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积累
1. 下列词语中,与“济南的冬天”描写的气候特点最相符的一项是( )
A. 狂风呼啸
B. 温晴无风
C. 大雪纷飞
D. 阴雨绵绵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
D.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包着红屋顶、黄草山。
3. 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济南的冬天完全没有风。
B. 济南的冬天风很小,几乎感觉不到。
C. 济南的冬天风很大,但作者没注意。
D. 济南的冬天风很温和,让人感觉舒适。
4. 下列词语中,与“贮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储存
B. 储蓄
C. 积蓄
D. 贮藏
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②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③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④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②④
C. ④②①③
D. ①④③②
6.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通过对比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B. 课文依次描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和水色。
C. 作者用“小水墨画”比喻城外远山,体现了济南冬天的淡雅之美。
D. 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失望之情。
二、文学常识填空题
1. 作者及背景
(1)老舍,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
(2)《济南的冬天》写于1931年,当时作者在__________大学任教,本文是其散文《__________》中的第五节。
2. 字词梳理
(1)拼音填空:
镶(______)嵌
髻(______)儿
贮(______)蓄
(2)词语解释:
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秀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本探究-文章结构
(1)课文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第二部分(第2-5段)分写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文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句,在结构上起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
三、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选段一: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1. 作者用“小摇篮”比喻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2. “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一句,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心情?
选段二: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3. 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济南的水?请举例说明。
4. “空灵的蓝水晶”比喻什么?有什么作用?
四、课外阅读
阅读朱自清的《冬天》,回答问题。
冬天(节选)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仰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1. 选段中,作者回忆了哪两件冬天的往事?请简要概括。
2. 文中画线句“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 选段中,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父亲的关爱?请举一例并分析。
4.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在冬天“心上总是温暖的”。
五、写作
以“家乡的冬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写景散文。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突出家乡冬天的特点。
第2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A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
1. B 2. C 3. B 4. A 5. A 6. D
二、文学常识填空题
1. (1)舒庆春,舍予
(2)齐鲁,一些印象
2. (1)xiāng,jì,zhù
(2)响晴:晴朗无云;秀气:小巧而清秀
3. (1)天气,山景,水色
(2)承上启下
三、课内阅读
1. 比喻济南的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山的可爱和温暖。
2. 体现了济南人对冬天的满足和对小山的信赖。
3. 视觉(“澄清的河水”)、触觉(“冒着点热气”)、动态(“垂柳照影儿”)。
4. 比喻济南的天空和河水,突出其清亮、空灵的特点。
四、课外阅读
1. 父亲冬天为孩子夹豆腐;与朋友冬夜泛舟西湖。
2.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水沸腾时的形态。
3. 父亲夹豆腐的动作描写,体现了细致的关爱。
4. 因为回忆中的温暖场景让作者感到幸福。
五、写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