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2 23:0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中成语的含义。
2.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找出论点,分清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分析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3.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例证、对比论证及引证法,能说明这些论证方法的使用特点及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4.体味分析文章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5.引导学生学习对问题的辩证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找出论点,分清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例证、对比论证及引证法,体味分析文章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学习文件。
(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76)。
(二)背景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的目的是对全体党员和全体干部进行的一次马列主义教育。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针对党内存在着的不良党风、文风和学风,分别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以反对党内的宗派主义,作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以反对党八股的文风,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以反对主观主义的学风,这三篇报告是延安整风运动的指导性文件。
整风运动的目的:遵义会议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是正确的,工作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王明的错误路线 没有从思想上彻底肃清,同时,新党员大多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把非无产阶级思想带进党内来。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存在,干扰了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贯彻。为了总结历史经验,肃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恶劣影响,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党中央抓住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这个极好的时机,开展了全党的整风运动。
整风运动的意义:通过整风,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文本详析
1.理解标题
“我们”是指全党的同志,特别是党的干部;“学习“是指全党同志的学习,特别是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而且这里的学习主要指学习态度,也即学风,是学习的根本问题。
思考:标题中为何使用“改造”而不用“改变”
明确 :
“改造”意味着不是一般地改变,而有“改掉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的意思,含“改”造”两个语素。而“改变”缺少“立新”的一面,只是一般的变化。
2.掌握词语
前仆后继:仆:倒下。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
等闲视之:形容用平常的眼光对待别人或事物。
有的放矢: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准确。
哗众取宠:用浮夸的言辞博取群众的喜欢。
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名不副实。
若明若暗:对问题情况有所认识却不清楚,或态度不明。
粗枝大叶:比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
夸夸其谈:说话或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谬种流传:指荒谬错误的言论等广泛传播下去。
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可歌可泣:形容事迹值得歌颂赞叹,令人感动得落泪。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发号施命:发命令;指挥。
钦差大臣: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去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3.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先从正面来讲,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先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角度,对比地说:“我党在幼年时期”认识是肤浅、贫乏的,"现在"认识深刻、丰富多了 。
再从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讲了三个时期“一百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抗日战争以来”,说明马列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最后一句话小结这一部分,指出“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这“很好的现象”就是指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日益结合”。
第二部分(第4-13段)笔锋一转,指出”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其表现是:(1)不注重研究现状(第4段);(2)不注重研究历史(第5段);(3)不注重马列主义的运用(第 6段)。
第7段是对前面的总结,并指出“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
第8-11段是说危害:(1)根据“想当然”发号施令(第8段);(2)对自己的历史一点都不懂,只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第9- 10段);(3)谬种流传,误人不浅(第11段)。
第12段作小结,指出上面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可等闲视之。
第三部分(第14-18段)是将主观主义和马列主义的不同态度对照着讲
先讲主观主义的态度(第14-16段)。其表现是:对现状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对历史只懂希腊不懂中国,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研究是无的放矢的。
其类型可分为两种:(1)研究工作中的教条主义;(2)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其特点是:只凭主观,忽视客观;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其危害是:害己、害人、害革命。
其实质是:反科学、反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再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第17-18段)。
其表现是:对现状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对历史,不是割断,不单懂希腊,还要懂中国;对马列主义的理论是有的放矢地研究。
其特点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其实质是:党性的表现,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作风。
第四部分(第19-23段)是结论部分,提出具体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方法。
具体有三条,简而言之就是:(1)研究周围的环境;(2)研究中国的历史;(3)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一段对这一部分进行小结,指出”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三、深入探究
(一)思路、逻辑顺序及结构。
1."理论和实际的统一"这一观点在文中是中心论点,还是论据
明确:这一观点是理论论据。
2、“理论和实际的统一”是怎样在文中贯串并连结全文的
明确:“理论联系实际”是本文的中心线索,正是依据这一观点,才安排了“成绩和进步、缺点、比较分析”这样的逻辑顺序,这是本文行文结构的内在联系。理解本文的结构形式,必须将行文的顺序与逻辑顺序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领会。
(二)对比论证。
1.本文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覆盖全文的、对结构形式起重要作用的一种论证方法是什么
明确:对比论证。
2.本文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方法论证问题的
明确:正是这两种对比的形式构成了文章的核心部分。还有一些具体的对比,学生可进一步在文中找到例证。
(三)其它论证方法的运用。
本文其它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例证,引证。本文的例证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明确:第二部分在写“我们的缺点”时,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用的就是例证。作者用“首括式”将缺点加以概括写在段首,这就便于阅读。在三个自然段首分别概括以后,又在下一自然段(即本部分第5段),自己作了更明确的概括,以便过渡到下面举出具体事例来证明这些缺点。这种"分——总——分"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写作特色
1.语言的准确性:结合文后练习二和作者对“实事求是”和”有的放矢”的解释。
2.语言的鲜明性:主要体现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
3.语言的生动性:
(1)善用口语,多用成语:如用“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用“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样的口语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用“粗枝大叶、夸夸其谈、生吞活剥、一知半解”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细心调查,空谈理论,无知教条。
(2)整散交错,长短结合:“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 ……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在这段文字里整句和散句交错结合,短句和长句混合使用,增添了语言的色彩,增强了语文的表现力。
(3)多用修辞,生动表达:
比喻:“留声机"比喻留学生一切照搬外国;用“瞎子摸鱼”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
借代:"言必称希腊"指有些研究革命理论的人生搬硬套外来的东西。
排比、对比、对偶、引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作者用这副对联给三种人画像,十分恰当,同时给人们以更广阔的想象的空间。
(4)活用文言,古为今用:如”华而不实、脆而不坚”为之一新”等,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五)主旨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尖锐地批评了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不良学风,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联系 实际的学习思想,号召全党在学习问题上进行一次根本的改造,树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实事求是的学习风气。
这篇重要报告,不仅在当时对党的整风运动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当今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学风,也是非常必要、非常有益的。
四、布置作业
文章说:“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请结合这句话,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