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舞)跳竹竿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集体舞)跳竹竿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7-20 21:23:17

文档简介

(集体舞)跳竹竿 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跳竹竿》。从跳竹竿活动,体验到欢乐,培养节奏韵律感。
2、能在演唱和集体舞表演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创新意识。
3、能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对黎族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兴趣。
2设计思路
本课以体验海南民歌、学跳竹竿舞为主线,设计“有趣的海南游戏、动听的黎族童谣、欢快的竹竿舞”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逐步深入黎族文化,喜爱黎族文化,乐于参与民俗文化体验活动。为更好地掌握跳竹竿的动作要领,采取先分工、再合作的教学步骤。在读童谣的过程中,加入打竹竿、跳竹竿的声势律动,分组合作练习,最后合作集体舞表演。让学生们在聆听、演唱、声势律动、集体舞等音乐活动中,受到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对海南黎族民歌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我国民族音乐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树立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节奏韵律感。
教学难点:1、逐步完成:跳竹竿与读童谣融合——跳竹竿、打竹竿与读童谣融合——跳竹竿、打竹竿与唱童谣融合。
2、指导学生运用声势、律动等方式参与音乐、表现音乐。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跳竹竿
一、有趣的海南游戏
1、随乐律动。踏着音乐节奏,随老师一起变换动作律动。
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玩一个海南彝族小朋友经常玩的游戏。
2、教师随乐示范游戏。学生观察老师玩这个游戏时手上和脚上有什么动作。
2/4 X X ︱ X X ︱ X X X X ︱ X X ‖
点 点 点点 跳跳 跳跳
2、学生示范。
师:谁能上台试一试吗?请3名同学和老师一起,一人跳一句,其他同学喊口令。
3、分小组原地练习。(念口令跳)
师:老师在每个小组前面贴出了两条直线。请同学分组原地练习。
4、全班体验游戏。(听音乐跳)
师:接下来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比一比哪组的舞步最有节奏,跳得最轻巧。
【设计意图:在律动中熟悉旋律,体验恒拍和乐句的划分。在律动活动中掌握竹竿舞基本舞步“点点点点 跳跳跳跳”的基本步法,为集体舞教学做准备。】
二、动听的黎族童谣
(一)读童谣
1、教师示范。
师:好玩的游戏,配上海南当地的童谣一定更有意思。请听老师什么时候拍了手?
2、学生拍手接龙“啰哩”。
师:你能拍手读一读“啰哩X X”与老师接龙吗?老师用钢琴为你们伴奏。
3、听音乐,齐读整首童谣。
师:这是黎族人民做游戏时唱的一首童谣。在黎族人们把小男孩称作“小阿哥” 小女孩称作——(小阿妹)。你知道,他们的歌声飘向哪里了吗?(生:五指山、万泉河)让我们随着欢乐的音乐,一起读一读这首黎族童谣吧。请一位同学来敲击小堂鼓指挥。
(二)唱童谣
1、听范唱音乐,边做手势。
师:下面让我们安静地听一听这首歌曲。请你对照图谱做一做“啰哩”部分的手势。
2、听音乐伴奏,唱童谣。
第一遍,钢琴伴奏,接龙唱“啰哩”。
第二遍,出示歌谱,随音乐完整演唱,在“啰哩”的部分拍手“X X”为自己加油。
3、分组合作跳竹竿、唱童谣
师:刚才你们唱的太好了,老师都忍不住跳起来了。你们也能边唱边跳试一试吗?
