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谁知道下面是什么玩具?你玩过这个玩具吗?
新课导入
竹节人
窦尔敦,河北省献县人,原名窦开山。他出身贫苦,其父窦志忠系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下的将领。为清代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全传》和《彭公案》、京剧《盗御马》和《连环套》中的豪侠。
作者简介
范锡林,1950年生,江苏无锡人。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后任靖江中学教师。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已发表小说、童话、散文300多万字,并有若干作品翻译介绍到日本。代表作《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获1984年《少年文艺》好作品奖,中篇小说《密道》获上海市首届巨人优秀奖。
走进作者
范锡林,笔名雪凌,江苏靖江人。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作者的武侠小说独树一帜,独创一格,十分有新意。 如:《忘情丸》《分身奇妙功》等。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少年传奇小说和童话作品的创作,并有“范锡林少年大传奇系列”(五卷本)出版。最近在《故事大王》不定期连载“武林奇谈”,进行其武侠童话创作。著有专集《避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血经》等20多种及《范锡林少年大传奇》(五卷),已发表小说、童话、散文300多万字,并有若干作品翻译介绍到日本。作品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40多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读课文整体感知
风靡 豁开 叉腿 卡住 疙瘩 疲倦
冰棍 跺脚 橡皮 沮丧 抽屉 一绺
俨然 盔甲 金箍棒 偃月刀
mǐ
huō
chǎ
qiǎ
gē da
kuī
yǎn
duò
tì
liǔ
gū
yǎn
dòu
dūn
我会读
窦尔敦
威风凛凛 呆头呆脑 技高一筹 大步流星
暴露无遗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剑拔弩张 咋咋呼呼 虎视眈眈 鏖战犹酣
nǔ
chóu
lǐn
zhā
dān
áo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学认字
别出心裁
风靡
崩裂
叉腿
疙瘩
前功尽弃
卡住
俨然
盔甲
攒着
威风凛凛
剑拔弩张
弄巧成拙
gē da
dān
虎视眈眈
chǎ
mǐ
yǎn
nǔ
qiǎ
cuán
lǐn
技高一筹
kuī
齐读生字词
书写指导
“瘩”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疒”的长撇左伸,“口”扁而略小。
辨
字
识
记
疙瘩
答案 答非所问
“裁”字斜钩略取弯势,“衣”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辨
字
识
记
裁缝 别出心裁
载体 三年五载
“筹”字的“ ”的两部分不宜过开,下面“寿”字的横画间距要均匀。
辨
字
识
记
筹划 一筹莫展
竹笋 雨后春笋
“雕”字左右等宽,左部的“周”瘦长,右部的四横间距要均匀。
辨
字
识
记
雕像 一箭双雕
英雄 雄心壮志
哄
hōng(哄笑)
hǒng(哄小孩)
hòng (起哄)
丧
sāng(沮丧)
sàng (丧失)
多音字
散
sǎn(零散)
sàn (散步)
字词讲解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鏖战:激烈的战斗。
沮丧:灰心,失望。
悻悻:形容怨恨、愤怒的样子。
风靡
剑拔弩张
形容书法笔力雄健。现多比喻气势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别出心裁
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流行。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词语解释
虎视眈眈
观摩
鏖战
颓然
形容败兴的样子。
激烈的战斗;苦战。
观看学习,多指
观看彼此的成绩,交流经验,互相
学习。
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豁达
疙瘩
沮丧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不易解决的问题。
灰心失望。
性格开朗;气量大。
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
连一连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做竹节人
玩竹节人
没收竹节人
梳理课文
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本文记叙了“我”和同学们做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上课玩竹节人被老师没收后老师也迷上了竹节人的故事。
探究学习
一组:写出竹节人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二组:体会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说给大家听。
三组:讲一个有关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
(相关段落)
1.写玩具制作指南。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
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
故事。
第2—4自然段
第5—18自然段
第19—29自然段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对阅读目的大致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带着阅读目的浏览课文,总体感知课文。
学习提示中布置的三个阅读任务。
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
交流汇报
怎么制作
注意事项
怎么玩
锯——钻——锯——穿
锯一节寸把长的,再锯四节短的,打结。
嵌,拉,一松一紧
这么有趣的竹节人要怎么玩呢?默读课文第8~18自然段,找一找竹节人有哪些具体玩法,并圈出相应的动词。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知道竹节人是怎么做成的吗?让我们一起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吧!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竹节人制作指南:
(1)把毛笔杆(细竹竿)锯成约一寸长的一截,作为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
(2)在这一截上端留出脑袋,接下来的地方钻一对小眼,预备装手臂。
(3)锯出八截短的,作为竹节人的四肢。
(4)把这些截按人体的形状摆好,然后用一根结实的线绳依次穿起来。
竹节人制作指南
材料
工具
制作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注意事项
毛笔杆、结实的线
锯、钻孔工具
把毛笔杆锯成约一寸长的一截
在上面钻一对小眼
再锯八截短的竹节
用结实的线穿在一起
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填写下表。
锯的时候要小心笔杆崩裂
玩法:把制作好的竹节人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能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了。
注意事项:锯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毛笔杆崩裂。
投入地玩玩具
投入地做玩具
完成剩下的两个阅读任务,我们要关注哪些内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应的内容,做好记号。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第3、4自然段
第11~13、15、17~21自然段
第20~29自然段
自主探究
重点讲解
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
(1)起因:“我”课上玩竹节人。
(2)经过: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同学们在老师办公室窗外寻找老师扔掉的竹节人。
(3)结果:我们意外发现老师也在全神贯注地玩竹节人。
默读课文第20~29自然段,圈画出关键词,填写表格。
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准备工具
起因
经过
结果
“我们”上课时玩竹节人。
老师没收了“我们”的玩具,却被“我们”看到他在办公桌上痴迷地玩起来。
“我”和同桌相视一笑。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你认为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含蓄而幽默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老师也很喜欢玩竹节人。
第11~13、15自然段:取名号、大呼
胜利;第17~21自然段:喊“口诀”、念
“伴奏”、攒着观战、跺脚拍手、手痒痒、
课本当屏风、搏将起来、看得入了迷、伸
长脖子。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玩竹节人真有趣,竹节人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 、玩竹节人以及老师 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 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抒发了对老师的 ,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做竹节人
没收
玩竹节人
主题概括
亲近与理解
本文记叙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迷上了斗竹节人的游戏,既介绍了竹节人的做法,又介绍了竹节人的玩法,重点回忆了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课后“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的趣事,表现了“我”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之情。
主旨探究
滚铁环
那天活动课,老师给我们拿来了“滚铁环”的器材——铁环、铁钩。大家看到器材拿来了,一窝蜂似的朝那里涌去,争先恐后地抢着。我好不容易抢到了器材,挤出人群,跑到一边津津有味地玩了起来。
我右手握住铁钩,左手将铁环放在地上向前一滚。铁环还没等我把它钩住,就像个懒虫似的扭了几下便倒在地上了。
拓展延伸
看来是力气用得太小,我暗自思忖。这回我把铁环使劲儿向前一推,它立刻快速向前滚去,可还没等我回过神来,铁环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我再次滚动铁环,这次铁钩总算能跟上铁环了,可是我没跑几步,只听“砰”的一声,我的铁环跟另一个同学的撞在一块儿了,顿时,我像泄了气的皮球。唉,这么难侍候的家伙不玩也罢。
同学们,看来,要想征服手中的玩具,就得对它的习性了如指掌,和它默契配合,还必须和它建立起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