,晶体熔化有一段图象是水平的,而非晶体是一直上升的.
13.液体热胀冷缩;气;石英、铁、萘;不变
【解答】解:(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态的现象叫做凝华;(3)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是晶体;石英、铁、萘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有:玻璃、沥青为非晶体.
故答案为:液体热胀冷缩;气;石英、铁、萘;不变.
【分析】(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因素: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变化,则为非晶体,不变,则为晶体.
14.凝固;放热
【解答】解: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在凝固时放热,可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莱不致冻坏.
故答案是:凝固;放热.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
15.是;熔点;质量
【解答】解:根据晶体熔化图象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非晶体图象随时间增加温度不断上升,甲、乙物质都是晶体;且熔点相同,是一种物质.
这两块晶体中,乙熔化的时间比甲长,所以乙的质量较大.
故答案为:是;熔点;质量.
【分析】晶体熔化图象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非晶体图象随时间增加温度不断上升;熔点相同可能是一种物质.熔化的时间长,说明这种物质的质量大.
16.凝固;放出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水从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从而变成雪球,这个过程要放出热量。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17.晶体;固液混合态
【解答】 解:由图可见,该物质图象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
物质的熔化过程是从第5min到第15min,因此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晶体;固液混合态.
【分析】(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2)分析图象发现物质从第1min开始熔化,到第4min熔化结束,熔化之前是固态,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熔化结束后变成液态.
18.传播不需要介质;受热均匀;右;时间
19.使海波受热均匀;固;固液共存;液;吸收;海波的熔点是48℃;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5分钟
【解答】解:(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这样可以使海波受热均匀;
(2)由图象可以看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图线是水平的,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
在第3min时还未达到熔点,处于固态,在第7min时,正在进行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第11min时已经熔化完毕,处于液态,整个过程海波要吸收热量.
(3)同时,从图象中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可以看出海波的熔点是48℃.
同时可以发现海波从第5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0分钟熔化完成,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5分钟.
故答案为:(1)使海波受热均匀; (2)固;固液共存;液;吸收;(3)海波的熔点是48℃;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5分钟.
【分析】(1)用水浴法加热固态物质,可以使其均匀受热;
(2)(3)要解决此题,首先要学会分析图象,明确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图象的区别,知道其中温度不变的一段便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掌握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并据此能从图象中找出关键的温度点和时间点.
20.晶体;4.2×103
21.
22.
23.(1)乙;受热均匀(加热时间长,便于观察和记录)
(2)48;固液共存
【解答】(1)图甲中,直接用酒精灯对试管中的海波进行加热,图乙中用水浴法对海波进行加热,则海波受到更均匀,且加热时间较长,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及记录数据,实验效果更好。所以应选用乙装置进行实验。
(2)由表格数据知,从第4min起,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海波已开始熔化,熔点为48℃。
由表格数据知,海波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是晶体。在第7min,还在熔化,所以处于固液共存态。
【分析】(1)水浴法对海波进行加热,则海波受到更均匀,且加热时间较长,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及记录数据。
(2)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
理解晶体熔点的概念,知道温度低于熔点,晶体处于固态;等于熔点,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高于熔点,晶体处于液态。
24.(1)秒表
(2)﹣4;慢
(3)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吸收;晶体
【解答】解:(1)由于冰熔化和水沸腾这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冰和水进行加热,所以,除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外,还需要用秒表计时器来记录时间;(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在零的下方,是零下,示数为﹣4℃;
冰的熔点为0℃,所以装所以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4)水在沸腾过程中是要不断吸收热量的,由图BC段是冰熔化的过程,此过程中冰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故答案为:(1)秒表; (2)﹣4; 慢;(3)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吸收; 晶体。
【分析】(1)测量加热的时间需要用到停表;
(2)通过观察体温计明确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进行读数即可;
(3)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4)晶体熔化时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熔化时,晶体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结合图像判断即可。
25.解:(1)在最初的2min内,由图像可知物质的温度变化是20℃,物质吸收的热量为Q吸=cm△t=2.1×103J/(kg℃)×0.5kg×20℃=2.1×104J(2)假设这种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在2min内吸收的热量是2.1×104J,从图像可知物质液态时在第10min到第12min温度的变化是10℃,所以此时的比热容是C2=2.1×104J /(0.5kg×10℃)=4.2×103J/(kg℃);(3)若规定“质量为1Kg的某种晶体物质在完全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熔化热” 用“λ”表示,根据图像信息,在2min内吸收的热量是2.1×104J,该物质从2min到10min全部熔化,需要8min,吸收的热量为2.1×104J×4=8.4×104J,∴该物质的熔化热λ=8.4×104J/0.5kg=1.68×105J/ kg。
【分析】考查熔化凝固实验探究。
26.(1);(2);(3)
27.(1)熔化;吸热
(2)液化;放热
(3)汽化;吸热
(4)凝华;放热
【解答】解:(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物质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发生了熔化,熔化吸热;(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饮料罐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雾由液态变成了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放热;(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答案为:(1)熔化;吸热;(2)液化;放热;(3)汽化;吸热;(4)凝华;放热.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8. 0℃冰的效果好;原因是熔化吸热
【解答】由于冰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0℃的冰晶变为0℃水的过程中还要吸收一部分热量,所以冰的冷却效果好。
故答案为:0℃冰的效果好;原因是熔化吸热。
【分析】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29.解:当温度升高时,该材料吸热熔化,使室内温度不致上升太高或太快;当温度降低时,该材料会放热凝固,使室内温度不致降得太低或太快.
【解答】当气温升高时,该材料吸热熔化,使室内温度不致上升太高或太快;当温度降低时,该材料会放热凝固,使室内温度不致降得太低或太快.
【分析】(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凝固需要放出热量.(2)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3)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进行判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