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积累
1. 下列词语中,与“济南的冬天”中“温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温暖晴朗
B. 寒冷干燥
C. 炎热多雨
D. 凉爽多云
2. 下列句子中,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B.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C.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D.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3. 对“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济南的小山高大雄伟,能承受大雪。
B. 济南的小山小巧秀丽,大雪会破坏其美感。
C. 济南的小山容易被大雪覆盖,显得更美丽。
D. 济南的小山不喜欢下雪,所以雪下得很小。
4. 下列词语中,与“安适”意思相反的一项是( )
A. 舒适
B. 安逸
C. 忙碌
D. 惬意
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④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A. ③②①④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②①
6.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通过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比北平、伦敦、热带更寒冷。
B. 课文主要描写了济南冬天的风、雪、水等自然现象。
C.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句,总结全文,表达赞美之情。
D. 文中“慈善的冬天”指济南的冬天对穷人特别友好。
二、文学常识填空题
1. 作者及背景
(1)老舍的代表作有小说《 》《四世同堂》,话剧《 》《龙须沟》。
(2)《济南的冬天》通过描写济南的山、水,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___的热爱之情。
2. 字词梳理
(1)拼音填空:
宽敞(____________)
地毯(____________)
发髻(____________)
(2)词语解释:
澄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本探究-文章结构
(1)课文第二部分(第2-5段)按照__________顺序,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色。
(2)“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一句,在结构上起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
三、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选段一: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1. 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请举例说明。
2. “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选段二: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3. “卧”字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4. 作者为什么把城外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
四、课外阅读
阅读老舍的《一些印象(节选)》,回答问题。
一些印象(节选)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1. 选段中,作者认为济南的秋天有什么特点?
2. 文中画线句“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济南秋天的山?请简要概括。
4. 结合全文,说说济南的秋与冬有什么联系。
五、写作
请模仿《济南的冬天》的写景手法,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散文。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突出校园早晨的生机。
第2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B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
1. A 2. C 3. B 4. C 5. A 6. C
二、文学常识填空题
1. (1)骆驼祥子,茶馆
(2)济南山水
2. (1)kuān chang,tǎn,jì
(2)澄清:清澈透明;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3. (1)空间,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
(2)引出下文
三、课内阅读
1. 视觉(“青黑的矮松”“银边”)、色彩(“白”“暗黄”)、动态(“花衣被风吹动”)。
2. 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坡的色彩美。
3. “卧”字赋予村庄和雪以动态,突出宁静的氛围。
4. 因为雪景淡雅,像水墨画一样具有意境美。
四、课外阅读
1. 诗境的、静美的、独有的。
2. 对比,突出济南秋与冬的独特之美。
3. 颜色、方向、高矮。
4. 秋睡熟一点便是冬,两者紧密相连。
五、写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