第一遍:全班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唱,另一部分跳,注意第二段时交换任务。
第二遍:按照乐句划分,分组轮流跳。
【设计意图:在演唱中加入手势解决音准问题。接龙体会“对歌”的民俗风味,感受黎族人民欢快、热情的情绪。在分组合作过程中,感受乐句划分,让学生习惯边唱边跳。】
三、欢快的竹竿舞
1、欣赏“跳竹竿”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唱的其实是黎族人们最喜爱的一项活动——跳竹竿。每逢过年过节黎族人们便欢聚在广场上,跳起竹竿舞来。下面,让我们一同来体会吧。
2、学习“跳竹竿”。
(1)练习“打竹竿”基本动作
A、教师示范。
2/4 X X ︱ X X ︱ X X ︱ X X ‖
开 合 开 合 开 开 合 合
师:老师敲小堂鼓,你能拍身体的什么部位来模仿呢?注意掌握规律,前四拍是一开一合“开合”,后四拍是连续“开开合合”。
B、学生练习动作。(喊口令练习——听音乐练习)
C、学生体验“打竹竿”
请几位阿哥、阿妹上台体验尝试打竹竿。其他同学分组唱童谣、拍腿伴奏。
注意两点动作要领:1、每次要敲响下面的竹竿;2、竹竿不能抬太高,防止夹脚。
2/4 X X ︱ X X ︱ X X ︱ X X ‖
开 合 开 合 开 开 合 合
【设计意图:为跳竹竿做准备,考虑到二年级年龄特点,需降低难度从声势模仿开始。以敲击小堂鼓、拍腿帮助学生掌握打竹竿的基本动作“开合开合开开合合”。示意图中“ ”表示学生,“||”表示竹竿。】
(2)练习“跳竹竿”基本舞步
A、教师示范。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打竹竿的动作要领,下面就要开始跳竹竿了。请发现舞步规律。
(生总结:竹竿“开”的时候点进去,“合”的时候点出来,跳完之后“拍手”。)
B、老师和3位学生随乐示范。
师:请3位阿妹和老师一起跳竹竿,一人一句轮流跳过去。其他同学唱童谣伴奏。
2/4 点 点 | 点 点 | 跳跳 跳跳 | 拍 拍 ‖
开 合 | 开 合 | 开 开 | 合 合 ‖
C、随乐分组原地练习。教师请几位跳得好的阿哥阿妹排好队轮流上台跳竹竿。
D、创编表演。
师:智慧的黎族人民总能变换出各种动作,老师请两位小朋友来尝试搭肩跳、手拉手跳。
E、合作表演。
师:黎族的节日里到处热闹非凡,小阿哥、小阿妹,请你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参与跳竹竿吧。老师会一组一组邀请你们轮流上台跳竹竿哦!
【设计意图:美妙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引起学生不由自主的用舞蹈去表现音乐。学生分组用演唱、声势律动、打击乐器、舞蹈等多种方式表演《跳竹竿》,体验合作的快乐。由于受到道具的限制,考虑低年级的协作能力有限,在表演中用跳绳和宽橡皮筋代替竹竿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示意图中“→”表示跳竹竿的行进方向。】
3、发扬“跳竹竿”
师:(播放黎族“跳竹竿”图片。)黎族的阿哥和阿妹们有的排成一队轮流向前跳,有的围成正方形跳、还有的你来我往交叉着跳,十分精彩。这节课我们不仅学唱了《跳竹竿》,掌握了竹竿舞的基本舞步,还在集体舞表演中,体会了合作的乐趣。其实关于海南、黎族还有很多有趣的民俗文化,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多多了解,老师期待与你们分享、交流。
全班随音乐,跳着欢快的舞步离开教室。
课件16张PPT。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 第七课律动游戏: 2/4 X X︱X X ︱
点 点 点 点 X X X X︱ X X ‖
跳跳 跳跳欢乐的 歌声飘向 五指 山顶 啰 哩,
欢乐的 歌声落入 万泉 河里 啰 哩,
小小阿哥 小小阿妹 快跳起来 啰 哩,
唱唱跳跳, 跳跳唱唱 乐开怀呀 啰 哩。欢乐的 歌声飘向 五指 山顶 啰 哩,
欢乐的 歌声落入 万泉 河里 啰 哩,
小小阿哥 小小阿妹 快跳起来 啰 哩,
唱唱跳跳, 跳跳唱唱 乐开怀呀 啰 哩。点 点 ︱ 点 点 ︱ 跳跳 跳跳︱ ‖“跳竹竿” 黎族人们最喜爱的一项活动——跳竹竿。
每逢过节黎族人们便身着艳丽的民族盛装,
欢聚在广场上,跳起竹竿舞来。他们敲打竹子,
发出的有节奏有规律的声音,在竹子开合之间
跳跃,并作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
2/4 X X | X X | X X | X X ‖
开 合 | 开 合 | 开 开 | 合 合 ‖练习打竹竿 动作要领:1、敲击下面竹竿。
2、竹竿不能抬太高。开 合 | 开 合 | 开 开 | 合 合 ‖练习“跳竹竿” 2/4 X X | X X | X X | X X ‖
开 合 | 开 合 | 开 开 | 合 合 ‖
点 点 | 点 点 | 跳跳 跳跳 | ‖黎族“跳竹竿” 黎族“跳竹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