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3 19:3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同学们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一下二年级学过的课文《传统节日》,说说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让我们走进古诗中的传统节日了解那时人们过节的习俗。
初读古诗
要求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生字过关
三首古诗分别写了哪个传统节日?你是怎么知道的?
元 日
——(宋)王安石
春节
清明节
重阳节
借助注释
第一课时
划节奏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爆竹声中一岁除
逝去、过去
情景:旧的一年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已经过去。
解诗意
渲染节日气氛
春风送暖入屠苏
古代一种酒名,常在
农历正月初一饮用。
情景:温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解诗意
写出节日习俗
知识小百科
屠苏:指屠苏酒。古人合家欢聚饮屠苏酒,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年纪较长的在后。因为小孩过年长大了一岁,所以大家要表示祝贺;而老年人过年则是又老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祷长寿的意思。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中的请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引导想象
迎着和煦的春风,品着新年的美酒,他们会有什么新年愿望呢?
老人们喝着屠苏酒,会想
年轻人喝着屠苏酒,会想
孩子们喝着屠苏酒,会想
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
工作顺利 事业有成
学习进步 健康成长
再次朗读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情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解诗意
象征光明美好的未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省略的句式:新、旧桃符
情景: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解诗意
表现出万物更新的景象
知识小百科
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所以在上面写上字或画上画,用以避邪祈福。后来桃符逐步演化成了今天的春联。诗中“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这样写使诗句的表达不重复又凝练。
换桃符
书写指导
书写提示 :上下结构
上短下长
第八笔竖稍短些
再次朗读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点爆竹
饮屠苏
换旧符
思考:这首诗描写了古人过春节的那些画面?
思 考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欢乐
喜庆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 ∕ 声中 ∕ 一岁除,
春风 ∕ 送暖 ∕ 入屠苏。
千门 ∕ 万户 ∕ 曈曈日,
总把 ∕ 新桃 ∕ 换旧符。
诵读古诗
尝试背诵
同样的方法学习后两首古诗。
方法迁移:熟读诗歌品读诗句,想象情景感受。
指导书写
相似之处: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左窄右宽。
“酒”字左边写得窄一些,右边写得宽,注意不要漏掉第九笔横。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元日》。
2.预习并熟读后两首古诗
复习旧知
1、背诵《元日》。
2、说说《元日》写了哪个中国传统节日,写出了节日哪些节日场景。
初读古诗
交流方法:熟读古诗品读诗句,想象情景感受气氛。
根据要求自学后两首古诗:
(1)读出古诗的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
第二课时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解诗意
雨细细的,密密的,在空中飘飘洒洒
你能猜猜诗中的“行人”要去干什么吗?
行人可能去给逝去的亲人扫墓。
行人可能去踏青。
神情凄迷
烦闷不乐
诗意:清明节的时候,细雨不停地下,路上的行人个个烦闷不乐。
左边的第四笔是点,右边是“欠”。
左边的“云”要写得靠上一点,右边的“鬼”的长撇要舒展,插到”云“的下面。
书写指导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解诗意
“行人”“问”谁?“问”了什么?得到的回复又是什么?
行人询问哪里有酒家?牧童笑了笑,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诗意
分角色演一演这两行诗。
书写指导
牛字旁最后一笔提要有力
第八笔捺稍长一点
尝试背诵
通过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怎样的节日氛围?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悲凉
伤感
思 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思念
题意:重阳节思念华山以东的兄弟。
初读古诗
自学提示:
(1)读出古诗的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诗意
孤独和寂寞
廾(g ng)
表示双手捧物。
书写指导
“异”的上半部分竖弯钩的竖要封口。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当
遇到
美好的节日
加倍,格外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诗意
“倍”字不仅写出了诗人在“佳节”格外思念亲人的情感,还暗示了他每时每刻的思念之情。
诗人在“佳节”会思念哪些亲人?
诗人会思念自己的父母。
诗人会思念自己的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诗意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诗意
诗意:遥想兄弟们登高望远时,他们的头上都插戴着茱萸,可惜只少了我一个人。
到底少了谁?
说一说:这两行诗句诗中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重阳节登高
插戴茱萸
想象一下,正在登高的兄弟想到诗人,可能会说什么?
又是重阳佳节,可惜兄弟相聚还少一人啊!
不知远在他乡的兄弟生活得怎么样?今天重阳节,他一个人在外,怎么过节呢?
书写指导
“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撇与竖弯钩距离适当,竖弯钩弯转自然,钩底要平。
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思念亲人
小资料: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诗人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
根据情境,说说你会吟诵本课的哪一句诗?
除夕之夜,全家吃团圆饭,大家举杯共祝节日快乐时,我们可以吟诵: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中秋节的夜晚,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仰望天空的一轮圆月时,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总 结
1.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2.根据课后提示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并用表格记录下来。
课后作业
节 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
……